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147|回复: 1

[重庆] 2021年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15:40
  • 签到天数: 83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9446
    发表于 2022-10-26 14: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北区统计局

      2022年5月18日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加快落实“四个率先”,全力开创“两高”示范区发展新境界。全区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 “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2021年,经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7.1亿元,比上年增长8.5%。

      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亿元、315.1亿元、1190.7亿元,增长3.3%、7.6%、8.7%,二、三产业拉动GDP增长1.6个、6.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优化为0.1:20.9:79。

      分行业看,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更加稳固,金融业、工业、批发零售业、其他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增长4.3%、13.1%、8.6%、12.8%,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2.1%、26%、22.2%、36.3%,拉动GDP增长1.0个、2.2个、1.9个、3.1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数字经济发展质效继续稳居全市前列,2021年,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83.6亿元,比上年增长62.6%,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77.1亿元,比上年增长59.8%,其中规上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73.3亿元,增长79.9%。由数字重庆公司、江北区政府共建的全市首个数字产业示范园落地,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成立的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成功落户我区,签约中国电信等21家数商,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国领先、西部第一的数据交易场所。高技术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2021年,全区23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4%,增长24.2%,高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3个百分点。海尔热水器、永固、溯联塑胶等11家规上专新特精企业实现总产值45.7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增长9.1%。战略性新兴制造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印制电路板实现产量分别增长113.7%、78.6%、30%。2021年,全区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5.8%,增速高于GDP7.3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提升至76.3%。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50.4%,较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在中心城区位列第三位。对标国际先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深入实施企业“减税降费”政策,“三送两办一访”获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示范案例。深入推进“1+5+N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港湾行动”。新增市场主体20356户,比上年增长19.2%,其中,新注册登记民营企业10380户,增长38.4%;个体工商户9716户,增长2.7%。

      二、农业

      2021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3.3%,达到近十年农业增加值增速最高水平。实现农业总产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农、林、牧、渔、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实现产值0.9亿元、0.6亿元、0.1亿元、0.06亿元、0.04亿元。全年粮食产量2447吨,蔬菜产量5541吨,水果产量1270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稳步发展。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1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5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实现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1%,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工业园区支撑作用强劲。汽车制造业作为我区工业最大支柱产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22.6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9%。另两大支柱产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家电制造)实现总产值158.3亿元,增长11.3%,计算机、通信和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59.1亿元,增长42.7%。鱼复工业园区、港城工业园分别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51.1亿元、276.3亿元,增长25.8%、11.4%,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2.2%、26.2%。

      2021年,在库建筑业企业79家,实现注册地建筑业总产值162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2021年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17.4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建设项目投资额140.1亿元,增长6.1%;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77.3亿元,增长-40.0%。从投资结构看,房地产开发、工业、基础设施建设[6]投资额分别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5.9%、17.8%、17.4%,增长-40.0%、10.0%、-21.2%。分产业看,第二、三产业投资额分别增长10.0%、-30.7%。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大幅下滑。2021年全区出让土地13宗,比上年同期增加5宗;实现土地出让价款8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3.8亿元。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77.3亿元,比上年增长-40.0%。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分别实现投资额109.0亿元、10.9亿元、22.5亿元,增长-41.4%、-24.6%、-26.9%。

      商品房销售面积有所下降。2021年,全区房地产开发项目86个,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5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9%,实现商品房销售额236.9亿元,比上年增长8.8%。

      五、商贸经济

      商贸业恢复性增长。202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实现商品销售总额5585.8亿元,其中,批发业销售额4744.3亿元,增长20.2%;零售业销售额841.5亿元,增长12.9%。住宿业实现营业额36.4亿元,增长25.3%;餐饮业实现营业额89.5亿元,增长27.8%。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围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持续推动观音桥商圈提质升级,高品质规划打造“中环万象城”。激活夜间经济,聚焦大九街、江北嘴CBD、观音桥商圈、北滨路等全市夜经济核心区,推进不夜·九街、陶然居大观园·新国潮坊等项目改造升级,持续丰富大九街、鎏嘉码头商业业态。围绕“首牌”“首店”“首秀”“首展”—“四首”经济,强化以商招商力度,加快聚集国际品牌。全年引进了星卡里(chaforu)、MarcJacobs等68个重庆首店和LV、梵克雅宝等多个国际奢侈品牌。

      六、交通运输和其他服务业

      规上服务业稳步发展。交通运输方面,铁山坪生态区道路整治工程全面完工投用,农村公路“白改黑”(第一批)和S101海尔路实现全面开工建设,S101海尔路唐郭路段维修整治工程全面完工投用,铁路东环线正线按计划进行铺轨及站后工程建设。渝长高速扩能项目已于2021年7月23日正式通车,全区新增一条东向出口通道及一处高速下道口。积极推进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全面系统提升港口污染防治能力,完善“船-港-城”有机衔接。2021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2.1%,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7.8亿元,增长36.3%。公路运输客货运周转量增长7.8%,水路运输客货运周转量增长18.2%。其他服务业方面,规上其他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50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73.3亿元,增长79.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增长0.1%;居民服务和修理业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增长2.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5.1亿元,增长10.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增长56.2%。卫生和社会工作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增长10.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实现营业收入34.6亿元,增长33.9%;教育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增长-9.3%。

      七、对外经济

      外贸逆势增长。2021年,全区外贸进出口额达675.3亿元,比上年增长66.8%。其中,进口额454.1亿元,增长71.3%,出口额221.2亿元,增长58.4%。从产品结构看,进口的主要产品为机电设备、电子元件、汽车零部件、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出口以汽车及零配件、机电等为主要产品。从国际市场分布看,东盟与欧盟比重持续增大,东盟仍然是我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其次为欧盟、美洲地区,外贸进出口额分别占进出口总额的34%、22%、10%,“一带一路”国家及沿线进出口相对稳定,欧盟及北美地区的贸易总量开始回升。部分企业开拓新市场,如润际远东等将主要业务市场从北美向欧洲及日韩转移。跨境电商持续增长,2021年,全区跨境电商实现交易额68.7亿元,比上年增长70.8%,其中出口货值33.83亿元,进口货值34.87亿元。2021年重点贸易企业完成进出口额476亿元,占我区进出口总额的70.5%。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21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9%。一是奥特斯科技(重庆)有限公司、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大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全区共12个项目有资金到位,其中到位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6个,合计利用外资10.24亿美元,占全区利用外资的99.5%。二是二三产业持续发力,第二产业实到外资5.64亿美元,占比54.8%;第三产业实到外资4.65亿美元,占比45.2%,产业结构均衡,外资持续增长。

      八、财政税收

      地方财政收入稳中有升。2021年全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0.8亿元,比上年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2亿元,增长4.5%。实现税收收入59.6亿元,增长8.4%,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4.8%。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契税分别实现20.2亿元、10.8亿元、3.1亿元、9.5亿元,占税收比重为33.9%、18.2%、5.3%、15.9%。

      税收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实现全辖区税收262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税收收入0.09亿元、55.3亿元、206.6亿元,结构比为0.034:21.1:78.86。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业、制造业四大税收支柱行业,分别实现税收收入84.2亿元、38.2亿元、66.8亿元、45.8亿元,占比为32.1%、14.6%、25.5%、17.5%。

      财政收支基本平衡。2021年全区实现地方财政支出147.5亿元,比上年增长9.9%,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5亿元,增长-3.3%。严格执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资金4.4亿元用于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支出;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每年新增2亿元财政资金,重点投向基础研究、科技企业培育、产业技术创新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全面加强民生保障,全力保障国家、市级重大战略部署和区级重点工作任务实施,整合各项资金31.4亿元用于轨道、立交等项目建设以及旧城改造升级提升城市形象。争取中央和市级专项资金1.3亿元用于江北城段消落区综合治理、盘溪河水治理以及溉澜溪“清水绿岸”治理提升项目。各类财政资金37.1亿元用于教育、医疗、社保等重点民生支出,坚决兜住就业、养老、社会救助等基本民生底线。动支预备费0.6亿元支持疫情防控,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九、金融

      金融业平稳发展。2021年全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3%。传统货币市场方面,全区银行总行、分行、一级以上支行增加到75家。资本市场方面,2021年辖区证券公司增加至49家,其中证券分公司17家,营业部31家。保险市场方面,2021年辖区市级分公司25家,营销服务部12家,实现保险收入102.4亿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人身险60.18亿元,增长7%,财产险42.19亿元,增长-15%。

      金融支持实体能力增强。全年新增落地长城人寿、华西证券等14个金融项目,持续增强金融机构集聚度。积极推动上市宣传工作,举办资本市场发展研讨会、主题沙龙等专题活动,多方共商资本市场建设。全区境内外上市企业达13家,上市企业家数、总市值均居全市第一。积极承办中新金融峰会绿色金融分论坛,畅通中新“金融通道”;推动川渝两地互设金融机构,推动国宝人寿来区设立跨省区域总部;成功落地QDLP试点业务,与 SBI、捷元资本、心元资本等3家外资资管机构分别签订合作协议,在区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深度开展QDLP试点。

      优化金融服务,稳步推进金融风险防控。已与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签署“十四五”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重庆英才”“江北英才”推荐申报,推荐13名重庆金融与会计领域名师名家,超百名江北金融人才。进行手机报、公益广告、互联网等多渠道防范非法集资宣传,营造金融风险防控良好氛围。以《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实施为契机,推动区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行政执法建设。2021年发案4起,比上年下降20%;已化解积案64起,占案件总数96起的66.7%,涉众型稳定风险存量不断下降。

      十、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强化“联合马路办公”, 高质量开展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国家住建部下发工作简报《重庆市江北区依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取得新成效》专题宣传报道江北智慧城管“一网统管”经验做法。“城市管理智慧执法”被授予重庆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并被推荐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候选项目,成为全市五个跻身全国评比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之一。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城市管理行业建设,代表重庆市参加成渝双城经济圈2021“花漾蓉城”花卉博览会,获得一等奖和特别贡献奖。

      十一、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围绕区委提出的科技创新“一湾区、一中心”战略布局,聚焦产业发展强化科技赋能。引育做大创新主体规模,2021年入库科技型企业1665个,比上年増长超过30%;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267家,比上年增长27.1%;市级及以上科普基地12个。做大创新主体规模,提升科技创新研发能力,新增长安汽车、中医研究院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连芯光电被评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初创型),建立“污染场地修复”“固废堆场风险管控”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全链条梯度培育体系,初步形成“众创空间一孵化器一产业园”创新平台格局,新增重庆江北高端生物医药孵化器等2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光子空间等3家区级众创空间,全区建成各级孵化载体共33家,创新载体面积超20万平方米。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新增科技领域的“重庆英才”庆人、“江北英才”北英人,6名科技人才获批重庆英才计划“包干制项目”立项,获得支持经费185万元。兑现区级科技产业扶持资金累计7250.5万元,重点支持科技项目、企业研发投入、高企培育等;2021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2%。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2021年,全区教育经费支出19.83亿元。截至2021年末,全区共有幼儿园(不含托儿所)168所,在园儿童数3.18万人。小学37所,专任教师2986人,在校生5万人。普通中学26所,专任教师3337人,在校生4.4万人。职业中学2所,专任教师282人,在校生6461人。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建立27个“江北区中小学学科中心组”,建设“作业管理超市”,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形成区、镇街、社三级联动部门参与的综合执法机制,整改率90%以上,建立黑白名单公开制度,优化资金监管机制,新设机构100%进入银行资金监管平台。进一步深化“11+5+X”区域未来学校建设体系,成立STEM教育创新工作室。

      新村幼教集团“有感高质量实践”研究课题作为全市唯一幼儿园被立项为国家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改革经验成果被《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强化安全管理,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校园安全平稳可控。开展消防、反诈、防溺水等安全教育,中小学、幼儿园一键报警器、监控联网、“三防”建设等实现全覆盖。

      十二、文化和旅游

      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发展。截至2021年末,全区文化系统有文化馆总馆1个,文化馆分馆13个;图书馆总馆1个,分馆60个,藏书量96万余册;电影院18家,影剧院座位数2.1万座,电影放映26.2万场次,观影人数302万余人次。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强文物保护。联合承办“爱尚重庆·2021不夜重庆生活节”,吸引观众10万余人次互动。全年开展公共文化活动380余场次,服务群众近20万人次。完成明玉珍睿陵陈列馆内装陈列布展二期改造工程。指导建成重庆金融博物馆并同步举办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暨重庆市第十二届文化遗产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得到市级领导高度肯定。承办“艺道家传—绘画中的家族传承”及“大齐至美徐悲鸿主题展”,展出徐悲鸿真迹作品100余幅次。截至2021年末,全区共有旅游企业104家,旅行社门市273家。全年国内旅游人数45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7%;海外旅游人数近1万人,增长-51%。国内旅游总收入达102.2亿元,增长51.2%。

      践行文化传承,助力巴蜀文化建设。举办江北区非遗系列活动8场次,推动我区28项非遗项目,5家非遗企业参加“非遗牛年大集”云上展览、2021年网上“重庆非遗购物节”等各类宣传推广活动,吸引10万人次在线观看。深化成渝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承办第25届重庆都市文化旅游节暨城际旅游交易会及巴中文化旅游推介会,推出文创产品50件,旅游产品10件,旅游精品线路10余条,吸引成渝两地近10万名游客观展。

      十三、体育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截至2021年末,全区共有大型体育健身场馆3个,业余体育运动学校1所,等级运动员65人,专业教练员6人。在重庆市第六届运动会比赛中,青少年组别江北代表团共夺得金牌69枚,银牌49枚,铜牌64枚,团体总分3354.5分,游泳和举重两个项目打破了8项重庆市纪录。金银铜奖牌数、团体总分均创历史最佳成绩。我区田径、游泳、网球、举重、射击、足球6个重点项目的金牌数占比93.75%。

      全民健身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完成溉澜溪体育公园、盘溪体育文化公园、北滨路健身步道等重点体育场地建设,完成各镇街171件健身路径体育设施建设。现全区体育场达2578个,总面积184.97万平方米,人均面积2.05平方米。铁山坪森林半程马拉松比赛获评全国铜牌赛事,积极推动“体育+”和“+体育”模式,立足铁山坪森林公园、五宝镇,加强与文化旅游等行业融合。

      (下转三版)  (上接二版)

      十四、卫生

      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截至2021年末,全区卫生机构有50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7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妇幼保健站1家。卫生机构床位有9365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2.0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285人,注册护师、护士9309人。一孩率62.08%,较2020年提高2.01个百分点;二孩率为35.32%,较2020年下降2.13个百分点;三孩率2.32%;多孩率0.28%,较2020年下降2.2个百分点。2021年合法生育率达99.75%,婴儿死亡率为0.6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51‰。

      持续优化医疗服务能力。人民医院新建工程破土动工,西南医院江北院区正式挂牌;持续推进“医通”“人通”“财通”医共体三通建设,重点探索市红十字会医院、猫儿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全区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26万剂次,实现疫苗全程可追溯。

      表3  2021年卫生事业情况

      十五、人口

      人口稳步增长。2021年,全区常住人口92.95万人。城镇常住人口92.29万人,城镇化率99.3%。

      2021年,全区户籍人口64.69万人,其中当年出生人口4889人。城镇人口63.05万人,农村人口1.64万人;男性31.60万人,女性33.08万人,男女人口基本持平。

      表4  2021年全区户籍人口情况

      十六、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推广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12个镇街开通“基层事务信息公开平台”APP救助申请功能,累计云办理救助审批656件,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健全以基本生活保障救助为核心、专项救助为重点、急难救助为补充、社会力量参与的“1+6+1+1”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全市率先实现社会救助城乡一体化。对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和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助餐和助浴服务补贴标准全市领先。观音桥街道明珠社区“康复理疗”型养老服务站,作为全市唯一的养老服务站代表,列入全国养老服务专题研讨班现场教学点。

      十七、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655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15元,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64元,增长10.9%。

      图8  2017年-2021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情况

      十八、环境保护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2021年,全区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1.4%、较2020年提升2.9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完成铁山坪堰水坝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黑石子垃圾填埋场全面关停,进一步推进重庆肥皂厂、黑石子化工仓库、中渝电镀厂、藏金阁电镀工业园等污染地块风险评估及修复治理。铁山坪觅香湖生态修复项目入选“重庆市首届十大生态修复案例”。扎实推进垃圾分类,节能减碳成为社会新风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让江北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优美。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840

    帖子

    254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41
    发表于 2022-11-25 04: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