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888|回复: 0

[江苏] 2019年扬州市江都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17:4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966

    主题

    297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82
    发表于 2020-1-2 10: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扬州市江都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22日在扬州市江都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韦   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都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在中共江都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百万人民,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重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稳增长、调结构,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主要指标稳中有进。2018年,全区预计实现GDP1070亿元,增长5%,人均GDP10.5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89亿元,占GDP比重4.9%,其中税收收入41.3亿元,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3亿元,增长10.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3000元和23000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6.0:47.5:46.5调整为5.9:46.6:47.5。入围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分列第36位、第35位。
          重大项目有序实施。完善挂钩服务、集中会办等项目推进机制,日清纺大陆EBS阀块二期、正德包装材料、砂之船奥特莱斯等20个项目通过市级新开工认定,中船澄西海上风塔、伊美特净水设备等13个项目通过市级新竣工认定,金阳光新能源锂电池一期、金世缘环保家居等24个项目达产达效。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生态保护工程等3个项目列为省级重大项目。扬州新材料产业园、扬州航空产业基地、顺丰智慧物流产业园等一批重特大项目成功签约。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经济再创新高,实现工业开票销售1020亿元,增长21.3%,在全市率先突破千亿;工业入库税收41.5亿元,增长10%;开票销售亿元以上企业105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15家,泰富特材突破70亿元,亚威机床获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扬州江淮被工信部评为绿色工厂,武坚镇入选省级产业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突出“亩均论英雄”,全面启动2100多家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列中国工业百强区第34位,排名前移10位。服务业加快提质,佳源商务中心投入运营,金奥中心主体封顶,星通北斗“无车承运”物流平台线上交易额突破8亿元。全年接待游客5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9亿元,邵伯镇在全市唯一入选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名单。现代农业稳步推进,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52%。农地综合社创新试点工作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供销合作深化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成果通过农业农村部质量验收。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1332亿元,增长4%,获国家级优质工程5项,创成省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综合提升示范区。
          二、抓创新、促改革,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创新动能加快集聚。科技强企成效明显,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授权专利3603件,其中发明专利251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53件;主持或参与制订国家及行业标准25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86%。载体建设加速推进,建成投用科技产业综合体12.9万平方米,招引入驻企业200家,新增省级众创空间3家,江苏大学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上海“四新”产业孵化园、扬州人工智能产业园成功落户。创新资源有效汇聚,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15项,获批国家“千人计划”1人、省“双创团队”1个、“双创人才”6名,中航鼎衡、翔龙禽业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重点改革落地见效。深化“放管服”,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三减两免”,建成运行政务服务“一张网”,基本实现“3550”改革目标,区级“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90%以上。推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发区行政审批局规范运行,小纪镇完成“四个一”达标建设。仙女镇列全国千强镇第73位,为全市首家百强镇。拓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16家新落户基金机构资本总规模超100亿元,成立龙川科贷公司、麒麟梦想天使基金,助推小微企业成长。实施“513”行动计划,23家企业签订IPO辅导协议,扬瑞新材料上市报证监会待批。有序推进区镇村“三资”监管服务系统建设,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开放开发纵深推进。出台《促进招商引资六条政策》,积极组织参与市级“6+X”专题招商,成功举办花卉节、邵伯龙虾节、问道资本“5·13”峰会、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峰会、江都产业(深圳)推介会,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8个。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2亿美元,其中出口14.5亿美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87%。外经营业额4.15亿美元,占全市总量43%。江都港年吞吐量达6000万吨,扬泰国际机场升级为4E级。
          三、强功能、提品质,融合发展迈开新步
          功能布局日益完善。启动“多规合一”,完成全区发展规划大纲编制和金湾片区、东北片区等核心区域城市设计。城市建设框架持续拉伸,升级改造人民路、工农路,金湾路江都段基本满足通车条件,全年拆迁76万平方米。城市形象不断改善,南水北调源头公园一期等7个市民公园建成开放,新增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铺设城区污水管网22公里,新增农村污水处理设施45个,垃圾应急填埋场建成投运,天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序时推进。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扎实开展“三拆三整治”等市容环境治理行动,拆除违章建筑2万平方米,整治老小区6个,总面积11万平方米。
          城乡统筹成效明显。江广高速扩容以及大桥、浦头互通相继通车,352省道全线贯通,五峰山过江通道先导段、328国道江都段快速化改造加速推进,天山路、华山路、浦江路等通道纳入京沪高速扩建工程同步实施,完成“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74公里、危桥改造14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20公里。公共交通完成与市整合,实现同城同行同价。全面落实“河长制”,重点河道区领导挂钩全覆盖,疏浚农村河道491条、353万方;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加快推进,投资2.67亿元的长江江堤防洪能力提升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村庄环境持续改善,吴桥镇季刘村、大桥镇花荡村创成省级“美丽乡村”。
          治污攻坚取得突破。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纵深推进“263”专项行动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坚决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任务,减煤8万吨,减化138家,关停长江、大运河、通榆河等重要水体沿线隐患企业47家,治理城乡黑臭河道59条、VOC单位147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90家,全面清退邵伯湖3916亩水域围网养殖。开展饮用水源地整治、大气质量管控、清废行动、“散乱污”企业等17个专项治理,完成市级水、气污染防治项目470项,秸秆禁烧实现“零火点、零通报”,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11个国省控水质断面年均值稳定达标,环境空气优良率80.5%。狠抓各类环境突出问题销号,涉环信访总量下降27%。
          四、惠民生、谋福祉,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民生保障更为普惠。城镇新增就业1.59万人,登记失业率1.79%,“双零”家庭动态清零,丁伙镇、仙女镇龙城社区通过省级创业型乡镇、社区验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纳入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医保“六统一”目标全面完成,社保新增扩面2.45万人次,基金征缴超20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3011套,住房公积金扩面7174人,发放低保、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尊老金等各类补助资金2.07亿元。95%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90.9%市级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5万元。
          公共事业均衡发展。完成校舍加固3万平方米,新增幼儿园4所,高考本一达线人数全市第一,职教集团荣获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称号,创成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通过省普通话普及县考核验收。整治关停校外培训机构113家、无证幼儿园15家。实施人民医院异地新建,创成二级医院1家,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4100座,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开展大型公益文艺汇演16场,原创舞蹈《车轮滚过大平原》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区镇村三级应急广播体系建成使用,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100%,13个镇全民健身中心、259个村体育活动室建成开放。参加十九届省运会获金牌7枚。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创新社会治理,高标准启动“1+N”网格化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大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等重点领域风险排查整治力度,信访与人民调解对接工作列为全省试点,创成全省首批“群众满意接访窗口”。全力抓好重点行业隐患治理,实施城区烟花爆竹禁放,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推进基层基础建设,新建邻里服务中心1个、公办医养结合护理院1所,玉带、仙女、龙都社区创成市级颐养示范社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总数占比56%。获评省第一批升级版技防城建设先进单位,创成省计量惠民示范区,第六次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
          五、转作风、提效能,政务环境更趋优化
          依法行政规范有序。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依法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共办复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133件,政协委员提案291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制度化开展各类学纪学法活动,“七五”普法顺利完成中期考核。全面实施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深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畅通“12345”服务热线、区长信箱等公众诉求渠道,向社会公开政府重要信息3982条。
          廉政建设驰而不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突出项目审批、土地出让、工程建设等关键环节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深入开展“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专项治理,实施脱贫攻坚等领域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好群众关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好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持续下降。规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运行,全年进场交易额达114.79亿元。
          工作作风有效转变。常态化推进“两学一做”,认真抓好中央、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落实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积极营造注重实绩、崇尚实干的浓厚氛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取得初步成果,被省政府表彰为“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深入开展“争要素、解难题、促发展”、“企业服务月”等系列活动,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作用,国防动员、民族宗教、民防、侨台、外事、档案、地方志、气象、消防、防震等工作得到有效加强。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驻江各单位和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江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兴动能不足,产业集聚转型、项目招引建设仍需加压发力;优质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存在差距,城乡均衡协调发展仍需进一步提升;资源要素制约持续加剧,污染防治等攻坚战任重道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少数干部担当精神不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之年,也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认真做好“六个稳”,聚焦“三大攻坚战”,突出“三区经济”,大力实施“项目攻坚年”行动,做强实体经济、提升城市品质、加快乡村振兴、优化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方方面面走在扬州最前列,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都的征程上迈出更大步伐,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建议目标是:GDP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制造业投资占比70%;工业开票销售增长1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三类以上水体比例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突出制造强区,构建高质量产业体系
          始终把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作为强区之本,存量增量一起抓,加法减法一起做,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高质量先进制造业基地。
          提升产业转型加速度。放大集群优势,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电子、船舶特钢产业销售规模分别突破100亿元、200亿元、350亿元。加速集聚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7.5%以上。实施智能制造,鼓励企业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升级改造,新增工业机器人60台以上,新建市级以上智能制造车间2个。创新发展模式,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率先向服务化、平台化转型,培育“制造+服务”示范企业2家以上。加快建筑业现代化进程,实现施工产值1350亿元,创“鲁班奖”或国优工程1-2项。
          提升重点板块支撑力。大力发展园区、城区、景区“三区经济”,不断增强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发挥重点园区经济建设主力军、项目建设主战场作用,聚力打造以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空港新城为主体的扬州东部产业园,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健全完善“飞地”政策,不断提高贡献份额和承载能力。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评价进入省级开发区第一方阵,高新技术产业园创成省级高新区,空港新城聚焦飞机制造等主导产业,带动周边区域联动发展。加快城区产城融合步伐,积极构建以高端商贸、现代物流、总部楼宇等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8.6%。壮大发展景区经济,推动旅游与会展、影视等产业深度衔接,光线中国电影世界实质性开工;邵伯运河风情小镇实施水月街市等四大项目,核心景区创成4A景区,年底对外运营。
          提升项目建设实效性。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全程动态管理,严格落实项目投资预审、产出效益评价等机制,持续优化项目质态。深化领导挂钩服务、定期会商会办等制度,解决实施推进中的矛盾问题,新开工扬州新材料产业园、扬州航空产业基地、九龙新能源物流车等市级工业重大项目7个以上,推动金阳光锂电池二期、日清纺大陆EBS阀块二期等在建项目早日竣工投产。
          二、做强实体经济,厚植高质量竞争优势
          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根基,进一步提高供给质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营商成本,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明晰发展导向。聚焦供给侧,严格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工作要求,推动低效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坚持“亩均论英雄”,建成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信息系统,科学实施分级评定,制定出台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的差别化政策,亩均开票销售、亩均税收超全市平均水平。鼓励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引领,不断提升特种化、智能化、成套化产品比重,技改投入增长5%以上,加快抢占细分市场和中高端市场。
          破解要素制约。全面落实中央、省民营经济座谈会精神和各级涉企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减负增效。放大“多规合一”成果,加快各类专项规划衔接融合,为项目落户拓展空间。严格执行“证照分离”、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更大力度“减证便民”,努力营造便捷高效、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涉企服务专项行动,“一企一策”提供精准帮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力开展工矿废弃地整理、零散庄台撤并“增减挂钩”,清理处置低效用地1500亩以上,盘活存量土地1200亩,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优化金融服务。深入实施“513”行动计划,新增上市企业1-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企业直接融资30亿元以上。加大政策性担保力度,引导各类银行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全年不少于8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占比38%以上,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着力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始终保持打击非法集资的高压态势,积极稳控互联网金融、企业担保圈担保链等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坚持改革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
          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之路,加快壮大发展新动能,不断释放发展新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培育创新主体,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00件。实施“高企倍增计划”,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新建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6家,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20个。完善创新平台,启动建设扬州人工智能产业园等项目,建成科技综合体10万平方米。集聚创新人才,强化柔性引进,招引省“双创”和市“绿扬金凤”领军人才20名、区“龙川英才”40名,力争国家“千人计划”持续突破。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纵深推进“放管服”,以“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为主要内容,建立健全“1+10”审批服务便民化体系。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政府“母基金”引导功能,引入华软资本、中航资本、上汽投资等股权投资基金,扶持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发展,撬动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加快龙川集团市场化运营步伐,通过基金投资、股权投资、项目直投,不断提升营收水平。探索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深化与北方投资、光大集团、深圳水务等企业合作,鼓励市场化主体参与基础设施、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建设。
          扩大开放拓展空间。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和宁镇扬一体化等国省重大战略,引导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强化产业互动,拓展对外合作。精准化、常态化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和拜访推介,推动泰富特材碱性球团等项目落地,新签约重大产业项目2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占比30%以上。落实外贸稳增长系列政策,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引导中航鼎衡、中船澄西等开展自营出口业务,完成外贸出口14.5亿美元。
          四、提升功能品位,构筑高质量城市格局
          深化城市设计,持续拓展空间、完善功能、优化形态,加快提升城市品位和发展内涵,打造扬州城市新中心。
          注重片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重点片区,尽快把发展蓝图变为现实模样。南部片区统筹各类商业综合体和酒店群,启动“龙川之窗”科技金融集聚区、禅意小镇等重点板块建设,建成运营砂之船奥特莱斯。西部片区紧扣生态宜居示范区定位,以“三河六岸”为重点,整体开发江桥片、金湾片和引江文娱半岛。东北片区立足打造城市“双修”样板,有机串联教育学区、商业街区等功能,加快实施涵西棚户区改造,布局中小学教育园区和商业综合体。精心编制东南片区、西北片区规划,适时启动,有序开发。
          完善基础功能。突出交通先导作用,启动353省道、新328国道东延等干线工程,高效保障京沪高速南延及扩容、连淮扬镇铁路等国省工程。全力实施重点城建项目,完成金湾路江都段、黄河南路北延,拓宽改造老淮江公路、长江东路,开工建设文昌东路下穿人行通道,建成投用文昌东路公共停车场。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优化文昌商圈污水管网布局,推进污水厂污泥和餐厨废弃物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小纪镇分布式能源电站等项目,确保沿江华电集中供热、宜陵天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如期竣工投产。
          提升城市品质。深化公园体系建设,开工建设邵仙生态公园,建成开放南水北调源头公园二期和城北市民公园,实现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有机互补。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抓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整治,开展小区适老化改造,开工建设针织总厂、揽月广场等安置区。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提高数字城管运行效能。认真落实“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三年行动计划”,聚焦重点部位、主干道路,持续开展“三拆三整治”等专项治理,创成“无出店经营示范街区”2条。
          五、深化乡村振兴,夯实高质量基层基础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抓好“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守住“农地姓农”底线,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全省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建设为引领,新创市级典型村经济合作社2个,新增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面积1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3万亩、粮食库容5万吨,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91%以上。加快种养殖业、食品加工业和物流运输业链式发展,建成生猪养殖集聚区。推动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养身、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55%。不断强化非洲猪瘟等疫情防控,巩固提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
          全面推进镇村建设。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完善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和村组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培育市级美丽宜居村庄33个、特色田园乡村2个。加快建设武坚智能高压电气、丁伙花木田园、真武地热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小镇,形成建设梯队。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启动实施新通扬运河以南高沙土区引水工程。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提高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加强县道、乡道以及镇村公交途经村道安全隐患治理。
          精准实施脱贫攻坚。按照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部署,发挥“三保五助”等政策助推作用,创新特色产业就业、资产收益、综合保障等精准扶贫举措,稳步增加农民财产性、经营性、工资性收入。用好市“阳光三资”系统,严格农村集体资金收付管理,深入推进区镇村“三资”监管服务“一张网”建设。强化机关部门、重点企业结对帮扶,支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确保95%以上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实现高质量脱贫目标,95%市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5万元以上。
          六、强化治污攻坚,打造高质量生态环境
          聚焦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源头防控和末端治理“两手抓”,加快补齐生态环保领域弱项短板,以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过硬成果赢得社会认可、群众满意。
          全环节严守生态红线。始终恪守“三线一单”,打好生态红线优化和管控、环保准入和退出、排污总量削减和控制等政策组合拳。加快构建“九纵十横”水韵龙川生态网格,减少煤耗2万吨,持续开展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整治重要水体沿线风险隐患企业24家、VOC排放企业12家、城乡黑臭河道30条,完成90%以上的非禁养区规模化养殖场治理。深入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件和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抓好区域、规划、项目等环评体系建设,加大沿江、沿河、居民区周边等环境敏感区域综合管控力度,严防新的环境风险和突出问题产生,打造环境优美的南水北调源头城市。
          全要素加快治污攻坚。紧扣“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大“水岸同治”力度,严格执行河长制、断面长制,深入治理城乡水环境,压降劣五类水体数量,确保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11个国省控水质断面年均值稳定达标。加快空港新城、浦头镇、樊川镇等污水处理厂建设,提升已建成污水处理厂运行质态,龙川水务负责整体回购并实施“四统一”管理。突出“控煤、治企、限车、抑尘、禁烧”,抓好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综合管控,环境空气优良率达75%左右。有序实施重点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着力开展“清废”行动,确保危废库存量削减20%以上。持续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分类施策、应整尽整。
          全方位提升监管能力。加大“人防”力度,压紧压实348个环境管理网格职责,交技术、教本领,推动监管执法力量下沉。提升“技防”水平,建立智慧化环境监管平台,涉化、涉重、涉危生产企业基本完成排污在线监控系统建设,重点环境监控企业污防设施加装用电监控装置和电子闸阀100台(套)以上。发挥“协防”作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分工,制定完善各条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方案、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有效形成“监管资源共建共享、各类信息实时互通、执法力量统一调配”的共治合力。
          七、增进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增强全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充分发挥“创响江苏”、“创响扬州”等专项计划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全民创业助推社会就业,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组建区级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实施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创业培训600人。推进各类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开展企业年金政策试点,社保扩面2.2万人。新增住房公积金扩面5000人。落实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做好低保与扶贫开发衔接,以及各类特困人员供养提标工作,分类施保、按实补差。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启动江都中学异地新建,实验小学建乐校区建成投用,全区万人口普通类本二以上达线率保持全市前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比例达省定标准。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新建仙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都人民医院主体封顶,邵伯中心卫生院创成二级医院。建成省示范标准化卫生室15家、健康村(社区)4家,创成省级健康促进区,真武、吴桥、浦头、郭村创建省级卫生镇、实现全覆盖。新建颐养示范社区2个,2家敬老院转为公建民营。加快实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强邵伯古镇4个遗产点和河道修缮保护。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实质性启动建设江都文化艺术中心,完成扬州艺术馆二期工程,全面提升居民综合阅读率。积极备战市十三届运动会,举办区第八届运动会,办好全国老年人门球系列赛和全国农民舞龙舞狮大赛。建成镇健康促进服务中心4家以上,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2.7平方米。
          完善社会治理架构。围绕打造县域社会治理的“江都样本”,建成“1+N”大数据应用平台,实体化运作区镇两级服务管理中心,升级优化巡防机制,实现“长安江都”向“长治江都”转变。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抓好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改,杜绝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加强法律援助,健全矛盾化解多元机制。注重国防动员建设,做好双拥共建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完成第十二届村委会和第七届居委会换届选举。
          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共五个方面:①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实施宜居人家安置区一期工程,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500户、基本建成500户,整治老小区5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120户。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新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家,新建24小时城市书房1座,改造提升双沟农贸市场。③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改造背街小巷6条,提档升级农村公路35公里,完成县道大中修10公里,改建江都西站公交停车场,改造农村老旧供水管网50公里。④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城区新铺设污水管网20公里,提标改建郭村、武坚污水处理厂,新增33个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创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3个,完成农村无害化改厕2000座,成片造林5000亩。⑤深化安全体系建设。完成校舍安全加固3万平方米,改造交通危桥12座,新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5公里,在视频盲点、治安复杂地区等部位新增高清探头1000个。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牢牢把握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盼,勤勉务实、不骛虚声,用新理念新追求新作为开创自身建设新局面,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
          以履职尽责的担当推动区域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务求保持政治定力,对确定的工作说了算、定了干,做到矛盾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退缩,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推动江都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深入贯彻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理直气壮地为担当干事者撑腰鼓劲。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全力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
          以勤廉高效的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市区委各项禁令,深化中央、省委巡视整改成果运用,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把从严治党的原则要求贯穿从严施政全过程。认真落实政府领导班子“一岗双责”,不断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纠正各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政府债务限额管控,优化政府支出结构,提高资金配置效率,进一步压降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确保将有限的财力用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群众关注关心的重点领域。常态化推进政务公开,严格执行“三直接”若干环节操作规范,健全完善决策程序,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狠抓工作落地。扎实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加大整合力度,加快职能转变,形成精干高效的组织体系。把抓落实、抓落地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坚决做到不错位、不缺位、不越位,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以思想大解放根除“十大顽症”,持续开展“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专项治理,对各类庸懒怠行为保持“零容忍”。深入一线发现问题、会办问题、解决问题,创新举措做实事、解难事,凝心聚力办好事、干成事,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对照“五可”标准,构建更为科学高效的政务督查、效能监察和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强化对重要决策、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的跟踪督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争先进位。
          各位代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已经全面开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江都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砥砺前行,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为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都而不懈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