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75|回复: 0

[福建] 2023年莆田市城厢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9:02
  • 签到天数: 733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8171
    发表于 2024-3-7 21: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莆田市城厢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25日在城厢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城厢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文晖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两稳一保一防”各项工作,大力实施五大专项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580亿元,增长6.5%;财政总收入35亿元,同口径增长2%,其中地方级收入25.5亿元,同口径增长5.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00亿元,增长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0亿元,增长2.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2亿元,增长1%;外贸出口总额80.2亿元,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2570万美元,增长128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50元,增长6.5%。

      回顾这一年,我们坚持当表率、作示范,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入选全国“数字乡村百强县”,荣获全省“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区”、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省级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等荣誉称号。木兰溪流域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木兰陂获评首届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十大标杆景区。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让我们倍增信心。

      回顾这一年,我们坚持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大格局推进“六园千亿”产业高质量发展,10条重点产业链实现提质增效。我们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中心城区九大片区加快推进,全市首条环城福道(凤凰福道)、首个郊野公园(泗华郊野公园)落地建设,木兰陂世遗公园等木兰溪“十里风光带”项目全面拉开序幕。这些热火朝天的实践,让我们倍感振奋。

      回顾这一年,我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凝聚群防群控强大合力,以快制快成功处置多起局部突发疫情,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打赢疫情歼灭战,实现疫情防控平稳有序转段。我们坚持共建共治,全员全域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攻坚战,城市品质和市民文明素质得到有力提升。这些并肩而行的画面,让我们倍受鼓舞。

      一年来,我们把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分解为145个工作项目,逐项对账销号,切实兑现承诺。主要工作成效体现在以下六方面:

      (一)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实施10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科学编制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推动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稳中有升。深入开展“龙头企业培优扶强”专项行动,新增省市工业龙头企业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持续深化创新引领,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新增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全社会研发投入10.6亿元,占GDP比重1.96%,居全市第一。坚持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齐头并进,举办“产业赋能 助力升级”企业家培训,支持21家企业技改升级,中电科创城核心区、凤达产业园动工建设,三利谱偏光片实现试投产,华源工贸与厦门国贸开展供应链合作并实现达产。加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有效盘活闲置厂房15.1万㎡,新改建标准化厂房21.2万㎡,华林经济开发区获评省第四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提质扩容”专项行动,新落地平台总部企业16家,引进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超10家,新增限上企业近200家,总数超800家。多措并举提升消费能级,先后举办“全闽乐购·富美城厢”、首届“城厢好物”展销会、第二届直播电商节等促消费活动30场次,拉动消费超10亿元,文献新生活体验馆、华林汽车文创园等新零售新业态项目正式开业,万达广场、联创广场、文献夜市等商圈经济、夜间经济更加繁荣。持续深化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跨境电商通关监管中心升级为莆田国际陆港,跨关区转关监管模式正式开通,一般贸易(0110模式)实现首票通关,累计清关包裹超150万个,全区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52.5%。产业生态更趋完善。搭建全市首家惠企资金直达平台,“云兑现”惠企资金超6000万元。出台惠企纾困政策,为200余家企业提供超9亿元融资服务,落实减税降费政策4.6亿元,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引进落地中国联通(福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莆田分院、莆田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以及全市首家金融服务中心,为产业发展赋能赋势。

      (二)项目建设全面提速。聚焦项目攻坚比学赶超,创新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全周期管理和“俯下身子、一抓到底”督查落实等三大机制。大力实施“抓前期促开工”专项行动,高规格推进前期办实体化运作,完成洋西、下黄等8个地块控规编制、753亩用地用林手续报批,以及38个项目1780亩土地供应。深入开展“临门一脚”项目攻坚,集中资源破解项目制约瓶颈,实现14个项目征迁净地,力促北理工东南研究院产学研基地、东南艺纸特种纸生产等57个项目动工建设。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实行问题收集、交办落实、全程跟踪闭环管理,高效推进141个重点跟踪项目建设,莆田市机动车驾训场、福厦客专城厢段安置房等31个项目实现竣工,46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0亿元,超序时17个百分点。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48.8亿元,基础设施基金投放额度5.97亿元,均居全市第一。大力实施“安置房提速增效”专项行动,实现万达南、坂头西等5个安置房项目开工,坂头东地块三四、顶墩下黄等6个安置房项目回迁,通过统筹安置、拍卖、租赁等方式盘活闲置安置房近600套、商务楼宇4.8万㎡。大力实施“大招商招大商”专项行动,举办民营经济暨产业发展大会、现代服务业发展大会等招商活动10余场次,全年新增入库招商项目50个,总投资488.4亿元,实现富力智造产业园等14个项目签约、一亩芸生态旅游园等20个项目投产。

      (三)城乡品质稳步提升。城市面貌持续改善。扎实开展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统筹推进60个城市建设品质提升项目,提升改造口岸小区、一中集资房等11个老旧小区,2个样板项目荣获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正向激励。厚植中心城区生态底色,新建口袋公园5个,新增绿地面积825亩、绿道6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98㎡。持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成投用人行天桥4座、公共停车泊位510个,治理国道G324华林段等6个城市易涝点;新建市政道路9公里,万达南、延寿路2条“断头路”加快打通,国道G228线笏枫公路晋级改造段开工建设,灵华线、木兰大道三期全线贯通,木兰大道一期、龟山路正式通车。城市管理不断优化。巩固拓展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实施“空中飞线”、经营性停车场等专项整治,开展物业小区“点题整治”,探索市政设施公众责任险、公共停车位特许经营等市政治理新模式,数字城管案件有效处置率达99.98%以上。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建设59座生活垃圾分类屋亭,生活垃圾回用率进一步提高,餐饮单位餐厨垃圾收运覆盖率达100%。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常太枇杷、华亭龙眼、灵川蛋鸡等农产品示范基地项目加快建设,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9个,新认定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4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4个,被列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推进试点区,常太镇、灵川镇分获国家级、市级农业产业强镇,华亭镇获评省乡村振兴重点特色镇。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编制完成74个村庄规划,实施51个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和15个农村建设品质提升项目,建成“五个美丽”示范点304个,被评为省村庄清洁行动成效突出区。健全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山海协作、闽宁协作等工作深入推进。

      (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坚决落实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扎实推进木兰溪流域专项治理。深入推行“河湖长制”,深化“六清六化六方”攻坚行动,完成兴沙溪等6条河道31.7km清淤整治,建成2条市级、8条区级幸福河,小流域省考断面、东圳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木兰溪水环境考评稳居全市前茅,东圳水库入选省第一批河湖文化遗产。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五年行动,完成16个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投、建、管、运”区域一体化机制渐进形成。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完成造林绿化3600亩,森林抚育、封山育林9270亩,华亭镇获评省森林城镇。民生保障显著增强。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办好12件年度惠民实事,完成26项民生三个“十大工程”项目,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就业优先,全市首家开展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落实各级援企稳岗扶持政策补贴近18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800人。健全社保体系,发放各类补助超4000万元,帮扶困难群众超10万人次。普惠“一老一小”,改造提升农村幸福院15家,新增市级以上普惠托育园5个。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兴安小学、科技学校扩建等11个项目动工建设,九华学校二期、西厝中学综合楼等6个项目相继建成,新增学位6090个。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实现课后服务“5+2”全覆盖,区教师进修学校获评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督导连续三年蝉联全市第一。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区医院病房大楼、区疾控中心标准化实验室建成投用,区医院患者满意度排名全省第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位居全市前列。持续丰富文体服务,新建智慧体育公园、农家书屋等公共文体设施36处,我区体育健儿在省运会上荣获17枚金牌,居全市第一。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全面开展网络餐饮、校园及周边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防严控食品安全风险。村级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残联、工商联圆满完成换届。与此同时,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工会、红十字、慈善事业、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实现新进展,审计、统计、气象、台港澳、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档案方志、国防动员、人防海防工作迈出新步伐。

      (五)基层治理更具活力。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积极融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管理,赋权镇街106项行政执法事项,示范推进霞林街道、龙桥街道2个市级试点和10个区级试点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新建10个“综治+”社区治理中心,网格事件办结率达97.7%,常太镇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有力提升。深入开展“除险保安守底线”专项行动,健全矛盾纠纷联调机制,成立人民调解员协会,开展信访积案专项治理,“治重化积”案件办结化解率全市第一。严查严打涉黑涉恶问题,严厉打击涉毒、电信网络诈骗和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圳湖等3处无人机空管站,平安建设考评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精准防控金融风险,依法稳妥处置房地产领域风险,企业信贷不良率降至0.5%以下。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全面推行“田长制”,新建1555亩高标准农田,完成715亩耕地“非粮化”整改和2500亩撂荒地整治。落实安全生产“十个三”措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四年双下降。高质量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六)自身建设切实加强。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强行政应诉工作,依法治区开创新局面。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59件人大代表建议、62件政协提案全部按期办结,满意率均达100%。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持续推进3.0智能化审批工作,电子证照应用率达100%;全省率先试点个体户“一表登记”“一业一证”改革,经验做法全省推广。深化国企改革,优化绩效管理和薪酬制度,支持区属国企参与园区建设运营,国企“造血”功能逐步提升。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开展“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效能问责42人次,办理12345诉求件4.7万件,满意率99.3%,政府运行更加高效。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三公”经费持续下降,自觉接受监察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区委带领全区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莆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抗疫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城厢建设与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发展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新旧动能转换仍然较慢;产业发展水平有待增强,部分企业发展面临挑战,支撑经济较快增长压力较大;城市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仍有欠账,精细化管理水平还要继续提高;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优质资源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政府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仍需提升,极少数干部担当作为还不够,等等。对此,我们将增强忧患意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莆田建市40周年,做好明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紧扣“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围绕省委新福建建设和市委“五篇文章”战略部署,坚持以木兰溪综合治理为总抓手,实施三大战略,强化两大支撑,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加快建设“山水格局、人文宜居”新城厢,为奋力答好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莆田答卷作出城厢贡献。

      综合各方面因素,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性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618亿元,增长6.5%左右。财政总收入36.8亿元,增长5.1%;其中地方级收入26.3亿元,增长3.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40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0亿元,增长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9亿元,增长3%。外贸出口总额8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620万美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100元,增长6.5%。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高位引领,强化战略支撑,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求突破

      ——聚焦木兰溪综合治理总抓手。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重要理念,聚焦“千古木兰溪、百里江山图、十里风光带”工程,系统推进生态治理、产业集聚、城市发展,开辟木兰溪两岸高质量发展新路。坚持水岸同治,深化完善“河湖长制”,全面实施木兰溪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木兰溪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100%,打造幸福河湖的城厢标杆。坚持以水聚产,扎实推进“六园千亿”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动10条重点产业链集聚发展,构建“临溪+滨海”产业发展格局。坚持水城交汇,全面融入全市“山水诗画生态韵城”大局,推动城市“一溪两岸九片区”连片组团发展,打造“木兰新区”城市形象窗口。

      ——实施创新数字品牌三大战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启动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新增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以上,支持企业组建工程技术中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资源,深入企业开展技改咨询诊断服务,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1.98%以上。实施数字发展战略,依托中电望辰、中国联通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载体,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开展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持续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壮大一批个性化定制企业、智造工厂,推动企业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积极谋划培育一批区域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和乡村振兴品牌,做大做强国际油画城、中国花蛤之乡、华亭龙眼、常太枇杷等品牌,扩大才子服饰、亚明食品、复茂饼家等优质品牌影响力,持续培育扶持一批新晋品牌快速成长。强化质量标准化建设,支持企业申报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强化人才和营商环境两大支撑。构筑人才支撑。做大做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进15家以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定制化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以上。深入实施人才“壶兰计划”,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引进和培育各类人才265名以上,打造人才“双招双引双创”高地。加快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扩建,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完善企业家队伍培训机制,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优化营商环境支撑。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审批事项“全域通办”“跨省通办”,实现政务服务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占比80%、“一趟不用跑”占比90%、当日即办率90%以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新增市场主体3万户以上。完善金融服务中心功能,聚集金融机构20家以上,推广“金服云”惠企服务,拓展多元化金融工具融资,全年服务实体企业不少于200家次。

      (二)坚持项目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在增强发展后劲上求突破

      ——强化项目引领带动。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全力抓前期、保开工、推进度、促竣工,全年实施重点项目420个,完成年度投资345亿元以上。持续完善重点项目全周期跟踪服务机制,夯实项目挂钩负责制,强化序时、问题清单管理,强力攻坚项目前期和“临门一脚”重点项目,力争实现开工项目60个、竣工项目30个以上。抢抓中央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利时机,持续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及补短板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市项目盘子,力争全年新增亿元以上项目40个、总投资250亿元以上。

      ——强化招商引资质效。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整合招商机构,聘请一批招商顾问,提升专业化招商水平,形成全领域、全方位大招商工作格局。聚焦“六园千亿”推进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有效发挥工业地产政策作用,激活招商引资新活力,实现增量项目招大引强;突出亩均效益,鼓励“腾笼换鸟”,引导企业进行技改升级、增资扩产和关联项目投资,支持改建多层厂房,提高工业用地利用率,实现存量项目提质增效。加大现代服务业招商力度,做大做强电商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全年力争引进超亿元项目30个、总投资300亿元以上。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注重扩大土地、资金等要素有效供给。加快文献北、月塘南等片区控规修编,完成20个项目1000亩以上土地报批,盘活批而未供、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等存量用地800亩以上,有序推进经营性土地出让,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紧抓财政金融政策“窗口期”,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产业基金等各类资金。创新融资模式,推进城投集团等企业债发行,对接国家政策性银行融资贷款,搭建政府、金融、项目对接平台,为各类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三)坚持质上发力,强化链式发展,在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求突破

      ——高质量提升现代制造业水平。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面推动“六园千亿”项目动工建设,同步推进招商运营。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围绕壮大龙头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帮扶减停产企业,加快发展鞋服、食品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型功能材料十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以上。做稳做优工业基本盘,支持博森环保、力奴鞋业等24家企业实施技改,开工建设亚明食品中餐标准化、宝得服饰等13个项目,推动大唐5G微基站、三利谱偏光片等项目投产达产,引导产业链企业加强协作,鼓励发展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模式,实现传统产业、新兴产业规模产值分别增长10%、20%以上。持续激活经济新动能,依托中电科创城、中国系统,引进数字经济企业20家以上;动工建设东进三级渔港、西黄千亩“石头海蛎”养殖基地;发挥华林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带动作用,实现制造业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高水平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电商、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文旅、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构建中心城区都市商业格局。加快“三大特色”示范项目建设,升级万达广场、联创星领汇等城市商圈,提档肖厝油画、南湖公园周边等特色街区,盘活西城国际、正鼎大厦等商务楼宇,集中打造一批10亿元特色商圈、特色街区、特色楼宇,力争新培育纳税5000万元总部平台5个以上。不断壮大电商经济,推动数智产业创业园、城厢好物O2O体验馆等项目落地,推广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新零售业态,力争限上电商零售额增长30%以上。持续恢复扩大消费,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周末经济,提升改造筱塘、下磨等传统农贸市场,培育更加活跃的消费市场,实现限上批零销售额突破千亿规模。繁荣发展文旅经济,加快推进水利博物馆、水文化民俗商业街等项目建设,支持九龙谷与九鲤湖景区融合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文旅市场主体,加强文旅策划推介,实现接待旅客量、旅游总收入均增长20%以上。

      ——高层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健全工业用地差别化供应体系,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积极探索工业“标准地”出让模式。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企“集团+子公司”运作模式,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稳步推进国企实体化运作,理顺国资出资人和国企法人关系,推动国企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强化国资监管,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分类处置闲置安置房、回购厂房等存量资产,让“沉睡资产”变成“流动资本”。发挥稳外贸政策引导激励作用,充分挖掘跨境电商产业潜力,依托国际陆港“一站式”外贸通关服务,建立“海陆空”物流通道体系,助力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实现跨境电商交易规模255亿元以上、市场采购贸易出口10亿元以上。深化港城联动,加快国道G228、沈海高速东进互通、滨海大道、联十一线等联港通道建设,加速陆海双向开放。提升闽台交流合作水平,推动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建设走深走实。

      (四)坚持内外兼修,提升功能品质,在建设宜居城市上求突破

      ——加快重点片区建设。积极融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推动九大片区组团开发、连片发展,加快完善片区功能,形成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城市发展区块。以木兰溪为廊带,加速钟潭、万达南、坂头西、樟林等片区综合开发,推动屿上、木兰铁岭等片区实质性建设,完善商贸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功能,集聚发展都市型产业,打造木兰溪沿线亮点区片。以文献路为主轴,加快文献北、龙德井片区连片开发,有序推进商务楼宇、酒店、教育和市政配套等10个项目建设,规划下磨溪生态绿廊和特色街区,提升区域建设品质。以南山文化为脉络,推进月塘南一、二期片区建设,加快实施三期片区改造,开发佛饰、素食、禅茶等文化消费场景,动工建设北霞线旅游通道,串联南湖公园、广化寺、龟山寺等西部文旅板块,不断丰富城市文旅消费新体验。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进城市有序更新,大力实施26个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高效推进15个466万㎡安置房项目建设,实现木兰铁岭、月塘南二期等5个安置房项目开工,推动洋西地块A、沟头、龙德井等安置区超1万套房屋回迁;以“增配功能+形态改造”为主,实施6个老旧小区改造及周边整治,筑实人民群众“安居梦”。完善城市综合配套,加快坂头东、万达南等新区路网建设,打通溪北路、霞林路等5条城市“断头路”,开工建设市检察院至天龟线连接线,实施南园、南门社区12条道路改造提升,新改扩建市政道路15公里、雨污水管网10公里以上;建成启用九龙等3个立体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300个。加快公园绿地建设,稳步推进木兰溪“十里风光带”项目,建成泗华郊野公园,全线开放凤凰福道,持续提升南湖公园、绶溪公园、凤凰山公园功能,布设5个口袋公园,新增公园绿地500亩、绿道6公里,打造一批城市绿廊绿道示范工程。

      ——强化城市精细治理。探索城市智慧化管理模式,依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城市管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区总评年为契机,加大市容环境、渣土运输等管控力度,进一步规范早夜市管理,推进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创建一批精细化管理示范路线和示范街区,争创省级文明城区“六连冠”。常态化开展城市体检,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建档和隐患整治,更新改造燃气、供排水等老旧管网18公里,稳步推进电缆、飞线下地,让城市更安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攻坚行动,新增分类屋亭74座,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90%以上、分类达标户数65%以上、回收利用率36%以上。提质提标物业管理服务,让物业服务质价相符。始终保持“两违”高压态势,全面控增量、减存量。

      (五)坚持绿色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在共建美丽家园上求突破

      ——加快提升农业质效。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加快常太、灵川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实施常太生态示范果园、东海农业智慧园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业项目,孵化一批涉农电商、冷链物流、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新业态,打造3个省市“一村一品”示范专业村。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试点工作,新增家庭农场示范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家。坚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加速农业“五新”成果转化应用。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红线,压紧压实“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2000亩,守牢耕地保有量3.55万亩红线,足额落实粮食生产和储备任务,动工建设太湖粮食加工厂,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试点,以“3条示范带”项目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实施15个农村建设品质提升项目,编制完成全部村庄规划和常太、华亭国土空间规划,建设“五个美丽”示范点200个以上,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典型样板。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15公里、安保工程10公里,全力推进5个镇街供水一体化工程,推动市第二水厂迁建,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做活乡村经济,探索发展“田园+康养+文旅”融合模式,因地制宜培育民宿、露营、度假等旅居业态,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深化与宁夏同心县、泉州德化县对口协作。

      ——巩固生态文明样本。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和木兰溪流域专项治理有关问题整改。大力实施7个水生态修复与治理项目,提高农村污水“三根管”接管率,以华亭、常太为示范试点,持续探索农村污水管网后续运维管理模式,改造提升16个村生活污水设施,创建4个“污水零直排区”试点村。持续巩固下磨溪、龙桥溪等黑臭水体整治成效,稳步提升北渠、郑庄沟等木兰溪支流水质,小流域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开展入海河流总氮削减工程试点,深化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力争近岸海域国控点位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加快产业发展低碳转型,强化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管控,多措并举整治城市扬尘、油烟污染,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以上。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科学处理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确保土壤环境总体安全。坚持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实施造林绿化6000亩、森林抚育8000亩、松树林改造8000亩,创建2个省森林村庄,筑牢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六)坚持均衡普惠,增进民生福祉,在回应群众期待上求突破

      ——精准夯实社会保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服务保障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动态消零“零就业”家庭,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60%以上。加快区社会福利中心选址建设,健全完善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困难群体救助工作。丰富“健康老龄”服务,创建6个星级农村幸福院,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等服务,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0%。落实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实体化运行。统筹推进慈善事业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更大作用。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围绕“双创”教育示范区目标,大力实施十五项重点工程。新改扩建筱塘小学龙德井校区等9个项目,建成投用区二小坂头东校区等6个项目,新增学位5000个以上。加快9个片区城乡教研共同体建设,探索区管校聘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加大教学评价激励,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健全“双减”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健康城厢”建设,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着力保健康、防重症,确保平稳转段。进一步加大卫生健康投入,新改扩建“一所三中心五院”,支持区医院持续发展提升,启动区中医院建设,加大基层卫生院补短板力度。建设一批名医工作室,打造一批品牌科室。加大卫生健康领域改革力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满足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扶持大型木雕《京杭大运河》《百里兰溪图》等精品创作,办好龙舟赛、非遗民俗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增强文体服务能力,改造提升区图书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建智慧体育公园和全民健身场所14处,打造“15分钟文体服务圈”。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港澳工作,提升统计、档案、气象、保密工作水平。

      ——全力维护安定稳定。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依托小区党群服务站和“综治+”治理中心建设,加快探索部门力量下沉、综合执法、激励保障等机制,完善“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全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样板。扎实推进矛盾纠纷联动联调,加强和改进初信初访,深入实施“最多投一次”高质量信访服务模式,持续开展信访“治重化积”,巩固提升“除险保安”工作成效。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城厢”。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妥善处置房地产领域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加强食品药品全链条安全监管,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规范“12345”政务服务办理。落实落细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常态化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扎实做好森林防灭火、防台防汛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等工作,全力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展现新作为。我们将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好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履职,确保政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依法依规履职责。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重视司法、舆论、社会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和政务公开,让权力在法治轨道和阳光下运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做好“八五”普法工作,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三)攻坚克难促发展。始终把效率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作风,深化政府目标管理,落实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强化督办督查和绩效考核,确保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推动重点工作在全市争先进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完善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努力营造干部敢为、基层敢闯的良好氛围。

      (四)为民服务解难题。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财政资金重点用于民生事业发展,滚动实施一批民生三个“十大工程”项目,精心办好12件年度惠民实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履好兜底保障之责,尽好帮扶救助之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廉洁奉公守底线。牢记“三个务必”,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锲而不舍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强化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范,严肃整治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切实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行胜于言,实干为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山水格局、人文宜居”新城厢,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部分缩写词释义

      (P1)“两稳一保一防”:即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防风险。

      (P1)五大专项行动:即龙头企业培优扶强、服务业提质扩容、抓前期促开工、大招商招大商、安置房提速增效等专项行动。

      (P2)“六园千亿”产业:即打造中电科创城核心区、东海鞋服科技产业园、“专精特新”产业园、西许智造产业园、太湖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钟潭工艺小镇等六大园区,力争未来3-5年实现产值达千亿元目标。

      (P5)“三品一标”:有机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P5)“五个美丽”示范点:美丽庭院、美丽微景观、美丽小公园、美丽田园、美丽休闲乡村旅游点。

      (P5)“六清六化六方”:“六清”即河上清污、河岸清乱、河面清洁、河中清障、河底清淤、河水清净;“六化”即河长办建设标准化、河长履职常态化、河湖治理清单化、河湖监管数字化、幸福河建设示范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六方”即法院、检察院、公安、职能部门、属地政府、河长办。

      (P6)民生三个“十大工程”:教育惠民十大工程、健康惠民十大工程、生活惠民十大工程。

      (P7)“治重化积”:即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

      (P7)“十个三”:即领导“三个必须”抓发动,宣传“三个常态”造氛围,实名“三个责任”传压力,落实“三个要求”见实效,突出“三个环节”严防控,保障“三个要素”治难题,健全“三个制度”强作风,坚持“三个强化”善应急,运用“三个抓手”促落实,兑现“三个挂钩”重奖惩。

      (P10)“一溪两岸九片区”:木兰溪两岸坂头西、万达南、木兰铁岭、屿上、钟潭、樟林、月塘南、文献北、龙德井等“九大片区”。

      (P11)“双招双引双创”: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创新创业。

      (P16)“3条示范带”:即沿木兰溪花果蔬菜产业带、环东圳水库生态休闲带、滨海民俗文化体验带。

      (P18)“双创”教育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和省级“教育强区”。

      (P18)“一所三中心五院”:区卫生监督所、区疾控中心、龙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霞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医院二期、区中医院、常太卫生院、灵川卫生院、东海卫生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