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580|回复: 0

[吉林] 2021年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2:54
  • 签到天数: 741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861
    发表于 2022-8-16 20: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是吉林振兴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诸多前所未有、前所未遇的困难挑战,全省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全省经济社会稳步恢复,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235.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两年平均增长[3]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3.84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4768.28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6913.40亿元,增长7.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3%。
    图1 2017-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4]
    图2 2017-2021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
      年末全省总人口为2375.3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05.1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36%,比上年末提高0.7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1.22万人,出生率为4.70‰;死亡人口19.29万人,死亡率为8.08‰;自然增长率为-3.38‰。人口性别比为100.25(以女性为100)。
    表1 2021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省总人口
    2375.37
    其中:城镇
    1505.15
    63.36
    乡村
    870.22
    36.64
    其中:男性
    1189.18
    50.06
        女性
    1186.19
    49.94
    其中:0—15岁(含不满16周岁)[6]
    288.08
    12.13
        16—59岁(含不满60周岁)
    1521.32
    64.05
         60周岁及以上
    565.97
    23.83
     其中:65周岁及以上
    396.75
    16.70
      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7.0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6%。
      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6%。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9.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6.2%。
    表2 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上年=100
    指   标
    全省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
    100.6
    100.5
    101.0
    食品烟酒
    99.7
    100.1
    98.6
    其中:粮食
    101.2
    100.7
    101.9
    衣着
    99.9
    99.7
    100.7
    居住
    101.3
    100.7
    103.1
    生活用品及服务
    99.9
    99.6
    101.1
    交通和通信
    103.8
    103.5
    104.5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0.4
    100.2
    101.0
    医疗保健
    100.0
    100.0
    99.9
    其他用品和服务
    98.1
    98.0
    98.7
      二、农业
      全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04.18亿元,比上年增长6.3%。
      全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572.1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95万公顷。其中,稻谷种植面积83.73万公顷,增加0.02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440.12万公顷,增加11.40万公顷;豆类种植面积31.18万公顷,减少8.19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5.46万公顷,减少0.17万公顷。
      全年全省粮食总产量4039.24万吨,比上年增产6.2%。其中,玉米产量3198.44万吨,增产7.6%,单产7267.15公斤/公顷,增长4.8%;水稻产量684.67万吨,增产2.9%,单产8177.40公斤/公顷,增长2.9%。
      全年全省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73.18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42.42万吨,比上年增长35.6%;牛肉产量40.85万吨,增长5.6%;羊肉产量7.63万吨,增长47.1%;禽肉产量82.28万吨,下降5.5%。禽蛋产量104.72万吨,下降14.1%。生牛奶产量32.69万吨,下降16.7%。年末生猪存栏1137.60万头,增长26.5%;全年生猪出栏1750.17万头,增长32.4%。
      全年全省水产品产量24.95万吨,比上年增长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3839.49亿元,比上年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0%,集体企业增长9.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3%。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0.7%,制造业增长4.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2%。
    图3 2017-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重点产业[7]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2%,六大高耗能行业[8]增加值增长5.3%,高技术产业[9]增加值增长21.6%,装备制造业[10]增加值增长15.6%。
      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30.6%。分门类看,采矿业亏损额大幅减少,制造业增长1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由盈利转为亏损。重点产业利润增长33.5%。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35.1%,装备制造业利润下降5.6%。
    表3 202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11]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油
    万吨
    414.25
    2.4
    饲料
    万吨
    590.45
    6.1
    纸制品
    万吨
    24.61
    -25.6
    万米
    3068.6
    24.7
    服装
    亿件
    0.67
    8.1
    硫酸(折100%)
    万吨
    75.96
    -4.2
    乙烯
    万吨
    77.30
    -10.1
    合成氨(无水氨)
    万吨
    63.77
    22.7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万吨
    28.84
    22.2
    合成橡胶
    万吨
    16.98
    4.1
    化学药品原药
    万吨
    2.57
    -3.9
    中成药
    万吨
    9.43
    8.7
    化学纤维
    万吨
    44.77
    11.3
    水泥
    万吨
    2125.29
    -6.3
    生铁
    万吨
    1366.05
    -3.0
    粗钢
    万吨
    1538.92
    0.9
    钢材
    万吨
    1790.60
    6.3
    铁合金
    万吨
    1.24
    177.2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10.44
    -17.3
    黄金
    万千克
    0.50
    -1.9
    汽车
    万辆
    242.41
    -8.8
      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
    万辆
    128.58
    -11.1
    动车组
    350
    -45.3
    城市轨道车辆
    2471
    -21.7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025.75
    0.7
    其中:火力
    亿千瓦时
    730.69
    -2.6
       水力
    亿千瓦时
    104.86
    11.8
       风力
    亿千瓦时
    137.94
    6.5
       太阳能
    亿千瓦时
    52.26
    15.6
      全年全省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59.86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图4 2017-2021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12]
      四、服务业
      全年全省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1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50.04亿元,增长8.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89.08亿元,增长14.7%;金融业增加值964.34亿元,增长3.2%;房地产业增加值798.20亿元,增长3.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563.70亿元,增长15.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122.67亿元,增长4.8%。
    图5 2017-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13]
      全年全省货物运输总量5.90亿吨,比上年增长16.8%;货物运输周转量2245.17亿吨公里,增长9.7%。全年共保障运输起降航班10.19万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241.84万人次。
    表4 2021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14]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总量
    万吨
    59016.32
    16.8
    铁路
    万吨
    5912.00
    -10.1
    公路
    万吨
    47675.07
    24.6
    民航
    万吨
    3.74
    14.7
    管道
    万吨
    5425.51
    -4.2
    货物运输周转量
    亿吨公里
    2245.17
    9.7
    铁路
    亿吨公里
    544.76
    -4.5
    公路
    亿吨公里
    1523.81
    17.7
    民航
    亿吨公里
    0.50
    15.4
    管道
    亿吨公里
    176.09
    -3.3
      全年全省旅客运输周转量255.7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5%;旅客运输总量1.41亿人次,下降11.0%。
    表5 2021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旅客运输总量
    万人次
    14094.90
    -11.0
    铁路
    万人次
    4216.00
    10.0
    公路
    万人次
    9155.43
    -20.0
    水运
    万人次
    98.45
    160.9
    民航
    万人次
    625.02
    18.1
    旅客运输周转量
    亿人公里
    255.78
    6.5
    铁路
    亿人公里
    135.73
    12.3
    公路
    亿人公里
    72.90
    -6.4
    水运
    亿人公里
    0.09
    129.7
    民航[15]
    亿人公里
    47.06
    13.7
      年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为5151.60公里。公路总里程10.87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总里程10.48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6.4%;高速公路4314.93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4.0%。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516.4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9%。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465.93万辆,增长6.7%。民用轿车保有量307.98万辆,增长6.5%。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290.75万辆,增长6.5%。
    图6 2017-2021年民用汽车保有量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全省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350.14亿元。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08.59亿元,比上年增长26.9%;电信业务总量241.55亿元,增长23.8%。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3.41亿件,增长4.3%;邮政函件业务687.83万件,下降12.7%;包裹业务量12.74万件,下降13.5%。快递业务量62197.81万件,增长39.2%;快递业务收入76.92亿元,增长26.7%。
    图7 2017-2021年快递业务量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全省固定电话用户376.1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966.48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23.23部/百人。互联网络宽带接入用户734.20万户,比上年增长12.2%。移动互联网用户2454.55万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2429.14万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34.78亿G,增长23.3%。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6.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3641.43亿元,增长9.9%;餐饮收入额575.20亿元,增长12.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761.97亿元,增长9.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54.66亿元,增长14.3%。
    图8 2017-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2.3%,化妆品类增长10.6%,金银珠宝类增长45.3%,日用品类增长28.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1%,中西药品类增长15.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5.8%,家具类增长20.4%,通讯器材类增长32.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71.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9.7%,汽车类增长9.5%。
      全年全省网上零售额596.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3.9%。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67.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2.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7%。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3.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0%。基础设施投资[17]增长3.4%,民间投资[18]增长11.6%,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36.8%,高技术产业投资[19]下降4.5%。
    表6 2021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行业
    比上年增长(%)
    农、林、牧、渔业
    22.1
    采矿业
    14.7
    制造业
    4.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32.8
    建筑业
    49.9
    批发和零售业
    -15.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1.4
    住宿和餐饮业
    47.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81.9
    金融业
    327.3
    房地产业[20]
    6.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36.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9.6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58.4
    教育
    -10.1
    卫生和社会工作
    82.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7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4.2
      全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5.5%,其中住宅投资增长4.5%,办公楼投资下降14.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5.2%。
    表7 2021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增长速度
    指    标
    比上年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
    5.5
        其中:住宅
    4.5
    房屋施工面积
    5.8
        其中:住宅
    7.4
    房屋新开工面积
    17.2
        其中:住宅
    26.4
    商品房竣工面积
    -12.4
        其中:住宅
    -8.9
    商品房销售面积
    0.3
        其中:住宅
    1.2
    本年实际到位资金
    -1.5
        其中:国内贷款
    33.6
        个人按揭贷款
    -10.0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省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150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出口353.54亿元,增长21.5%;进口1150.23亿元,增长16.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45.64亿元,增长16.7%。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0.96亿美元,增长7.3%。
    图9 2017-202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表8 202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金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进出口总额
    1503.77
    17.3
      出口总额
    353.54
    21.5
      其中:一般贸易
    273.11
    30.6
      加工贸易
    74.15
    -1.8
      进口总额
    1150.23
    16.0
      其中:一般贸易
    1099.99
    16.1
      加工贸易
    26.81
    25.3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3.97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税收收入809.39亿元,增长4.9%。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96.72亿元。
      全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1]3038.43亿元。年末全省境内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9596.33亿元,比年初增加2349.79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9461.82亿元,增加2342.07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609.83亿元,增加1858.73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594.72亿元,增加1854.90亿元。
    图10 2017-2021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
    表9 202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年末数(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29596.33
    8.6   
    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29461.82
    8.6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24609.83
    8.2   
    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24594.72
    8.2   
      年末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5058.15亿元,比年初增加597.35亿元。全部金融机构住户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5894.74亿元,增加304.33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554.94亿元,减少16.72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5339.80亿元,增加321.04亿元。
      年末全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48家。证券市场资金账户396.8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2.06万户;证券账户[22] 967.36万户,增加125.70万户。全年各类证券交易额76031.49亿元,增长39.6%。其中,股票交易额27487.88亿元,增长19.5%;债券交易额47054.85亿元,增长56.2%;基金交易额1432.97亿元,增长11.4%。
      全年全省原保险保费收入691.29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寿险收入349.20亿元,健康险收入155.92亿元,意外伤害险收入15.66亿元,财产险收入112.70亿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42.81亿元,增长13.3%。其中,寿险赔款及给付63.34亿元,健康险赔款及给付63.45亿元,意外伤害险赔款3.33亿元,财产险赔款112.70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内在我省全职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2人。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重点实验室148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3个。
      全年全省国内专利授权量29879件,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730件,增长44.4%。
      全年全省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2903户,比上年增长16.4%。
      全年登记省级科技成果657项。2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4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99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6项获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34项获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8项获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3777份,实现合同成交额108.15亿元。
      年末全省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1209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3个。全省认证机构4个,涉及企业7470户,获得自愿性认证证书20471张。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53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57万台。吉林省质量奖获奖企业79户,其中本年新增10户。使用地理专用标志企业287户。全年生产、流通领域监督抽查工业产品110种,4747个批次,产品质量不合格发现率为6.34%。
      年末全省共有气象观测站点1443个,气象部门累计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17683次,手机短信预警信号累计覆盖0.75亿人次。共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32架次,累计飞行108小时;地面人工增雨314次,累计增水25亿立方米;开展人工防雹作业364次,保护了4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免受雹灾损失。
      年末全省共有59个地震台站[23]和45个地球物理观测点。
      全年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3.14万人,在学研究生9.11万人,毕业生2.33万人。普通、职业本专科毕业生18.14万人;招生21.80万人,在校生75.5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24]招生4.88万人,在校生13.11万人,毕业生3.3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5.09万人,在校生45.01万人,毕业生12.55万人。初中招生20.18万人,在校生60.12万人,毕业生22.19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7.02万人,在校生115.10万人,毕业生20.39万人。特殊教育[25]招生2189人,在校生1.30万人,毕业生2102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1.95万人。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省拥有文化馆(包括群众艺术馆)79个,公有制艺术表演团队38个,公共图书馆67个,博物馆107个,全年博物馆参观人数达553.59万人次。
      年末全省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5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60%。
      全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21141.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8%。其中,接待国内游客21124.51万人次,增长37.9%;接待入境游客17.39万人次,下降16.5%。在入境游客中,接待外国游客14.41万人次,下降14.8%;港澳台同胞2.98万人次,下降24.0%。全年旅游总收入3279.04亿元,增长29.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274.83亿元,增长29.5%;旅游外汇收入0.66亿美元,下降32.0%。年末全省有旅行社696家,其中分社226家。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56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7家。
      年末预计全省有卫生技术人员21.6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72万人,注册护士9.79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7.62万张。全省有乡镇卫生院762个,床位1.5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83万人。全年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人数31172例,报告死亡160例;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29.49/10万,报告死亡率为0.66/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为11.15/10万,婴儿死亡率为2.27‰。
      全年全省运动员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共获得金牌95枚、银牌139枚、铜牌95枚。全年共培训审批社会体育指导员2920人,其中二级1727人,三级1043人。资助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24处,其中人工制冷可移动冰场4个,室外可移动自然冰场20个。为100个行政村(含社区)配建了全民健身器材。拥有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1个。
      十一、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646元,比上年增长6.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4421元,增长12.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642元,增长9.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3411元,增长13.0%。城镇恩格尔系数为27.1%,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0.2%。
    图11 2017-2021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末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总人数933.7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21.9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526.56万人。失业保险参加人数27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92.41万人。
      全年全省共筹集中省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41.4亿元,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月人均612元和年人均533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22%。全年全省保障低保对象89.21万人,其中城市35.03万人、农村54.18万人;供养特困人员8.50万人,其中城市0.88万人、农村7.62万人。全年全省下拨救灾资金1.07亿元,妥善保障了40.66万人次受灾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省全年全社会用电量843.1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7%。初步核算,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9%。
    图12 2017-2021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全年全省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4%。
      全年全省111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监测断面85个,占断面总数的76.6%。劣Ⅴ类水质监测断面3个,占断面总数的2.7%。
      按年均值计算,全年全省9个主要城市1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地表水14个、地下水4个)水质状况基本良好。其中,II类水质水源地3个,III类水质水源地14个,IV类水质水源地1个。
      年末全省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区5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0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3.87万公顷。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602人[26],比上年下降15.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45人,下降22.4%;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381人,下降24.3 %;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457人,上升335.2%。
      注  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4]按照国家统计局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20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12255.98亿元,按照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2020年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也相应进行了核实修订。
      [5]见注释[4]。
      [6] 2021年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为266.16万人,占全省年末总人口的比重为11.20%;15—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为1543.24万人,占全省年末总人口的比重为64.97%。
      [7]重点产业是指我省重点发展的汽车制造、石油化工、食品、信息、医药、冶金建材、能源、纺织等八个产业。
      [8]六大高耗能行业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9]高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10] 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11]表中数据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2]见注释[4]。
      [13]见注释[4]。
      [14]货物运输量中管道数据为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长春输油气分公司数据。货物运输周转量中民航数据为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数据。
      [15]此数据为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数据。
      [16]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电信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17]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18]民间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19] 高技术产业投资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九大类高技术服务业投资。
      [20]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21]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
      [22]统计口径包括辖内证券公司和外埠证券分支机构。
      [23]按照国家地震局地震监测中心站要求,地震台统计口径与上年相比有变化。
      [24]中等职业教育数据不包含技工学校数据。
      [25]特殊教育学生含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特教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学生。
      [26]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等3项指标有调整,2021年降幅均按调整后的数据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民用车辆拥有量数据来自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价格指数、粮食畜禽产量、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利用外资额和对外直接投资额数据来自省商务厅;铁路运量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公路里程、公路运输、水路运输数据来自省交通运输厅;民航运输数据来自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和松原查干湖机场管理有限公司;管道运输数据来自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长春输油气分公司;电信业务总量、电话用户、宽带用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上网人数等数据来自省通信管理局;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长春海关;邮政业务数据来自省邮政管理局;财政数据来自省财政厅;货币金融类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上市公司、证券数据来自证监会吉林监管局;保险业数据来自银保监会吉林监管局;发明专利、质量检验、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等数据来自省市场监督管理厅;生活救助资金、城乡低保等数据来自省民政厅;教育数据来自省教育厅;卫生数据来自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机构、科研成果、技术合同、专利、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数据来自省科技厅;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旅游数据来自省文化和旅游厅;广播电视数据来自省广播电视局;体育数据来自省体育局;气象数据来自省气象局;地震数据来自省地震局;用电量数据来自省电力公司;自然保护区、环境监测数据来自省生态环境厅;救灾、应急管理数据来自省应急管理厅;其他数据均来自省统计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