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2030|回复: 0

[福建] 2020年厦门市集美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17:41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966

    主题

    297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54
    发表于 2020-5-9 08: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年厦门市集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2月29日在厦门市集美区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何东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力推动“6+7”工作,有效落实“六稳”工作部署,突出现代服务业,突出招商引资,突出项目推动,突出创新发展,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财政总收入124.5亿元,增长1.0%,其中区级财政收入37.5亿元,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和10.6%;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上榜“2019中国创新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一)发展动能在结构调整中进一步增强
      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发展稳中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金龙、宏发等4家企业跻身2019年福建省制造业企业百强,立林科技、中汽客等获评福建省单项冠军,厦钨永磁电机产业园、奥佳华、厦晖气门嘴等项目加快建设。软件园三期实现营收245亿元,增长40%,入驻企业增至1900余家,员工超3万人;宇信鸿泰、柚子家等一批新兴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巨龙信息、快商通等一批优质企业落地运营,电子城、易尔通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商贸物流业持续发展,同集路商业带、集美新城核心商圈、北站商圈三大商圈初具雏形,尚柏奥特莱斯、宝象红星美凯龙、集美湖豪生大酒店开业,嘉晟供应链二期、中马普洛斯投入运营,橙联跨境电商产业园开工。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表现亮眼,新增注册影视企业200余家,“集美集”影视文创园营收近9亿元,厦门影视拍摄基地(包印地块)改造项目开工。集美新城夜间经济发展规划完成编制,国内首个音乐产业艺术综合体星巢·越中心对外运营。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超2300万人次,增长15.7%;实现旅游收入超120亿元,增长19.1%。
      创新引擎加快升级。全区研发投入水平达4.31,位居全省非基本财力保障县第三名。全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排名全市第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厦门分所落地运营,厦门地质科研实验基地建设快速推进。中国高校(厦门)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科院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平台转换产学研合作成果10项。依托卓越创新中心等专业机构精准辅导企业,创新设立企业首席技术顾问,引进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56人,柔性引才1425人,选拔区级拔尖人才21人,兑现各类人才扶持奖励补助1.1亿元。“双创”迈向升级版,14家众创空间获评市级专业化众创空间。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在集美投资兴业越来越便利。“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达97%,“一号通办”创新模式被省效能办作为典型推广。商事主体增至8.9万户,居岛外四区之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效初显,实现审批时限减至“975”目标,并为重点项目实施保姆式帮办代办服务。政府系统“企业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建立党政领导与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和非公企业诉求受理处置反馈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重点企业用地、用电、用水等238项问题,精心组织纪念杏林台商投资区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持续打造政策洼地,兑现扶持企业资金7.2亿元,减税降费15亿元。优化营商司法环境,成立全市首家“分调裁中心”,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纠纷解决渠道,快速化解近50%民商事纠纷,让企业“打官司”不再麻烦。
      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创新“369”招商机制,梳理公布可招商的土地、厂房、办公空间“三张地图”,围绕“六大产业链群”布局,形成总部、龙头企业等九种招商力量,打造前端招大商、中端落政策、后端抓服务的全链条招商队伍。赴北京、深圳等地召开专场推介会,引进太平洋保险、鼎晖基金等高能级企业,策划生成招商项目324个、总投资近1100亿元,其中已落地38个。2019年厦洽会签约项目金额、外商投资金额为近年来最大。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吸引200家股权投资类企业注册,基金规模达303亿元。集美产业引导基金跻身母基金全国百强榜单,促进43家优质外地产业项目落户集美,基金投资项目总体估值约70亿元。
      (二)城乡建设在攻坚克难中进一步提升
      城市功能布局更加完善。集美新城基本完成官任整村征收,片区功能更加优化,人气商气进一步集聚。马銮湾新城完成开发建设规划修编,“两环七横七纵”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全区“两违”管控持续保持高压态势,违建别墅、“大棚房”整治成效显著,新增违建趋零,历史违建逐步消减。全年完成征地4331亩、拆迁70万平方米,市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完成位居全市前列。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134亩、供而未用土地2760亩,在岛外各区率先完成上级下达的处置任务。福厦高铁客运专线、地铁4号线、6号线建设提速。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6条,建成候车亭20座,投用停车场3个,新增停车位754个,杏东路、集源路等4条道路试点收费停车。新建公园绿地24个,新增绿化面积93.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居全市前列,高标准完成全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任务。完善垃圾收集转运体系,投用大件废弃物处理厂,完成垃圾分类30个示范小区和10个示范村建设,全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完成荣坪老旧小区改造,园博公寓、珩琦公寓竣工,西客明珠等7个安置房项目加快建设,窗内等35个新增安置房项目加快选址,新增安置房产权证办理371套。宁宝等4家农贸市场完成2.0标准改造。
      区域生态治理成效显著。空气质量稳居全市前列,优良率排名全市第一,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二。顺利通过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53件主办的信访件办结48件,阶段性办结5件,西海域养殖清退整治工作基本完成。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坂头石兜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省控断面许溪下庄鱼鳞闸及深青溪浦边桥水质均值达到Ⅲ类标准,河湖长制高分通过水利部考核评估。编制完成“三溪”流域系统化治理方案,实施污染源网格化管理,有效解决水环境问题155起。率先全市开展雨污水管网溯源排查,编制海绵城市、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生成水环境治理项目44项,策划114个污水设施新建改造项目,实施月美池截污,完成排海口整治项目16个,完成杏林污水厂扩容改造。土壤污染源管控更加有力,建成全市首个重金属企业及国省控重点企业环保智能化监控项目,实现更加严格的全过程监管。
      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加快18个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区名特优农产品推荐平台,扶持仙景芋、坂头蜜柚等特色产业,做大金玲珑、塔斯曼等高新农业基地,引进并推动嘉康集团总部、文源山等4个现代农业项目。乡村旅游稳步发展,试点首批民宿10家,果乐园、白虎岩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加快。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市级重点示范村二农、田头基本实现试点示范效果,23个自然村农房整治全面铺开,实现农村污水治理管网全覆盖,田头村入围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42个村居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期完成,赋予农民集体资产更多权能。三李城等3个国企合作开发的集体发展项目加快推进,孙厝、东安等2个集体发展项目签约。
      (三)民生福祉在砥砺实干中进一步强化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全年民生支出51.4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8%以上。促进高质量就业,实现再就业1.5万人。建成农村幸福院6家、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家,基本建成区级养老服务信息展示和监管平台。引进中交集团参与养老社会化运营,推进高端养老社区项目落地。建成退役军人三级服务体系,加大双拥优抚安置力度,发放各类抚恤补助安置经费2408万元。发放全市第一本低保电子证照,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覆盖率达100%。深化对口帮扶甘肃省和政县工作,劳务输转与培训均位列全市第一。集美(清流)共建产业园位列全省共建园区第三名,帮助清流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改扩建、移交竣工中小学幼儿园项目14个,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学位6000个。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工,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在全市率先完成无证幼儿园整治。14所中小学通过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验收,区特教学校通过省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验收。柔性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17人,招聘新教师336人。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落地并开工。灌口镇中心卫生院提升改造工程竣工,初步达到二级医院水平。在全市率先开通家庭医生服务热线,家庭医生签约突破10万人。软件园三期体育馆开馆,闽南戏曲艺术中心开工建设。成功举办海峡论坛两岸特色庙会、两岸龙舟文化节、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等高规格品牌活动,嘉庚精神宣传月、嘉庚文化周系列活动更具时代特色,集美街道获评福建省侨乡文化名镇。国家级、省级两岸交流基地和青创基地增至6家,国庆台湾彩车落地集美展示。《集美年鉴》再次获评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
      社会治理体系更加扎实。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刑事警情下降幅度连续三年稳居全市第一。全力开展主动创稳工作,构建“5+1”的社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模式,积极做好司法救助、社会治安综合保险工作,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打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涉黑涉恶案件。完成28个“雪亮社区”建设,“家住厦门”智慧小区治理平台试点增至6个,城市公共安全平台、12345热线平台实现多中心合一实体化运作。67个村级党群活动中心全部完成优化提升。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考核管理制度,打通常态化晋升通道,树立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深化应急管理改革,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乡厨合作社荣获“厦门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十佳优秀案例”。成立集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进6个镇街、4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试点工作。完善三级宗教工作网络和两级责任制,有力推进宗教工作专项治理。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采集工作。
      (四)政府作风在主题教育中进一步转变
      持续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查摆问题18个,已解决问题14个,阶段性解决问题4个。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推行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激励广大干部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有力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基层减负年”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会议和文件减少45%,机关效能进一步提升。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84件,区政协提案157件,办复率均为100%。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断强化信访复查、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为2名受到不实举报的正处级领导干部公开澄清,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8起30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积极成效。
      同时,国防动员、外事、人防、气象、保密、老龄、工会、妇女、儿童、青年、红十字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有力领导,区人大和区政协大力支持,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各驻区单位、驻集部队、公安干警、在集高校院所,向关心支持集美建设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受中美经贸摩擦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兴产业还处于培育阶段,短期内难以形成支撑;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水环境治理任务还十分艰巨,乡村环境脏乱差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户籍政策放宽后,学位供给缺口较大,公共服务配套离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一些部门办事效率不高,个别干部履职能力不强,不敢担当现象仍然存在。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主要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岛外大发展”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完善和强化“六稳”举措,坚持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战略定位,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力推动集美高质量发展,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奋力谱写出集美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
      2020年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财政总收入、区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3.6%和2.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培育“三高”企业,出台扶持“三高”企业政策措施,对390家“三高”企业逐一落实区领导挂钩联系服务,建立完善各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库、“三高”后备企业培育库,助力更多的企业跻身“三高”行列。加强转型辅导,依托厦门国际协同创新中心等机构为企业转型升级“把脉开方”。继续借力中国高校(厦门)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平台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三高”企业科技成果加快形成产能。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扶持企业技改项目,引导更多企业使用华为软件开发云、智能制造云。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大力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进一步完善“聚贤集美”人才计划,让各类优秀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巩固先进制造业支撑作用,推进新凯复材、春保钨钢厂房改扩建等181个增资扩产项目,确保奥佳华、厦晖气门嘴、华懋等项目投产。加快厦钨永磁电机产业园建设,力争明年部分开工投产,引进更多的优质关联项目。推动圣格包装、求特新材料等项目开工,力促嘉航实业等项目落地。确保安仁产业园竣工,加快模具产业园建设,抓紧机械工业集中期三期工业用地出让,推进21个“工改工”项目建设。加快壮大软件信息业,力促软件园三期东片区52万平方米研发楼入住,推动西片区25万平方米在建研发楼加快建设,力争再开工建设40万平方米研发楼;建成投用电子城一期、中移动手机动漫基地等产业平台,力促吉比特、易尔通等自建项目竣工;依托以云知声、宇信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推动铨芯、齐悟科技等项目尽快落地;加快布局人工智能、5G、大数据、物联网及智能硬件,打造厦门软件产业新高地。持续培育文化旅游业,支持园博苑创5A级景区,推动集美旅游码头建设,提升大社文创街区、高浦文化街区建设水平,加快引进佳龙主题乐园等项目,推动月美池洲际酒店开业。按照“一轴两翼”影视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培育诚毅国际商务中心影视总部集聚区,建成投用厦门影视拍摄基地,促进影视拍摄旅游区、影视后期制作区、影视资本区和影视创作区加快形成。加速推进橙联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提升优化集美物流园产业格局。
      积极推动消费升级。加大夜间休闲基础设施投入,建成杏林湾水舞秀,推动市图书馆集美新馆夜间常态化开放,大力发展“夜游、夜娱、夜食、夜购、夜宿”等新业态,逐步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夜集美”新地标和生活圈,点亮集美夜经济,争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合理规划商业布局,不断优化现有商圈,加大市民广场地下商业街、杏林湾营运中心等存量空间招商力度,力促特斯拉服务中心等商贸项目落地,推动IOI、世茂等综合体加快建设招商,形成引领全市、辐射闽西南的区域消费高地。推动以好慷家政、永兴东润、优尼康、宜车时代等为代表的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型消费加快成长,发展线上线下协同互动消费新生态,努力激发消费活力。
      (二)增强内生动力,厚植赶超发展新优势
      加快新城建设。将三大新城建设作为拉动集美发展的强劲引擎、推进跨岛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紧扣集美新城开发建设十周年的关键节点,实施人气商气聚集、招商引资、产业壮大、连片成势、宜居宜业等五大工程,持续完善产业与生活配套,确保实现十年集聚成城目标,打造滨水特色的环湾生态型人文新城。按照“厦门湾两高两化新极点”的定位,加快推进马銮湾新城(集美片区)公共基础、公共服务、公共环境配套建设,着力在生态、交通、产业、智慧城市4个重要领域取得新突破。对接环东海域新城,谋划集美北部新城新一轮建设。加快省级特色小镇汽车小镇、动漫小镇建设。
      拓展发展空间。坚持“多规合一”,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准确把握厦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新变化,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梳理优化生态控制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合理规划各类用地,保障城市建设发展空间。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进一步梳理全区闲置用地和厂房资源,通过盘活、整理、活化等方式,最大限度挖掘现有土地潜力。推进城市更新,启动杏林老工业区改造,推进纺织厂片区、糖厂片区、电厂片区等片区先行开展前期工作。全面加大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力度,发挥3个片区指挥部一线决策、一线协调作用,力争实现土地征收5000亩,房屋征收100万平方米。完成西亭、蔡林、潮瑶、浦边等村庄整村拆迁任务,启动西滨、陈井等村庄整村拆迁。
      强化招商引资。广拓招商渠道,深化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加强与行业协会、知名中介机构等的合作,落实市招商中介机构及项目引荐人奖励办法。推动招大引强,瞄准产业高端精准招商,引进世界500强、央企、“三新”企业等一批高能级项目,加大外资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储备一批重点外资招商项目。力促中粮大悦城、北京文化、凤凰卫视等一批在谈项目尽快落地,重点推进华为鲲鹏及其合作项目神州数码服务器等项目落地,带动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力争新增股改企业10家、纳入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企业20家、境内上市公司2家、境外上市辅导期公司1家、科创板储备公司1家;“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挂牌企业新增20家。稳步扩大产业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规模,力争入驻我区的股权投资类企业超220家,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基金规模达400亿元,持续打造基金聚集高地。打造政银企沟通平台,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作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深化对台交流合作。贯彻落实中央对台大政方针,扎实推进集美区作为福建省两岸融合集成改革综合试点工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集美贡献。发挥集美(杏林)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优势,强化与台湾中国生产力中心等专业顾问机构的合作,精准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发挥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的作用,完善研学奖励政策、“i研学”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大陆最大的对台研学旅行基地。开展两岸民间交流活动,办好第十二届海峡论坛配套活动。
      (三)统筹城乡建设,绘就高颜值画卷
      完善城市功能。强化三大新城的带动辐射功能,加快仙棋大道、跨东海域通道等快速路项目以及杏锦路延伸段、灌口中路东延伸段建设。开展集美大道孙厝路口、杏滨路和杏前路交通节点改造,推动杏滨生活区连接集杏海堤道路工程建设,提升集美大道、杏滨路等道路通行效率。完善海翔大道、国道新324线交通安全设施。依托路长制推进农村公路“白改黑”,打通城乡交通毛细血管。加强安置房建设和管理,全力推动35个新增安置房项目建设,试点安置型商品房建设,继续加快产权证办理工作。打造智慧新城,以软件园三期为试点统筹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市政等智慧城市应用项目,实现核心城区、产业园区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加快推进杏林湾周边等重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
      提升城乡颜值。开展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及软件园三期北侧区域环境整治,重点推动农村住宅立面改造、裸房整治、坡屋顶改造、卫生治理和绿化带建设。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让百姓的居住环境“好看”更“好住”。开展第三轮绿化提升工程,结合环境整治实施29个项目。开工建设厦门大桥-集美大桥岸线整治项目,为集美再造一道亮丽风景线。推行林长制,保护森林资源,完成村庄古树名木建档挂牌。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整治路边、水边、房边等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加强村庄建筑风貌管控和建设规划引导,严控新增“两违”,加快农村危房改造。
      优化城市管理。建成智慧城管大数据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开展农村供水管网改造。持续开展市容市貌“三乱”整治,推行“摊规点”管理模式,持续落实“门前三包”管理责任制。继续打造垃圾分类特色小区和示范村,提高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实现全区道路机械化保洁全覆盖,推行城乡环卫精细化管理作业。优化公交线网,加密班次,延长服务时间,提升轨道交通站点公交接驳能力。力促中央公园、轮机学院印斗校区、月美池等3个地下停车场建成投用,新增停车位3067个。盘活公共停车资源,有序推进道路停车泊位管理工作。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用心呵护蓝天,强化扬尘和臭氧管控,巩固提升“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成果,加强轻微污染天气应对,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持续发力治水,以河湖长制为抓手,落实落细“三溪”流域系统化治理方案;以小龙潭、岩内、坑内水库为试点,推进小水库标准化建设;建设智慧水利平台,实现河湖长制可视化、智能化管理;实施清淤疏浚,持续开展水体修复工程,实现流域水质全面达标;深化杏林湾等城区水环境治理,整治受污染水体,开展彻底截污工作,抓紧已建成的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移交、完善、运行工作,逐步实现市政道路雨污水管网全覆盖,雨污混流情况全部整改到位、污水处理站分布合理、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推动前场再生水厂一期和集美污水厂扩建工程开工。狠抓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环保督察信访件“回头看”,开展海域清淤,确保问题整改取得实效。守护一方净土,强化建设用地及企业环境风险管控,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抓好辖区42家企业土壤隐患风险排查复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
      (四)聚焦短板弱项,倾力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新期待
      优质均衡发展教育事业。着力解决“有学上”“上好学”问题。积极对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布局,安排教育补短板项目23个,推进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集美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项目建设,新增建设学位6570个;开办蔡林学校、亭北小学和园博等4所幼儿园,促成华锐双语学校建成招生。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补充新教师,减少编外教师比例,加大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全面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任务。细化义务教育阶段小片区管理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确保杏南中学通过省一级达标校验收。加快职业学校服务重点产业企业“现代学徒制”和“专业群建设”工作。支持本地高校建成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
      注重健康事业发展。全力保障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建设,力促市妇幼保健院集美院区开工,推进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改扩建项目。加快灌口医院新址项目建设,提升区妇幼保健院软硬件水平,推进康锦、北站、软三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规划选址新建集美街道、侨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深化分级诊疗改革成果,提升家庭医生服务品质。完善与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医联体协作机制,加快推进专科专病医联体建设。高度重视中医在“治未病"中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办中医诊所,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做实慢性疾病管理,推动重大疾病的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及重大传染病的监测预防控制工作,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主动融入“海丝”支点城市建设,办好第三届嘉庚论坛,运营好集美人文馆,大力弘扬嘉庚精神,凝聚侨心侨力,建设最美侨乡。在整村拆迁的同时保护好文化遗产。继续办好各类民俗、音乐、美术、摄影、动漫等文化品牌节庆活动,激发群众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彰显人文集美的文化软实力。加快集美新城体育中心等体育设施建设,办好海峡两岸龙舟赛、国际武术大赛等传统赛事,精心筹办全球华人羽毛球团体锦标赛等大型赛事;持续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让更多的体育项目进校园、进社区。
      持续强化民生保障。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精准帮扶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深化“全民社保工程”,进一步扩大参保覆盖率。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有关要求,全力做好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参保补助和待遇发放工作。建立一户多残困难残疾人帮扶制度,扎实推进精准帮扶困难残疾人工作。高效落实临时救助政策,规范、优化临时救助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兜底有力、响应及时、覆盖全面的救急难机制。健全公共养老服务体系,建成投用集美区老年人养护中心和2家镇(街)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6个镇(街)照料中心全覆盖,推动高端养老社区项目建设,深化医养结合,进一步提高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效果。
      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落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任务,升级打造主动创稳集美模式,打造更高水平“平安集美”。推进区、镇(街)、村(居)新型三级综治中心建设,纵深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电信网络犯罪综合整治,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保障粮食安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对接厦门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创建目标,全力提升双拥工作水平。推动“三社联动”试点,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与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共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基地,引入高校教师参与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的日常督导与专业培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确保以优异成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和福建省文明城区复评。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兴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创新创业。以创建“绿盈乡村”为抓手,推动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乡村生态振兴建设。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倡导移风易俗,发挥乡厨合作社作用,促进节俭办宴,弘扬文明家风、良好乡风、淳朴民风,建设平安乡村。力促农民生活富裕,推进村(居)集体发展项目建设,加快西亭人才公寓、三李城、悦上溪城建设进度,推动孙厝、东安项目开工,推进西滨、马銮、凤林美等项目签约落地,持续引导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转产就业。
      (五)以更严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政府系统党建。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引领集美高质量发展,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为集美改革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增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切实强化制度意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和审计监督。严厉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涵养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深化国企改革,强化国企决策党委会前置程序制度化,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持续强化民主法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强人大专项督查、政协专题协商事项的落实,做好建议意见和提案办理工作,提高办理解决率和代表、委员满意率,将代表、委员的“金点子”,转化为政府工作的“金钥匙”。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加强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持续做好政策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大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力度,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完善区长信箱、网上信访等运行机制,增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沟通。
      全面提高行政效能。高水平编制我区经济社会“十四五”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深化政府目标管理,围绕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作、实施项目等工作,强化督办督查和绩效考核。组织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厉行节约,严控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要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做好成本控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深化“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切实增强执法监管效能。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创新,提高审批效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严格执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要有新作为。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努力建设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为厦门市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名词解释
      1.“6+7”工作:即机械装备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现代物流业、新材料产业、都市现代农业等六大产业链群和产业投资、轨道及配套开发、集美新城、马銮湾新城(集美片区)、乡村振兴、民生补短板、城市更新等七大投资工程。
      2.“975”目标:即财政投融资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小型社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审批服务时间分别压减至90、70、50个工作日。
      3.“369”招商机制:即公布土地空间、空余厂房、空余办公空间三张地图,围绕集美区六大产业链群布局,形成部门、镇街、基金、平台、园区、总部、协会、龙头企业、产业链九种招商力量,打造全链条服务的招商队伍。
      4.两环七横七纵:外环:海翔大道-孚莲路-翁角路-新阳大桥-西滨路;内环:环湾路;七横:前场一路、海翔大道、浦銮路、孚莲东二路、东孚东(西)路、新阳大道、翁角路;七纵:孚莲路、东孚北(南)路、马銮湾西路、灌新路、灌口南路-环湾路-新景路、前潮路-外湾东路、西滨路-新阳大桥。
      5.“三溪”流域:后溪、瑶山溪、深青溪流域。
      6.“5+1”的社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模式:村(居)“5+1”综治维稳中心,即由矛盾纠纷调解室、视频监控研判室、心理咨询室、信访评理室、法律服务室+社区警务室组成。
      7.雪亮社区:结合视频智能化应用和大数据技术,融合智能门禁等物联网数据,提升小区治理水平。
      8.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9.“三高”企业: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
      10.“工改工”:本市工业用地控制线范围内国有建设用地上工业企业,保持原工业土地用途不变,在既有工业用地范围内新建、改扩建、拆除重建等。
      11.“一轴两翼”影视产业空间布局:“一轴”是指集美新城影视产业聚集主轴;“两翼”是指以集美集影视产业文创园区和集美大社为核心的“影视文创与剧本孵化基地”、以杏林包印厂影视拍摄基地为核心的“厦门影视拍摄基地”。
      12.厦门湾两高两化新极点: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现代化产城融合新高地、国际化滨海湾区新极点。
      13.“三新”企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企业。
      14.“i研学”:集美研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15.“三乱”:乱停车、乱摆摊、乱张贴。
      16.“摊规点”:摊贩规范经营点。
      17.三社联动:以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为载体,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