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720|回复: 0

[江苏] 2022年南京市溧水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0:58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896
    发表于 2023-2-13 20: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南京市溧水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6日在南京市溧水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具有特殊意义、面临特殊形势、肩负特殊使命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考验、繁重艰巨的任务,我们紧扣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固本铸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顺利完成改革发展稳定各项目标,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和区第16届政府工作的圆满收官。一年来,我们用一组组数据镌刻了克难前行的坚定足迹。严格落实“四早”要求,严密压实“四方责任”,仅用18天就打赢全员核酸检测突击战、输入性关联疫情歼灭战、疫情防控阶段性阻击战。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88亿元,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历史性突破千亿大关,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我们用一个个项目展示了迎难而上的争先态势。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定经济的“压舱石”,加快推进中国东部(南京)农业科技创新港、南林大溧水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71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在三季度全市招商引资擂台赛中夺得“双红旗”。我们用一份份承诺彰显了排忧解难的责任担当。精准回应群众“急难愁盼”,人大代表票决出的10件70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这一年,我们坚持量质并举,经济总量在稳增长、求突破中更具规模。千方百计稳住发展“基本盘”,经济发展量质齐升。产业体系质效优。工业经济持续攀升,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8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10亿元、增长25%。新能源汽车、临空、大健康等主导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5%、11%、16%,完成工业投资162亿元、增长12%,其中技改投资增长13%。服务业品质持续跃升,新增限上商贸企业63家,举办消费促进活动70余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390亿元。现代农业持续提升,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家,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排名蝉联全市第一,“米袋子”“菜篮子”供应稳定,长乐、傅家边、水晶村3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项目牵引马力足。41个省市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244亿元,48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竣工投产,270个区重点产业项目全面开工,两岸(和凤)机电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正式揭牌。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果,成功举办南京金洽会溧水专场以及上海、深圳推介会等30场招商活动,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90个,其中制造业项目190个。实际利用内资255亿元、外资2.84亿美元。稳企安商举措实。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共计29.82亿元。制定出台新一版制造业“十条”等扶持政策,累计兑现各类奖补资金4642万元。紧盯突发疫情导致的供应链受阻、复工复产受限、重点行业受困等问题,举办“抗疫情、纾企困、稳增长”银企对接会,出台暖心助企八条措施,帮助企业获得授信1080亿元。创新企业服务专班机制,打响“9951”服务品牌,助力1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率先在全市完成市场主体倍增计划。

    这一年,我们坚持内外联动,创新动能在抓改革、促开放中更趋澎湃。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激活力、以创新增后劲,发展动力充分释放。改革“步伐”蹄疾步稳。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1120”“753”改革成效,“准入即准营”等改革试点走在全省前列。扎实推进国企改革,完善国企高质量发展考核机制,区水务集团进入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审查,三年国企改革事项总体完成率达92%,区属国有企业资产规模突破2600亿元。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有力推进,探索创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洪蓝傅家边、晶桥太阳庄等两宗土地完成入市。开放“扇面”次第展开。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宁杭合作试验区加快推进,设立宁杭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全球跨境连麦+服务出口”跨境直播服务贸易模式为全市首创。成功举办重大展会43场,其中国家级以上展会18场,获评“中国会展经济产业贡献奖”“中国十佳会展名区”。科创“森林”本固枝荣。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69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9家,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市级备案4家,创成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企业技术中心15个、工程研究中心6个。兑现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安居系列政策,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0名。牵头成立长三角种业发展联盟,白马未来食品研究院获批首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创成省市级众创空间4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

    这一年,我们坚持建管并重,城乡颜值在强功能、优品质中更显品位。多措并举推动空间优化、形态重塑,绘就多彩城乡新画卷。生态的“绿色”散发清新。突出系统治水,实施重点水污染防治项目6个、减排项目29个,以全省最高分通过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省级验收,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标率100%。突出铁腕治气,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及扬尘管控,整治VOCs有组织排放企业50家、无组织排放企业75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被授予国家气候标志,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突出重拳治废,完成2个“绿岛”试点项目,建成天山水泥固危废协同处置综合“静脉”产业园。扎实推进能耗双控,实现总量、强度双下降,单位GDP能耗下降6.4%,探索推进“零碳小屋”建设,建成全国首个零能耗乡村游客中心。绿色体系建设成效明显,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实现“零”的突破,5家企业7项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产品、创历史新高,获批全省首个“江苏省碳达峰目标下绿色城乡建设试点区”。乡村的“金色”洒满田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2家,新认定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家,获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农村环境持续改善,新建美丽乡村68个,创成绿美村庄7个,竹上云想、裸心岭等特色民宿打响了品牌,山凹村、曹庄、诸家、凉蓬获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城市田园风光逐渐呈现。文化的“墨色”尽染韵味。历史文脉彰显风韵,城隍庙、永寿坊等特色街区开街运营,启动蒲塘桥遗址文化公园规划设计,中杨义气墩入选南京市第五批文保单位,韩熙载读书台、中山书院等5处景区获授“世界文学之都”地标铭牌,被评为“中国诗歌之乡”。红色资源充分激活,李巷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馆、“四史”教育馆等一批新场馆对外开放,获评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一年,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在办实事、解民忧中更加厚实。把群众所望作为施政所向,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抓牢兜底性民生。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98.6%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等稳步提高,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60%以上。全面推行失能保险制度,惠及1445人。探索推广医疗救助零星报销“免申即享”,全年救助9.8万人次、拨付救助资金2764万元。聚焦“一老一小”持续发力,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溧水分院揭牌成立,创新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注重基础性民生。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2万余人,预计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万元、增长11.5%。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天生桥套闸除险加固工程荣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珍珠路环境综合整治等112个项目全面完成,改造停车场20个,新增泊位3267个,新建安置房97万平方米、竣工分配4338套,农村不动产登记率90.7%。交通体系持续优化,秦淮河四级航道整治项目加快推进,贯通23条“断头路”,提档升级农村公路60公里,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区。突出普惠性民生。全区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开办省溧中“海安班”、二高中“海门班”,高考录取率创历史新高,获评全市高中教育发展性评估一等奖,初中办学质量稳居全市前三,特殊教育学校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区域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区中医院被确立为全省首批“体医融合”试点单位之一,在今年疫情防控中快速改造成为全市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定点康复医院。“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深化,基本实现城区公共区域5G网络和无线WIFI全覆盖,率先打造具有城区特色的“智慧矫正中心”,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稳中有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居者安、近者悦、远者来”的城市归属感不断增强。

    这一年,我们坚持苦干实干,自身建设在转作风、提效能中更为严实。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32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出庭应诉率100%。快速办理12345热线,解决群众诉求8.9万余件,综合排名蝉联全市第一。严控政府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区级行政机关运行支出保持零增长。绩效评价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初显,强化审计监督成果运用,加快形成政府投资项目从策划设计、概算控制、监管督查到审计验收的标准化管理闭环。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各级巡视巡察反馈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与此同时,工会、妇女、未成年人保护、残疾人等工作实现了新进步,民宗、台侨、科协、红十字会、档案、人武、退役军人和双拥等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各位代表,回首来时路,郁郁满芳华。202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收官之年,五年来全区上下同心同向、同力同行,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行百里半九十”的清醒,披荆斩棘、奋勇前进,走出了一条既体现时代特征、又富有溧水特色的后发崛起之路。

    ——经济体量从“夯基垒台”趋向“立柱架梁”。产业体系形成“集群效应”,累计入选省市重大项目271个,连续五年走在全市前列,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排名全市第二,获评全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平台载体凸显“矩阵效应”,开发区获批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高新区(溧水园)主要指标排名位居全市前列,创成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农高区、南京市唯一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多层次、高能级平台体系加快形成。经济发展呈现“迭变效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幅9.6%,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五个百亿级台阶”。

    ——改革开放从“汩汩涓流”汇成“源头活水”。以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擦亮“溧刻办”政务服务品牌,“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试点全省领先,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先进区。以创新汇聚发展动能,高新技术企业五年增长3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0件,获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江苏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集聚各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近1500名。以开放提升城市能级,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溧水片区建设加速推进,自贸区示范园企业注册数位居全市前列。外资企业总数达407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翻番。累计举办第34届世界电动车大会等重大展会100余场,其中李克强总理对全国新农民新业态创业创新大会作出重要批示。

    ——城乡建设从“大刀阔斧”迈向“精雕细琢”。实施旧城“微更新”,完成城乡建设任务2230个,改造提升飞燕文化产业街区等城市客厅,五年累计完成10条主要道路和110条背街小巷整治出新,301个棚改项目惠及群众3.1万户、8.7万人,16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畅通城市“大动脉”,建成干线公路3条,轨道交通S7、S9号线竣工通车,基本形成“两横两纵”高速公路网、“两横三纵”国省道布局,率先创成省级“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区。串联乡村“精品线”,建成山凹村、李巷等市级职工疗休养基地5个,启动建设秦淮源头、金色庄园等6个特色田园乡村组团,获评全国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市民之家、无想水镇获评国家优质工程奖,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位列全省第一等次。

    ——民生事业从“加固底板”转为“打造样板”。全力以赴补短板、固底板、创样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48个经济薄弱(欠发达)村、8951名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提前2年脱贫摘帽,顺利实现全面小康,获得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名师工作室数量位居全市前列,3A级及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村社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提高26%,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创成三级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连续四年获省政府通报表扬,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垃圾分类取得突破,推广可降解餐厨专用垃圾袋进小区,被评为全省仅有两家的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社会治理纵深推进,创成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石头寨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新型智慧城市综合运营平台投入使用,建成运行全市首家“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9.98%,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区,公众安全感稳居全市前列。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五年来,我们不为困难所惧、不为风雨所阻,共同经历了淬火历炼的大战大考,共同收获了改革发展的累累硕果,共同迈出了比学赶超的铿锵步伐。我们深刻感受到:必须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决贯彻“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更加自觉地以新思想定向领航、从新理念寻策问道、向新要求对标看齐,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必须始终坚持“事不过夜”,全力推动“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发扬“事不过夜、案无积卷”的作风,保持“清晨之问、静夜之思”的状态,以“拼”字破一时之难,以“抢”字争发展之先,以“干”字成决胜之势。必须始终牢记“心中有民”,真正实现“零距离、零懈怠、零容忍”,零距离倾听群众心声、零懈怠办好民生实事、零容忍解决民生难题,切实将民生实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以“实打实”换来“心贴心”。必须始终保持“慎独慎微”,时刻做到“严自律、常自省、勤自勉”,发扬敢于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治疾患于“未”,断诱惑于“始”,在慎独中累严实之效,在慎微中积尺寸之功,任何时候都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我们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体量和质量还需提升,能源消耗和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加大;城乡建设、民生保障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能完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防范各类风险任务繁重,债务化解面临较大压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实现城市本质安全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将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及2022年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必须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最大限度释放改革创新动能,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最大力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健康活力新城。

    根据上述思路,我们将加强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既要重“面子”更要重“里子”,通过“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共同发力,优化全要素、全周期、全流程管理服务,不断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努力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上蹚出新路子、书写新篇章。具体要聚焦“一二三四”,即“一体两翼、双轮驱动、三凤齐鸣、四梁八柱”:

    “一体两翼”:坚定不移把实体经济作为立区之本,发挥临空、高铁两大优势,打造南京南部新兴增长极。“一体”,主要是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坚定扛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使命,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现代化重大工程项目,支持更多优质企业上市,努力成为全市制造业的核心区。临空“一翼”,大力推进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溧水片区建设,加快“新临空”复合型产业布局,有效集成综合保税、跨境电商、海外仓、口岸服务、会展招引等服务功能,形成“临空+保税+跨电+会展”联动新格局;高铁“一翼”,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交通运输系统,推动溧水高铁站与禄口机场联运,开启高铁公交化运营模式,实现与主城加快融合、与周边城市无缝对接,打造八方通衢的重要枢纽节点。强化高铁枢纽辐射带动作用,深化宁杭生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建设,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双轮驱动”:发挥农高区、开发区车之双轮作用,同轴共转、同频共振,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农高区要紧扣“两区一地”定位,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港等重大平台建设,争创健康食品智能制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际农产品加工园,构建“一区多园”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完善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更多的农业人才下乡、科研成果进村,让“高”有成色、“新”有成果。开发区要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临空、大健康、智能制造等产业链,引进一批补齐现有产业链条、彰显产业特色、引领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力好的本土“龙头”企业,早日创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凤齐鸣”: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通过“腾笼换凤、筑巢引凤、凤凰涅槃”,为优质项目腾出空间。“腾笼换凤”,向低效用地要产能、向存量土地要空间,按照“先易后难、快速见效、同步启动”原则,关停并转、淘汰清退低效企业,提高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产出水平,让寸土生“寸金”、高产更高效。“筑巢引凤”,栽好营商环境“梧桐树”,既招“新凤凰”,也育“金凤凰”。进一步提升产业配套能力、设施承载能力,严把“工改工”主导方向,主动承接产业转移,高标准建设“一园一品”,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航母舰队”。“凤凰涅槃”,以园区提质增效为突破口,优化资源配置、倒逼企业转型,加快产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绿色低碳改造,构建梯次配套、优势互补的现代化产业生态圈,力争开发区建成千亿级园区、其余每个板块打造一个百亿级园区。

    “四梁八柱”:“四梁”,是指深耕“大智造、大健康、大教育、大文旅”四大领域。大智造方面,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形态再造、生产方式“智造”;大健康方面,系统重塑健康生态,加快“一平台三基地”建设,深化与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实现医防、医养、体医、教体融合发展;大教育方面,实施名校名园战略和高校“聚溧计划”,构建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供给体系;大文旅方面,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纵情山水、品味文化、留住乡愁”的特色文旅目的地。“八柱”,就是做大做强八个板块,构筑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新格局。开发区要聚焦“产城一体、产城融合”,加快打造空港新城;永阳要强化首位格局,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新业态;白马要构建完善“一城一环两田园”空间布局,成为科技振兴乡村示范样板;东屏要依托生态智慧未来城,打造宁杭合作试验区城市新组团;洪蓝要全面融入城区,树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典范;石湫要锚定“文艺科教新城”定位,建设“华东山谷里的艺术学镇”;和凤要以台湾机电产业园建设为契机,打造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园区;晶桥要围绕健康制造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深耕四大领域、做强八大板块,更高水平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起步之年。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未雨绸缪、未焚徙薪,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安定和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性指标主要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力争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约束性指标主要是:单位GDP能耗、水耗实现双下降,大气、水环境质量、城镇登记失业率、安全生产管控指标控制在省市限额目标以内。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筑牢实体之基,在强链补链中夯实发展底盘。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壮大实体经济,稳固发展根基。

    坚守制造业主阵地。更加突出制造业主体地位,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做强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优势产业,净增规上工业企业85家,力争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44%。实施产业链供应链“锻链”行动,推动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家居等四大产业链快速增长、集链成群。聚焦亩均效益提升,深入推进“腾笼换凤、筑巢引凤、凤凰涅槃”三年行动计划,盘活低效闲置土地2300亩以上,实施技改项目77个。深化数字赋能,加强重点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培育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标杆类项目3家,加快打造“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打造服务业升级版。积极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加速升级海乐城、万达广场等城市商圈,有序推进通济街等六大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支持石湫影视城、无想水镇创建国家3A级景区,净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0家、限上贸易企业40家。大力拓展休闲康养、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提升“健康景区”“健康民宿”建设标准,办好第十届咪豆音乐节、秦淮源头灯会、山地半程马拉松等节庆赛事。

    培育现代农业新亮点。以南京国家农高区建设为引领,紧盯生物农业、未来食品等“1+3+1”产业方向,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放大长三角种业联盟资源优势,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以上,区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100家。打响“无想田园”等特色农业品牌,引进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旅融合、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高端领域项目10个,加大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力度,新增绿色食品企业17家、有机企业6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落实好耕地保护硬措施,全力做好“抛荒地”和未利用耕地督查整治,深入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新增高标准农田1700亩,打造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吨粮田”,切实稳住“米袋子”“菜篮子”。

    吹响招商引资冲锋号。用好产业链图谱、投资地图、招商地图“三张图”,扎实开展基金招商、驻点招商、中介招商,设立新能源等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放大产业基金撬动效应,高标准办好25场主题招商活动,力争签约项目投资总额800亿元,其中制造业占比不低于60%。防范招商风险,坚决防止“招商引资”变“政府投资”。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行“拿地即开工、建成即投产”模式,健全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代办服务机制,畅通联审通办绿色通道,加强产业招商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确保省市重大项目上半年开工90%、三季度全部开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大力推进基础设施REITs试点,争取纳入市级储备库项目1个以上。

    (二)汇聚创新之能,在聚智聚力中激活发展引擎。坚持不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厚植创新生态。积极释放各类平台载体创新策源功能,孵化引育科创型企业(团队)450家以上,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众创空间、火炬特色基地各1个。高效运营科技服务云平台,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孵化链条,不断深挖科技创新“蓄水池”。深化“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模式,探索实行“赛马”制,实施产学研项目120个以上,力争突破一批核心技术。

    育强创新主体。完善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链条,滚动壮大成长型企业库,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联合研发,构筑创新型企业“雁阵”,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2%。引导企业深耕细分市场,新增独角兽和瞪羚企业1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加快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力争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5件。

    集聚创新人才。认真落实人口集聚“十条”新政,瞄准“高精尖缺”,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40人以上。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深入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加大“宁科贷”“溧科贷”等科技金融支持,配套完善人才租房、购房补贴和紧缺人才学费补贴等政策,多措并举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精心组织国家级人才工程、省“双创计划”等人才项目申报,力争入选数在全市位次前移。加快打造区域有影响的青年创新创业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充分释放人才创新活力。

    (三)积蓄开放之势,在融合融通中拓展发展空间。突出改革集成、双向开放,争创区域竞争新优势。

    增强开放平台承载力。发挥机场大通关基地、跨境电商产业园、直播产业基地、空港国际博览中心、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等平台支撑作用,培育壮大跨境电商主体,鼓励企业拓展出口市场,办好60场以上品牌会展活动,力争全年实现跨境电商单量超200万。聚焦临空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产业集群,推动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用好两岸机电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等开放平台,打开要素流动通道,实现更高水平的投资贸易便利化。

    增强营商环境竞争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溧刻办”品牌标准,不断优化“1120”“753”改革,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政策(2.0版),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探索更多“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应用场景。深度运用政务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一网通办、一区通办”。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推广“园区保”“民宿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确保政策红利“应享尽享”、成本负担“应降尽降”、正当权益“应保尽保”。

    增强改革创新源动力。加快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农村闲置宅基地流转机制,推动人、产、地等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监管力度,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新增AA+主体信用评级企业1家,力争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2800亿元。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完善“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推广实施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办理,形成“材料零提供、成本零增加、办事高效率”的溧水模式。落实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全城通办要求,设立2个跨省通办专窗,推动140个事项异地无差别受理,实现“就近办、门口办”。

    (四)展现城乡之美,在提标提质中勾勒发展愿景。深化“留改拆”理念下的城市有机更新,把200多年前描绘的“早知花县此间乐、何必玉堂天上望”变成现实模样。

    塑造“可观可感”的城市花园。优化城市空间,有序推进宁扬宁马、宁宣城际铁路、省道204改扩建、宁宣高速南延等4个重点项目建设,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聚焦城市更新,加快推进通济街二期、寺桥片区改造等老城客厅建设,打造小型城市客厅1处,整治背街小巷10条,实施棚户区改造11万平方米,凸显城市街巷肌理,延续传承历史文脉。涵养城市气质,实施花园城市更新行动,提升20公里绿道功能,新增绿地1万平方米,确保绿化覆盖率达40%,有序推进景观亮化、节点美化、城市彩化,加速从“有花园的城市”向“花园中的城市”转变。

    塑造“有颜有品”的文明家园。坚持育“文明人”和建“文明城”并重,集中开展居民小区和楼宇、管线线缆、道路街巷、农贸市场及周边、交通秩序和电动自行车、文化旅游等6项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打响“幸福溧水”“溧艺课堂”“无想书院”等文化品牌,全年开展演出、展览、培训、阅读推广等各类文化活动1000场次,引导广大群众共同营造文明有礼、文明有序、文明有我的社会风尚,让城市路见本色、物显真容、文明相伴。

    塑造“好山好水”的绿色公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污水处理能级提档、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强化工业源VOCs、车辆尾气、道路扬尘等专项治理,完成VOCs整治项目60个。打好绿色发展“组合拳”,深入推进“国家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和“碳达峰目标下绿色城乡建设试点区”建设,积极倡导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争创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筑牢生态安全“防护网”,持续开展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推动区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实体化运作,加强石臼湖生态保护,扎实做好秦淮河、石臼湖流域禁捕退捕工作,让“十年禁渔”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塑造“宜居宜业”的美丽田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拓宽富民增收渠道。突出乡村优势,实施“智汇三农”人才工程,培育高素质农民1800人以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指标达80%。鼓励引导集体经济联合发展,加快盘活闲置地和闲置房,探索不同模式、不同形式的利用路径,打造有山水、有故事、有乡愁的“无想院子”。提升乡村能级,拓展50个“数字乡村”应用场景,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5公里,扎实推动“快递进村”,构建完善农村三级物流体系。彰显乡村品质,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常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美丽乡村30个以上,争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个。围绕“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以农房改善带动村庄建设水平提高,以村庄现代化引领农房品质提升,因地制宜探索农村现代化居住形态,真正使“乡村让生活更美好”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五)走好共富之路,在惠民利民中擦亮发展成色。坚决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让人人拥有归属认同、人人享有品质生活。

    社会保障提标扩面。稳就业方面,健全完善常态化稳岗帮扶机制,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援助,提供免费技能培训6500人次,举办公益性招聘会100场次,提升就业容量和就业质量。兜底线方面,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和工伤保险“同舟计划”,实施“健溧保”大病补充健康保险,企业净增养老保险参保2300人,新增参保单位户数1090户,城乡居民养老和城乡居民医保困难人员政府代缴参保率100%。坚持“房住不炒”,新建保障房40万平方米,开展安置房处置工作试点并逐步推行,探索“房产超市”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推进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机制改革试点,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让“老”有安享的晚年、“小”有幸福的童年。加快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家庭适老化改造,投用万达、陈沛桥、开发区等基层社区养老服务用房,建成运营区级集中供养点2个,提升高龄老人和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覆盖率和满意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面落实“双减”等政策,积极解决城区学位供给矛盾,稳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快薛李东路幼儿园、城南小学、省溧附等新改扩建项目建设。推动“15分钟医保服务圈”广覆盖,优化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医保公共服务体系。全力办好人大票决的10件40项民生实事项目,让群众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健康溧水提速加力。做大健康产业,加快实施省康复医院、市颐养中心等标杆项目,力争再引进一批高质量健康产业项目。深化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省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试点,争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推进医疗集团体制创新,加大与中大医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口腔医院、市妇幼医院、市儿童医院合作力度。持续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力争省级健康镇街全覆盖,努力实现保健不出门、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溧水人看病不用出溧水。

    (六)织密治理之网,在共建共治中筑牢发展防线。下大力气完善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效能,织密扎牢区域治理综合网络,坚决防止“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

    优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推进网格化基础数据治理,加快智慧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联动调度指挥体系。完善物业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宜居住区”建设。争创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实体化运作图南大数据集团,健全城市“110”机制,提升源头预防和及时就地化解信访矛盾能力,把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筑牢安全防控网络。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分析研究解决风险隐患,做到提前应对、超前处置。坚决打赢“三年大灶”专项整治攻坚战,按照“务必整出成效”“两个不放松”要求,紧盯危化品、城镇燃气等27个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强智慧化安全监管,推进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中心平台建设,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决杜绝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力争创成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强化政府性债务管控,紧盯“三年转绿”目标,全力推动隐性债务规模、政府性债务率、债务融资成本“三下降”,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守牢疫情防控底线。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把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慎终如始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精准防控,健全完善各环节全链条快速反应机制,加强180项应急处置能力达标建设,提高医院、诊所、基层医疗服务中心、药店等“哨点”灵敏度,真正以“防得住”实现“放得开”。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奋楫者先,奋发者强”。我们将大力发扬“啃骨头”的韧劲和“钉钉子”的钻劲,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始终把忠诚摆在首位。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贯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极端重要的政治要求,准确理解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实践要求,以实际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中央各项决策和省市区委部署安排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始终把担当落在实处。坚持闭环思维、闭环管理,进一步推动精文减会、优化督查检查和考核评比,健全权责清单管理机制,确保重要事项、重大项目、重点改革在末端落地见效。毫不放松抓好能耗双控、违法用地整改、环保督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整体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动由“安全城市”向“聪明城市”迭代升级。

    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工作的“风向标”,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办好群众身边小事,帮助企业减负纾困。坚持精打细算、节用裕民,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让有限财力发挥最大效益,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始终把规矩挺在前面。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推进“八五”普法,争创全国法治示范区。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坚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按照“质疑问难、前置问审、开门问策、闭环问效”要求,充分发挥绩效评价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健全重大事项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制度,加强国有资产资源交易、招投标等领域审计监督,自觉接受法律、监察和人民监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自觉遵循,让清风正气温润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各位代表,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发扬“朝受命、夕饮冰”的精神,保持“志不改、道不变”的定力,砥砺“昼无为、夜难寐”的担当,风雨同舟、风雨兼程,以每个人的“精彩一笔”成就整座城市的“华彩一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赋秦淮源头之城以新的更大荣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