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660|回复: 0

[山东] 2019年德州市德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17:4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966

    主题

    297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82
    发表于 2020-1-20 08: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德州市德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14日在德州市德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德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洪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德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产业强区、创新兴区、服务立区、开放活区”四大战略,对标一流、奋力拼搏,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掀开了“富美新强”典范区建设新篇章。

    (一)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保持定力、主动作为,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0.1亿元,较上年度增长7.2%,总量居全市第二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4亿元,新口径下首次突破20亿元,可比增长12.7%,总量居全市第三位。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4.4亿元,增长7.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510元和15110元,分别增长8%和8.9%,总量均居全市首位,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迈出坚实一步。

    (二)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坚持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加快培育“4+6”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优化为1.5:38.9:59.6,发展的质量更高、后劲更足。服务业持续扩容提质。楼宇经济加快发展,新增商务楼宇2.8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208家,全区楼宇经济贡献税收4.9亿元。现代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引进中轻企业股权投资等基金6支、资产管理规模15亿元;全年新增贷款28.8亿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传统商贸扩量提质,群光汇、银座大学路店等大型商业中心建成运营,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3.8亿元,总量居全市首位,成功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工业经济加快转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9.3亿元、利润9.9亿元,分别增长11.2%和14.1%。实施化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重点技改项目11个,全年完成投资20.8亿元,增长8.3%。华源生态、鑫华润分别荣获省级“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称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增长14%和6.3%。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15家企业登陆山东省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完成规模以上企业规范化改制15家。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新增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创新平台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8.8%,提高5.5个百分点。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市前列,成功获评“中国知识产权领域最具影响力县域50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局。建成全省首个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工作站,引进省级农业专家4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30人,益海嘉里、奥德曼酒庄等30家龙头企业产值达到55.4亿元,增长18.1%,鑫昂茄子、佳荣大豆获评全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建成全市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114个村全部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增加10家和5家。新增造林面积3000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居1个、市级森林村居3个,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8.6%。

    (三)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大力开展“重点项目突破年”活动,实施重点项目53个,总投资414.3亿元,增长40.7%,完成投资145亿元,增长39%。其中,益海嘉里小麦深加工等8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5%;实华化工年产40万吨PVC装置节能减排等2个项目入选省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凯盛晶华绿色建材产业园投产运行。高质量推进“双招双引”,新签约项目56个,深圳好家庭健康产业园等11个过亿元项目成功落户,全年到位资金107亿元,其中京津冀项目占比达到45.6%。出台“天衢英才计划”人才新政,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36名,实施高端人才领军项目10个,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德城创新创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通过进博会、广交会等重大活动达成合作60余项。完成进出口总值14.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158万美元,居全市第二位,格瑞德、双一科技等3家企业在境外设立分公司,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四)城乡面貌呈现明显变化。实施4大类、17项重点城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5.8亿元,增长16.2%。完成永庆西街、宏力集团宿舍等9个重点征收项目,累计征收面积8.9万平方米。堤岭二期、前魏安置区等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稳步推进,2752户居民喜迁新居。投资8444万元,实施第三批72个老旧小区整治改造,2.6万名群众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全面打响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累计整治背街小巷81条、居民小区598处,规范“八小行业”1.3万户,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发挥了主战场作用。新建改造中原街、和平街、东地北路等主次干道14条,加大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整治力度,群众出行环境不断改善。城乡融合步伐加快,启动黄河涯镇、二屯镇总体规划修编,闸子村、岳高铺等4个村庄分别入选省级、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试点。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延伸,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五)生态治理取得扎实成效。坚持科学施策、标本兼治,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扬尘污染、餐饮油烟综合整治,强力推进重点工业污染源深度治理,全面提高重点行业VOCs治理水平,实施2吨以上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推广洁净型煤2.2万吨,完成“气代煤、电代煤”改造1667户,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得到国家生态环境部的充分肯定。“河长制”“湖长制”全面落实,投资6000万元完成萱蕙河黑臭水体治理和工业企业水源替代工程。封停地下井101眼、地热井16眼,11个地热采暖小区纳入集中取暖,岔河田龙庄、南运河第三店断面水质持续改善,辖区水环境质量不断优化,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天更蓝、水更清的“绿色幸福”。

    (六)社会事业取得显著进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尽最大努力办成了一批实事好事。全年区级财政民生支出达到18.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2%。教育和文化事业稳步发展。萱蕙学校、十一中学等12所学校主体竣工。启动实施集团化办学,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五环体育馆、全民健身广场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开展“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1600余场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市立医院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建成使用,联合医院获评鲁西北唯一一家“两网”成员单位,全区市级以上重点专科达到14个,位居全市首位。成功创建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新建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2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8家,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在全省树立了标杆,顺利通过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区中期评估。企业养老保险新增扩面4680人,养老金实现“十四连涨”,发放各项社保待遇10.9亿元,增长15%。为237户职工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7074万元。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139万元,7761名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高于省定标准800元。完成51个村庄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5.2万名群众喝上“放心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900人,成功创建全省唯一一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办理12345市民热线反映事项2.3万件,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围绕群众所急所盼,下大气力解决了拆迁安置、企业解困、社会保障等领域一批长期“想解决未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深化安全生产“雷霆行动”和“大快严”集中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积极防控金融风险,一批重点隐患得到有效化解。推进实施食品安全监管“天网工程”,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有力守护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积极预防和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信访总量较去年下降18.6%。坚持依法严惩、打早打小、除恶务尽,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查破涉黑涉恶案件122起,打掉犯罪团伙34个,全区刑事发案量下降10.8%,获评全省唯一的“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单位”。此外,统计、物价、档案、史志、老龄、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武装、残疾人事业等工作也都取得新的成绩。

    (七)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中锤炼意志、增强本领、转变作风,凝聚起“对标一流”的新激情、释放出“争先进位”的新动能。“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挂牌成立,政务服务中心建成启用。大力推进“十大专项行动”和“3545”改革,取消行政权力事项10项,公布区级“一次办好”政务服务事项449项,涉企证照办理实现“四十五证合一”,企业和群众办事更省心、更舒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9460户,其中企业3533家,市场活力明显增强。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区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三公”经费下降29.4%。“七五”普法扎实开展,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实现全覆盖。始终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合法性审查等制度,政府决策更加规范高效。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积极回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切,办结建议、提案226件。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从严从实抓好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为民、务实、清廉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忙碌而充实,我们经受住很多考验,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拼搏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德城区人民政府,向给予我们鼎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向全区人民以及所有为德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较小、质量效益不高的局面尚未彻底改变;实体经济支撑作用不强,人才、科技、金融等现代要素短缺,新旧动能转换任重道远;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民生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重点领域面临新的风险挑战,打好“三大攻坚战”任务依然繁重;与先进地区相比,部分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创新意识不强,抓落实、促发展的能力不足,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将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9年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引领,深入实施“产业强区、创新兴区、服务立区、开放活区”四大战略,突出抓好财源建设、双招双引、城市建管、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生改善、安全稳定等工作重点,对标一流、争先进位,再创“富美新强”典范区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要经济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土地利用等均控制在下达指标以内。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亮点。充分发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推动服务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全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08亿元,增长9%。一是加快服务业提档升级。围绕增加新供给、促进新消费,引导德百、银座、万达等商业综合体拓展“线上+线下”“购物+体验”新模式,满足消费升级新需求。着力抓好嘉铭广场综合体、湖滨家园智慧健康养老等31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二是提升服务业质量效益。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推动唐人中心、华戎银泰等商务楼宇尽快运营,新增楼宇3万平方米,打造一批贡献突出的领军楼宇;实施“腾楼换企”工程,加大楼宇招商力度,引进知名服务业品牌,引导低端低效楼宇调整业态、错位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主题楼宇,力争税收过千万元楼宇达到5家以上。顺应工业转型升级、产城融合发展新趋势,扶持发展科技研发、信息服务、会计审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吸引省内外企业来我区设立综合型总部、区域总部和结算中心,力争引进总部企业100家以上。积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鼓励发展股权投资、资产管理等新兴业态,新增金融机构3家以上,金融产业贡献率达到6%以上。三是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优化提升“一心、两区”服务业空间布局。依托万达、新街口、城隍庙等功能商圈,大力发展品质购物、文化体验等业态,提升“中部现代服务业核心区”辐射力、带动力;天衢商贸片区围绕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引进培育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业态,打造“北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黄河涯镇突出田园旅游、生态休闲,改造提升万亩桃园、奥德曼葡萄酒庄等景点,创建3A级景区1个,打造“南部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

    (二)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促进实体经济实现新跨越。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创新引领,倾力打造工业经济新体系、动能转换先行区。一是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绿色化工、健康食品、功能纺织等传统产业,扶持壮大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化工产业以实华化工为核心,加快浓碱固碱等盐化工项目建设,力争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健康食品产业以益海嘉里为龙头,拉长产业链,打造集精深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现代食品产业园。立足现有基础,规划建设轻量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加快齿轮精加工、好家庭健康体育、佳纳物流托盘、博德尔环保装备等项目建设,推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破题起势。坚持以信息化、智能化带动工业化,积极推广“机器换人”“智能工厂”新模式,支持企业上云,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突破70亿元,增长20%以上。二是倾力扶优培强。实施企业“精准培植”工程,开展“高创优企—行业强企—龙头名企”梯队培育计划。推动德隆博德尔、力维机械等成长型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技术革新、模式创新,新增一批高科技、高成长的“隐形冠军”;引导德州齿轮、格瑞德等行业强企,发挥技术、市场、品牌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实华化工、凯盛晶华等龙头名企,强化与中国化工、中建材等知名央企的对接合作,打造省内有影响、国内有地位的“行业百强”。完成15家企业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三是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为契机,坚定不移地引导创新、鼓励创新。加快推进华源生态6万吨智能化涡流纺等13个重大技改项目。实施“一企一校一平台”工程,依托“京津冀鲁资本技术交易大会”“科技合作万里行”等活动载体,引导企业对接大院大所,转移转化一批前瞻性、首创性技术成果。加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四是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创新天衢工业园开发管理体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专业机构参与园区建设。建立以投资强度、亩均效益、企业能耗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倒逼落后低端产能和“僵尸企业”加快出清。抓好科技、商务、生态、生活等片区设计,提升载体功能形象。

    (三)以乡村振兴为引领,推动农业农村新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是发展质量更优的现代农业。深入开展质量兴农行动,建立万亩优质原材料直供基地,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依托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工作站,新增优质杂粮、特色中药材种植面积5000亩,积极培育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深入对接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知名机构,扩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推进农业与大健康深度融合,打造周边城市“放心农场”。二是培育效益更高的“新六产”。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工程,扶持益海嘉里、奥德曼等骨干企业,延伸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加快实训中心、瑞景田园、华耀光电等园区建设,推动农业与教育、文化、旅游等产业功能互补、深度融合。三是建设活力更强的新农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实施农村党组织“固本强基”行动,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实用人才队伍培育,打造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擅管理的致富“领头雁”、振兴“带头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以促进有效投资为重点,增创协同发展新优势。坚持开放引领、项目带动,持之以恒稳投资、稳外资,积蓄发展动能、增强发展后劲。一是高效能推进重点项目。坚持把项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全力抓好总投资307.6亿元的52个重点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46亿元。建立健全项目包保、联席会商、台账管理、问责问效等推进机制,确保新华科创园、金盛铝业等项目开工建设,好家庭健康产业园、佳纳物流托盘等项目竣工运营。健全完善项目策划生成、梯次滚动机制,储备建设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30个以上。二是高质量推进双招双引。坚持南北双向借力,全面对接京津,主动融入省会,推动协同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实效,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组织参加国际新材料产业资本对接大会、国际智能制造大会等活动,全年引进过亿元项目20个以上。纵深推进“人才强区”战略,持续放大“天衢英才计划”磁吸效应,以重点企业、研发平台创新需求为导向,以高端智力德州行、智慧德州创业周等活动为载体,引进产业领军人才20名以上,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1000名以上,让德城真正成为广大人才施展抱负、成就梦想的广阔舞台。三是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以更大力度推进全面开放,引导企业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兴业态,力争进出口总值达到15亿元。积极引进外资外企,鼓励益海嘉里、华耀城等企业增资扩股,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

    (五)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用足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更强决心、更大力度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任务,优化职能配置,提高行政效能。深入推进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财税和国资管理体制改革,严格预算编制,强化绩效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运行在阳光下。二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拓展“十大专项行动”“3545”改革成果,大力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毫不动摇发展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德城的宝贵财富。我们将不折不扣、全面落实各级民营经济扶持政策,积极推行容缺审批、多评合一等便利服务,坚决破除“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为民营企业降门槛、减手续、添动力,努力开创民营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全年新增市场主体8000家以上,民间投资增长9%以上。创新“进解促”工作机制,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企业直通车”制度,为企业提供“店小二”“保姆式”优质服务,努力解决企业呼声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全社会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爱护企业家,让德城成为广大投资者放心经营、安心创业、舒心生活的沃土。

    (六)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建设美丽幸福新家园。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努力建设美丽宜居、文明有序、更具活力的区域中心城市。一是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大力实施民生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4大类、19项中心城区城建工程,年内完成投资27.4亿元。启动新一轮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年内完成改造项目67个,惠及群众1.9万人。坚持合理布局、集中连片,依法强力推进房屋征收,加快实施前魏、七兴馨园等12个棚户区改造工程,让人民群众搬进新房子、享受新生活。新建改造华润路、联兴路等9条道路,对马市街、育英大街等20条道路进行亮化提升,改善群众出行环境。二是强化城市精细管理。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城市配套服务。拿出绣花功夫,实施精细管理,大力推进集贸市场、背街小巷、拆违拆临“三大整治工程”,开展流动商户分类入市、道路保洁分级管理、广告牌匾全域规范“三大提升行动”,建立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巩固拓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三是持续攻坚生态治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加大建筑工地、道路扬尘、餐饮油烟治理力度,稳步实施清洁取暖改造、绿色能源替代,确保辖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常态化开展“清河行动”;启动天衢管网提升、二屯沟渠整治、重点道路雨污分流等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全域生态水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力维护土壤环境安全。强化农田林网和“绿色长廊”建设,全年新增造林面积2000亩,打造空气常新、碧水长流、大地常青的生态环境。四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完成黄河涯镇、二屯镇总体规划修编,加快推进“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配套建设集中供暖、污水处理、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向城镇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新型城镇化带来的福利。

    (七)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满足美好生活新需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大气力办好一批民生实事。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完成六中、德兴北路小学等17个学校项目建设,新增学位2.37万个,积极推进九中、十中、学院附小集团化办学,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让更多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增加普惠性幼儿园供给,丰富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品德高尚、业务精湛、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队伍。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二是努力满足群众健康新期盼。启动建设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等医疗项目,加快构建“区—镇街—社区”紧密型医共体,新增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以上,不断满足群众健康新需求。健全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创新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善“健康+养老”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兴河湾、湖滨家园等4处示范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确保通过全省社区治理暨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中期验收。强化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建设,集中开展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专项整治行动,积极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三是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推进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新增扩面4000人以上。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完善精准脱贫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脱贫不脱政策”要求,确保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健全完善社会“大救助”体系,新建德城区社会福利中心,启动公益性墓地建设,以更大力度抓好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工作,让特殊困难群众的生活更有尊严、更有保障。四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德城文明·德州文明”主题活动,深入推进基础提升、市容整治、文明普及等专项行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完成五环体育馆、全民健身广场改造工程,为群众提供更多样、更便捷的休闲健身场所。加快区文化中心项目建设,改造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广泛开展“全民阅读”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人文荟萃、文脉流长的“书香德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价值的文化品牌。抓好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力争“红绿彩”瓷器技艺入选省级非遗项目。五是大力推进“平安德城”建设。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铁腕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坚决杜绝重大以上事故发生。创新和加强地方金融监管,重拳打击恶意逃废、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持续压减政府性债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新型矛盾排查化解常态化机制,筹建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查狠打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根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让城市更安全、社会更安定、市民更安心。认真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统筹做好审计、武装、残疾人等工作,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大道至简、实干为先。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政府一班人将时刻牢记职责使命、时刻坚守为民情怀、时刻秉持严实作风,奋力夺取新征程的新胜利、开创新时代的新辉煌。

    (一)着力打造严守规矩、政治过硬的政府。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发展之基、实践之本、力量之源,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努力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推动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德城落地生根。

    (二)着力打造依法行政、治理高效的政府。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确保政府每一项决策都遵守法律法规、顺应人民意愿。持续深化政务公开,严格规范综合执法,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构建执法公平、司法公正、监督公开的法治环境。坚决维护区委权威,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报告政府工作,加强同人民政协的民主协商,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坚持言必信、行必果,认准的事一抓到底,承诺的事坚决兑现,让“诚信之光”照亮“崇德之城”。

    (三)着力打造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政府。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政府一班人将牢固树立“负重奋进”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锤炼担当实干真本领,打造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坚持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凝聚起“对标一流、争先进位”的强大合力。把提高执行力、落实力作为建设责任政府的重中之重,健全完善督查督办、正向激励、考核评价机制,理直气壮地让实干者受益,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让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担当勇气、攻坚锐气在德城大地蔚然成风。

    (四)着力打造清正廉洁、人民满意的政府。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惩治懒政怠政、为官不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倡导“勤俭办一切事业”,从严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德城发展最需要、人民群众最期盼的地方。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加强政府内部监督,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自觉接受监察委员会监督,以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打造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各位代表!乘风好破浪,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美新强”典范区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概念的说明

    1、“4+6”现代产业体系(P2):即重点培植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养健康等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现代商贸物流、现代金融商务、文化旅游、绿色化工、食品和纺织服装、现代高效农业等6大传统优势产业。

    2、“天衢英才计划”(P3):2018年5月30日,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天衢英才计划”推进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试行)》。

    3、“青年千人计划”(P3):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引进计划。

    4、“进博会”(P4):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5、“八小行业”(P4):指小餐饮、小作坊、小食品经营店、小美容美发厅、小旅馆、小浴室、小歌舞厅、小网吧。

    6、VOCs(P4):即挥发性有机物。

    7、“气代煤、电代煤”(P5):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工程。

    8、“河长制”“湖长制”(P5):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湖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9、“两网”成员单位(P5):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中医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

    10、“雷霆行动”(P6):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强执法雷霆行动。

    11、“大快严”集中行动(P6):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

    12、“天网工程”(P6):在全区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分类安装高清监控摄像设施,实现在线实时监管。

    13、“十大专项行动”(P7):指市政府组织开展的优化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简化水气暖报装、获得电力、便捷获得信贷、优化政务服务、相对集中行政审批、信息共享、营商环境评价等10大专项行动。

    14、“3545”改革(P7):指实现新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营业执照办理、公章刻制、银行开户、涉税办理、社保登记等事项;不动产登记实现5个工作日内完成房屋交易、税收缴纳和转移、抵押登记等相关事项,并逐步扩展到水、电、气、电视、网络过户等关联事项;推进发改、住建、国土资源、规划、消防、环保、水利、地震等部门单位涉及的项目立项、规划许可、评估评审、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事项实施容缺受理、多评合一、多规合一、多图联审、并联办理、联审联办,确保45个工作日内完成包括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在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

    15、“一次办好”(P7):即“一次办结、群众满意”。

    16、“企业上云”(P11):指企业通过网络,将企业的基础设施、管理及业务部署到云端,利用网络便捷地获取云服务商提供的计算、存储、软件、数据服务,以此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促进共享经济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17、“僵尸企业”(P12):指丧失自我发展能力,必须依赖非市场因素即政府补贴或银行续贷来维持生存的企业。

    18、“放心农场”(P12):指在农林牧渔主导产业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内,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投资建设的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完善,具有经营组织化、生产规模化、质量安全化、产品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的显著特点,且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及以上质量要求的农业生产经营实体。

    19、“新六产”(P12):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内涵主要是“三链重构”,即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

    20、农业“接二连三”(P12):“接二”,就是生产的工业化和经营的市场化;“连三”,就是与农业服务业“连”起来,与旅游、健康、环境、文化等产业“连”起来。

    21、“三权分置”(P12):即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22、“一带一路”(P14):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3、“海外仓”(P14):指通过建立在海外的仓储设施,将货物批量发送至国外仓库,实现本地销售、本地配送的跨国物流形式。

    24、“进解促”(P14):即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活动。

    25、“清河行动”(P16):查处治理河湖水域岸线各类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

    26、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P16):全省选择10个县、100个乡镇、1000个村开展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力争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上尽快取得突破。

    27、教师“区管校聘”(P16):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中小学教职工“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在强化县域统筹功能的基础上,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促进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

    28、“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P18):即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

    29、新时代“枫桥经验”(P18):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之后,“枫桥经验”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成为新时期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典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