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992|回复: 0

[江苏] 2023年昆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1:21
  • 签到天数: 7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1589
    发表于 2023-5-25 19: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昆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昆山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极为艰难、极其难忘。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超出预期的多重压力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与病毒较量、为城市而战,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取得了殊为不易的成绩。主要经济指标虽略低于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预期目标,但仍在高平台上继续保持了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8%;在新增减税降费拉低收入80亿元的情况下,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0.2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0811亿元,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786.3亿元,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8.1亿元,增长0.8%。连续18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跻身全国105座大城市行列。
      这一年,我们把扛起重担重责、干出实绩实效这一主题主线贯穿始终。昆山经济体量大、开放程度高,国际地缘冲突、新冠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对我们的影响更为直接,也更加严重。全市上下在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最难的时候助企稳产达产,在最堵的时候全力保通保畅,顶住了投资减弱、出口减缓、财政减收等空前压力,应对了“缺箱”“缺芯”“缺工”“缺电”等现实困难,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最终用10个月的时间拼抢出了全年的目标进度。我们欣喜地看到,继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后,地区生产总值在4000亿元高平台上,再上一个千亿级新台阶。
      这一年,我们把应对复杂形势、抵御风险考验这一重大责任贯穿始终。从去年上半年周边疫情带来的巨大压差,到10月份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局部爆发,再到11月份以来防控措施持续优化调整,期间我们所面对的疫情复杂程度、防控难度、冲击强度前所未有、高于周边。全市上下在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发扬斗争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成功应对了多轮疫情冲击,有效防范了重点领域风险。经历了大战大考,我们的城市基础更牢、韧性更强、底气更足,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实现“双提升”,同时还成功入选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试点,产业安全、金融安全、公共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
      这一年,我们把及时回应诉求、答好民生答卷这一为民理念贯穿始终。对于一座实际服务人口超330万的城市来说,维持每天的正常运行、保障每日的民生需求是一项浩大工程。在与疫情反复拉锯的艰难时刻,要维系城市功能运转、做好基本民生保障,更是压力空前。全市上下在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坚守为民初心,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用心用情做好生活物资、就医购药、心理疏导等各方面服务保障,主动为特殊对象和困难群体排忧解难。深入开展“察民情、暖民心、惠民生”系列调研,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治理效能,确保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0269元、增长3.5%,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至1.8∶1,让群众真正看到变化、见到实效、得到实惠。
      回顾过去的一年,让我们深深感到,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去的山;心手相牵,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正是全市上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让我们在连续承压中牢牢守住了东大门、护住了基本盘、稳住了社会面,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为这座城市留下了最有力、最生动、最温暖的注脚。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科学精准战疫情,经济发展稳固向好。完整、全面、准确把握和执行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疫情应对有力有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急指挥体系始终处于激活状态,各项工作响应迅速、协作有力、处置高效,让我们这座城市始终没有“破防”。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把“保健康、防重症”作为首要目标,积极推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力争实现平稳渡峰。政企携手共渡难关。全力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负超190亿元。及时出台“促发展10条”“服务业27条”等惠企措施,解决企业诉求3000余项,有力保障全国汽车、电子等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新登记市场主体5.7万家,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不断夯实。新增上市企业6家、累计达46家,北交所全国首个县级服务基地成功落户。制造业贷款占新增贷款比重达59.5%,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明显提升。多点发力稳住大盘。出台12项稳外贸重点举措,助力企业抢订单、拓市场,进出口总额达1038亿美元,继续保持千亿美元高位。规上工业产值连续7个月保持千亿规模、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立讯集团成长为昆山第二家千亿级企业,达成新一轮战略合作。上线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平台,友达、立臻、清陶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三一重机全球研发中心落成启用。完成工业投资246.7亿元、增长7%,总量创五年来新高。成功举办全国首站新能源汽车下乡、“双十二”昆山狂欢购等促消费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苏州大市第一。
      (二)坚定不移抓创新,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紧扣“高质量发展”和“集聚新动能”两条主线,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全面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首次问鼎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创新百强县(市)。产业集群加速成长。出台支持产业创新集群建设23条政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分别实现产值6000亿元和2900亿元,增长7%和3%。新兴产业项目加速集聚,群启科技、东山精密、海斯坦普、瑞幸咖啡等一批旗舰项目成功落户。出台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举办元宇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会。高效运营赛迪工业和信息化(昆山)赋能中心,数字化改造行动提前一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蝉联全国县域工业互联网发展20强榜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迈上6000亿元台阶,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5.5%。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610亿元,增速高于规上工业25个百分点,贡献度进一步提高。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7680亩,工业经济发展更加集约高效。文体产业营收总额超1700亿元、增长4.5%,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51%。创新成效加快显现。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通过国家科改领导小组审议。获批设立县级市首家全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优质企业培育中心,成立武汉大学数字技术创新中心、东南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教育昆山实践基地。推出祖冲之攻关计划3.0版,落实“难题招标”项目130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3.8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8.5件、较上年提高13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36家、总量超27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19家,超历年总和。新增省级独角兽培育企业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8家。新认定省院士工作站2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家。通过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创新生态持续完善。新增“头雁人才”计划2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7名、姑苏重大创新团队1个。昆山杜克大学入选全国首批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引进首位“卓越学者”①,首届本科生80%以上进入世界排名前三十高校深造。中韩医美生物科技产业园、德国工业园加速区建成开园,THI世和产业园、易商花桥智能制造及新零售产业园落户建设,精细材料产业园通过省规划环评审核。新增国家级创业孵化载体3家、省级9家。成功举办“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全国首站投融资路演,近200家硬科技企业和知名投融资机构齐聚昆山,携手推动科产金深度合作。
      (三)主动作为增优势,改革开放蹄疾步稳。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对内融合、对外开放优势巩固拓展,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区域协同扎实推进。积极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举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发展推介会,先后引进合作项目36个、总投资超120亿元。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界浦河东岸等区域规划建设加快推进,33个沿澄湖区域农文旅融合项目启动建设,与工业园区、常熟、太仓协同发展不断提速。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吴淞江(江苏段)整治工程在昆开工,总投资超百亿的锦淀周一体化生态提升EOD②项目顺利落地,苏昆中环对接工程建成通车。南北挂钩合作、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工作成效明显。开放合作打开新局。昆山试验区加快建设,第十次部省际联席会议筹备工作有序推进。新批台资项目160个、投资总额13亿美元。举办中秋灯会、台湾大学生实习就业特训营等活动,“宝岛又一村”文旅商业街开街,花桥两岸数字文娱产业园投运。昆山金改区首次省级联席会议成功召开,赋予五项支持政策。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扎实推进,基本形成集物流分拨、平台交易、研发烘焙、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咖啡全产业链。积极开展云招商、云签约活动,三年来首次组团赴境外开展经贸活动,全年实际使用外资达17.3亿美元、增长252.4%。重点改革取得突破。创新推出“证照联办”新模式,“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建成启用综合智慧云服务大厅,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昆如意”365行动③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平台率先入驻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推出首批4家企业(人才)会客厅。国企改革深入推进,11家市属国企资产规模突破3300亿元,绩效考核体系更加健全,主责主业更加聚焦。
      (四)精益求精提品质,城乡面貌加速蝶变。以高标准规划引领高水平建设,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城乡建设在内外兼修中彰显品质温度。规划先行更具共识。精准划定“三区三线”④,国土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完成昆山南站区域城市设计,全球征集青阳港滨水城市客厅等重点片区城市更新设计方案,明确“三馆三中心两厅”⑤选址和功能定位。成功举办首届元点设计论坛。苏州轨交11号线先后“洞通”“轨通”“电通”,启动全线动车调试,城市广场、玉山广场等站城一体化项目加快推进。白马泾路南延、景王路大桥等一批路桥工程建成通车,交通路网体系持续完善。获评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城乡建设更有温度。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庙泾河中央水廊、昆山之链首链启动段建成开放,打造“昆小薇”项目60个、“口袋公园”40个。新增停车泊位4.5万个,“玲珑”筒仓式智能车库建成投用,364个停车场点、7.3万个泊位接入“牡丹停”智慧停车系统。拆除违法建设130万平方米。完成11条道路架空线入地,一体化改造4个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41台。建成“微校”过渡性项目⑥,完成实验小学西校区扩建工程,探索了城市空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新路径。乡村振兴更富成效。启动开展“五百行动”⑦。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农业生产“三品一标”⑧推进机制入选国家改革试点,粮食总产量创五年来新高。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5个、“美丽家园”示范村2个,5个村庄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生态底色更加靓丽。坚决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集中解决了小澞河地块清废等历史遗留问题,实质启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开展环境质量提升“双百行动”,PM2.5平均浓度降至26微克/立方米。新改建污水管网87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0.2万吨,完成22个污水处理达标区建设,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持续加强土壤污染重点单位监管。整治提升“散乱污”企业56家,依法关停135家,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提高。
      (五)竭尽所能办实事,民生福祉全面增进。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坚持民生优先,真心实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保障兜牢底线。多措并举促就业,创新建成全省首个“线上+线下”一体化零工市场,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入学入托流动人口子女全部纳入医保范围,灵活就业参保政策进一步完善。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1万套。“一老一幼”服务保障更加健全,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4家、日间照料中心10家,绣衣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新增普惠性托育机构6家、托位1086个,启用未成年人一站式保护中心。荣获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教育医疗扩容提质。巴城高中、周市高中等18个学校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学位1.5万个,普高录取率提升5.7个百分点。“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稳步推进。东、西部医疗中心一期建成,中医院顺利迁入新址。市康复医院创成全国县级市首家三级康复医院,市一院荣获全国红十字会模范单位。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文体事业稳步发展。“江南文化”品牌塑造行动深入实施,戏曲百戏盛典“新三年”计划正式开启,出版《朱柏庐全集》。周庄数字梦工厂基本建成,戏曲博物馆、昆山足球场主体完工。昆山足球俱乐部夺得中甲联赛冠军。
      (六)协同高效强治理,社会大局平安稳定。聚焦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重大政治任务,全力以赴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有力维护城市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风险防线织密织牢。“全民心防”⑨工程、群防群治“旌旗行动”⑩纵深推进,社会治理防控体系更加健全,违法犯罪警情下降7.9%。“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有效开展,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三级工作体系基本建成。政府性债务风险保持在绿色区间,银行不良贷款率长期处于低位。主动打出精准调控、价格备案、预售资金监管等政策优化组合拳,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建立市政府常务会议首项议题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制度,深入推进安全“四进四排查”集中行动⑪,大力实施“十个一”行动计划⑫,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行业领域“百日攻坚”行动,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建成安全学校、体感式安全培训体验中心47家。数字治理支撑有力。全市1182个小区完成智慧安防系统建设,“平安微雕”工程⑬持续深化,学校、医院“城市哨兵”体系全覆盖,维护城市平安的能力显著提升。“畅行昆山”智慧交通服务平台建成投用,日均60万进出昆车辆全量掌握。创新建设“应急365”平台⑭,实现隐患信息应录尽录、动态更新,安全生产信息化、闭环化监管水平稳步提升。
      过去一年,我们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提高政府系统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数字政府建设步伐大幅加快,建成公共智慧底座,“鹿路通”实人认证数达585万,日均活跃人数超60万,集成便民服务场景264个。制定出台法治政府建设五年实施方案,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依法行政水平持续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202件、政协提案260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纠“四风”、转作风、树新风。8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严格执行“过紧日子”要求,强化审计监督和结果运用,节庆活动经费大幅压降,“三公”经费在低基数上继续下降。此外,档案、科普、供销、气象、慈善、民族宗教、社会科学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市人民在抗疫斗争中团结一致、守望相助,构筑起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在推动发展中克难求进、砥砺前行,书写了拼搏奋斗的生动答卷。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迎难而上、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长期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医护、疾控、公安、交通、城管、村(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防疫工作人员,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昆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消防救援人员,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昆山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成绩令人鼓舞,问题不容忽视。我们清醒地看到,昆山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面对全球产业格局重构、产业链重塑,准确把握、主动谋划、抢占先机的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依然存在,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仍需提升,产业结构、投资结构、贸易结构仍需调优调新;大城市的功能品质和承载能力尚显不足,产城融合、重点片区更新还需加快;涵养城市人文的载体和方式相对单一,全社会文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富民增收渠道还不够多元,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需增强;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短板仍需补齐;以数字化赋能政府治理的理念和能力有待加强,政府作风效能建设仍需提升。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改进工作、优化服务、提高效能,切实加以解决,确保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在此,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继续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二、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
      党的二十大明确宣示了我们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我们必须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个牢牢把握”和“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指示,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真正做到学深悟透、知行合一,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昆山深入人心、落地见效。
      中央有号令,上级有部署,昆山见行动。作为江苏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全国县域发展的先进典型,市委锚定新的历史方位、扛起新的重大使命,提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的奋斗目标,并作出了争当区域一体发展、产业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现代化城市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实现共同富裕“六个示范”的系统安排。这一定位和部署,为昆山现代化描绘了发展蓝图、明确了奋斗目标、明晰了发展路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自觉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坚守“三个务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奋力走好新时代“昆山之路”。
      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必须在区域一体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我们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服务苏州市内全域一体化发展大局,坚持“东接、西融、北联、南协”区域联动发展策略,更新发展空间,优化功能布局,全力做大做强长三角先进智能制造组团、两岸科技创新教育组团、国际数字商务贸易组团、江南水乡生态人文组团,打造全球功能性节点城市。
      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必须在产业创新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聚焦“2+6+X”新兴产业布局⑮,坚持“存量优化”和“增量转化”双轮驱动,做好创链建链、稳链固链、强链补链文章,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全面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推动产业由“大”转“强”、由“大”转“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必须在深化改革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我们将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深化昆山试验区、昆山金改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平台载体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园区向产金结合、产才聚合、产城融合的特色专业创新园区转型提升,打造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改革成果,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全面提升开放能级,不断增创现代化建设新优势。
      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必须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我们将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明增长、精益涵养,科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系统推进“城市、产业、人文”良性互动,以城市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以人文特质彰显城市魅力,致力建设品质、品位、品牌相得益彰,形态、业态、生态交相辉映,动力、活力、魅力竞相迸发的现代化城市。
      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必须在社会综合治理上迈出更大步伐。我们将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强化科技赋能、数字治理,着力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更高水平推进平安昆山、法治昆山建设,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让人民更加安居乐业、社会更加安定有序。
      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必须在实现共同富裕上迈出更大步伐。我们将时刻牢记“人民政府为人民”,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补齐民生短板上善作善成,在帮扶困难群众上用心用力,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久久为功,努力做到“老有颐养、弱有强扶、病有良医、幼有优育、学有善教、劳有多得、住有宜居”,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年年都有新改善、一年更比一年好。
      三、2023年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凝心聚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在11亿美元左右,进出口总额保持稳定,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4%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全力争取更好的结果。
      目标既定,行动必随。新征程新一年,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平台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加强前瞻性思考、趋势性把握、战略性布局,拉高工作标杆,主动担当作为,按照“有思路、有举措,有部署、有检查,有反馈、有成效”的闭环工作方法,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统筹调度,全力保持经济稳健运行。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牢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多措并举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激活发展“主引擎”。坚持“项目为王”导向,抓好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快推进省、苏州、昆山三级重大项目建设,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完成工业投资2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城市更新、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紧盯欧美日韩等重点国家和地区,不断拓展产业招商新渠道,新引进10亿级项目20个以上、50亿级项目3个以上、百亿级项目1~2个,力争实现项目数量、质量、体量新突破。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办好“五五”“双十二”系列主题购物节,培育新能源汽车、文旅融合等消费新增长点。系统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丰富提升现代商业功能和新型消费场景。增强要素“支撑力”。高效运营产业资本中心,更好发挥产业母基金、引导基金、天使基金作用,构建助力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全流程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新增上市企业8~10家。加快搭建工业用地一、二级市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一体化闭环监管。优化存量用地盘活激励政策,完成存量产业用地更新5000亩、“三优三保”和“增减挂钩”拆旧复垦2000亩。重组人力资源市场集团,高水平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更好满足企业用工、引才需求。因地制宜推动“健康驿站”向“职工驿站”转型,规划建设一批工业邻里中心,有效缓解企业员工住宿难题。当好企业“服务员”。认真梳理落实减税降费、助企纾困等一揽子政策措施,确保精准滴灌、直达快享,让更多市场主体活跃起来、壮大起来。开展首届市长质量奖评定,新增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30项,力争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至87件,推动质量强企,建设质量强市。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大力培育发展行业协会组织,用好企业(人才)会客厅,搭建“政企桥梁”,常态化开展沟通交流,让企业家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
      (二)突出质量效益,全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为主抓手,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做强实体经济根基。持续做深“稳大、招强、育新”文章,发挥立讯、三一等产业链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大中小企业融合联动发展,持续巩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领先优势,力争产值分别达到6500亿元、3000亿元。大力发展智能穿戴、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推动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深入实施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精心办好元宇宙产业大会,重点布局虚拟现实交互等电子终端产业,加快设立发展基金、成立研究中心、建立招商中心、开放应用场景,全力打造千亿级元宇宙产业创新集群。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装备、管理投入,激发涌现更多能扎根的链主企业,引育“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鼓励优秀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平台企业输出经验和产品,带动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完成数字化改造项目1200个,新增省级智能工厂(车间)9家。以发展楼宇经济为突破口,大力引育各类区域性、功能性总部,推动金融服务、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等业态发展,新增苏州市级以上总部经济企业12家,力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至52%。集聚更多创新资源。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化推进,用足用好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国家超算昆山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深入实施祖冲之攻关计划,打通科学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启用昆山杜克大学二期校园,深化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分级分类培育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3000家。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3家以上。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批高品质人才示范社区。精心举办创业周、清华昆山周、创新创业大赛等招才引智活动,用好“头雁人才”“卓越学者”引才计划,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合作,新增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20名、苏州市级及以上双创人才(团队)120名、博士后人才20名、创新创业硕博士450名,持续擦亮“才来昆山更精彩”品牌。打造特色产业载体。嫁接工业地产基金,加快传统园区转型提升,推动“工业上楼”,探索高强度、集约化成片开发模式。按照“一特三提升”⑯要求,高水平建设运营先进计算、生命健康、高端食品、新能源等产业园,打造20个以上特色专业创新园区。加快夏驾河科创走廊、花桥国际创新港、淀山湖北部湾科创带等创新载体建设,做优做强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新建、投用科创载体面积各100万平方米以上,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等创新资源高效聚集。
      (三)发挥示范作用,全力激发改革开放活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快构建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推动两岸融合。制定实施昆山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实落细部省际联席会议议定事项,加大对台高端服务业项目招引力度,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推进昆山金改区建设,推动外汇管理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申设合资理财子公司,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实质运作台商发展基金,支持台企转型升级、台青创新创业。加强对台交流基地建设,办好两岸产业合作论坛、中秋灯会、青创营等活动,鼓励台商台胞参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推动昆台交流由产业合作向全方位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开放水平。帮助企业用好RCEP等自贸规则,加强出境参展、商洽服务保障,全力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抢抓订单。深化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自贸区联创区建设,高水平打造综保区“五大中心”⑰,培育壮大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离岸贸易等新业态,持续优化贸易结构。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利润再投资。深耕国际友城资源,拓宽国际合作深度。持续加强区域协同。深度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细化落实63项重点任务。聚焦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深度参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建设。积极响应苏州市内全域一体化发展部署,主动融入吴淞江科创带建设、环阳澄湖区域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一体化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功能布局。推进陆家浜铁路货场建设。完成外青松公路改造、沿沪大道对接胜利路工程,加快实施震川西路对接娄江快速路、312国道对接强胜路、中华园路对接望江路项目,推动区域交通由互联互通迈向快联快通。继续做好南北挂钩合作、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工作。持续深化重点改革。巩固拓展“放管服”改革成效,纵深推进“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事项。围绕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发展全周期,不断优化“昆如意”企业服务平台功能。深化招商体制改革,市场化运作投资促进公司,组建科技招商、新兴服务业、文化产业招商专业队伍,提升项目招引、资源匹配、企业服务集成保障能力。深化国企各项改革,以效益论英雄,健全全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在发展壮大的同时更好担负起国企服务中心大局的重任。
      (四)强化规划引领,全力升级城市功能品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动城市建设重点由完善交通体系向交通体系完善和片区更新改造并重转变,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更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推动被撤并地区更新提升,促进市域整体发展。加快青阳港、大渔湾、昆山南站等重点片区更新,完善公共设施,优化服务功能,提升空间品质。强化“建地铁就是建城市”理念,加快推进7个站点TOD综合开发,布局一批高端商业综合体、商务办公楼,打造功能织补、便捷换乘、空间缝合的复合多元城市节点。盘活存量资源,启动建设“三馆三中心两厅”,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完成交通体系提升三年建设计划,推动“公、铁、水”网络全面提质。建成投运苏州轨交11号线,完成沿线道路恢复提升,完善公交配套体系,开启公共交通“轨交时代”。更大力度提升精细管理水平。推动市政道路、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领域资源整合,开展“城市物业”试点,反哺老旧小区管理,探索城市空间全域治理模式。聚焦“控增量、去存量、保安全”,拆除违法建设100万平方米以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90%。建成首个一体化固体废弃物分类中转平台。实施红峰路、新昆街等7条道路架空线入地,清除空中“蜘蛛网”,亮出清爽“天际线”。启动新一轮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规划建设智农产业园。推广“牡丹停”智慧停车系统,实施停车便利化“5321”工程⑱,新改建停车泊位5万个,开放共享停车泊位1000个。更广范围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扎实推进苏州轨交11号线、朝阳路沿线等区域房屋征迁,完成动拆迁60万平方米。推进娄江、丁泾河两岸和老一中地块等区域品质提升、功能重塑,建成投用大西门商业街、朝阳都市广场,构建“两水四岸、一路一轨”空间格局⑲。系统推进京沪铁路昆山站抬升,打通人民路南北向节点,推动老城区与南站区域融合发展。推进美好社区建设,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50台、老旧小区改造4.8万平方米,打造“席地而坐”道路14条、美丽街区2个,让城市经得起品、耐得住看、住得舒心。打通庙泾河生态廊道,串联亭林园至傀儡湖滨水公共空间。精心打磨昆山之链,全力打造一条贯通之链、蓝绿之链、服务之链、活力之链。新建口袋公园50个、“昆小薇”项目60个,新增、改造绿地300万平方米,构建点线融合、全域覆盖、便捷通达的环城滨江公共休闲网络。
      (五)注重优质均衡,全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坚持财力向民生、向基层倾斜,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事,努力将“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福利”。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强化重点人群就业帮扶,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积极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深入实施中等收入群体扩大行动。织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商业保险、公益互助医疗等多重医疗保障网。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500套。深化军政军民团结,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更好服务“一老一幼”。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新增日间照料中心10家以上,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1000户以上。打响“昆尚颐养”养老服务品牌,推进两岸康养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投运阳澄湖康养院、张浦和千灯区域养老中心。完善生育政策支持体系,规划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新增托位500个。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培育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更好呵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增加优质教育供给。新改建学校项目15个,新增学位1.5万个以上。支持昆山中学创建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省、苏州优质幼儿园10所以上。优化集团化办学模式,链接长三角区域名校,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巩固“双减”工作成效。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加大校企联合办学力度。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更加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健全分级分类诊疗、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昆山”行动,切实保护人民健康、维护城市安全。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升内部管理效能和医疗服务能力。启用市一院新址,加快精卫中心二期、东西部医疗中心二期、鹿萌儿童康复中心建设,完成市二院搬迁,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建设卫生健康云、互联网医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今年,我们将在实施98项、年度投资244亿元的重点实事工程基础上,首次推出就业促进、营养早餐、老年助餐、安心托幼、快乐健身、便民停车、放心家政、文明菜市、老有所学、绿色充电等十项暖民心工程,切实为生活“加温”、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量”。
      (六)彰显城市魅力,全力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不断增强城市软实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持续涵养城市人文气质、特质。鼓励支持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提升志愿服务和专业社工服务水平,打造更有温度的爱心之城、慈善之城、志愿者之城。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质效,深入开展市民“文明十二条”专项宣教行动,让文明成为每个市民的自觉习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昆曲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丁善德音乐文化传承计划,成立昆曲艺术传承中心,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开展文明探源工程,协同推进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加强水乡古镇联动保护与开发。推进正仪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推动周市、陆杨等粮库活化利用,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休闲基地。举办戏曲百戏盛典、马拉松赛、咖啡文化节等品牌活动,争创省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发挥文体设施效用。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动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新建区镇文体中心3个、体育公园4个,用体育助力全民健康、凝聚向上力量。启用奥体中心、戏曲博物馆,推动少儿图书馆建设,布局一批24小时图书馆、昆曲小剧场,建维一体打造“10分钟文体生活圈”,让老百姓生活更精彩、精神更富有。
      (七)立足特色优势,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深入推进“五百行动”,持续开展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统筹推进“三品一标”、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国家级改革试验任务。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000亩、高标准池塘4000亩,确保重要农副产品保供稳价。高效运作华东农业科技中心、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研究院,做强柏庐大米、昆山梅山猪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完善村庄规划编制,强化边缘乡村扶持,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扎实推进美丽城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传统村落保护、农房翻建等工作,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个、特色康居示范区1个,推动“点线盆景”向“连片风景”跃升。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发挥乡村振兴大专项资金作用,加快建设共富基金,支持新建一批优质经营性载体,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异地发展、联合发展。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推动民宿、农家乐规范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力争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万元以上,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八)坚持绿色发展,全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推进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臭氧与PM2.5“双控双降”,持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深化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全域消除劣Ⅴ类水体,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实施中环外34条框架道路雨水管网修复改造工程,全域推广雨污管网养护智慧监管模式,畅通城市地下“动脉”。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坚定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工业污水厂等项目建设,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统筹有序做好“双碳”工作。编制重点领域碳达峰专项方案,探索排污总量管理制度改革和排污权交易,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推动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强化重点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编制湿地保护规划,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自然湿地保护率提升至64%。加强淀山湖、天福湿地等生态功能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化“一湖一策”保护,持续推进阳澄湖、澄湖区域生态优化提升,建设幸福河湖100条,呵护江南水乡整体风貌和生态本底。
      (九)树牢底线思维,全力保障社会平安稳定。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分类施策,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安全韧性城市。推广应用“应急365”平台,深入开展安全“四进四排查”集中攻坚行动,深化城镇燃气和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推动红旗地区、育才路地块危房解危,加大危化品、工业企业、高层建筑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切实筑牢安全防线。系统实施“六片三河”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协同推进吴淞江整治工程,整体提高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动苏州轨交11号线沿线重点区域内涝系统化治理,完善“蓄排结合”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试点。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以“数字昆山”为牵引,强化“鹿路通”便民服务总入口作用,开发更多“找得到、用得好、离不开”的应用场景,促进数据汇聚共享、业务相互赋能、功能深度融合,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持续开展“平安细胞”⑳系列创建活动,升级完善“鲲鹏计划”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实施“平安家园”工程,合理划定社区规模,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防范化解矛盾风险。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大政府性债务化解力度,确保债务率维持在绿色区间,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聚焦风险多发高发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源头预防、多元化解,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对政府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坚持忠诚履职。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折不扣、竭尽全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将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扎实推进“八五”普法。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强基工程,真正让厉行法治渗透进每一项具体行政行为,成为每一个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觉习惯和主动追求。我们将坚持高效服务。秉持“把方便留给企业、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的理念,积极探索数字化、市场化、集成化管理服务模式,真正做到“需求早知道、服务早送达”,以高效率赢得高效益,以快节奏换来大发展。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处处奋勇争先”的使命感,大力弘扬新时代“昆山之路”精神,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在昆山蔚然成风。我们将坚持廉洁从政。时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监督管理,涵养“一袭白袍、不留点墨”的自觉追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四风”。坚持量入为出、节用裕民,强化审计监督,完善财政支出标准化体系,切实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市场主体的“稳日子”、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砥砺向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定信心、团结拼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奋力走好新时代“昆山之路”,为在新征程上谱写更加精彩的昆山篇章而不懈奋斗!
      名 词 解 释
      ①卓越学者:是指昆山杜克大学围绕数字经济、医疗健康、能源与环境三大重点领域,计划于三年内面向全球引进3~5名承接重大任务、取得尖端成果、做出卓越贡献、形成“塔尖效应”的顶尖人才。
      ②EOD:即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cology-Oriented Development),是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③“昆如意”365行动:是指依托“昆如意”数字服务总入口,将服务形式拓展至线上线下全融合,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一键、一指、一线”可达的政务服务,实现“面对面、键对键”365天全天候服务。
      ④三区三线:是指根据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个区域,分别对应划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⑤三馆三中心两厅:“三馆”是指博物馆、公共美术馆、第二图书馆;“三中心”是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市民活动中心、职工活动中心;“两厅”是指丁善德音乐厅、“昆如意”城市会客厅。
      ⑥“微校”过渡性项目:是借鉴深圳学校建设“异地腾挪”模式而建设的全装配式学校工程,项目具有建设周期短、抗震性强、安全环保等优点,将作为柏庐实验小学及机关幼儿园过渡办学使用,有效缓解了老城区教学用地资源紧缺矛盾。
      ⑦五百行动:是指强村富民“百村共富”、产业赋能“百村共兴”、人居环境“百村共美”、文明和谐“百村共治”、城乡融合“百村共享”。
      ⑧三品一标:是指推进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⑨“全民心防”工程:是指围绕“平安创建、心防先行”目标,以反诈防骗、文明交通、消防安全等为重点,构建覆盖全域的网上、网下多元防范宣传阵地和载体。
      ⑩群防群治“旌旗行动”:是指每逢重要节点,在全市范围内发起“军警民”万人联勤联巡,对重要路段区域、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叠加式、全时空、立体化巡逻防控,持续形成高压威慑态势、平安共创格局。
      ⑪安全“四进四排查”集中行动:“四进”是指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四排查”是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疫情防控、社会稳定大排查。
      ⑫“十个一”行动计划:是指开好一次安全生产会议、明确一个全年目标、构建一个安全发展指数、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一批专项攻坚行动、设立一个安全发展行动日、建设一大宣传阵地、完善一套应急机制、建立一个监控平台、形成一张风险地图。
      ⑬“平安微雕”工程:是指紧盯平安建设中的小微单元,基础管理中的小微问题,潜滋暗长的小微隐患,从智能化基础建设入手,牵引带动基础工作流程再造、勤务运行机制优化、社会资源深度整合,以智慧化、精细化、联动化“微治理”维护城市“大平安”。
      ⑭“应急365”平台:是指全市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平台,该平台从行政管理、技术参数、制度执行、风险管控层面,对企业履职情况和现场管理情况进行智能分析和报警,动态监测企业安全管理运行情况,逐步实现24小时全流程监管,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⑮“2+6+X”新兴产业布局:“2”是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2个五千亿级主导产业;“6”是指新显示、新智造、新医疗、新能源、新材料、新数字6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X”是指先进计算、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一批五百亿级先导产业。
      ⑯一特三提升:是指打造特色创新集群,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智能制造普及率。
      ⑰综保区“五大中心”:是指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智能终端销售服务中心、电子产品分拨中心、新兴技术转移中心、特色商品展示中心。
      ⑱“5321”工程:是指新改建停车泊位5万个,新增停车设施动态数据接入“牡丹停”3万个,新增“牡丹停”平台注册用户2万个,新增共享停车泊位1千个。
      ⑲“两水四岸、一路一轨”空间格局:是指老城更新规划空间结构。“两水”指东西向的娄江、南北向的“张家港河—仓基河—小澞河”串联形成的水系;“四岸”指两条水脉沿河两岸空间;“一路”指南北向的人民路,规划打造复合型城市服务轴线;“一轨”指东西向沪宁铁路沿线空间,塑造城市活力焕新绿带。
      ⑳平安细胞:是指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物业管理小区(大厦)、平安工地、平安企业、平安市(商)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银行、平安机关、平安旅游单位、平安文化娱乐场所、平安车站、平安大道(铁路)、平安家庭15个方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