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aomen 发表于 2024-4-26 21:16:14

2024年锦州市凌河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锦州市凌河区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2月25日在锦州市凌河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区长 尹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定不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坚持内部挖潜、创新驱动、发展破题,奋力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区和辽西中心城市功能核心区建设,凌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步伐稳健。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2亿元,增长0.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7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19亿元,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8.2亿元,增长10%;进出口额完成1.42亿元,增长57.9%;引进国内资金到位额完成35.2亿元,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完成520万美元,增长333.3%;新增就业人数3700人,完成市指导任务;全年净增市场主体5000户。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一)抓改革、促开放,创新活力更强  深化改革破题见效。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一网通办”,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压缩80%以上。深化综合窗口改革,发布13条礼遇便利服务举措,18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差别通办,获评“清风辽宁政务窗口”16个。新设市场主体全部网上办理,80枚电子印章实现政务服务事项部门全覆盖。深化教育改革,解放教育集团平稳运行。区国投公司建立“1+4+N”运营模式,盘活存量资产项目8个,总投资5.03亿元。原皮鞋皮件厂、成大制袜厂资产盘活项目入选第二批盘活存量资产经典案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凌河经验”在全省推广。  开放合作扩面提质。笃定“转身向海”发展理念,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对接合作,赴杭州和武汉分别开展数字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大型专题自主招商活动3次,依托杭州颐高集团资源搭建融通平台,推动数字经济转型升级。江苏吴中集团追加投资,继续打造特色蓝·文化创意产业园。积极参加央地合作对接会、辽洽会等省、市大型招商会,充实对外合作资源,在国资央企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签署的锦州智谷项目,纳入全省重大央企投资项目清单。  科技数字赋能经济。全年新增科技中小企业168家,总量同比实现倍增。新增“雏鹰”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成功申报创新平台13个。辽宁中科环保被认定为全市首批“爆双深”企业,并成功申报省级“揭榜挂帅”项目。锚定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方向,完成5G基站建设50个,启动凯美能源和华兴光饰数字化车间建设,获得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60万元。全年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54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创新创业释放活力。凌河夜市获评“省级夜经济示范街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南阳路美食街获评“辽宁美食街”。早市一条街、凌河文创等创新创业品牌叫响锦城。积极组织校地企对接,2家企业获评辽宁省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称号。辽宁理工学院与迈科数字产业园携手,在锦州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嘉奖。华复创研港完成省级众创空间认定,成为“双创”示范样板。引进“带土移植”创新人才团队3个,吸引来锦、留凌应届毕业生就业2739人,扶持创业带头人90个,发放各类人才补贴240余万元,市场活力持续激发。  (二)调结构、强产业,格局理念更新  工业转型增效加快。全年新增工业企业24家,帮扶培育规下企业87家,完成小升规企业3家。凯美能源新增两条大容量模组型超级电容器生产线。全年工业固投完成6.25亿元,同比增长247%。锦州智谷一期工程全面开工,20GWh高能钠离子储能电池项目入驻园区。电子信息、新能源、半导体、超级电容器等项目纷纷落地、开工、投产,重大项目牵引存量倍增、增量拉动,加快工业转型。  服务业提质升级加速。新增限上企业5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量保持全市第一。家乐汇招引碧桂园文商旅实现转型升级,“天狗”“淘鲜达”等优质电商平台助力促消费活动,全年争取并发放促消费、全面开放专项资金120余万元。成功举办第十六届锦州古玩文化节,展销交易额3.2亿元,品牌影响力跻身全国前三。整合红色印记、绿色生态、特色美食等文旅要素,游客接待量超270万人次,创历年新高。辖区金融机构全年新增贷款18.9亿元,金融服务支撑力强劲。  新经济业态聚集明显。“五型经济”活力迸发,迈科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率超90%,华复新经济产业园落户蓝天大厦,建成“数字+科技+大健康”新经济产业孵化基地。华复创研港全年总部结算业务突破20亿元,实现税收3000万元。颐高数字经济产业园投入运营,签约入驻数字信息、跨境电商、创新科技等企业12家。落地各类首店经济品牌83个。新增出口企业2家,跨境淘、贰柒等21家跨境电商全年交易总额超6亿元,进出口贸易呈现新局面。  (三)抓招商、引项目,发展后劲更足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年开展招商活动776次,先后赴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推介洽谈,邀请中建三局、中交集团、中电光谷、吴中集团等知名央企、民企来凌考察合作,共签约项目84个,总投资额284.37亿元,新落地项目63个,总投资额216.32亿元。央地合作的锦州智谷项目刷新了“当年招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的凌河速度。积极协助企业对接中电光谷园区,已签约中国电子集团旗下和中电光谷产业链企业和项目15个,专班推进20GWh高能钠离子储能电池项目落地。  项目投资高位增长。通过“五项机制”夯实“一库四清单”项目基本盘,共谋划项目472个,总投资869亿元,全年开复工项目77个,总投资129.5亿元,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19个,开复工率创历史新高。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等9个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占全市总额70%,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项目26个,争取各类资金8.5亿元,同比增长106%,“三争”工作实现新突破。  产业区载体活力增强。落实“12275”标准化体系建设,瞄准省级园区目标,调整优化以紫荆产业区为统领的“一区三园”规划布局,确定电子信息、新能源、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定位,“管委会+公司”机制融入产业区管理制度改革,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落地实施。总投资2.17亿元的紫荆产业园起步区基础设施开工建设,B地块顺利启动征收。加快形成园区支撑、链式布局的产业发展生态。  (四)扩容量、提质量,城市品质更优  加速推进城市建设。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中天一期、恒大一期、翡翠东湖项目如期竣工交房,凌桥家园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销售。总投资2.13亿元的19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惠及居民1.08万户。北山里棚改完成一期373户回迁选房。争得省市部门帮助,铁新南里等3处铁路用地政策取得历史性突破。  基础设施补齐短板。8个片区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入场施工。南阳路、矿山街等道路拓宽工程完工通车。与国网(辽宁)合作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为全市首例。修补街路市政设施、方砖2.9万平方米,铺设路面870平方米,修缮通信基站基座600余处。增加残疾人通道、扶手等便民设施,新建居住区养老设施配建率100%。新增停车位1.5万个,缓解辖区停车难问题。  城市管理精细发力。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10+1”专项行动,完成8个口袋公园改造,拆违、覆绿3个地块,新增绿地 2.5万平方米。严格落实普扫作业标准,将村屯街路纳入管理范围,巩固环卫市场化改革成果。瑞盛家园供暖并入市热力管网,群众反映强烈的北湖山庄供暖问题彻底解决。拆除违章建筑156处,81个弃管小区实现物业覆盖,以精细化管理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巩固国家卫生城创建贡献力量。  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完成市委第二轮生态环境督导工作,79件生态信访问题办结率100%。清洁取暖875户一期试点工程竣工投用,油烟净化设施安装使用率100%,空气质量达到省考核二级标准,全市最优。清理河道淤沉、垃圾等1.3万立方米,辖区无劣五类水体,28名三级河长、102名林长、4名河道警长履职尽责,无人机、热成像等技术广泛应用到巡河、巡山、巡林工作,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区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民共享生态红利。  (五)强保障、惠民生,人民生活更好  就业社保体系完善。积极落实各项惠企稳岗政策,组织千余家企业开展就业招聘会66场次,吸纳就业5400人,发放各类就业补贴奖励180余万元。加大民生投入,民生领域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比73%。居民医保精准参保扩面,完成2023年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发放救助金1536万元。解决134名退伍老干部一次性抚恤金6498万元、572名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812万元。保障农民工等群体权益,帮助86名农民工讨回工资134万元。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巩固“双减”成果,实现小学“5+2”课后服务全覆盖,公办幼儿园占比51.2%,普惠幼儿园占比89.4%,获评“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和“省劳动教育实验区”,解放小学获评“首批辽宁省教育教学研训基地”。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站69个,遴选“锦江红养老服务中心”作为特殊群体老年托底保障机构,填补该类保障服务空白。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为社区医院。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平稳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筑牢重点人群免疫屏障。  安全稳定抓紧抓实。分类分级梳理重点行业企业263个,全部落实“四位一体”包保责任。高频开展食品安全检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聘请专家把脉,强化对9个危化企业安全监管,“四不两直”抽查检查重点区域燃气、消防安全等问题,347个隐患全部整改。交警、环卫等1300余名党员干部坚守一线,实现安全度汛。全年无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以“平安护航”为抓手,打造治安管理最严区。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打击治理网络谣言和有害信息1200余条。圆满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省级验收。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三批次“万件化访”“纪信联动”案件全部化解。  (六)重实干、提效能,政府作风更实  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开展政府常务会议“第一议题”和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24次,将主题教育同全面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9.7”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法治建设严格规范。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将法治建设纳入述职内容。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对全行业失信行为进行台账备案。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67件人大代表建议、77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时办复,满意率100%。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行政效能稳步提升。聚焦三年行动12个方面重点工作,政府班子带头深入园区、企业、街道开展现场调研65次,督导推进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部署的160余项任务落地落实。12345平台诉求件办结率、满意率全市排名靠前。有效破解民和里、东晟花园C区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政府公信力、办事效率有效提升。  廉政建设深入推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自觉履行“一岗双责”。强化审计监督和财政预算管理,坚持过紧日子,财政一般性支出同比压缩10%。切实抓好省委巡视、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除此外,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市要求,圆满完成区“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科学指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平稳解决辽宁自动化仪表成套厂破产清算工作。凌河“枫桥经验”代表锦州市在全省汇报交流。连续三年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共计147.1万平方米,提前完成“十四五”100万平方米改造目标任务。民族宗教、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这一年,全区党群干部同心同向、奋楫笃行,经受了一场场考验,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办成了一件件实事,全区争先进位、跨越赶超的态势已经形成,广大干部群众对转型重构、再创辉煌充满信心,这是我们奋进未来的最大优势,更是我们砥砺前行的最大底气!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深入实践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正确指引、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中省市驻区单位和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凌河发展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产业支撑力不足,工业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二是稳增长压力较大,消费市场恢复缓慢,优质的大项目、大企业不多,对标更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和不足;三是民生发展欠账仍然很大,教育、医疗、养老、环境整治、城市建设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还有不少差距;四是个别干部责任意识和争先劲头还不够,斗争本领不强,实干能力不足,懒政、怠政、庸政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政府行政效能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直面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冲刺之年,做好明年的政府工作,责任重大、使命重大!  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省委打造新时代“六地”的重要部署和市委“136921”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两城三区五中心”建设,以更强的经济外向度,更高的产业集聚度,更优的城市功能度,更大的群众满意度,高质量建设更具影响力的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区和辽西中心城市功能核心区,以超常规举措奋力冲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高标准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凌河答卷。  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亿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6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8亿元,增长10%;进出口总额完成1.56亿元,增长10%;引进国内到位资金完成38.7亿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40万美元;新增就业人数完成3800人,增长2.7%;市场主体净增5000户,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实现这些目标,要抓住机遇,用足用好有利条件,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五个中心建设,提升核心城区竞争力  坚定“工业立区、商贸活区、新业态强区”,全力建设“五个中心”,大力发展“五型经济”,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力。  建设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中心。狠抓存量倍增、增量拉动,推动中电彩虹、武汉慧联无限等首批入驻智谷的15家企业年内投产,加快上海先导集团车载半导体项目落地,推动中宏凯意、拓邦鸿基、锦州亿安等3家半导体关联企业迁入希尔达厂区。充分挖掘中科环保、双和电器等电子电气类产业潜能,推动凯美能源“18650”硅基锂电池项目投产、达产,加快20GWH钠离子电池项目落地投产。依托现有半导体、电容器、机电制造产业基础,连接电子元器件、终端制造等细分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条。2024年,规上企业达到15户,推动第二产业占比提升至17%。  建设区域商贸中心。优化“金廊银带”商业布局。推进东联路体验式商业综合体和城东CBD项目落地开工。培育松坡路汽车销售集聚区,建设城东商贸热点区域,与智谷工业园区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城东产业新城。推进碧乐城竣工运营,有序盘活茂业、百脑汇底商,支持千盛、大商百货向智能化、多样化转型,扩大城市商圈规模。以华复新经济产业园“514”目标开创总部型园区发展模式。以深圳蓝微、蓝鲸网络等跨境电商企业和贸易运输结算业务为引领,积极融入通道经济。全年新增商贸总部企业2家,出口企业达到25家,跨境电商企业突破60家,打造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区1个,规模电子商务企业达到100家,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达到35亿元。  建设区域文旅中心。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红色嘉年华”“辽沈趣课堂”等专题研学社教活动,打造“英雄城市”红色品牌。发挥“一山两河”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生态度假旅游岛”“紫荆洞天”等旅游项目,积极融入城北旅游带工程。推进东湖和紫荆山体育公园建设,以登山、攀岩等运动和赛事打造体育健康游品牌。深度挖掘非遗文化和古玩交易历史印记,建设全国古玩集散中心。提升美食飘香品牌,升级凌河夜市、南阳路美食街,推动“闻香知锦绣、烟火抚人心”旅游地标形象建设。全年引进豪华品牌酒店1个,品牌连锁酒店达到12家,域内宾馆酒店床位总量突破1万张,旅游文创产业产值超过2亿元,旅游业年收入25亿元。  建设区域科教中心。支持凯美能源等骨干企业科技创新,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产业链延伸。加快建立“小升高、高变强”的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规模。强化产学研合作,搭建园区入驻企业与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合作平台,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深化校地企联动,用好本地9所高校在校师生、各类科研院所、众多科创主体资源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年内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家,“雏鹰”“瞪羚”企业达到8家,建设10个重点实验室,5个中试基地,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6亿元。  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以解放路金融总部为中心,吸引功能型金融机构在徐州街周边落户。招引浦发、兴业等大型区域性银行落户,推动金融机构全域覆盖。创立全市首家产业园区投资发展基金,聚焦园区建设和重大产业项目。激发金融市场活力,引进大宗贸易结算中心、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机构,鼓励风投、创投团队来凌展业,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依托,尝试引入电商金融等多元化新金融业态。年内引进区域银行总部1家以上,新增金融机构5家以上,辖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不低于20%。逐步形成以银行机构为主导、各类金融机构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二)聚焦项目挖潜扩容,增强开放发展驱动力  要“精而又准”招引项目。充分把握全市“一枢纽、两中心、两高地”机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借助锦州市和天津滨海新区战略合作机遇,争取中关村信息谷产业园项目尽快落地。充分发挥“18+3”招商局团队作用,聚焦主导产业和细分链条,既“筑巢引凤”又“引凤筑巢”,锚定央企、民企、世界500强,招引头部企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园区项目边建设边招商,依托锦州智谷、53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引进中国电子等“中字头”“国字头”企业落地,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全年各类“走请”活动不少于800次,开展主题招商活动4次,新签约项目80个以上。  要“快而又好”建设项目。狠抓项目开工,制定48个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年度完成投资40亿元。重点推进智谷1.1期竣工、1.2期厂房主体完工,推进华兴机电、中宏凯意石英玻璃加工、凯美能源超级电容器等工业项目扩产升级,启动20GWH钠离子电池一期厂房建设。推进思凯二期、热电A两个地块商业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城东CBD项目落地开工。盘活大连港总部大厦,推动厚生艺术工厂、数字青年文创产业园等双创园区项目当年开工、当年运营。推动东联路南侧、北山里、上海铁路工程局等地块房地产项目开工,确保书香庭院、繁华汇、君悦东湖等在建地产项目如期竣工交房。  要“全而又实”谋划项目。依托省重大项目管理平台,围绕主导产业储备中长期项目220个,总投资612.9亿元。积极向上争取,谋划中央专项资金项目38个,总投资36.3亿元,申请资金22.7亿元;谋划债券项目52个,总投资85.6亿元,发行额度66.28亿元。盘活利用好原希尔达、思凯二期等闲置资产,科学精准谋划、深化前期论证、加快落地转化。  (三)聚焦改革创新突破,营造最优环境支撑力  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加快“一区三园”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产业园道路、电力、地下管网等建设工程,同步推进智谷一期外配套道路、地下管网、电力增容、河道护坡等工程。按照“12275”标准体系要求,配强“两平台、两中心”力量,制定“7+4”区域评价工作计划,推进智谷二期土地农转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压缩土地出让周期,确保产业项目及时落地投产。加快金屯、百股村庄规划编制报批工作,为发展百股河西岸工业走廊奠定基础。  着力打造创新平台。继续推进创业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创新创业“百千万”工程,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全面落实鼓励企业创新各项政策,申报各类创新平台10个。建强颐高数字园、华复新经济、中电光谷等双创基地。以紫荆产业区为创新驱动核心,引入OVU创客星,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以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高校企业联盟等平台建设,打造产业集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培养于一体的产业区科创平台,为区域科教中心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全力做优营商环境。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投公司资产盘活能力,提升实业公司对政府投资类项目的监管水平。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互联网+监管”全覆盖。巩固提升“12345”接诉即办工作成效,及时解决群众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向街道和紫荆产业区赋权。提升政务服务数据质量,电子印章制作率100%,推行综合窗口政务服务改革,培养全科业务员,夯实“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加快“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建设,推动“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成为常态,打造区域最优营商环境。  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提升大商、千盛、辽西小商品批发等传统消费热点辐射力,以“云逛街”“闪电购”等新业态释放消费新流量。紧盯元旦、春节等重点节日,高质量办好第十七届古玩节、凌河夜市“隆咚”大集和元宵灯会等特色活动,提升白楼、石桥子早市等烟火经济吸引力,积极引入蜀大侠、电台巷等知名餐饮品牌,新增首店110家。持续推动减税降费、援企稳岗、金融支持等助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一企一策”帮助协调解决用工、物流、融资等问题,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四)聚焦城市建设管理,坚持绿色发展引领力  完善城市功能。扎实推进恒大等楼盘“保交楼”工作,确保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实施中央大街、解放路及城市道路改造工程,延伸环堤路,增设太阳能路灯等设施,将便民利民体现到城市建设的每个细节。高标准推进39个老旧小区改造和2个口袋公园建设任务,完成“四根管”改造任务。继续推进铁北开发,加快推进北山里、百官一号地、智谷二期项目征收工作。积极争取专项债资金,协调沈阳铁路局和中铁总公司,举全区之力推进铁新南里棚户区改造。  提升管理水平。强化“U型”空间管理,持续创建示范路、标准街。落实人大代表“随手拍”、政府“随时办”工作机制。常态化管理广告牌匾、露天市场、静态停车等问题。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宣传,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一平台三中心”,完善672个网格队伍体系建设,积极推行20余项帮办代办上门办等服务。强化对小区物业的统筹监管,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医疗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维护社会稳定。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和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推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坚决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持续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化解,依法依规做好房地产领域信访维稳工作,重拳打击非法集资和电信诈骗等犯罪行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四早”能力,把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做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优化生态环境。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狠抓大气污染源治理,积极申报清洁取暖二期项目1070户,强化域内2个国控子站周边环境监管,落实建筑工地“七个100%”管理,确保辖区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严格落实河长制,持续开展“清四乱”,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治,积极申请EOD项目资金,对百股河、小凌河沿线地块组合包装,打造城郊生态综合体。扎实推进“无废城区”建设,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五)聚焦民生兜底提质,充实美好生活获得感  把扩大就业作为民生之首。实施“援企稳岗、创业增岗、见习留岗、公益安岗”,拓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渠道,加大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及托底安置力度,全方位扩大就业。强化劳资纠纷排查化解,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全过程动态监管。加强重点用工企业对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场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把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依。落实社会保险全国统筹,以数据信息化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救助供养标准。加快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困难诉求。动态高效使用保障性租赁住房,兜紧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区”。  把社会事业作为民生之基。加大教育投入,推广解放教育集团运营模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九年一贯制铁北实验学校,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普惠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达到90%。强化教师培训培养,以名师、名校提升教育强区影响力。优化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重点做好老、幼、孕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优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个,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六)聚焦自身高标进位,强化履职担当行动力  铸牢绝对忠诚之魂。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落地生根,以凌河之为、凌河之治书写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恪守依法行政之责。持续开展“八五”普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强化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让政府决策体现人民意志,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大兴狠抓落实之风。坚持干字当头、落实为要,坚持工作清单项目化、项目责任化,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健全完善跟踪问效、督促检查、总结评估等工作机制,逐个节点推进,逐个问题解决,推动形成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的良好风气。  永葆清正廉洁之本。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严肃财经纪律,带头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同志们!长风破浪,未来可期。凌河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要圆满实现目标任务、兑现对全区人民的承诺,需要我们拿出滚石上坡的勇气、使出冲刺夺冠的劲头、付出攻城拔寨的艰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和全区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咬定目标不放松,万众一心向前进,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谱写凌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而团结奋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4年锦州市凌河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