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483|回复: 0

[广东] 2020年江门市江海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17:4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966

    主题

    297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54
    发表于 2020-5-22 10: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江门市江海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6日在江门市江海区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我代表江门高新区管委会、江海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注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经济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加强。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200亿元,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3亿元,增长7.0%;固定资产投资170.6亿元,增长15.2%;其中工业投资49.7亿元,增长20.3%;技改投资41.4亿元,增长32.8%;装备制造业投资38.9亿元,增长17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2亿元,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5亿元,增长4.7%;实际利用外资2.31亿美元,增长48.7%,较好地完成了区人大常委会调整后的目标任务。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装备制造业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实际利用外资等多项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技改投资增速排名全市第二,GDP增速位居全市第三。高新区在全国综合排名“破六进五”,从第62位跃升至第57位,连续5年实现争先进位。
        一、立足湾区谋划未来,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以大决心、大勇气、大力度从规划、交通、产业不断融合发展,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空间发展规划高标准谋定。立足大湾区发展大局,加快谋划推进高新(江海)版“三区并进”的区域发展格局。五邑路以北,以城央绿廊为抓手加快推进城市品质提升示范区建设;五邑路以南、会港大道以北,以中央商务区、产业新城为核心,加快推进产城人高度融合标杆区建设;会港大道以南,以推进都市农业生态公园和乡村绿廊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发展区。
        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网逐步成型。区域纳入市《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控规编制顺利完成。深茂铁路江海段征地拆迁核查工作有序展开,会港大道、五邑路、南山路、东海路(改线)、连海路、一行路等道路建设按计划推进。轨道、公路、海运齐头并进,江门东站、江海客运站、江门港澳客运码头有序运营,高新区公共码头(首期)已完成第一标段施工,第二、三标段正如期开展。
        产业对接成效显著。密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先后举办4场投资环境推介会,引进超亿元工业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额超128亿元,其中摩尔电子科技产业园项目投资额超30亿元,为全市2019年引进投资额最大的工业项目。发挥好“侨梦苑”平台作用,大力开展优质项目上下游产业的“以商引商”“以侨引侨”,加快产业集聚、项目落地、高端人才引进,引进培育了大型侨资企业4家,投资额达60.67亿元;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0人,引进培育海外及留学归国创新创业项目3个。
          二、实体经济稳中向好,新兴产业取得突破
        致力于打基础、解难题、谋长远,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工作部署,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瞄准高端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分别为21%、10%、2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73%、39%、52%,增速和占比均位居全市第一。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平均超800万元/亩,年创税平均50万元/亩,投资规模平均超4亿元以上,均创历年新高。项目推进领跑全市,全年动工重大项目53个,总投资额173.35亿元,动工项目数量和规模分别排名全市第一、第二;69个市重点项目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14.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35.04%,排名全市第二。摩尔电子科技产业园项目实现摘地即动工,并提前在我区释放产能,再次刷新“高新速度”。德昌电机产业城、优美科两大龙头项目如期投产。区产业转移工业园获评为全省唯一的泛珠三角区域工业和信息化合作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园区。省产业园区范围从403公顷扩展至2330公顷,面积增长近5倍,辖区更多企业可享受省产业园政策支持。进一步落实三菱重工、巴斯夫等一批优质企业的增资扩产计划,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区民营企业9438家,注册资金237.69亿元,同比增长10.42%、19.6%,个体工商户21705户,同比增长15.91%,“小升规”企业53家,市场活力得到不断释放。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全年减税降费超9亿元,落实各项专项扶持奖补资金2亿元。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网商时代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新增省市公共服务平台4家,省级高成长中小企业2家。总部集聚趋势增强,发展总部经济的政策有效实施,总部载体的建设得到加强。科恒实业、量子高科、汉宇集团取得市总部企业认定。
        绿色发展深入推进。不断推动新技术应用,实施“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应用工程”,汉宇集团机器人产业化项目一期、崇达电路二期、威铝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投入运营。推进5G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展朗天照明等4个工业5G应用项目,全区完成超100个5G站点建设,标志着我区在5G应用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加快高污染、高排放行业企业淘汰退出,关停51家,搬迁6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管严控钢铁、电解铝等19个重点行业的新增产能。推动生和堂、安诺特等11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积极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盘活低效闲置土地超240亩、闲置厂房3万平方米。清理存量隐性债务10.89亿元,是江门市唯一完成此项工作的行政区。
        三、创新引领不断彰显,发展动能持续转换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3.43%,高品占比达61%,居全市首位。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53家,科技型小微企业942家,在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62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4.77%,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3件,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现有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南大机器人为今年全市唯一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资质的企业。产业加速园已引进优质项目20个,成功孵化培育科世得润、中粘3D打印材料、杜德生物医药等一批极具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推动总部科技园、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粤湾云谷等多个孵化载体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步伐加快。与西安交通大学科研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推动科研成果向我区转移转化、培育新兴产业人才。成功举办首届高新区创新创业大赛。
        科技金融实现突破。高新区金融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有6个金融机构首次进入江门;现场与金融机构签订全面合作协议,获得银行授信近300亿元,为我区金融业态注入强大动力。华润银行江门分行作为省一级分行在惠州、肇庆、江门三市竞争中优先落户我区,并实现我区分行级金融机构零的突破。兴业银行的葡语系国际货币清算中心、“一带一路”国家跨境业务中心、小币种货币结算中心在我区与珠海横琴的竞争中顺利落户。广州银行粤西贷款审批中心进驻金融中心,服务范围覆盖珠海、中山、江门、湛江、茂名、阳江6个城市。与工商银行(澳门)有限公司签订《深化江澳合作共建跨境金融合作机制框架协议》。引导科技型企业到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全区累计培育上市企业9家。拓宽“政银保”实施渠道,现有科技支行6家,组织107家企业申报贷款贴息项目备案,推动科技贷款达6.15亿元。
        高端人才加快集聚。人才工作在全市考核中排名第一,新增国家“万人计划”人才2名,硕博士83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70人,高技能人才334人。打造人才服务品牌,推动成立全省首家县区级人才服务社会组织——江门市江海区人才发展促进会。创新金融人才工作机制,首次引入深圳证券交易所专家挂职区金融办副主任,指导推动区内企业上市融资。推动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开展博士后建站单位评估工作,举办首届江海区创新创业拔尖人才评选活动,开展首届“高新工匠”评选活动。
        四、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产城人融合理念,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形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央绿廊入选省万里碧道建设示范项目。白水带体育公园、西江外滩湿地公园、釜山公园、釜山人行天桥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活动的好去处。儿童公园、江海云道、城市阳台春节对外开放。江海广场正式运营,江海万达广场、明泰广场开工建设。“两馆一中心”建设顺利推进,“三个三”道路维修工程、老旧社区升级改造完成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市下达我区的“三旧改造”任务,完成改造面积374亩。查处违法建筑近10万平方米,清拆违法违规户外广告1万多平方米。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农村展现新面貌。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显著,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9项指标有8个项目完成率全省排名第一,总成绩在126个县级单位中排在首位。在全市2018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综合得分排名第一。高标准建设丰盛村等12条示范村。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升级改造公厕62座,实现了每一个村(居)至少有一个公共厕所的任务。全面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河道“五清”、“百日拆违”专项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污染防治有效推进。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51项,完成全区26台生物质锅炉专项问题整治以及8家市级挥发性有机物重点监管企业“一企一策”综合整治,依法完成290家“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综合整治工作,江门一中周边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建立“河(湖)长”网络全覆盖,全面加强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已完成193个入河排污口整治。麻园河、龙溪河黑臭水体整治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初步实现“长制久清”。新增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加速推进,截污工程基本完成,实现“不黑不臭”;全区新建污水管网44公里,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自然村104个,覆盖率超过76%,名列全市第一。
        五、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把群众之所盼作为努力方向,千方百计惠民生,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开启了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全年民生投入13.04亿元,达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95%,同比增长11.41%。
        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8%,低于3.2%的控制线。实施全民社保登记计划,全区社保参保人数达到22.64万人,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提高到人均每月2108元。城乡养老保险待遇提高至每人每月195元,城乡低保、特困供养、集中孤儿基本生活费、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50元、1360元、1990元、124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1980元和2640元。建立政府购买助残服务综合评价体系,获中残联和省残联的高度肯定。建成5家长者饭堂,有效解决了社区老人的就餐问题。全区170户贫困户575人达到100%脱贫,粤桂对口帮扶的崇左市大新县成功脱贫摘帽。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江海景贤初中、江门一中附属小学、江门一中附属实验学校动工建设。全面加强与五邑大学合作办学,五邑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五邑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挂牌运作。大力引进985、211和“双一流”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及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才118人,加快完善“三二一”工程学校配套设备设施,努力打造成标杆性示范工程学校。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率先突破行政区域携手我市两家三甲医院共建紧密型医联体,成为全市唯一实现三级法人统一的医联体。加大区级财政投入力度,分院就医环境明显改善。专科共建推动新技术新项目稳步增长,诊断结果实现互联互通,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服务。文化事业多点开花,龙溪湖阅读中心正式启用,陈少白博物馆建成开放。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全面覆盖,实现通借通还。原创文艺精品《醒狮耀岭南》登上央视舞台。
        社会治理得到加强。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创建工作成效显著,12个试点村(居)全面完成,创造出农村社区治理的“江海模式”和“江海经验”,获得民政部的高度肯定,并受到国家级媒体关注。英南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区民政局荣获“全省民政系统先进单位”。完成区级综治中心建设,社会治安防控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涉黑组织案件实现零的突破,打掉涉黑组织1个、涉恶犯罪集团3个、恶势力犯罪团伙20个,共立涉恶刑事案件128宗、破案107宗。自然资源保护得力。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行为,对涉及违法用地的98个卫片图斑全部予以立案查处,结案率居全市第二。食品安全工作监管有力,辖区安全生产整体形势持续稳定,应急管理体系全方位加强,防灾减灾有序推进。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持续推进治欠保支三年行动,查处工资类违法案件、追发劳动者工资等待遇涉及人数和金额持续下降。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开局良好。江海区工商联荣获2018-2019年度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称号。
        圆满完成征兵任务,三防、消防、打假、打传、审计、物价、民族、宗教、信访、侨务、外事、台港澳、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人防、双拥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步。
        六、政府效能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有效提高
        坚持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着力转作风提效能,实现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双提升。
        营商环境继续优化。成立全国首家高新区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中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诉讼服务处、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江海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等六大平台揭牌运营,为我区乃至珠三角地区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深入实施“放管服”,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个标准”服务,完成江海区依申请类1259项服务事项的梳理;实现开办企业1天办结,首推身份证、居住证免费邮寄服务,“粤省事”自助办事程序注册率走在全市前列,完成工程建设项目综合窗口和大湾区综合窗口设置,实现“5+X”政府服务“不打烊”。国资平台作用彰显。创新国企“代建制”,充分发挥国企主力军作用,建设工程项目近50项。自主建设并运营管理的创新创业平台载体使用率高企,总进驻项目近200个。
        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加强。实现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法律顾问全覆盖,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干部修养进一步加强。聚焦作风建设,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民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含基本满意)100%。自觉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政府执行力、公信力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党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区人民的不懈努力、拼搏进取。面对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全区上下一心、担当作为、团结一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此,我谨代表管委会、区政府,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高新区(江海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经济总量偏小,创新能力不够强,环境保护治理形势依然严峻,政府建设有待加强等。由于我区处于大建设时期,有些基础设施建设周期比较长,给附近市民工作、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此我代表管委会、区政府向受到影响的人民群众表示歉意。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安排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区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外贸进出口总额正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为此,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落实“三区并进、三业融合”
        按照市委、区委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思路,结合我区实际,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
        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全市城市品质提升示范区,持续推进城央绿廊建设,着重推动油湾片区、纸厂片区、下沙水上人家公园、船厂遗址公园等地标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老旧城区和旧商业街区等重点区域升级改造,以白水带公园为核心,建设集公共服务、休闲生活、时尚商业、创新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麻园特色小城镇。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标杆区,重点推进江海万达广场、明泰广场建设,完善大型综合体、星级酒店、文教、餐饮等城市配套,建设集优质教育、高端商住、商务商业、休闲购物、行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中央商务区。加快启动江海门户建设,完成土地整理和收储,加快编制区域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加快启动城市道路和高端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打造都市农业生态发展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推进都市农业生态公园和乡村绿廊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和休闲农业,建设集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统一的新型产业园。加快推进道路、生活、休闲、娱乐、运动设施建设,推动农田公园化,促进农业生产与观光体验有机融合,全力打造集田园互动、观赏采摘、农耕体验、运动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业生态区,在全省树立创新型体验式都市生态农业新名片。加快推进6.4公里乡村绿廊建设,以原有自然景观为依托,高标准建设白鹭湿地公园、龙舟公园、蒲苇水岸观光带和无障碍、不间断的林荫栈道,把礼乐水道打造成集水陆观光、休闲垂钓、田园野趣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活力廊。巩固落实“三清三拆三整治”、河道“五清”、“百日拆违”整治成果,持续整治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注重生态建设。抓好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加强精准化、系统化治污,打造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强化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机动车尾气、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的管控,确保完成市下达的PM2.5年度目标任务。全面落实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防范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行为。深化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快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强力推进外海中路河、石咀河、礼乐中心河等新增的三条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确保实现“长制久清”。继续推进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工程,重点攻坚五邑路污水管网、高新区(江海区)污水管网(一期)、礼乐片区和麻园片区污水管网等多个项目。确保今年底前完成全省推进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扎实推进环卫一体化改革,全面提升辖区环卫保洁水平。
        二、抢抓机遇拥抱大湾区,加快形成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以承接湾区核心城市辐射江门的第一门户作为发展的大机遇、大文章,引领各项工作上新台阶,加快形成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加快交通链接。围绕构建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加快以城际、高速和快速通道为骨干的综合交通网互联互通。依托江门东站实现深茂铁路、广珠城际、广佛江珠城际等轨道交通的无缝交汇,推进深茂铁路江海段施工建设。加快推进高新区公共码头建设,尽快实现运营。加快完善高速路网和城市路网,积极推进江中高速江海段扩建工程建设,加快会港大道、五邑路、一行路、江睦路、礼乐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建设进度。
        着力产业赋能。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抢抓机遇,加快跨江跨海融合发展,深化与广州、深圳、港澳等地的对接,强化产业合作。推动跨境电商发展,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发挥轻轨枢纽资源集聚功能,加快江门东站周边区域开发,大力发展高端酒店、商务商贸、文化娱乐、企业总部,积极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持续深化改革。全面对接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办事系统,推行政务服务事项“零见面”“秒批”办理,2020年底前实现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网上办、马上办、就近办“四个100%”。深入推行重大投资项目“承诺制”“清单制”“代办制”,进一步扩大容缺范围。探索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招投标“评定分离”。推进“侨梦苑”建设,打造集华人华侨创新创业、境外投融资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三、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
        坚持工业立区,做大产业规模,围绕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发力做好招商选资。落实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项目提质年”的部署,充分发挥五大招商专责小组的作用,围绕高端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大健康等相关产业,瞄准世界500强、上市公司、专业性龙头企业和国家高企,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税收贡献大、集约用地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招商选资实现新突破。引入投资额2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并实现动工建设,争取引入投资额50亿元以上的项目。
        着力项目提速增效。狠抓项目供地、开工、投产、达产关键环节,完善重大项目挂牌服务,实行“一月一协调、一季一督查、一季一通报”。重点抓好德昌电机产业城、优美科、摩尔电子科技产业园等龙头项目建设,加快优美科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配套输变电工程建设,完善智能配电网。对重大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一体化跟踪、保姆式服务,做到领导牵头帮扶项目、督查机构督查项目、各方合力推进项目,着力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奋力推进转型升级。探索建立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力度,促进生产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兴产业企业集聚。推动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攻坚战,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能级,加快打造一批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推动被列入整改清单的相关化工企业关停搬迁工作,督促重点行业实施清洁生产,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应用工程”,新增智能化技改示范企业4家、机器人150台。支持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20家企业运用“上云上平台”。新增一批工业5G运用项目。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深入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落实上级扶持政策,鼓励区内企业做强做大。抓好“个转企”“小升规”工作,推动更多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推进减负降本,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税种改革、支持创业创新和小微企业发展等减税降费政策,实质性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要素成本。构建良好政商关系,继续深入开展“暖企业、促投资”行动,更高效解决企业诉求,更精准为企业提供服务。加大推动区内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在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合作对接,提升民营企业发展实力。
        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逐步健全“双创”促进体系
        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科技走廊,广泛集聚国内外创新要素,推进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
        支持创新主体发展。用足用好系列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高企培育的长效机制,加大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培育力度,扩大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大力引进和培育各类人才,制订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发挥海外双招双引工作站等合作机构的作用,加大高层次人才到我区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总部园区”孵化育成体系建设,优化创新创业平台载体。推动特色载体“双创升级”建设,重点推进产业加速园、电子信息产业港、智能智造港、高新创智城、粤湾云谷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鼓励孵化器多元化发展。支持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双创园扩容提质,加快高新区总部科技园建设,争创粤港双创合作示范基地;高标准打造江海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以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优秀创客和创新成果落地江海。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深化与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五邑大学等高校及省科学院对接,促进产学研合作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江门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建设,引导和支持泛亚研究院建设成为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带动江门本地大健康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和创新发展。加快高新区金融中心二期建设,做大金融产业,拓展金融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助力我区科创型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健康成长。
        五、聚焦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升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为本,多措并举促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多元化,继续为民办好各项实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保利民,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动就业惠民,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贫困人员、复退军人等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4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000人。推动兜底安民,提高底线兜底水平,落实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长效帮扶机制,完善养老服务、儿童福利保障,促进“融e购”“江海义仓”等慈善社会救助与医疗救助、大病保险有效衔接。巩固“造血式”扶贫项目,全力保障贫困户增收,巩固脱贫成效。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学有优教。扎实推进江门一中附属实验学校、江门一中附属小学和江海景贤初中的建设,确保今年9月全部投入使用,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全方位提升教育水平,打造更多在全市叫得响、群众满意的标杆性、示范性学校。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突出抓好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要病有良医。实施健康江海行动,扎实推进提升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快市中心医院、五邑中医院分院建设,深化紧密型医联体的“江海模式”,满足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要老有善养。扩展长者饭堂福利辐射范围,探索运营补助分级机制,提高公共产品的质量。实现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基本全覆盖。要幼有普护。持续深化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及困境儿童保障示范区建设,完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及20个儿童之家建设,扩大儿童福利服务覆盖面。
        加快发展文体事业。高标准建成科技馆、图书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不断丰富和提升龙溪湖阅读中心、儿童公园的服务功能,打造青少年友好型城市环境。结合历史沿革脉络,建设和管理好区博物馆。支持建设工人文化宫。加强对礼乐龙舟、外海面制作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曲艺、龙狮武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侨文化原创剧目《侨都记忆》打造成旅游精品节目,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和魅力。完善我区体育设施设备,推动白水带体育公园、新民体育公园、牛眠山体育公园三大全民健身公园的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十五分钟健身圈”。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深入实施农村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三社联动”“三治融合”,加快形成“立得起、叫得响、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治理模式和先进经验。持续实施文明江海培育计划,健全创文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全力以赴配合市创文三年总评迎检工作。打赢根治欠薪攻坚战,及时查处各类拖欠工资违法案件,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快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做好安保维稳工作,精准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推进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城市风险点危险源管控,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和事故防控工作,严密防范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继续做好三防、消防、打假、打传、审计、物价、民族、宗教、信访、残联、侨务、外事、台港澳、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人防、双拥等工作,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积极推进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对口合作和广西大新县对口扶贫,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六、加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牢记初心使命,锐意创新,担当作为,不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政府党组建设。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任务。持之以恒推进作风转变,进一步提升干部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加强和改进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
        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增强宪法意识,自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依法接受党内监督、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
        推动廉洁政府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从严整治“四风”问题,持之以恒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坚决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自觉接受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和巡视巡察监督,强化审计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强化廉政监督和廉政风险防控。
    各位代表,在争先进位的征程中,每一位高新江海人都是主角,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有责任。只要我们保持定力,奋勇拼搏,高新区(江海区)就一定能“出新出彩”,一定会“风景这边独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提振爱拼敢赢的精气神,团结全区人民一起奔跑、一起奋斗,为把江门打造成为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贡献高新江海力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