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枣庄市市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及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牢固树立“大抓工业、抓大产业”导向,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兴区”攻坚突破,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区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好于预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 一、综合 经济运行好于预期。经市统计局统一核算,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GDP)实现264.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47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90.55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163.05亿元,增长5.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9:35.4:60.7优化调整为4.0:34.3:61.7。 物价保持在合理区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8%,服务价格下降1.7%。 表1: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同期=100) 指 标
| 2020年
| [tr][/tr]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2.2
| 食品烟酒
| 109.5
| 衣着
| 100.3
| 居住
| 95.6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00.3
| 交通和通信
| 97.9
| 教育文化和娱乐
| 101.2
| 医疗保健
| 102.5
| 其他用品和服务
| 104.5
|
二、重点战略 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1%。新动能培育壮大,“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29.8%,“四新”投资占比为36.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总数达到28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7.1%。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四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3亿元。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到53家、69家、17家。 改革开放深度拓展。实行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新组建中汇集团、财汇集团。各类金融机构发展到68家,成为全市唯一省级县域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51家企业完成股改,成为全市唯一拥有2家A股上市公司的区(市)。累计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86个,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12个,一批大项目竣工投产。 三大攻坚成效显著。积极稳妥化解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政府债务率稳定在合理水平。累计使用扶贫资金5675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4个,2个市定扶贫重点村摘帽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全面落实“河长制”,建成人工湿地7处,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十二五”末增加56天。 大力实施城市西进战略。济枣高铁枣庄南站落户我区,老城进入“高铁时代”,山东济枣高速铁路有限公司总部完成注册,实现总部经济新突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创建率达100%。建设农村道路315公里,成功创建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和“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三、农业 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44亿元,增长2.8%,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6%。 农产品产量基本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1.31万亩,粮食总产7.64万吨,单产358.6公斤/亩。蔬菜种植面积4.54万亩,增长1.1%;产量15.47万吨,增长1.6%。油料种植面积4.28万亩,增长0.9%;产量1.04万吨,增长4.5%。年末果园面积1.64万亩,与去年持平;水果1.50万吨,增长4.9%。 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
| 单位
| 产量
| 增速(%)
| 粮食
| 万吨
| 7.64
| 6.8
| 油料
| 万吨
| 1.04
| 4.5
| 蔬菜
| 万吨
| 15.47
| 1.6
| 水果
| 万吨
| 1.50
| 4.9
| 猪年末存栏
| 万头
| 7.56
| 25.0
| 羊年末存栏
| 万只
| 4.40
| 112.6
| 肉类总产量
| 万吨
| 1.40
| -18.1
| 禽蛋
| 万吨
| 0.92
| -17.1
| 奶类
| 万吨
| 0.32
| 113.3
| 水产品
| 万吨
| 0.33
| 4.8
|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机装备总量提升、结构优化,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6.44万千瓦,增长5.1%。 林牧渔业平稳发展。造林面积完成122公顷,林木蓄积量达到0.24万立方米,新育苗面积32公顷。全年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分别达到1.4万吨、0.93万吨、0.32万吨。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运行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其中,轻工业增长29.3%,重工业增长7.7%,轻工业快于重工业2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9%。 重点行业较快增长。在统的26个行业大类中,18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增长,行业增长面达69.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6%、132.8%、15.2%、3.8%、24.6%。 主要产品生产稳定。在统的28种重点产品中,19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其中,熟料、商品混凝土、烧碱、高低压开关设备等主要产品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17.6%、5.0%、13.2%、73.8%。 表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电子元件
| 万只
| 191.82
| -77.9
| 布
| 万米
| 203.10
| -40.9
| 铸钢件
| 吨
| 273.00
| -33.7
| 铝材
| 吨
| 1130.00
| -21.1
| 小麦粉
| 吨
| 3055.00
| -21.0
| 气动元件
| 件
| 16319.00
| -18.4
| 服装
| 万件
| 12130.33
| -12.3
| 纸制品
| 吨
| 41788.00
| -8.8
| 水泥
| 万吨
| 745.75
| -0.3
| 纱
| 吨
| 13555.00
| 0.8
| 自来水生产量
| 万立方米
| 2072.00
| 4.1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99.68
| 5.0
| 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
| 台(套)
| 112.00
| 5.7
| 铁矿石原矿
| 万吨
| 56.91
| 6.8
| 烧碱(折100%)
| 万吨
| 11.51
| 13.2
| 硅酸盐水泥熟料
| 吨
| 405.81
| 17.6
| 化学试剂
| 吨
| 7772.00
| 18.5
| 摩托车充气橡胶轮胎外胎
| 万条
| 135.96
| 19.8
| 焙烤松脆食品
| 吨
| 4122.00
| 22.2
|
建筑业发展平稳。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4.7亿元,增长12.7%,本年新签建筑业合同额93亿元,增长2.1%。施工面积479万平方米,增长123.7%。实现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6万平方米,下降3.6%。 五、服务业 服务业新动能增速较快。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3.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9%,增幅高于GDP增幅0.7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全区GDP比重为61.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9%。 文旅事业融合发展。开展文化“三下乡”、端午节主题活动、庆七一书画名家交流笔会、迎国庆奔小康书画摄影展等。承办市群艺节庄户剧团展演、2020年第四届“鲁风运河”美食节暨枣庄第四届辣子鸡美食文化节、2020“冬游齐鲁·福乐枣庄惠民季”启动仪式暨市中区冬游产品发布会等,其中辣子鸡美食文化节直播观看人数突破70万人次。组织戏曲进基层活动,送戏下乡169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255场。推进广电扶贫,落实户户通,9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安装完毕。整改提升旅游厕所,5座A级旅游厕所通过省复核验收,改建新建旅游厕所11座。全区共招引文旅项目8个,投资超过28.77亿元,已到位资金4.02亿元。出动执法人员2052人次,检查文旅企业768家次,处罚违规经营单位10家,荣获全省艺术考级业务管理与“互联网+监管”工作先进单位。 旅游复苏有效。接待国内外游客258.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7亿元,分别恢复至上年水平的61%和38.9%。 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年度共有市、区交通重点项目12个,其中6个纳入区级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29.68亿元,年度完成投资5.79亿元。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757.038公里,公路密度201.7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国道19.255公里,省道96.301公里,县道53.306公里,乡镇公路116.156公里,村级公路471.353公里。 邮政通讯业快速发展。邮政行业业务收入0.75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快递业务收入0.12亿元,是去年的6.3倍。电信业务总量0.21亿元,下降41.7%。移动电话业务总量2.11亿元,固定电话用户15.2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1万户。 六、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总体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0.3:30:69.7。“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36.5%。淮海数字智谷、海斯凯尔新一代肝纤维化诊断系统规模化生产基地项目、金顺怡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骏盛快速病例系列产品研发与生产项目、中建材科创新技术研究院建设项目等一大批高端项目落地市中。重点领域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1%;民间投资增长22.5%,占比达68.1%。 房地产市场商品住宅产销两旺。房地产开发投资46.95亿元、增长39.8%。房屋施工面积405.26万平方米、下降5.5%;房屋竣工面积75.19万平方米,下降32.6%。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11.61万平方米、增长65.3%;商品房销售额完成77.55亿元、增长103.7%。 七、消费市场 消费品市场稳步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24亿元,比上年下降4.8%。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65亿元,下降4.7%;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9亿元,下降5.1%,城镇消费品市场回暖步伐快于乡村市场。实现餐饮收入15.63亿元,下降2.1%;商品零售额104.61亿元,下降5.5%。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28.4%。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9.1%,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0.4%。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中西医药品类零售全年保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中西医药品类零售额1.4亿元,增长23.5%,占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的4.2%。 八、开放型经济 货物进出口快速增长。货物进出口总额实现46.52亿元,比上年增长68.5%。其中,出口总额45.62亿元,增长67%;进口总额0.9亿元,增长220.7%。发放政策汇编600余册。先后为企业发放中央、省、市外贸发展专项资金88.18万元,为58家外贸、外资企业发放奖励资金444.35万元。搭建银企平台,联合各类金融机构为企业贷款、授信额度1亿元人民币。大力引导外贸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联系中国信保为17家外部署业免费投保。培育外贸新业态,先后引进北方电商基地等跨境电商项目。依托枣庄二手车市场,成功创建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 对外投资较快增长。全区引进外资4385万美元,增长212.5%。成功举办重点外资项目“云签约”活动,签约外资项目5个,合同利用外资1.63亿美元。 九、财税金融 财政收支保持平稳。实现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1亿元,增长2.0%,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比81.2%,较同期回落5.5个百分点。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3亿元,下降2.6%,降速较去年同期收窄8.6个百分点;其中民生支出23.12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73.9%,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住房保障、交通运输、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等分别增长9.8%、7.4%、5.8%、6.8%。 税收收入减少。2020年共组织各项收入34.57亿元,下降2.3%,减收0.82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3.51亿元,下降2.6%;非税收入完成1.06亿元,增长5.6%。精准落实退税政策,优化退税服务流程,加快退税办理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年内共办理出口退税3.27亿元。对法律救济渠道、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核定结果等16类事项共906条信息进行了公示。 信贷规模持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26.6亿元,增长10.2%,总量比年初增加48.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68.2亿元,比年初增加43.2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93.4亿元,增长8.2%,总量比年初增加29.7亿元。较好满足了居民购房、购车等消费需求,促进了居民消费层次的升级。 十、民生保障 居民生活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58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68元,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75元,增长5.6%。 城市设施不断提升。新建改建道路26条,城区主路网日益完善,实施了13条城市道路新改建工程,谷山路、科创路、人民西路等9条道路建成通车,新区路网不断完善。改善民生,棚户区改造多点开花。建材市场片区项目征收工作已基本完成;田庄、阳光花园项目已办理立项手续,规划方案设计初步完成,机关企事业单位摸底全面启动,区粮食局、军供粮站、老年大学已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市中新区医院、文化西路西延征收工作已启动,正在进行征收;新区医院建设征收涉及的成东武校、红石岭度假村征收正在协商,阳光花园、亚细亚棚改项目正按法定程序完善手续,适时启动征收。希望社区、东湖春天、前岭改造项目、金泰电子职工宿舍等回迁安置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惠民生,老旧小区改造超额完成。投资1.89亿元,高质量完成了102个老旧小区改造,共953栋楼、198.89万平方米,惠及群众20789户。 养老保险工作平稳运行。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居民11.9万人,为66514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保险金。机关在职参保人数9736人,征收基金1.65亿元。为全区5061名退休人员办理养老金发放工作,发放养老金3.15亿元。全区共有企业参保单位4300家,参保缴费人数52322余人。累计征缴养老保险金3.89亿元,完成全年预算任务3.5亿元的111.14%。共有企业离退休人员1.25万名,累计发放离退休费3.9亿元。灵活就业人员0.7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5919人,企业失业保险基金征缴1356万元。征缴工伤保险基金336万元,全年支出工伤保险待遇655万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01人,月人均保障标准582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384人,月人均保障标准340元。养老机构13处,养老机构床位2405张,建有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2处、农村幸福院26处。 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4人,分别下降33.3%、55.5%。在发生事故的行业(领域)中,交通运输业事故4起、死亡4人;采矿业未发生事故;建筑业事故1起;其他事故1起。 十一、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发展良好。2020年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01人,毕业46人,在校生561人。普通高中招生2301人,毕业1982人,在校生5624人。普通初中招生11187人,毕业5917人,在校生27010人。小学招生8619人,毕业12137人,在校生56510人。幼儿园在园儿童13136人。 卫生服务能力提升。2020年卫生机构数 351 个,其中区级综合医院 1 个、卫生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村卫生室1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9个;卫生技术人员1662人,其中执业医师 563人、执业助理医师103人、注册护士784人、妇幼卫生机构人员 266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950张,其中综合医院床位数600张、卫生院床位数257张、妇幼保健机构床位数120张。乡镇卫生院机构数5个、床位数257张、人员数556 人。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承办市级赛事活动1项,举办区级大型全民健身运动会单项比赛 12 项次。对枣庄全民健身中心(东湖公园)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投资新建东湖公园北侧三处五人制围网灯光足球场,两处人工草坪门球场。更换市中区全民健身中心(市南工业园)足球场草皮,更换安装体育健身器材242件。截至2020年底全区行政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覆盖率已达100%。2020年共获得省级赛事冠军 2个,亚军 7 个,季军 8个。体育彩票全年累计销量1.4亿元,在售网点88家。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相关数据将通过《市中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进行公布。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5.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6.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7.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