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992|回复: 0

[黑龙江] 2021年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1:07
  • 签到天数: 748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1193
    发表于 2021-3-29 16: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3日在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区长  王景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及2020年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的不确定性因素,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部署,在区委的领导下,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一二三四”战略,统筹推进“四区”建设,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各项改革,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落实“六保”“六稳”工作目标,全区经济社会各项指标稳中向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经济社会成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2.62亿元,同比增长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6亿元,同比增长18.1%;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16435元,同比增长6.5%。
      ——五年来,现代农业基础不断夯实,特色农业势头强劲。以建设嫩江流域高标准农业示范区为目标,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结构调整更优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35万亩、30万亩、1.5万亩,较2015年分别增长6.3%、36.4%、100%。配套设施更完善,累计投入4.87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6.4万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田10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建设西甜瓜、蔬菜等经济作物棚室2.5万栋,红星盈果蔬、大八旗灵芝等棚室经济蓬勃发展。科技应用更广泛,与中国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示范种植新品种40余种,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耕地保护更有力,启动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全区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实现负增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较2015年增长8.3%。农业生态系统养护与修复水平明显提升。2020年,面对疫情,我们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推行“农资菜单”服务模式,促进农资主动下摆,春耕生产顺利实施。面对东北罕见台风,我们科学研判,积极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发展规模化种植,建设千亩连片蔬果种植基地25个,万亩连片经济作物种植基地3个,粮食作物产量达119万吨,经济作物产量达109万吨,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发展庭院经济,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22个,其中达到国家级标准4个。建设“菜园革命”示范村示范点20个,全区菜园利用率达80%。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9个、国家地理标识2个,无公害标识49个。发展农业品牌,注册“梅里斯蔬菜”集体商标,叫响了“大八旗洋葱”“言约菇娘”“笨奔福猪肉”“翠花酸菜”“豆包姐姐”等一系列农产品品牌。突出发展“两牛一猪”,东方希望肉食品一体化项目5个养殖场区及40万吨饲料场建设顺利完成,金锣肉食品一体化项目5个场区建设顺利。同时,我区共和镇获批省级中医药特色小城镇,成功申报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园,我区作为核心区成功获批第九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五年来,园区基础不断完善,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坚持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定位,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园区配套更完善,累计投入资金3.15亿元,完成启动区内道路、供电、供水、通讯、污水处理、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成功纳入齐齐哈尔国家级高新区“一区三园”总体布局,即将评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产业凝聚力不断增强。项目建设更高效,全区累计招引千万级以上产业项目51个,其中,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20个,5亿元以上项目13个。寒土蔬菜、百汇蔬菜、缘亿蔬菜等蔬菜加工企业已经投产,东方希望、山东金锣等生猪全产业链企业正在全力推进。营商环境更优化。发扬“店小二”精神,实行“承诺即开工”审批制,采取“我帮办就近办”、“容缺受理审批后补办”等创新举措,专人专项专班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创新做法得到省、市营商部门的高度认可,并作为我省典型案例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2020年,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出台复工稳产措施,帮扶企业纾困解难,复工复产率达100%。积极落实“六稳”“六保”政策,协助企业办理稳岗稳企贷款1800万元。创新签约洽谈模式,利用“云洽谈”“云签约”等方式,签约重点产业项目10个,储备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线索7个。新签约的金锣肉食品一体化项目、山松大豆深加工项目、东方希望肉食品一体化项目成功列入省“百大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全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7.63亿元,完成目标的152.6%,位居全市七区首位,在全省63个市辖区中位列14名。重点产业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7亿元,同比增长74.3%,创历史之最。
      五年来,第三产业厚积薄发,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龙头,引领第三产业发展。民族文化更具魅力。创作各类文艺作品300多个,荣获国家和省级奖项13个。民族特色“柳蒿芽茶工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族服装服饰参加“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全国巡展”,达绣作品被西藏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达斡尔族传统歌舞参加第十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代表我省进行开幕式的精品节目表演。成功申报全国女子曲棍球训练基地。拍摄的非遗电影《多日根的婚事》将于2021年春节前上映,填补达斡尔族婚庆文化电影的空白。特色旅游更具风情。开发梅里斯湖等国家A级景区7个,发展红星盈果蔬小镇等特色景点11个,整合全区18个景区景点,推出“半日游”“一日游”“两日游”旅游线路33条,27家旅行社在我区开发了周边游、乡村游、自驾游等路线,纳入全市旅游线路并进行推广,“周末好时光,一起游达乡”旅游品牌持续发热。成功创建哈拉新村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列入黑龙江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打造额尔门沁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2020年,疫情倒逼我们改变传统的旅游模式,创新利用新媒体成功举办民族文化旅游推介大会、烧烤美食节、泼水节、采摘节、库木勒节等节庆活动,运用抖音、快手等多家媒体网络直播。文旅抖音号连续3个月、今日头条号2个月,荣获全国县级排名第一名。新媒体“+旅游、+产业、+文化、+体育、+节庆”的推广模式,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民族文化、旅游景区、特色餐饮得到了全面推广,开发契丹古茶、达绣等旅游纪念品40余种,契丹古茶、笨奔福猪肉与央视平台成功签约,哈拉新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额尔门沁村成功申报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五年来,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生态治理明显改善。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天更蓝,采取“五化”措施,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率达90%,还田利用率达65%以上。不断加大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黄标车淘汰力度。空气优良天数年平均达321天。水更清,认真落实河湖长制,“一河一策”编制工作全面完成,三级河长名录公开公示。积极开展“清四乱”“绿盾2019”等专项整治行动,违法点位全部清除。全面落实河道内禁养、禁牧等工作。实时对地表水环境进行监测,出境水质均达标排放。土更净,深化黑土地保护专项治理和农业土壤污染专项治理,持续推进耕地轮作休耕,积极做好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级工作和国家定点监测点取样工作。完成增加有机肥、生物肥施用量20%的目标任务。严格对农业面源污染、生产固体废物、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进行管控。2020年,非建成区10蒸吨以下锅炉淘汰12台,超额完成11台目标任务。秸秆饲料化、燃料化、肥料化项目新建7个,年利用秸秆约50万吨,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剩余秸秆100%离田作业。新建水源地的划、立、治工作全面完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顺利验收。实施村屯绿化和退耕还林等造林绿化工程16621亩,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五年来,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发展活力增强。以惠民生、促融合为主要目标,深化各项民生事业改革。便民服务更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将高频事项中不动产登记业务、工商个体登记业务下沉到乡镇,启动村级自主服务平台试点工作。简化办事流程,整合社保等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大厅办理,全市率先实现人社、社保、金融及税务部门一站式全链条业务办理,实现“一窗式”办理。城乡治理更完善,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运用市场化方式开展环境治理。整合融媒体平台,将社会治安、农村污水日常监测、生态环境指标、城乡综合治理等融合,解决城乡治理的“小切口”,做好发展智慧城乡的“大文章”。此外,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集体资产清查、国有林场等改革得到上级深改部门高度认可。2020年,推动65项改革任务,涉及教育、医疗、农业农村等多个方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原有“3+2+1”模式基础上,形成了紧密型医联体的“梅里斯”模式,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简报第24期》刊发,在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全国医院擂台赛北部赛区决赛中荣获“规范建设医疗联合体”价值案例奖。区管校聘改革继2019年率先启动后,建立了教育行政“三统筹”的管理模式,在学校人员编制、岗位调整、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成功经验吸引多地县区来我区学习,并在全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总结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在市场化运营基础上,纵深推进,将39个生活垃圾闪蒸矿化终端处理站全部交由企业管理,实现生活垃圾收、运、处一体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顺利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序推进,全区49个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53个,其中12个村实现盈利分红。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开放办社,保留以往的传统经营模式,增加为民服务项目,打造新型供销网络综合服务平台,覆盖面达到80%以上,改革创新模式在全市供销系统内进行推广、借鉴。
      五年来,坚定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094户、5445人全部脱贫。累计投资5830万元,翻建购买安全住房1889户,维修危房417户;投资6807万元,解决121个自然屯饮水安全问题,辐射人口6.5万人;投资16818万元,修建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287公里。农村卫生室、文化广场实现全覆盖。落实医保、教育扶贫政策,为贫困人口减免医疗支出8118万元;为贫困学生发放补助资金120万元、办理贷款944万元。落实金融、产业政策,发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1638万元,投资光伏产业扶贫3392万元。2020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脱贫户、贫困边缘户等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解除返贫和致贫风险,“两贫监测户”数据为0。持续推动扶贫领域督查、检查、审计问题整改,整改问题1456个,完成率达97%。实施孝心养老、消费扶贫、小院经济、电商扶贫、务工奖补及抗疫特殊补贴政策,认定扶贫企业3户,扶贫产品2个,全区脱贫人口人均增收1500元,平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涌现出一批扶贫优秀干部,6人被列为国家级脱贫攻坚奋进奖、贡献奖和奉献奖候选人。
      五年来,民生事业不断发展,幸福指数明显提升。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城乡面貌更美丽,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成效显著,拆除违法建设、改造低温楼和老旧散楼小区、楼体亮化、规划停车位、建设高标准公厕等工作圆满完成,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绿化覆盖率达到86%。在全市率先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进展顺利,建设农村卫生厕所7834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7座、污水收集管网155公里,解决3万农村群众生活污水处理难题。49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保洁队伍、建设垃圾分拣中心,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所有村屯,基本实现了人居环境“动、静、美”的目标。民族村设施更完善。累计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2658万元,为少数民族事业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实施少数民族村屯道路硬化91.2公里,建设产业项目11个,少数民族村屯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2020年,坚持以民生为重,全区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达52%,年初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顺利实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完成。拨付专项资金188万元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受益1191人(次)。发放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55万元。城镇新增就业211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2%以内。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逐年递增,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救灾救济、临时救助、失能人员补贴、残疾人补贴、廉租住房补贴等社会保障资金6266万元。为全区65岁以上老人及贫困人口免费体检。国家卫健委授予我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为217名退役军人发放待安置和安置后未上岗补助费230万元,为218名退役军人补缴“两险”215万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将我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列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千“家”标杆创建单位。关注残疾人生活,全省首批首张第三代智能化残疾人证在我区发放。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投资574万元,为4所学校建设风雨操场。投资260万元,为7所学校更换信息化设备100台。持续深化“办事不求人”机制,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率达到92%,马上办事项比例达到66%,水、电、气、暖等社会化服务领域事项纳入大厅办理,越来越多事项实现“一事一次办”。49个村级便民自助服务平台建设完成,涉及群众个人事项可实现就近办理。减征基本医疗保险费266.69万元,缓缴14.56万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五年来,法治社会不断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化“法治达乡”和“平安达乡”建设。社会治理更有效,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和非法传教,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大量信访积案得到化解,妥善处理花园小区、塞北阳光家园、幸福新村三个小区不动产权证书办理问题,信访形势持续向好。社会信用更诚信,实行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加大黑名单企业和政府失信违诺案件治理力度,黑名单主体退出率达69.2%,失信违诺案件全部办结清零,营造了重信守诺良好氛围。2020年,开展了“龙达2020-1”森林扑灭火实兵演练和“龙威2020-2”防汛应急实兵演练等多次实战练兵活动,强化林区巡逻防控工作,修订完善了全区各项应急预案,推进全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及应急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投入抗旱资金436万元,打抗旱机电井2.3万眼,购入机动抗旱设备1430套、机动运水车辆85辆,完成抗旱浇灌面积2.6万公顷,重新安装校核观测站水尺7处,修复河水冲刷塌陷护岸277米,防汛抗旱能力全面提升。投资1480万元的区人民医院康复中心项目即将投入使用。投资140万元完成了城区和6个乡镇的门诊预检分诊点防疫“哨点”改造工程。投资85万元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
      五年来,坚持推进从严治政,行政效能显著提升。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从政、依法执政,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年”目标管理考核,圆满完成了“七五”普法验收。始终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区政府“三重一大”事项议事决策范围》和《重大行政决策与执行实施规范》,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571件,满意度100%。始终坚持转变工作作风,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为人民服务上,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厉行勤俭节约,节水节电、垃圾分类,被评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020年,强化审计监督,推动建立整改办公室,强化问责机制。发现审计问题185个,完成整改174个,整改率达94%。把握全区政府政策执行总体情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专项扶持资金用好用足前提下,使其产生最大化效益。强化财政绩效管理,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全力保工资、保运行、保基本民生,用政府的“紧日子”换群众的“好日子”。
      此外,档案、通讯、邮政、金融、保险、宗教、外事侨务、人民武装等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妇女、儿童、老龄事业有了新进步,税务、交警、消防、供电、烟草等驻区单位认真履职,有力支持了地方建设发展。
      五年来,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赞扬,被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中心评为“中国洋葱之乡”“中国菇娘之乡”“中国甜瓜之乡”,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区”。雅尔塞镇哈拉新村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级3A级风景区”。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梅里斯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五年,是全区人民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五年。特别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牢抓在手中,广大党员干部不畏艰险、不辞辛苦、不计得失,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社区干部、公安民警、志愿者日夜坚守、忘我工作,社会各界守望相助、慷慨奉献,筑起了防疫抗疫的铜墙铁壁,稳住了发展大局和社会全局,在圆满收官“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理解信任、奋力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倾情助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和中省市直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梅里斯建设的各界人士,向为抗击疫情舍身奋战、默默奉献的所有参战单位和参战人员,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偏小、抗风险能力差、财力捉襟见肘,这些老问题现阶段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在步入“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项目建设仍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巩固脱贫攻坚、维护社会稳定仍然是我们的重大责任;提升城乡面貌、完善基础建设仍然是我们的重要目标。我们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树立底线思维,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决不辜负全区各族人民群众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四五”时期规划目标及2021年工作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期,也是全球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的持续影响期。综观内外部环境,难和险在增多,但时和势总体有利。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发展举措,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为我区阔步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十四五”时期,我区要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解放思想,改革攻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创梅里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我省我市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八次和区委十二届八次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力推动梅里斯在新时代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奋力走出绿色发展、全面振兴新路子,实现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社会更加文明进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民族文化对外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区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更加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美丽达乡目标基本实现;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实现42亿元。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政府工作要继续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人民至上,深入实施“一二三四”战略,立足“六个新突破”,抓好“十个一批”具体实施,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农业基础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打造嫩江流域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和黑龙江省西部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建成现代化农业体系。
      (一)调优产业结构。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市场供需变化,增加有效市场供应,拓宽高端市场产品供应,蔬菜种植面积保持在30万亩(含套复种)以上。发挥中草药示范县带动作用,以中医药特色小城镇创建活动为契机,以尚宏北药为龙头,打造发展中医药产业,发展黄芪、甘草等品种规模化种植,增加种植面积2000亩。新打造千亩连片种植基地2个、万亩连片种植基地1个,确保玉米、水稻、杂粮种植更加合理。加快推进黑龙江省西部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优化“两牛一猪”产业布局。
      (二)调好生产方式。以绿色发展为方向,积极采用现代新农艺、甄选新品种、选用新机械,用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提升农业高效稳产增收。建设29万亩高标准农田,加快推进嫩江流域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真正实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增加农田灌溉设施,提升农田抗旱能力。发展“一村一品”“小院经济”,抓好洋葱、油豆角、菇娘、灵芝等特色品种,推进特色农业提档升级。探索生态养殖、环保养殖,全面加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推进农业“三减”工作,发挥农产品检验作用,走出高效、安全、节约的农业产业新路线。
      (三)调强产业体系。狠抓“三品”“五化”,推进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不断升级。抓农业技术培养,深化与云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等现有科研院所合作,探索与新的技术平台合作,在洋葱提取、生猪副产品加工方面寻求新突破。抓农田增产增收,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抓基层供销社综合改革,完善供销服务体系,建立新型供销服务网点,发挥供销服务职能,增强基层供销社与农民的利益链接。
      二、推进项目建设,激发经济活力
      把项目建设作为强区、富区、兴区的主要抓手,围绕重点产业,抓投资、抓项目、抓招商,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一)抓好招商引资体系建设。健全招商引资“四员”体系,发挥信息员、协调员、谈判员、服务员作用,提升招商引资专业化水平,尝试运用委托招商、中介招商等多种形式引进项目,切实提高招商实效。细化项目服务体系,推进“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营商地图”云平台建设,落实“四个一”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完善制度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支持产业项目建设的扶持政策,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和招商引资奖励制度。补齐要素保障体系,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
      (二)抓好落地项目投产。推进九洲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继续建设备用发电机组;推进山松生物大豆加工项目继续建设低温豆粕厂和大豆分离蛋白厂;推进金锣肉食品一体化项目完成5个养殖场区建设并投产,新建养殖场、饲料加工厂和洗消中心;推进东方希望肉食品一体化项目在建部分竣工投产,新建养殖场区4个;推进悦洋恒业有机食品研发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原料库及综合配套设施。积极培育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新种业等企业发展壮大,挖掘更多高新技术平台。
      (三)抓好签约项目建设。全面落实五项机制,成立专班,包保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实项目开工,紧盯签约项目,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继续实行“承诺即开工”和“容缺审批”机制,重点推进总投资86亿元的瞻望世纪航空经济区项目、总投资5.5亿的中森万头奶牛牧场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东方希望生猪屠宰深加工项目和总投资7000万元的中森肝素钠加工项目落地开工。
      (四)抓好在谈项目签约落地。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着眼于长远发展促进合作,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要素等制约性顾虑,确保企业想签约、能签约。重点洽谈总投资30亿元的伊利日处理千吨液态奶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齐齐哈尔万福旅游养老项目、总投资7亿元的医疗器械生产基地项目和总投资1亿元的天津中荣牛羊屠宰加工项目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
      (五)抓好招商项目储备。抢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一轮发展机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与广州对口合作为契机,加快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大特色绿色食品输出力度。转变方式推动精准招商,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围绕绿色食品加工、民族文化旅游两大主导产业,利用疫情平稳期开展外出招商洽谈、推介等活动。开发境外招商活动,以日韩、欧洲为目标区域,借助国家、省搭建的对接平台,积极洽谈,扩大合作领域。
      (六)抓好产业园区建设。提升产业园区项目承载能力。推进园区纳入省级经济开发区。完善园区路、电、水、汽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提升齐梅路、齐甘路,贯通友联大街,延伸建梅街。建设园区电路专线,保障企业用电需求。建设2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和2万吨自来水处理厂工程,满足入驻企业生产需要。保障九洲电气蒸汽供应,完成雨水提升泵站建设。完成园区内剩余未征收地块的征收与土地平整工作。实施“区域边界清晰化工程”,提升园区整体形象,为项目建设提高更优的发展平台。
      三、挖掘民族文化,打造特色旅游
      充分发挥区位、生态、民族优势,将民族文化融入到各个产业中,提升文化品牌知名度,实现“最佳旅居地”的目标。
      (一)强化文化传承和保护。将孟额德、玛布岱等民族英雄和额尔门沁村、莽格吐村等历史文化古村落与历史遗迹有机融合,将达斡尔族刺绣与现代服饰融合,突出民族特色文化向商品产业化转型,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加强全区历史文化的梳理,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挖掘“契丹古茶”“达餐”“乌钦”等百年历史文化品牌价值。提升达乡新学社、达族百姓剧场、非遗传承班、非遗传承基地等文化阵地创作展演培训能力,推进非遗文化进景区、进社区(村屯)、进校园活动。组织文艺社团、非遗基地、文创单位参加国家、省、市级电视栏目、艺术节、博览会等活动,提升民族文化整体形象,提高群众知晓率、影响力。
      (二)创新特色节庆活动。围绕库木勒节、烧烤节、采摘节等节庆活动,创作开发民族特色类节目和体验项目,提升游客带入感、关注力和参与度。强化“梅里斯大片肉”集体品牌建设。加强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运用,实现精准推介、精准营销。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推出体现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内涵的精品佳作,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开展“文艺轻骑兵”“结对子、种文化”“文化志愿服务”等文化下乡活动。推进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改革,设立旅游免费咨询服务窗口、提供免费旅游宣传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三)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持续深入打造“周末好时光,一起游达乡”文旅品牌,继续整合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等资源,丰富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农事体验、研学旅行、红色教育五个旅游主题内容。依托“半日游、一日游、两日游”等33条全域全季旅游线路,推出4条精品旅游线路。
      (四)提升旅游市场化水平。深化全区首家文创产品孵化基地建设,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创新文旅企业发展业态和消费模式。以文创单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科研院校为主要力量,研发以契丹古茶、民族服饰、达族刺绣、手工剪纸等为代表,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品位的文创精品。加强与市旅游发展联盟27家旅行社合作联系,继续开发周边游、自驾游、乡村游,实现鹤城人游达乡、本地人游达乡。积极申报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扩大民族文化旅游影响力。
      四、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发展优势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早日实现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目标。
      (一)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坚持巩固治理成果,加大农村散煤削减力度,开展燃煤污染专项治理,持续推进散煤污染治理“三重一改”攻坚行动,完成非建成区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任务。加大秸秆露天焚烧处罚力度,确保“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巩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还田利用率达65%以上成果。发挥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示范区引领作用,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和扬尘面源污染专项整治,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深化供暖季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落实“一企一策”和减排方案,提升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对响应处置能力。
      (二)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深化流域水环境专项治理,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排放监督检查力度,推进嫩江流域沿江乡镇和村屯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升级改造哈拉海农场污水处理厂。深化畜禽粪污专项治理,分类推进问题整改,巩固整改既有成效,确保问题不反弹。深化饮用水水源保护,争取农村水源地建设项目,完善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推进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农村大型水源地、自来水输送管线和配套设施。
      (三)持续提升土壤生态安全。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为目标,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确保区域土壤环境安全。深化黑土地保护专项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深化农业土壤污染专项治理,减肥减药,轮作休耕。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和植被恢复,完成村屯绿化1000亩、三北造林1000亩、三北退化林修复5000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5000亩。
      (四)持续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加大草原执法力度,重点查处乱开滥垦、乱采滥挖等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坚持高压态势严打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严厉查处乱砍滥伐、乱占滥用、乱捕滥猎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森林草原资源的安全和安定。做好草原生态建设及修复工作,保障草原生态平衡。扎实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推进湿地保护和整合优化。
      五、补齐民生短板,提高生活质量
      坚持把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一)提高城乡建设水平。不断强化城乡环境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切实解决干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投资100万元,对城区4000平方米破损路面及裂缝进行修补,对城区内所有污水管线进行彻底排查清掏。投资1350万元,实施雅尔塞镇雨水及污水管网设施建设工程,铺设雨水管线5.3公里、污水管线4公里。投资100万元,增加奈门沁苗圃面积100亩。提升农村公路质量,主动与省交通厅对接,将我区公路建设纳入全省公路质量提升三年行动,不断巩固“四好”公路成果。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做好稳就业工作,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打通就业服务通道,运用云端在线招聘等方式,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借助齐医附属第一医院对梅里斯分院整建制派驻医疗专家团队契机,整体提升区域诊疗技术水平,推进院内重点科室建设,加快医疗器械升级换代,加强医疗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推进紧密型医联体“3+2+1”模式纵深发展,以便民利民为目的,向乡镇辐射。加强区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的疫情防控预检处置能力建设。坚持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完善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在6个乡镇分别设立医保代办点,提高群众办事便捷度。坚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新教育教学资源配备,完善“区管校聘”改革工作,推进校长、教师交换交流,推进民族学城项目建设,快速提升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加大对退役军人常态化联系,开展帮扶援助工作。坚持完善殡葬改革成果,减免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坚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抓实抓细扶贫工作,完善防返贫致贫工作机制,保持7个方面32项政策不变,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做好民生改善工程。今年确定的民生实事共有12项。一是提高公共卫生体系水平。拟投资415万元建设核酸检测实验室,提高核酸检测能力;拟投资1100万元建设多功能备用隔离点2处;拟投资910万元建设区疾控中心项目;拟投资580万元建设区医院感染科项目;拟投资300万元建设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项目。二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拟投资2200万元,建设应急救援保障中心项目;拟投资1100万元,成立青年林场护林防火应急救援中队、建设高空瞭望监测项目。三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拟投资738万元,对13栋老旧散楼进行楼体改造;拟投资480万元,对城区、碾北路、园区进行路灯升级改造;拟投资2500万元,对8公里齐梅路进行升级改造;拟投资6210万元,对10个行政村进行农村厕所及污水管网改造。利用少数民族资金3000万元,实施村屯道路硬化、扶贫产业项目建设等20个项目。
      六、强化治理能力,维护社会稳定
      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社会风险,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促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全覆盖建立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创新乡镇治理机制,理清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权责边界,重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好规范和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指导各行政村、各社区修订完善“两约”内容,提升基层组织自治能力。
      (二)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继续严格履行行政执法监督职能,制定监督检查计划,不定时抽取检查单位,到执法现场进行实地监督检查,加强协调沟通督导,通过动态跟踪回访和备案审查衔接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全区行政执法情况,对个案处理及时进行执法指导,全力支持执法单位依法履职,推动执法效能提升。加大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力度,不发生社区服刑人员参与的群体性事件和严重刑事案件,不发生因矫正机构责任造成的脱管、漏管事件,不发生违反“六不准”规定的事件。
      (三)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对智慧化管理平台进行升级改造。拟投资1293万元对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智慧警务平台、智慧社区及安全管理平台、城市生命线在线监测平台(水、电、媒、气)、互联网+智慧便民政务大数据云平台、社会综合治理网络化管理大数据云平台、智慧乡村人居环境管理云平台、自然生态环境管理在线监测管理平台、阳光村务综合监督管理平台等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小区智能化管理水平,对小区大门进行智能化改造。促进5G网络基站建设,加强智能化支撑能力。同时,不断完善和拓展网上办事大厅服务功能,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新技术,开展不动产登记等信息管理平台云化迁移工作,通过“一站式全程网办”,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
      (四)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以商事制度改革和深化工程项目建设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办好一件事”全链条全流程再造为抓手,推动事项办理再提速。进一步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和完善派出所独立办公场所、相关功能区及农村家居警务室和综合警务室建设。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八五”普法计划,引导全区各部门做好学法用法工作,加大对《民法典》《宪法》的普及力度,提高百姓的学法用法意识。
      七、加强政府建设,落实自身责任
      (一)强化政治建设。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作为指导实践的强大动力,将党的政治建设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把全部行动统一到党的伟大事业上来,为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增强工作本领。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抓好自我革新,增强学习本领;抓好思想建设,增强政治领导本领;抓好解放思想,增强改革创新本领;抓好学法用法,增强依法执政本领;抓好基层工作,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同时在增强领导干部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政府治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提升实施效能。始终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持真抓实干、雷厉风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坚持勤俭节约,节能减排,建设节能型政府。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实际问题,加强过程控制、效能督查、跟踪问责、绩效考评,推动工作落实。强化政府诚信建设,坚决杜绝政府失信违诺,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社会监督,确保政府工作经得起法律、历史和群众的检验。让人民群众信任政府、依靠政府、拥护政府。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新的征程已经拉开序幕!圆满完成“十三五”时期各项工作任务是我们不忘初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光荣使命,是我们继续前行、推动民族区绿色发展、全面振兴的不懈担当。“十四五”期间,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梅里斯的壮美画卷,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