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847|回复: 0

[河南] 2020年洛阳市西工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17:4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966

    主题

    297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54
    发表于 2020-7-14 10: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0-7-14 10:36 编辑

    2020年洛阳市西工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22日在西工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上

    西工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  史千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西工区发展史上可圈可点的一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情牵河南,再次亲临,为河南发展指路领航,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温暖。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发出“凝聚强大正能量、推动发展高质量”的总动员,赋予洛阳“都市圈、新引擎”的发展定位。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对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作出重大部署,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区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担当实干抓发展,积极有为惠民生,戮力同心保稳定,延续了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一年来,我们稳增量、提质量,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千方百计稳定经济运行,完成区本级生产总值305.8亿元,增长8.9%,居全市第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1亿元,增长8.2%,居八城区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7亿元,增长10.2%,居八城区第四;固定资产投资142.5亿元,增长16.8%,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7亿元,增长9.7%,总量连续16年位居全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万元,增长10%,居八城区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万元,增长8%,居八城区第三,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一年来,我们强根基、育优势,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服务业辐射引领力持续增强。特色商业区连续六年位列全省“十强”,发展成就荣登《河南日报》头版。区域性消费促进行动频频发力,大型商场客流量和销售额节节攀升,“西工转转”消费品牌叫响洛阳。未来城市形象窗口——王城广场商业中心蓝图绘就,全市首家奥特莱斯购物中心落户西工,长申广场、维也纳酒店等项目建成投用,丹尼斯中州路旗舰店、五洲国际智能家居建材城等项目快速建设。新引进楼宇企业78家,企业总数突破3600家,楼宇总面积突破130万平方米。信息产业投资基金达到3500万元,新引进信息产业企业20家,企业总数接近500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增长24%;跨境电商通关平台运营良好,五洲汇成为全省唯一的跨境电商主题众创空间,五洲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成为全市唯一的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工业支撑带动力稳步提高。实施工业重点项目31个,完成投资26.9亿元,工业园区跻身全省经开区“十强”;华荣生物育成中心一期、沃德福新能源汽车差速器齿轮数字化车间等项目竣工投产;23家企业完成“三大改造”,实现投资11亿元,超额完成市定目标;连续3次承办全市“绿色化”改造现场观摩会,中收机械、正大食品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获批数量占全市一半;新悦环境获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新认定“两化融合”和“企业上云”对标企业60余家,数量居全市前列。文旅产业融合度不断增强。“历史文化游”“都市商务游”“红山生态游”三大板块协同发力,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宫城区)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上阳宫文化园全面营业,西工兵营荣登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九洲池遗址公园、应天门遗址博物馆盛装迎宾,西工小街再焕活力,红山欢乐谷名列全市十大沟域经济示范区第二,环金水湖生态风景区雏形初显,《王城之恋》发布会、“中国·洛阳红山樱桃文化节”等文旅活动成功举办,“三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3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近150亿元。

          一年来,我们抓统筹、补短板,承载能力大幅提升。现代交通脉络更加顺畅。圆满完成王城大道快速路征迁、主体和立交如期通车,轨道交通1号线实现“轨通”,玻璃厂路改扩建工程南段建成通车、北段加快征迁,轨道交通2号线、机场西路扩建、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等工程有序推进,芳林北路等22条道路竣工通车,城市路网越织越密。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提升。总投资50亿元的史家屯安置房二期和开发区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凌宇犀地二期等项目建成投用,和昌中央城邦等项目加快建设,西下池安置房二期等项目完成征迁,累计完成征迁6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群众2000余户。41个问题楼盘妥善化解,数量和质量居城市区前列。圆满完成5个小区海绵化改造、15座公厕新(改)建、2座垃圾中转站建设等工程,城市配套日趋完善。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提速,改造完成5个、启动实施19个、新谋划65个,申报上级专项资金3亿元。新建成20个停车场,数量居城市区第一,停车场建设经验在全市推广。城乡环境面貌更加靓丽。城市清洁行动常态化开展、参与者突破10万人次,店外经营等城市乱象得到有效治理,道路清扫保洁“双十标准”“以克论净”深入落实,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圆满完成,城市环境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有序。“路长制”管理模式全面铺开,“僵尸车”清理等行动扎实开展,凯旋路交通治理新模式获得广泛赞誉,交通治堵治乱成效初显。金水河植物园被《洛阳日报》以“垃圾沟变身城市游园”为题头版报道,金水大道改造、生态停车场、红山西部污水主管网等工程投入使用,超额完成“厕所革命”年度任务,樱桃沟村获评洛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一年来,我们强机制、抓攻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铁腕治理大气污染。坚持以“三铁”抓“三散”治“三源”,县级干部分包督导、24小时攻坚调度等机制高效运转,完成39家“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13台锅炉拆除及提标改造、6家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等任务,实现城区燃煤“清零”,扬尘、餐饮油烟得到有效管控,完成“双替代”改造1038户、完成率连年位居全市前列,空气质量改善率跃居城区前三。重拳整治水环境污染。“河长制+环卫”管理体制运行良好,“一河两渠”综合治理和河渠“清四乱”专项行动深入实施,高标准完成中州渠渠首段综合治理和涧滨北路示范段建设,整治排污口26处、污水源54个,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水清、岸绿、路畅、惠民”的目标初步实现。全力推进国土绿化。率先完成6个市定小游园新建任务,新增绿化3.8万平方米,创建省级园林小区1个;高质量完成西南环高速两侧绿化等任务,新增绿化造林422亩。

          一年来,我们抓改革、促开放,发展势能更加强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区政府机构改革圆满完成,下放管理权限37项。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到位,100名机关人员下沉基层。“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四级”政务服务架构已经形成,初步实现“一窗”事项无差别受理和100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改革加快实施,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资金5.78亿元。开放招商成效明显。寒武纪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西工硅巷、万达商业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百脑汇三维友邻中心等项目加快招商,签约项目开工率接近90%。引进省外境内资金45.03亿元、外资2.39亿美元,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实现外贸进出口11.2亿元,增长13.2%,总量位居全市第四。创业创新活力迸发。华荣生物等3家企业获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孙周通团队入选第四批河洛英才计划,实现“零的突破”。新增小微企业1.4万余家,小微“两创”综合考评居城区第二。第二届优秀科技领军人才、杰出人才、创新团队总数居全市第一。企业研发投入突破9亿元。恒凯科技等2家企业入选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争取各类科技奖补资金812.5万元。

          一年来,我们惠民生、保稳定,群众获得感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的75%。50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精准有效。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深入推进“一转三推进”“九个一大走访”活动,产业、医疗、教育、就业等扶贫政策有力落实,扶贫产业项目年均到户增收3176元,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全面完成年度脱贫任务,贫困发生率降低至0.01%。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春晴小学新建功能室教学楼等工程竣工投用,9所公办幼儿园完成装修设计,4所中学、2所市直幼儿园、8个小区配套幼儿园顺利移交,我区荣获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题库建设(基地)实验县区”、省“教育督导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在全市率先建成15个城市书房,被央视《新闻直播间》等主流媒体报道。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300余场次。卫生健康工作富有成效,免检通过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验收,保持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社会保障坚强有力。新增城镇就业1.2万余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城乡医保参保人数突破12万。发放居民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资金1577万元。建成区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新增3家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圆满完成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任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进一步强化。完成100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任务,我区荣获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区”称号。社会治理卓有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我区被评为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区”,014社区和石油路社区被评为省“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信访维稳任务,处置非法集资和信访稳定工作居全市前列,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稳步提升,我区荣获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绩突出县(市、区)”和省“房地产领域问题楼盘信访突出问题化解攻坚先进单位”等称号。

          一年来,我们转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持续加强。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9件、政协委员提案140件。办结群众和网民诉求1.8万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8%。“七五”普法扎实开展,依法治区水平明显提高。大力压缩公务开支,“三公”经费下降14.8%。此外,民族宗教、统计、审计、双拥、档案、史志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在克难攻坚中笃定前行,在务实奋进中收获成绩。这些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厚爱、鼓励指导,得益于区委的科学决策、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各民主党派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区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广大干部职工和36万西工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上下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坚决听从习近平总书记号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同舟共济,科学防控,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中,区委高瞻远瞩、科学决策,第一时间吹响防疫“集结号”,发出“党员冲在前、干部干在前、全民齐动员”的动员令;卫生战线的同志们舍身忘我、勇敢逆行,冒着极大风险处置疫情、入户检测、采集样本、转运隔离,无愧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坚力量”;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广大基层工作者闻令而动、不辞劳苦,奋战一线逐户排查、广泛宣传、坚守关口,成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先锋前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家、志愿者、爱心人士纷纷行动、鼎力支援,积极建言献策、捐款捐物、值守卡点,撑起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实后盾”。疫情发生以来,我区建立党员先锋队117个、党员先锋岗456个,3500余名机关党员和3200余名志愿者支援疫情防控一线,朱宝莲、许巧莲、李瑞芝三位“70”后老党员坚守“疫”线,老党员李保群拄着双拐守卡口,志愿者许波与儿子许诺“父子齐上阵”,社区书记周萍萍带病奋战“疫”线等等,以他们为代表的抗疫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全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汇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在此,谨向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成绩已为过往,挑战呼唤担当。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经济运行压力较大,特别是受疫情影响,商贸业和外贸出口下降明显;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较重,传统产业提振经济增长面临瓶颈,信息、高端制造、科技服务等产业支撑作用较弱;城市发展空间受限,民生改善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社会治理形势复杂,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任务较重;干部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有待提升;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到位。

    二、2020年总体工作部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活力新西工、共创西工美好未来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使命非凡。

          根据区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和“9+2”工作布局,凝心聚力强支撑,全面抓好“党建全面提升年”“作风全面强化年”“营商环境优化年”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商务强区、工业强区、文旅强区”发展战略,全面强化提升商务与文旅板块的融合,全面强化提升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交融,加快建设全市服务业发展引领区、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区、现代化工业新城区、文化旅游示范区和最佳宜居城区,着力抓好“项目全面落实年”和“城乡环境提升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建设活力新西工,共创西工美好未来,争当全市“发力都市圈”的排头兵。

          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其他各项指标不低于全市水平,节能降耗、污染防治完成市下达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要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围绕战疫情、稳增长、保基本、促转型,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施“五提”行动,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要融入宏伟蓝图。围绕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实施,紧跟副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紧扣“9+2”工作布局,做足做实“融入、承接、创新”文章,把洛阳的宏伟蓝图细化落实为西工发展的指南针、路线图、行程表。要抢抓重大机遇。紧紧抓住洛阳入选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战略机遇,用足用好洛阳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先行区建设、“6+X”先进制造业园区建设等良好机遇,深入落实“古都夜八点”文旅消费品牌行动、促进消费提振活力稳定增长系列行动等全市重大部署,在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大格局、大利好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西工的责任和担当。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用好省级特色商业区、省级经济开发区两大重要载体,放大我区作为全市商贸中心、金融中心、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对外开放窗口等优势,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开放创新,推动发展进入新境界。

    三、2020年重点工作

          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以副中心城市建设为统领,紧紧围绕区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以超常规举措和力度打好“组合拳”,扎实推进战疫情、稳增长、保基本、促转型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区委决策部署得到全面有力落实。

          (一)全力抓好经济运行,在对冲疫情、补欠稳增上谋取新突破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基本任务,抓项目、促消费、优环境,最大限度对冲疫情影响,确保经济行稳致远。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围绕“项目全面落实年”,紧盯总投资1736.7亿元的248个重点项目,特别是其中总投资208.2亿元的30个省市重点项目,发挥项目推进落实专班的统筹、督导作用,落实重点项目管理推进机制,大力破解资金、土地、手续办理等难题,推动28个项目竣工投用、158个项目开工建设、49个项目启动实施,确保完成年度投资316.8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投资65.6亿元。以项目建设促进税源涵养,确保税收健康稳定增长。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市计划盘子。

          狠抓消费促进行动。围绕全市打造“古都夜八点”文旅消费品牌行动,依托应天门遗址博物馆、西工小街、上阳宫等优势文旅资源和商业资源,策划夜间主题促消费活动,引导建业凯旋广场、中央百货等重点企业延长夜间营业时间,努力打造一批有看头、有品质的夜消费集聚区。围绕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区建设,持续推出“西工转转”系列促销费活动,发放1000万元消费券,开展王府井“浓情五月天”等促销活动,推动核心商圈、全城商家联动大联销,培育一批西工“老字号”,引进一批洛阳“老字号”、河南“老字号”,加快福地灯具城、七一路海鲜市场疏解外迁,完成3个星级农贸市场创建,大力发展电商消费、定制消费等新业态,促进社会消费换挡提速。

          狠抓营商环境优化。围绕“营商环境优化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行“互联网+监管”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扩大“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覆盖面,探索推行行政审批“中介超市”,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争创全省一流的营商环境示范区。扎实开展“联企入企惠企助企”活动,落实我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条等政策,坚持企业问题台账“四单制”,强化县级干部分包联系企业等制度,建立招商项目手续办理“绿色通道”、企业问题解决“直通车”,及时有效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形成“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培育龙头企业1家、壮大企业8家。

          (二)全力实施“商务强区”战略,在洛阳建设区域经济中心中实现新作为

          紧扣服务业发展引领区和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区建设,突出业态提升,强化项目支撑,推动服务业发展迈向更高层次。

          大力提升商贸业辐射力。出台《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绘就服务业发展蓝图,着力形成全区服务业“一心、两带、三轴”的规划布局和“一区、一带、六圈、五街”的发展格局。以省级特色商业区建设为龙头,持续推进建业百货楼、王府井新都汇等四大传统商圈联动融合、业态更新,谋划打造火车站地区、王城广场商业中心两大新兴商圈,积极推动地铁沿线经济带建设,抓紧西工小街、汉屯路升龙广场等五条特色文旅街区建设,实施丹尼斯中州路旗舰店、名门万象商业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加快运作和昌中央城邦商业综合体等项目,牢牢守住全市商贸中心地位。加快王城大道沿线商业恢复,盘活申泰新世纪广场等闲置商业面积,引进一批新业态餐饮、酒店、体验式商业,实现城市商贸业有机更新。

          做强做优信息和金融产业。抢抓国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等机遇,加快紫金城机电市场“腾笼换鸟”,尽快实现UFO科技创新公司入驻运营,打造全市信息产业核心承载地。加快寒武纪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扶持哈他、恒凯、沃客等企业做大做强,强化信息产业投资基金运营,力争基金总规模达5000万元,为10家以上优质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提升信息产业发展实力。全年新引进信息产业企业30家以上,其中投资超千万元企业5家以上,完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19亿元。积极承接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持续完善五洲跨境电商产业园服务功能,争取邮政互换站项目落地工业园区,提高跨境电商产业竞争优势。紧密对接“引金入洛”工程,引进股权交易、资产管理、融资租赁等类金融机构,强化企业上市服务,全年新引进金融机构2家以上,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2家以上,争取完成资本市场融资5亿元以上。

          积极打造总部楼宇基地。强化政策激励,成立楼宇经济工作专班,制定楼宇经济提质增效方案,引导第三方企业整合经营零散楼宇资源,重点引进总部型、税源型、创新型企业,切实提高楼宇经济效益。抓好百脑汇三维友邻中心、凌宇犀地等重点楼宇的业态规划,高质量做好招商,力争打造商贸、金融、信息专业楼宇3栋。全年新增楼宇企业90家以上,其中注册资金超100万元企业50家以上,区级税收超50万元企业15家以上,减少楼宇闲置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

          (三)全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在洛阳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展现新担当

          依托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平台优势,紧扣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构建“1+4”产业体系,加速产城融合,打造现代化工业新城区。

          壮大主导产业。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推动一拖、中收、冠奇等企业转型升级,确保石化配件新型节能环保设备项目开工建设,润宝4亿克拉人造金刚石项目建成投产。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大改造”全覆盖,建设一批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及智能车间。紧盯“高轻净”产业,加快沃德福数字化车间、合胜科技光伏电池组件技改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打造产业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先进、管理先进的制造业基地。

          培育优势产业。围绕现代物流业,以多式联运中心建设为带动,加快安驰亚欧国际物流园、顺丰创新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构建现代大物流发展格局。围绕生物医药产业,以华荣生物为引领,加强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合作,力争华荣生物育成中心二期开工建设,洛阳生物制造工业技术研究院签约落地,打造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创新载体。依托郑洛新自创区建设,推进均和艺创谷、凤凰谷产业园、中关村军民两用技术新兴产业基地等载体建设,引进一批“专精特新”科技企业,打造内涵丰富的科技服务创新高地。围绕洛阳空港经济区建设,大力发展航空制造维修、航空物流、研发设计、高端商务、国际会展等临空产业,打造辐射豫西北地区的空港经济发展平台。

          加速产城融合。完成工业园区2020—2030年发展规划修编,优化园区产业和空间布局。加快衡山北路、龙翔东路打通等工程,启动实施龙凤路、秦岭西路等道路改造提升,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积极推动工业园区“二次创业”,抓好凯瑞·红瞰国际、万众e家等商住项目,谋划实施邮政、金融、交通、医疗、购物、教育等公共服务项目,开展园区道路绿化提升行动,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发展新空间、产城融合新高地。

          (四)全力实施“文旅强区”战略,在洛阳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中培育新优势

          坚持文旅融合发展,紧扣“三大”旅游板块,做好“传承”“弘扬”“创新”文章,打造全市文化旅游示范区。

          打造精品线路,做强“历史文化游”。围绕全市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依托王城公园、天子驾六博物馆、九洲池遗址公园、应天门遗址博物馆、上阳宫文化园、西工兵营等景区景点,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推介,形成“东周、隋唐、近代”三条历史文化旅游线路。加强历史文化研究和历史人文资源保护,建立历史文化遗存数据库,做好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和开发,谋划打造洛阳历史文化经典演义剧目,让更多历史文化守得住、看得见、传得远。

          提升休闲体验,做特“红山生态游”。加快红山生态旅游开发,规范提升红山欢乐谷景区,建成金水河湿地公园一期、金水古道博物苑等项目,完成野生动物园绿化种植,稳步推进金水河水库提升改造、环金水湖生态风景区等项目建设,打造近郊生态旅游示范区。积极开发民俗深度体验游、田园生活体验游等体验式民俗旅游产品,发展大樱桃种植300亩,新建农家乐、农家客栈10家,建立精品民宿试点3个,积极谋划秋季摄影采摘、冬季泡汤赏雪等项目,办好樱桃文化采摘节、特色农产品推广节等节会,唱响红山旅游“四季歌”,擦亮红山生态旅游品牌。

          加强文旅融合,做活“都市商务游”。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出台《西工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依托重大商圈和“吃住行游购娱”优势资源,谋划打造一批文旅休闲观光带、特色文旅街区、文化创意产业园,促进文旅和商务融合,努力形成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特色浓郁的都市商务游发展格局。加快周王城广场金谷园路特色文旅街区、汉德九洲城唐风步行街等项目建设,启动西工小街二期改造提升,完成汉屯路升龙广场文旅街区招商,谋划推动西工地文旅街区等项目,推动全季酒店、航空大厦等6家酒店改造提升,完成洛阳酒家附楼改造,培育和引进2家高品质商务酒店、文旅产品体验店,进一步夯实都市商务游发展基础。

          (五)全力打赢三大攻坚战,在补齐发展短板上夺取新胜利

          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树立必胜决心,抓住关键环节,打好重点战役,确保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牢固树立“决战决胜看今朝,真正大考在今年”的意识,坚持“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不摘”标准,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持续落实产业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转移就业、政府兜底等举措,实施史家湾安全饮水工程,提升香菇种植、放心芽菜、大樱桃种植采摘园等产业扶贫项目的带贫效应,力争扶贫产业项目年均到户增收达到3600元,加强55户建档立卡户、203户稳定脱贫户和801户重点群体动态监测、动态帮扶,巩固前期脱贫成效,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统筹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十大专项行动”,严格“六控”措施,落实大气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完成10家重污染企业退城入园、2台燃煤锅炉关停、166台老旧车辆淘汰等任务,深入推进“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78个工地和152条道路扬尘管控、1306家餐饮企业油烟监管、19家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等工作,确保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54微克以下,PM10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95微克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0天以上。坚持水陆统筹、系统治理,实施涧河红山段6个行政村16.2公里的综合治理项目,完成金水河、中州渠凯小段等综合治理,落实落细“河长制”,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开展水面“三清一净”行动,强化排污口截流、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水源地保护等工作,实现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实施廊道绿化、农村绿化、城区绿地补植补栽等工程,完成西南环高速和邙山大道两侧绿化、金水河沿岸和水库周边绿化提升、金水大道补植补造,完成7条城市道路绿化,新增绿化面积455亩、城市绿地6.05万平方米,不断筑牢绿色屏障。扎实做好重金属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源头管控,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坚决打赢风险防控攻坚战。完善风险应急处置机制,筑牢金融安全防线,规范金融市场秩序。稳妥处置非法集资,抓好禹州维盟机械、瑞升投资担保等8起案件办理,加快资产处置,年底前总体结案率达到50%以上。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确保政府债务保持在合理区间。抓住问题楼盘处置的政策机遇,对环保巷、光华皮件厂等35个问题楼盘集中攻坚,力争年内全部化解到位。

          (六)全力提升城区能级,在洛阳都市圈建设中做出新贡献

          围绕洛阳都市圈建设,统筹做好“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努力画好画精画美活力新西工“工笔画”。

          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深入对接洛阳市国土空间规划修编,积极协调重点区域规划调整,拉大城市框架,扩充城市容量。全力推进58个城改重点项目,确保名门广场、大路口开发区二期等项目如期竣工,史家屯开发区二期、中京花园等项目开工建设,保利大都会、汉德九洲城瑞园等项目顺利推进,争取黎明化工院家属区、中建二局二公司家属区等地块改造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启动一批的良好局面。抓住全市安置房遗留问题专项处置的机遇,积极完善手续,加快施工,确保瞿家屯、中储金谷、唐三街坊一期等安置房项目竣工交付,市运输公司停车场等安置房项目开工建设。

          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轨道交通2号线、玻璃厂路改扩建等工程征迁,配合好王城大道快速路立交续建、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中州路恢复、八一路改造等全市重点工程,着力推动涧滨北路周山大道至衡山路段征迁建设,抓好小浪底专用线、下纸线、经二路等道路建设改造工程,完成行署路和6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进一步优化交通路网。持续实施停车场建设攻坚行动,建成6处停车场。完成35.5公里城市乐道、5条道路雨污分流、6处小游园、7条道路“三线”入地等工程建设,建成3座垃圾中转站,新(改)建16座公厕,进一步丰富城市内涵。

          抓好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推进总投资3亿元的84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上半年完成手表厂家属院等19个改造提升任务,年底前剩余65个老旧小区全部改造到位,打造健康新村等3—5个样板工程。积极探索小区物业管理新模式,引导业主自治管理,引入品牌物业企业进驻,确保改造后的小区“基础设施有提升、居住环境有改善、后续管理有保障”。

          不断提升城乡环境。围绕“城乡环境提升年”,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加强商业繁华区、火车站周边、城市主干道等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行路长制,打造凯旋路、中州中路2条精品示范路段,确保城市精细化管理始终走在城市区前列。加快普及生活垃圾“四分类”和减量运营管理服务,完成6.13万户生活垃圾分类,力争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率达到20%以上。集中力量开展城市清洁行动,高标准抓好清扫保洁,全面消除卫生死角,营造整洁有序、环境优美的都市面貌。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启动红山西部污水支管网建设,推动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全覆盖,建成金水河水厂和4座生态停车场、10座旅游公厕、1座文化活动广场,实施村庄“五化”行动,推进“五美”庭院建设,实现红山“颜值”“气质”双提升。

          (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在深化“三力联动”上积蓄新势能

          坚持以改革促创新、以开放促发展,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全维度创新,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深化重点改革,破除瓶颈障碍。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统筹抓好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不断释放改革带来的红利。完善区属融资平台投资运营机制,突出去行政化、强市场化,提高企业“造血”“输血”能力。启动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明确改革路径,激发园区内生动力。

          强化开放引领,增进发展活力。坚持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聚合机场三期扩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多式联运中心建设等机遇,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企业抱团出海,支持润宝研磨、帅英商贸等骨干外贸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开放新高地。实施精准招商攻坚行动,紧盯联东U谷、临空产业园等重点在谈企业和项目,专人专班对接服务,确保全年引进省外境内资金48亿元以上、外资2.5亿美元以上,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个、地企合作项目40个以上。

          聚焦创新驱动,激发内生动力。坚持龙头带动,主动对接空空导弹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推动民品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坚持载体拉动,用好用活自创区洛阳西工片区、信息科技城等载体,汇聚科技创新资源;坚持项目推动,谋划建设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项目,增强创新发展优势。持续开展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国家级科技中小企业130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0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7.25亿元。抓好省级专利导航实验区建设,力争万人有效发明达到12件以上,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以上。紧密对接全市“河洛英才”“玉洛汇”等计划,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

          (八)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福民惠民上实现新提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社会事业,落实惠民举措,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更显民生底色、更具民生温度。

          推进健康西工建设。落实省、市卫生健康大会精神,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巩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态势。依托现有卫生院、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资源,谋划储备一批公共卫生领域建设提升项目,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实施健康促进提升工程,新引进民营医疗机构5家以上,优化医疗资源规划布局,丰富“15分钟”医疗服务圈内涵,巩固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争创省健康促进示范区。

          优化公共服务。实施黎明小学等6所学校改扩建工程,力争9家公办幼儿园开园招生,打造一批洛阳“名校”,引进1—2家知名民办教育企业,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建成1个标准化足球场,配建10套健身路径,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5次以上,激发全民健身热情。新建2座城市书房,打造“15分钟文化阅读圈”,开展文化文艺惠民活动1300场次以上,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兜牢社保底线。密切关注疫情影响下的就业形势,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以上,确保完成年度就业目标任务。完成8个“乐养居”养老服务中心、4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谋划建设区级社会福利中心,做好居民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和残疾人帮扶等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筑牢稳定基石。坚持“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社区(村)”,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持续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争创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区。加强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深化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法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保持信访形势平稳。完成区级“雪亮工程”,建成区、办、社区(村)三级综治中心,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四官”服务进社区(村),切实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大力支持武装工作,加强基层武装规范化建设,助推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迈上更高台阶。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做好退役军人养老保险续费等工作,深化军民融合,营造爱民拥军的社会氛围。

    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加强自身建设,强化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加强政治建设,始终坚持对党忠诚。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建设引领政府工作,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二)加强法治建设,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把法治建设贯穿到区政府各项工作,出台并落实《规范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确保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进一步提高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强化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深化政务公开,让行政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三)加强作风建设,始终坚持勤政为民。围绕“作风全面强化年”,以“强使命、找差距、明举措、勇担当”集中学习研讨活动为契机,克服“自满、等靠、安逸”三种心态,强化“进取、拼抢、攻坚”三种精神,持续倡树“清新简约、务本责实”的作风导向,以“钉钉子”“剥洋葱”“透竹竿”的精神,打通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认真落实基层减负各项措施,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考核评比,让干部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优先保障民生领域投入,把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事办好、办实,树立“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良好口碑。

          (四)加强廉政建设,始终坚持廉洁从政。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各项纪律规定,驰而不息整治“四风”,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加大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努力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取群众过“好日子”。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聚焦“三强”抓发展,务实担当促转型,拼搏进取增活力,在推进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中奋勇争先,为建设活力新西工、共创西工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