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落实省委“六个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践行市委“两海两绿”新路径,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1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99.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3.09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73.77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343.07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1.9∶39.1∶49.0,其中二三产业占比达88.1%,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9976元,较上年净增7756元。


人口总量继续下降。201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71.09万人,比上年减少0.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88万人,农村人口25.21万人;男性人口35.51万人,女性人口35.58万人;0-17岁人口8.36万人,18-59岁人口43.38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19.3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分别为11.8%、61%、27.2%;出生人口4999人,人口出生率7‰,死亡人口5925人,人口死亡率8.3‰,人口自然增长率-1.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0.01万人,比上年减少0.2万人。人口城镇化率61.79%,比上年提升1.14个百分点。
城镇就业稳定向好。2018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2285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838人。2018年末,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805人,同比减少3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8%,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
价格指数总体温和。2018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涨幅比上年扩大1.6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全部上涨:食品烟酒涨1.3%、衣着涨6.2%、居住涨5.5%、生活用品及服务涨4%、交通和通信涨2%、教育文化和娱乐涨0.9%、医疗保健涨0.9%、其他用品和服务涨7.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2018年底,全区商品房累计库存面积114.06万平方米,去化周期为14.4月,其中商品住宅累计库存面积47.93万平方米,去化周期为8.4月,去库存取得明显成效。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96.81元,比上年下降0.19元。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2018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4.12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6.74亿元,同比增长3.4%,比上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
种植业结构继续优化。2018年,我区粮食播种面积193.97万亩,比上年增加15.14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4.69万亩,比上年减少11.35万亩。新增稻田综合种养面积3.7万亩,粮经比5.8∶4.2。全年粮食产量86.99万吨,比上年增加8.5万吨。其中,夏粮产量33.48万吨,减产2.1%;秋粮产量53.51万吨,增产20.8%。油料产量2.91万吨,减产41.7%。


林牧渔业总体平稳。2018年,全区生猪饲养量151.14万头,其中出栏98.96万头,同比增长2.5%;家禽饲养量3347万羽,其中出栏2272万羽,同比增长2.4%;羊饲养量16.1万只,其中出栏7.45万只,同比下降5.5%;兔饲养量138.56万只,其中出栏61.36万只,同比下降2%。全年肉类产量10.48万吨,同比增长3.8%。蛋类产量6.71万吨,同比下降2.6%。蚕茧产量669吨,同比下降6.2%。全年水产品产量17.52万吨,同比下降1%,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2.63万吨,增长0.3%;捕捞水产品产量14.89万吨,下降1.3%。全区水产养殖面积40.7万亩,与上年持平,其中海水面积26.6万亩,淡水面积14.1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缓中趋稳。2018年,全区实现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收入922.47亿元,同比增长7.6%,总量列盐城市首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收入779.33亿元,同比增长5.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现价产值850.94亿元,同比下降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11.72亿元,同比下降0.2%;实现利润总额34.14亿元,同比下降35.6%。全年工业用电量52.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1%
新兴产业发展提速。2018年,全区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及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实现开票销售168.31亿元,增长10.5%,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增速4.7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开票销售收入的比重达21.6%,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及智能终端增速较快,达到32.9%。2018年,全区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6%和11.4%,快于规上工业2.9和12.7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电子行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5.3%、41.6%。
建筑业稳步发展。2018年,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1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市内产值75.2亿元,外施产值19.9亿元。全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总产值超亿元的19家,实现总产值83.99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88.3%,其中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
四、服务业和国内贸易
服务业稳中有升。2018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43.07亿元,同比增长7.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9%,较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60.3%,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9.56亿元,同比增长62.6%,增幅较上年提升57.8个百分点,10大行业门类均实现增长,增长面达100%。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利润3.69亿元,增长44.7%,增幅较上年提升70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势头强劲。2018年,全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2.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83.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40.6%。
消费品市场缓中趋稳。2018年,全区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89亿元,同比增长6.8%,较上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5亿元,同比下降0.8%。从全年走势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下滑,但降幅逐步收窄,全年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回落2.3、1.4、0.7个百分点。
五、开放型经济
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2018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23.07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出口11.55亿美元,同比增长4.5%;进口11.51亿美元,同比增长26.1%。进出口、出口、进口总额均居盐城首位。
利用外资保持增长。2018年,全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3家,比上年增长15%,其中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5个;协议注册外资3亿美元,同比下降20.3%;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5亿美元,同比增长32.1%,总量和增幅均列盐城市前列。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2018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6%。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3%,投资额占全部投资的70.3%,比上年同期提升5.2个百分点。完成服务业投资96.3亿元,同比下降5.2%,其中房地产完成投资38.5亿元,同比增长14.2%。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1.0亿元,同比增长23.4%。
投资结构持续趋优。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势头加快,2018年,全区完成高新产业投资44.5亿元,同比增长21.4%,占全部投资比重达13.0%,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投资来源更加优化,2018年,全区民间投资达217.7亿元,同比增长27.5%,占全部投资(不含房地产)的71.7%,同比提升8.8个百分点。高耗能投资下降,2018年,全区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13.1亿元,同比下降48.8%。
房地产业稳中有忧。2018年,全区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8.5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住宅投资30.19亿元,增长27.1%。新开工面积9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3.1%,竣工面积48.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2万平方米。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94.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1%;商品房销售额60.48亿元,同比下降19.4%,住宅平均销售价格607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21.6%。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量质提升。2018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13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0.5%,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1.5%,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分税种看,增值税增长19.4%,改征增值税增长22.1%;企业、个人所得税保持较高增速,全年分别增长27.2%、42.3%。

金融机构存贷款持续增加。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51.88亿元,同比增长6.9%,比年初增加48.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61.58亿元,同比增长19.7%,比年初增加92.55亿元。

八、交通运输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等级公路里程1886.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75.57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1.95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0.92万辆,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加1.45万辆、2.42万辆;全年实现公路客运量2251万人,公路货运量792万吨;大丰港分别实现货物吞吐量、集装箱运输量9097.26万吨、45.1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3.3%、12.6%。
旅游业迅速发展。2018年,全区主要景区共接待游客1287.76万人次,同比增长5.9%;门票收入13789.48万元,同比增长13.7%;实现旅游总收入101.16亿元,同比增长11.4%。目前,拥有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4A级景区6个,江苏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2个、四星级乡村旅游区4个、省工业旅游区2个、省、市级旅游度假区各1个,高等级景区数量列江苏各县(市、区)前列。
九、科学技术和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2018年末,全区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9195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2350人;高新技术企业88家,同比增加19家;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3782件,其中发明805件;专利申请授权量1738件,其中发明116件。全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7024人,其中研究与发展(R&D)人员6421人。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2018年全区有普通中学32所,其中高中4所、少年体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1589人,毕业学生7643人;小学32所,在校学生27570人,毕业学生4617人,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2760人,毕业学生863人;幼儿园46所,在园幼儿13531名;特殊教育学校1所,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全区专任教师5339人,其中普通中学2371人、小学1891人、中等职业学校247人、幼儿园798人、特殊教育学校32人。大丰高级中学、大丰区初级中学分别进入全国五项学科竞赛“省一”奖项500强;大丰区获评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县(市、区)。
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国家一级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新馆开业运营。全区有剧场、影剧院12个,一级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各1个,博物馆3个,歌舞团1个,建有国家等级镇(街道)综台文化站12个。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农村“大喇叭工程”全覆盖。新增便民阅读点22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100%。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医疗条件持续改善,人民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盐丰医保一卡通正式启用,获评省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市、区)。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有卫生技术人员3603人,每千人执业(助理)医生数2.67人,较上年提升10.8%;另有注册乡村医生461人。每千人床位数5.13张。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2.78‰,孕产妇死亡率为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被评为全区改革开放40周年有影响力的40件大事之一。有百岁老人74名,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先后举办了2018大丰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民趣味运动会、中国“荷兰花海杯”乒乓球长反胶对抗团体赛、“风中足迹”马拉松邀请赛等全民健身活动和网球、羽毛球、钓鱼、太极拳、篮球等群体活动,在全区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新高潮。代表盐城市参加江苏省十九届运动会青少年部田径决赛,获得4金3银3铜;参加盐城市中小学生各项比赛,取得金牌95枚。全年承办国家级体育赛事16场,省级赛事2场,市级赛事3场。
十、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77.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41.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5%。小康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提升14.2个百分点,农村河道长效管护连续四年获评全省第一等次。城区公共区域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90%以上。全年新增成片造林3.1万亩,公园绿地面积290.5公顷,林木覆盖率达28.09%,较上年提升0.32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成效显现。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80.0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9.6%。其中,煤炭消费184.44万吨,同比下降15.0%;焦炭消费97.91万吨,同比下降39.0%,电力消费50.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全年四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239.73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0.9%,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29.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20.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下降4.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58.5%。
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安全生产责任全面落实,监管监察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2018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6人/亿元,连续7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8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90元,同比增长8.8%。其中,工资性收入16350元,增长8.8%;经营净收入6969元,增长9.6%;财产净收入1428元,增长8.0%;转移净收入5844元,增长7.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62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55元,增长8.7%。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8∶1,同比缩小0.01。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519元,同比增长5.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890元,同比增长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761元,同比增长8%。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42360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5117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1788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4853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88336人。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135元提高到145元,继续在苏北保持领先。完成脱贫3940户7122人,累计脱贫率84.4%。
注:
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最终以《大丰统计年鉴》公布数据为准。
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