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8日在龙沙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龙沙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曲文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及2020年工作 “十三五”时期,龙沙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我市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和我区主导产业,扎实推进“百万千”产业倍增计划,深入实施“四个集中”战略,全力推进“四区”建设,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六保”,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各项工作任务,为“十四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增长3%。 ——“十三五”期间,区域经济稳中有进,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扶持做精一产、创新做强二产、培育壮大三产,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活力不断提升。都市农业蓬勃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坚定不移走“精品农业”发展道路。成立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棚室经济规模增至1.5万亩,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种植和养殖,绿色有机标识达到30枚。2020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93万元。大民小柿子节带动全区农产品电商销售达1.8亿元,大民村荣获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殊荣。工业经济活力增强。农产品规上加工企业达到6户。永裕肉禽实现“养殖+加工”一体化,“北大仓”品牌持续增值,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300余个城市和地区。装备工业加快转型升级,景宏石油、华工机床、雄鹰集团、红旭达、翔科新材料等一批优质企业,技术创新达到领先,产品市场不断扩大。2020年,齐重数控结束八年亏损局面,实现扭亏为盈,齐二机床形势向好,雄鹰集团等29家企业产品进入精密制造行列,6户企业实现“小升规”,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5户。第三产业倍增发展。将现代服务业作为区域支柱产业高站位谋划推进,制发《龙沙区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方案》。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商贸企业触网率达到85%,全区电商企业达到60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外包服务、全域旅游、职业教育、现代农业、北药康养、仓储物流等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推进大商新玛特等4户企业“分转子”“个转企”,限上商贸企业达到61户,规上服务业企业达到37户。2020年,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较2015年实现倍增。 ——“十三五”期间,经济体系日趋完善,发展后劲更加充足。围绕“三篇大文章”,一以贯之谋划推进“三项重点任务”,产业承载力、创新力、推动力持续增强。产业项目高位推进。五年来,共推进产业项目16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2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47个。联享数字农业项目率先在全市农业服务业领域实现破题,齐重数控风电设备制造项目助力企业扭亏为盈,鹤城公园主题游乐园项目成为全市新地标和旅游“打卡”景点,银盛业金融服务外包项目成为全市外包服务新样板。2020年,全区推进产业项目24个,省百大项目4个,区域产业基础不断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不断完备。园区承载持续提升。五年来,辟建打造提升龙沙区工业园区、龙沙区中小企业集中发展园区和金斗科技园、龙沙创客孵化园、龙沙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5G视商科技产业园、人力资源产业园、数字鹤城产业园,着力构建多元化园区载体,吸引180户“四上”企业入驻。2020年,金斗科技园和龙沙创客孵化园被认定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创新实力不断增强。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引导扶持企业自主创新,95户企业进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型科技企业行列,筹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4个、省级技术和创新中心23个、重点实验室5个、院士工作站1个、“头雁”工作站8个,完成科技成果转化96项。营商服务持续优化。打造高标准政务服务大厅,731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省政务服务平台,489项实现即来即办,679项实现在线办结,法定办结时限由12423天压缩至2036天。2020年,率先打造了全市一流的企业服务专厅,开办企业实现即来即办。组建企业服务专班11个,为企业争取优惠政策和荣誉26项、资金2253万元,为51户企业发放疫情补贴1.54亿元。 ——“十三五”期间,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围绕中心城区建设、城市新中心建设、城乡生态环境治理、老旧小区改造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五年来,依法拆迁地段48个、房屋13421户、征收土地315.54万平方米、发放征收补贴23.23亿元,回迁安置居民11701户。完成老旧小区楼房主体改造217栋,新建时尚小区28个、楼宇384栋。新铺设和升级改造道路36条、22.6公里。拆除违建5871处,小区绿化28个、道路绿化20条,新增绿化面积85万平方米、车位34512个,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完成环卫退出成型物业小区工作。城管工作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合村、永光村、新光村“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效明显,4560户村民住进现代化小区。五福玛村顾甸“城乡融合示范村”项目已经启动。开展“大棚房”“河道四乱”“违建别墅”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农村垃圾集中“收运处”实现全覆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五年来,坚持一手抓红线,一手抓治理,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执行秸秆“全域、全时段、全面”露天禁烧,治理“散乱污”企业20家,淘汰取缔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225台。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 ——“十三五”期间,深化改革不断进取,改革红利普惠大众。五年来,完成国家级改革试点3个、省级改革试点3个、市级改革试点9个,教育改革和医疗改革进展顺利,多项改革措施走在全市前列,改革工作在全市考评中始终位于优秀档次。政府服务高效便捷。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创新“e网通”为民服务“一网统管”机制,向街道下沉执法力量132人,构建区、街道、社区(村)三级服务体系。政务中心服务面积达到2200平方米,办结各类事项1.65万件,我区对全市政务服务提升贡献值连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治理体系不断创新。创新实行党建引领物业服务模式,召开全市现场会推广经验。制定老旧单散楼物业兜底补贴和奖励办法,构建“政企民”共治格局。2020年,深入开展“吹哨报到”工作,受理居民服务事项2.9万件,办结率达99%,先进经验被全市推广。荣获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殊荣。诚信体系初步搭建。深入推进诚信体系改革,创新信用等级评价监管机制。以省级个人诚信积分管理试点为依托,不断推进信用应用创新,推出17项“信易+”应用推广场景。创新建立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查处不诚信市场主体893户。2020年,推行“承诺即开工”,全市受益3个项目均在我区。 ——“十三五”期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更加殷实。五年来,累计民生投入34.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5%,着力改善和发展社会事业,强化基本民生保障,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创业就业服务不断提升。大力创造就业岗位、打造创业载体,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3万人,连续4年超额完成指标。新合社区被评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江安街道劳动人事调解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综合示范单位,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被授予“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2017—2019年度优质服务窗口”荣誉称号。2020年,实现新增企业主体1265户、市场主体5377户,总量分别增长19.8%、16.5%,占全市比重分别为13.7%、10.7%。社会保障范围持续扩容。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收缴、失业保险发放及时到位。将5425名失地农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缴费总额2.96亿元。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重点推进“两险接续”“两费发放”工作,发放资金2151.3万元,惠及退役军人3077人。2020年,在全省建立首家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三方协议签订制度,追回拖欠工资3000余万元。发放失业金92.4万元,发放率100%。发放稳岗补贴407万元。社会福利投入持续加大。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4亿元、临时救助资金277.3万元、大病救助资金145.2万元。全区养老机构总数达19家,床位数达4442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88张,超过国家标准。社会优质资源持续增多。全面提升和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共享,专业教师学历达标率100%。采取名校办分校、托管改制、公办民助、直通校等模式,打造三十四中民航校区、龙沙小学新城校区、青云小学铁南校区、永安小学新马路校区,龙沙小学南校区投入使用,启动三十四中南校区和永安南校区建设。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五零”承诺服务,率先全市开展课后服务,覆盖率达97%。2020年,引进“名校优生”教师58人、外县(区)名师18人,社会招聘教师20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恒昌中学本科上线率达85.5%,成为“低进高出”模范榜样。坚持“名医兴院”,推动市第一医院托管大民卫生院、正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疗服务联合体。积极探索和推进“看病不花钱暨智慧医院”试点工作。家庭医生团队44个,常住人口签约率达53.1%,重点人群签约率提升至78.5%,基层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生活载体更加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新建公益性足球场2处、笼式多功能运动场3处、健身路径46套,承办国家、省、市级赛事11场。组织文艺演出、“周末大舞台”、国学活动240余场(次),举办“赏冰乐雪”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20年,全区接待游客达573.2万人次、同比增长17.4%,旅游收入达25.82亿元,同比增长19.8%。 ——“十三五”期间,聚焦政府自身建设,执政效能不断增强。五年来,坚持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服务质效不断提升。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招聘“名校优生”238人,政府工作人员学历层次进一步优化。目前,硕士、本科学历人员比“十二五”期间实现翻番。社区干部选聘大专以上学历87人,考取社会工作师57人。平安建设成效明显。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农村“三资”治理化解债务880万元,顺利通过检查验收。着力消除历史遗留问题,调处化解信访积案1030件。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破获重大案件2553起。廉政勤政氛围浓厚。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主动向区委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监督。强化财政绩效管理和政府投资全过程审计监督,“三公”经费支出持续压缩。五年来,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1件、政协委员提案212件,满意率达到100%。2020年,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省级综合试点工作,荣获全国价格认定工作先进机构、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省级双拥模范区等称号。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克服财力紧张投入2300余万元,打响了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保卫战,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3人荣获省抗疫先进个人,彩虹街道荣获省抗疫先进集体。 人民武装、民族宗教、档案史志、红十字、人防、残联、计生、工商联等工作及老龄、妇女儿童事业都取得良好成绩。 各位代表,“十三五”成绩来之不易,特别是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重大考验,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倾力支持,得益于全区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关心支持龙沙发展的各界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发展任务艰巨,区域经济社会振兴发展面临“三偏四短”制约。主要是:经济发展方面,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充分、结构不合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快,有拉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传统产业亟需转型升级。民生保障方面,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短板,就学、就医、就业、住房、养老、物业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治理方面,“e网通”和“开门办民生”作用发挥还需提升,安全生产、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领域风险叠加。政府自身方面,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个别政府部门效率不高、执行力不强,个别干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还不适应新时代要求。对此,我们将深入解放思想,以更务实的态度、更有效的办法、更得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勇挑龙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和2021年重点工作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总体上,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多于困难。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东北振兴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为龙沙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新城建设带来的投资动力和后发优势,将带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和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进整体提升,将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并与新城建设形成“双轮驱动”,推动龙沙在振兴发展道路上奋力前行。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我市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和区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立足“正三偏、补四短”总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需求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解放思想、集聚人才、真抓实干,持续聚焦经济建设,稳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着力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新模式,着力探索合作发展新路径,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强化社会治理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开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沙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乘势而上开启高水平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城市新中心建设迈出重要步伐,都市农业取得新突破,装备工业迈上新台阶,现代服务业达到千亿级产业规模,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创新、人才、政策、金融、园区等产业支撑体系加快完善,统筹改革开放、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社会文明、民生福祉、社会治理协调发展。到202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4亿元,年均增长6%。 2021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区委全会要求,高站位谋划、高起点推进、高标准落实,持续做好“三篇大文章”,切实加快“工业强区、商贸活区、创新兴区、文旅名区”建设步伐,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5%。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推进“精品农业”提档升级,依托绿色有机产品,不断调优种植结构。新建标准化农田6000亩,“棚室经济”规模超过1.5万亩。坚持“互联网+农业”发展路径,加快发展种植、采摘、休闲、观光相融合的都市农业经济。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围绕顾甸立体化生态养殖旅游全产业链项目,带动大鹅、锦鲤养殖产业及垂钓、采摘、餐饮民宿等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厕所革命”和污水处理模块建设,探索引进光伏发电项目,构建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打造全省产业融合示范点。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扎实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选好配强“领头雁”。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依法提高农村社区自治水平。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全面推进村庄规划报审报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大棚房”“违建清底”整改、湿地斑块管护监管,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二)提升再造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推进精密制造产业发展。培育精密制造产业集群。推动齐重数控、齐二机床、景宏石油、华工机床等企业,围绕七轴五联动、数控双摆角铣头、旋转导向、洁净钢检测系统等攻克“卡脖子”技术,发展壮大一批企业。围绕推进翔科新材料“军转民”,红旭达提升产品质量、拓展市场空间,转型升级一批企业。围绕本地市场需求,推动禹齐机械扩大产能和上海电缆项目落地,吸引集聚一批企业。成立招商专班常驻产业转移地区招商引资,推动上海黄鹄智能制造项目落地,加快引进一批精密制造、智能制造企业。围绕精铸良、龙华汽车、中恒制药、北方高科、北坤高分子等闲置资产,招引战略投资者,盘活发展一批企业。围绕仁和翔鹤项目发展医美日化、药食同源等下游产业招引一批企业。加快完善精密超精密制造产业园(一期)配套设施,谋划精密超精密制造产业园(二期)建设,吸引三维科技、利和机械、施宇科技和晟科机械等本地精密制造企业入园发展,集聚一批企业。深化景宏石油、雄鹰集团等外向型企业转型,形成长期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突围一批企业。积极培育百亿级企业和项目,加快打造工业强区。完善产业要素协同支撑。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效。加快推进以猪八戒网为核心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带动装备制造企业向数字信息化转型升级。完善提升数字鹤城产业园,鼓励引导科技企业和数字化项目入园发展。搭建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人教岗”一体化培训和产业化开发体系,畅通产业工人培养和输出渠道。 (三)深入推进需求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招引投资主体,组建招商专班驻守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产业转移集中地区开展专职化、常态化、长期化招商引资工作,计划签约新项目20个,建成投产6个。推动景宏石油、联享农业、仁和翔鹤向百亿级目标企业和百亿级目标项目迈进,支持北大仓集团挂牌上市。重点推进俄罗斯风情街、文化大都会、奥悦冰雪体育运动公园、明星村风情小镇等重点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继续支持“早经济、晚经济、地经济、网经济”发展。推进百货大楼和大润发扩建项目,以梦想教育城、雾隐山沉浸式剧场、特色餐饮一条街等项目为牵动,推动中环传统商贸集群向电商平台、网红经济新业态转型升级。力争盘活百花红楼等闲置资产,全年企业和市场主体同比新增15%以上。培育打造产业名片。加快推进北大仓酒全国布局、湖羊项目市域布局、鹤城三岁牛项目地域连锁,依托龙沙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5G视商科技产业园,培育壮大外包服务、数字农业、网红经济规模,力争生成行业领先优势。抢抓机场扩建和齐满、齐通高铁建设机遇,培育发展仓储物流经济。加快建设北药集散中心,培育药食同源、医美日化产业链,探索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快释放冰球运动优势,推动加拿大国际冰球学院项目落地,培育发展冰球赛事经济,积极申报冰球小镇。培育挖掘内需热点。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体系,修订完善《龙沙区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方案》,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责任分工,培育壮大现代农业、工业智能、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外包服务、文体传媒、全域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现代商贸等10个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新格局,力争到“十四五”期末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四)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培育壮大发展新优势。搭建多元化创新平台,建立健全创业创新保障机制,构建优质创新和人才涵养生态链,打造全市创新发展高地。构建创新驱动新格局。依托高新区、本地科研机构和精密超精密制造产业园,加快推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制定产业政策,利用闲置资源资产引入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联享农业“紫光云”数字云平台与市场对接,承接全市数字农业服务。推进齐重数控、齐二机床数字化车间建设,生成优质产业项目,进军工业互联网领域。推动景宏石油、华工机床建设数字化车间。积极招引社会投资建设龙沙5G数据存储平台,招引虹港大数据中心项目,引入数字产业研发企业和人才,大力发展数字产业。打造数字政府,整合“e网通”、秸秆禁烧智能监控、明厨亮灶、政府网站、OA办公系统、环保、应急二级平台等资源,实现数据集中和共享。优化创业创新生态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依托人力资源产业园,不断完善“人才—成果—投资—签约”全流程服务机制。认真落实各类人才扶持政策、“丰羽”计划和“龙腾”英才计划,继续安排专项周转编为企业引进人才。人才公寓二期投入使用。研究探索超常规政策办法,在编制、级别、职称等待遇上给予更多倾斜,为各类人才创造更加充足的成长空间。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释放发展新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深化区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成果,努力创建全省“十佳”政务服务大厅。继续推进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改革,真正实现“一窗式”服务。推进社区综合便民服务站建设,持续加大高频服务事项和服务力量下沉力度,加快实现“就近办”。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承诺即开工”向产业项目延伸。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扩大名校办分校、直通校、公办民助等改革试点范围,将大民中心校作为龙沙小学南校区直通校。加大名师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高素质校长和教师团队。加大民办教育引进力度,推动教育资源均等化发展。深化医疗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探索用社会化、商业化模式破解居民“看病不花钱”课题,扩大试点范围。完成医疗信息平台搭建,实现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网格以及商业公司信息的互联互通。推进多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城管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人员编制向街道下放。探索环卫体制改革,推动环卫“服务出小区、管理归街道”。探索市场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人员和服务向街道下沉。加快推进物业改革,探索建立与小区建设水平相适应的物业服务标准,落实物业选聘、解聘、听证制度。 (六)深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城市新中心。深入落实我市人口发展策略,坚持“产业聚人、教育聚人、房产聚人、康养聚人、政策聚人、服务聚人”发展思路,加快建设城市新中心,今明两年计划新增人口4万人,力争未来5到10年达到50万常住人口。科学编制建设规划。牢牢把握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城镇开发边界调整机遇,力争将三合村东部、永光村东部、大民村南部划入中心城区规划圈。科学编制、调整中心城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加快明星村、爱国村开发建设,统筹推进永安南大街城市化建设。加快推进教育布局。推进优质义务教育和民办教育资源向新城和沿江地区延伸,完成三十四中南校区、二十中体育馆主体工程,加快永安小学南校区和恒昌中学美术馆扩建项目建设。谋划爱国村、桃源里新建小学初中连读校区建设。积极对接引入北师大K12教育综合体项目,推动左思教育、尚德学城、瀚睿教育项目竣工。加快推进康养产业布局。加快推进第一医院、中医院医联体建设,建立健全分级会诊体系,为新建社区配套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第一医院养生院等医养结合项目落地,探索引入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项目。加快推进商贸产业布局。加快建设新城商贸圈,积极对接洽谈月星集团、红星美凯龙等项目,努力打造新城核心商圈。 (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建设美丽龙沙。巩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坚决打赢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生态保护责任。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加强对生态资源和污染源监测监管。严格实行秸秆全面禁烧,加大露天堆场、散料运输、汽车尾气管控力度。推广清洁能源,降低散煤使用率,加快燃煤锅炉淘汰升级。严格管控水资源三条红线,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防污治污行动。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建立环境管理台账制度,全面开展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推行“双随机”抽查制度,强化工业污染源和企业守法承诺履行情况监督检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村集街运、集中处理”模式,分批次推进村屯生活污水管网建设。严禁划定区域内新建养殖场,推进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场粪污防治。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依托龙沙工业园区建设科技环保产业园,培育引进环保产业投资主体,发展秸秆、畜禽粪污和垃圾综合利用等绿色产业项目。分类推进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广应用绿色能源汽车,规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加强农业菜秧子综合处理利用和农膜回收利用,农业“三减”5%以上。 (八)推进发展成果共享,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社会福利。精准落实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政策,提高政府购买服务标准,逐步建立低保渐退与扶持就业有机衔接,完善困难家庭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机制,优先保障困难家庭老年人、未成年人、重病、重残人员基本生活,稳步提高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各类保险待遇,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提升就业保障。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落实好创业补贴和担保贷款政策,全力做好受疫情影响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坚决查处侵害劳动者权益案件,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提升城区面貌。计划改造5个老旧小区、100栋楼,充分征求居民改造意见,提高改造后物业服务水平。改造升级道路4条。深入开展“四季行动”,按期完成五年拆违行动工作目标。统筹推进停车场、5G基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旅水平。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活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40场,周末大舞台20场。以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标准,吸纳一批优质、创新的文旅体育项目,打造文旅名区、体育强区。 (九)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和谐龙沙建设。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疫情防控坚持人、物、环境共防,做好常态化科学精准有效防控。开展新一轮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严防危险化学品、交通等重特大事故。推行食品药品全程可追溯机制,严厉打击伪劣保健品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大应急管理和指挥体系,统筹应急物资储备,提升灾害防御能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以平安龙沙建设为牵动,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常态化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各类安全风险隐患发现、预警、报告和应急处置机制,提升安全风险防控和处置合力,实现无重大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无公共安全事故目标。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三访一包”制度,深化网上信访三级代理,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和信访积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依法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深化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成果,持续提升“6Z社区”建设水平。发挥大调解作用,完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司法救助体系。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机制,构建共享共建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十)持续深化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执政和服务能力。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落实党中央、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加强能力建设。充分解放思想,增强综合素质,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能力。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工作。完善全过程闭环工作体系,提高执行落实能力。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持人民至上,深入推进“吹哨报到”“开门办民生”活动。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抓紧抓好,全面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聚焦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持续发力,重拳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强化审计监督,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财政支出等重点领域审计全覆盖。 各位代表!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乘势而上开启龙沙区高水平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任重道远、志存高远!我们坚信,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鼎力支持下,在龙沙社会各界的辛勤付出下,我们一定能开创龙沙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名 词 注 解 “百万千”产业倍增计划:“百”,每年新上百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壮大发展百亿级龙头企业,推广应用百个以上新技术、新成果,聚集形成百亿级园区,打造产业倍增发展新动能。“万”,每年新增1万户市场主体,三年新增1万户企业市场主体,增强产业倍增发展新动力。“千”,重点打造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千亿级”产业集群,以此带动实现农业“千亿级”产业,优化壮大服务业“千亿级”产业集群,拓展千万人消费市场,推动产业倍增实现高质量发展。到2021年底,全市重点产业总产值比2016年翻一番,实现产业倍增。 四个集中:产业项目向园区商圈集中、农村土地向都市农业集中、深化改革向重点领域集中、民生服务向基层社区集中。 “四区”建设:工业强区、商贸活区、创新兴区、文旅名区。 六稳六保:“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一村一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拥有一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吹哨报到:以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轴心作用为基础,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指挥平台为支撑,建立由基层组织和群众吹哨发起,各职能部门和党员干部报到响应,自下而上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问题机制,形成问题及时发现、快速解决、时时监督的闭环工作体系,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信易+”推广应用场景:信用积分的应用场景。 两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 两费: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安置后未上岗期间生活费。 五零:零择校、零择班、零择位、零择干、零择优。 “三公”经费: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产生的消费。 三偏四短:“三偏”指产业结构偏重、民营经济偏弱、创新人才偏少;“四短”指体制机制短板、经济结构短板、开放合作短板、思想观念短板。 e网通:2014年龙沙区政府投资建立的智能化指挥平台,2020年作为区委“吹哨报到”改革工作的有机载体,通过多渠道快速受理、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民生问题。 精密超精密:精密级指加工精度在10-0.1μm之间(微米级),表面粗糙度Ra在0.1μm以下;超精密级指加工精度在0.1-0.01μm之间(纳米级),表面粗糙度Ra在0.01μm以下。 承诺即开工:企业按照政府制定的要求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并进行公告后,政府各相关部门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同步实施全程跟踪服务、项目竣工后进行联合验收监督与发证、企业不达标不投产的审批制度。 “两山”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三减: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 6Z:龙沙区在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时,打造“众善之旗”社区、“众善之治”社区、“众善之家”社区、“众善之业”社区、“众善之孝”社区、“众善之心”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