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028|回复: 0

[广东] 2020年广州市花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16:18
  • 签到天数: 75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1836
    发表于 2021-12-29 19: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广州市花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持续推进整体经济稳定恢复,全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回升,总体经济平稳向好发展。
      一、综 合
      经济总量及结构:
      根据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682.15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一产业增加值43.06亿元,同比增长10.5%;第二产业增加值718.18亿元,增长0.5%;第三产业增加值920.92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6:42.7:54.7,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6%、6.7%和86.7%,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分别为0.2、0.2和3.1个百分点。
    图1 2020年花都区三次产业结构


      人口:
      202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3.95万人,比上年增长3.5%,其中,城镇户籍人口48.36万人,乡村户籍人口35.59万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2.3,家庭户均人数3.04人。全年出生人口11554人,出生率14.24‰;死亡人口4140人,死亡率5.10‰;自然增长人口741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14‰。
    表1 2020年花都区户籍人口数及构成


       就业: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9839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1621人,再就业人数8727人,再就业率为75.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二、农业
      202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74.31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种植业产值49.37亿元,增长11.0%;林业产值0.12亿元,增长1.7%;畜牧业产值5.96亿元,同比下降22.5%;渔业产值9.65亿元,增长9.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21亿元,增长19.3%。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6.05万亩,比上年增长9.8%;水果种植面积5.70万亩,下降2.0%。农作物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5万亩,增长6.4%;蔬菜种植面积31.27万亩,增长8.5%;花卉种植面积10.33万亩,增长18.1%。
      全年肉类总产量1.23万吨,比上年下降47.2%。其中猪肉产量0.35万吨,下降70.4%;家禽肉产量0.88万吨,下降22.9%。全年水产品产量7.91万吨,增长9.5%。
    表2 2020年花都区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
      2020年,工业生产逐步回升。全年全区工业总产值3037.08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68.21亿元,增长0.2%。大中型工业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15.90亿元,同比下降0.7%。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17.7:82.3,轻工业占比较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前六大行业依次为:汽车制造业产值1857.50亿元,下降3.6%,其中汽车整车产值1517.8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值338.95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98.67亿元,下降7.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69.57亿元,增长10.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63.72亿元,下降10.1%;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值63.15亿元,下降4.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57.04亿元,增长10.1%。
    表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表


      总体来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有所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03.70亿元,比上年增长3.1%;实现利润总额153.25亿元,增长7.0%。企业亏损情况明显扩大,全区10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223家,亏损面21.6%,比上年上升7.1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1.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0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72.58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产值270.34亿元,同比增长11.5%。
       四、服务业
      2020年,全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80.50亿元,增长11.4%。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7.29亿元,同比增长2.9%;利润总额9.10亿元,同比下降52.2%。其中,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73.16亿元,同比下降24.8%。分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41.37亿元,下降23.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2.89亿元,增长6.7%;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8.12亿元,下降37.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6.08亿元,下降49.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4.70亿元,下降19.7%。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地)同比增长16.2%。其中:建设改造投资增长69.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1.4%。从投资主体的登记注册类型来看,国有经济投资增长1.3倍;民间经济投资、港澳台经济投资和外商经济投资分别下降30.7%、7.2%和0.3%。从投资行业来看,第一产业增长3.9倍,第二产业增长44.8%,第三产业增长12.1%。
      全年全区建设改造投资超亿元的项目51个,比上年增加11个,累计完成投资额234.96亿元。全区基础设施投资124.23亿元,同比增长22.1%。
      房地产开发方面,全年实现外商投资增长33.7%;民间投资和港澳台投资分别下降49.5%和46.6%。全年商品房(含现房和期房)销售面积增长11.2%;商品房销售金额增长24.5%。房屋施工面积951.82万平方米,下降22.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47.30万平方米,下降25.8%;房屋竣工面积80.44万平方米,下降78.8%,其中住宅53.83万平方米,下降77.1%;房屋新开工面积189.41万平方米,下降29.2%,其中住宅114.84万平方米,下降34.7%。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200.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7%,其中住宅空置面积96.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5%。
      六、国内贸易
      2020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80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限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7倍,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8.2%,有力拉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881.75亿元,同比下降1.9%;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381.02亿元,同比增长93.9%;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6.98亿元,同比下降5.4%;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6.21亿元,同比下降32.6%。
      从商品类别看,零售额总量居前的行业分类中:汽车类零售额下降16.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5倍;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2.0倍;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4.4倍;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10.4倍;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0.3倍;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7倍。
       七、对外经济
      2020年,全区进出口贸易总额830.2亿元,同比下降6.4%。其中,出口总额545.1亿元,下降3.2%;进口到货285.1亿元,下降12.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0.39亿美元,增长85.5%。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
      2020年,年末境内公路里程1048.78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25.06公里,二级公路16.38公里;国道70.15公里,省道106.05公里,县道112.76公里,乡道631.86公里,村道127.95公里。年末营运车辆3158台,比上年下降9.2%,其中营运货车2041台,同比下降5.4%;营运客车1117台,同比下降15.6%。全年货物运输总量0.16亿吨,货物运输周转量5.9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总量0.25亿人次,客运周转量6.97亿人公里。
      年末汽车保有量17.11万辆,下降6.0%,其中载客汽车128654辆,载货汽车41894辆,分别下降5.6%和7.2%。年末公交路数67路,实有公共汽(电)车521辆,实有出租汽车450辆。
      邮电:
      2020年,全区邮政共发送函件19.57万件,普通包裹2.61万件,快递包裹1422.75万件,标准快递51.20万件,国际包裹快递1295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24万户,其中住宅电话6.21万户,分别下降6.5%和11.8%;国际互联网年末用户数28.71万户,增长4.2%。
       旅游:
      2020年,花都区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文体旅融合发展,因时制宜推动全区旅游业恢复发展。大力开展“线上读书会”、“二十四节气读书会”、“云上竞赛”等线上活动,组织策划“花漾花都·爱满全城”--2020花都文商旅惠民活动月、五一花漾购之乐游以及第十七届体育节等活动,营造花都文旅行业全面复苏的浓厚氛围。同时,组织开展“暖爱广州•千滋百味”广州促进餐饮消费专项活动、举办“花漾花都·2020旅游直播活动”等多元化旅游宣传营销活动,打造合作共赢的旅游市场。
      全年旅游总收入42.18亿元,下降55.9%。城市接待游客总人数为766.7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48.2%;入境游客3.01万人次,其中过夜旅游者259.16万人次,下降51.7%,不过夜(一日游)游客507.54万人次,下降46.2%。旅行社(含分社、驻花都门市部)共接待国内外游客总数34.72万人次,下降57.9%。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563.77万人次,下降24.3%。
       九、财政、税收和金融
      财政:
      2020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92亿元,增长2.0%,其中税收收入60.64亿元,占比71.4%,同比下降4.7%;非税收入24.28亿元,占比28.6%,同比增长23.8%。税收收入中,总量最大的是增值税30.96亿元(其中国内增值税24.97亿元),同比增长6.8%;其次是企业所得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分别为12.77亿元和6.5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8.86亿元,同比增长16.7%。从支出方向看,公共财政继续向教育和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倾斜。其中,教育支出40.26亿元,在二十二个支出项目中占比最大,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23.8%,其次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和公共安全支出,分别支出20.40亿元、19.65亿元和14.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0%、5.8%和8.8%。
      税收:
      2020年,全区税收总额(不含海关代征税)286.37亿元,同比下降3.0%。
       金融:
      截至2020年末,全区本外币存贷款余额3517.16亿元,同比增长21.1%,存贷比为67.93%,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全区存款余额2094.46亿元,同比增长20.2%;全区贷款余额1422.7亿元,同比增长22.3%,企业贷款余额659.76亿元,同比增长30.3%,绿色信贷余额230.32亿元,同比增长26.5%,绿色信贷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4.9%。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
      2020年,全区教育加快基础建设,各类教育向优质均衡道路迈进。通过各类扩建办园基本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行动, 积极筹措资金更新农村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建成省信息化中心学校9所,市智慧校园实验学校和市智慧教育项目实验学校38所,区智慧校园实验学校和区智慧教育项目实验学校45所。获评“广东省第三批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3所、“广州市高水平学生美育团队”称号学校7所。南华教育城已引入23家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机构,实现集中办学、节约办学成本和管理成本,形成社会、家长、学校共育共建共享机制。
      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普通中学79所,在校学生57317人,毕业学生17779人;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5403人,毕业学生1253人;小学106所,在校学生145180人,毕业学生20240人;幼儿园165所,在园幼儿4855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9%。
      科学技术:
      2020年,全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8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611家,认定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市重点实验室1家,区内企业成功获批国家科技进步奖1家,省科技进步奖2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截至2020年底,花都区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09项,合同成交额23.88亿元,技术交易额20.05亿元。全区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增1家省级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以及新增登记2家众创空间,新增孵化面积1742平方米。全区纳入登记并运营的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2家),众创空间8家(其中省级2家),孵化总面积29.87万平方米。
      年末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67家。全年专利申请量21188件,增长74.1%;专利授权量13807件,增长67.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799件,增长19.8%;发明专利授权量325件,下降8.5%。
      十一、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
      2020年,全区开展读书活动279场次,其中线上活动120场次,参与人数 21万多人次,送书下乡超40车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搭建网络共享培训平台,推出“新型冠状病毒公益课”,免费提供绘画、音乐、美术、舞蹈等线上艺术课程,举办各类展览120余场。持续深化数字文化建设探索,分步推进图书阅读“不打烊”,已完成2个24小时智能图书馆的建设,馆藏图书共5000册。打造10个具有示范性作用的、符合广东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的村居文化室,改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短板和问题,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
      年末全区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83万册,图书流通159万册次,图书馆接待读者84万多人次,文献外借量159万多册次。参与区图书馆志愿服务的文化志愿者共计3517人次。
      卫生:
      2020年,全区加快构建防治机制,扎密扎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4家区级医院实现体检报告查询、智能停车缴费、住院点餐、线上社保卡结算等便民功能,基层医疗机构均完成了医疗电子票据改革。注重区级医院高质量发展,全年开展科研项目152项,其中省市项目33项;发表论文266篇,其中SCI收录的论文有30篇,国内核心期刊44篇。强化医疗机构综合监督管理,重点组织严厉打击无证行医、查处医疗机构违法行为、处理群众投诉举报等,全年取缔非法行医场所39间。
      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85个,其中医院1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6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全区医院、基层卫生机构床位数4303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492人,其中执业医师3238人、执业助理医师423人、注册护士4289人、药剂人员553 人、检验人员311人、影像技师154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数524人。
       体育:
      2020年,全民健身体育赛事活动逐步开放,先后组织开展2020年第十五届中腾杯七人制足球赛广州花都赛区预选赛。2020年广州市花都区全民健身日等赛事活动,促进区内体育事业发展。校园跳绳运动成绩卓著,2015年至今累计获得国际级跳绳比赛金牌300多枚、打破世界纪录11项,培养世界冠军33名。全区运动员获得2020年全国以上赛事金银铜牌共16枚,其中,金牌8枚、银牌3枚、铜牌5枚;参加2020年广州市青少年锦标赛获得金银铜牌共206枚,其中金牌73枚、银牌74枚、铜牌59枚。区体校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运动员32人,运动员输送连续六年荣获广州市各区体校第一名。
       十二、公用事业、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安全生产
      公用事业:
      2020年,全区强力推进“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改革”、“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等重点工作,共清理清运生活垃圾约29万吨,整改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3万多宗,“洗河”长度累计约183万米。在4个街(镇)启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改革试点,完成环卫公厕男厕小便斗改造24座。整治市容“六乱”问题17.1万余宗,其中教育劝导13万余宗,立案查处5301宗,整治活禽乱摆卖问题6561宗,立案查处55宗;整治垃圾分类不规范问题871宗,立案查处895宗。大力推进跨界联防联治,开展联合执法9次,共检查41家跨界区域企业、5处建筑工地,立案1家,责令限期整改11家,严格要求建筑施工工地落实“六个100%”要求。
      自来水日供水能力70.60万立方米,日生产能力达33.60万立方米,全年全区采水量1.32亿立方米,售水量1.52亿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7564万立方米,生产运营用水3067万立方米。
      全年全区售电量82.91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2%。其中,工业用电52.16亿千瓦时,下降3.0 %;住宅用电18.99亿千瓦时,增长3.4%;商业用电10.41亿千瓦时,下降1.3%;农业用电及稻田灌溉1.35亿千瓦时,增长6.0%。
       环境保护:
      2020年,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以综合指数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市11个行政区中名列第三,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34天,同比增加5.4%,达标比例为91.3%。其中,环境空气质量优为162天、良为172天。水环境整治方面,流溪河李溪坝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白坭河大坳断面水质为Ⅳ类标准,秀全水库、流溪河花都段两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状况达标率为100%。声学环境质量方面,2020年昼间所监测的各类噪声值,除部分点位超过规定标准,基本能保持2019年的原有水平,区平均值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社会治安:
      2020年,区法院各类案件新收案3.86万件,全年审结3.83万件,全年案件结案率92.1%,较上年上升1.0个百分点。其中,新受理刑事案件2041件,审结刑事案件2124件,刑事案件结案率94.5%。
      安全生产:
      2020年,全区共发生安全事故31起,死亡29人,同比分别下降46.5%和27.5%。其中,全年商贸制造业发生事故6起,死亡6人;建筑施工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24起,死亡22人。亿元GDP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2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29人,同比下降32.8%。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福利
      人民生活:
      202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9147元,增长5.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103元,增长1.4%,其中食品烟酒支出11768元,比上年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57元,增长8.3%,其中工资性收入23764元,增长8.0%;经营净收入3397元,增长7.7%。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33.5%,农村常住居民为41.6%,分别比上年提高0.7和0.3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和福利:
      2020年末,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工伤、失业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9.81万人、41.52万人、38.3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6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03万人。
      2020年,全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4756人,其中城镇496人,农村4260人。全区公办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0家,床位1525张,年末收养人数533人。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户籍人口数、医疗卫生、出生死亡指标、教育和年末营运车辆及周转量等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