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132|回复: 0

[重庆] 2018年重庆市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3-11 08:54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575

    主题

    1584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392
    发表于 2019-12-27 14: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重庆市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渝北区统计局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渝北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奋斗目标,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十项行动计划”,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3.09亿元。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7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34.0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85.33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九万元大关,达93691元。

        全区常住人口166.17万人,较上年增加2.9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7.59万人,城镇化率82.80%,较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户籍总人口136.75万人,较上年增加6.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3.12万人,较上年增加8.01万人;乡村人口33.63万人,较上年减少1.73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68.10万人,女性人口68.65万人,人口性别比为99.2(以女性为100),较上年缩小0.6。全年出生人口19513人,死亡人口704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33‰。

        就业*形势总体向好。城镇新增就业7.7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912人,同比下降26.5%;城镇登记失业率1.6%,较上年下降0.69个百分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为46.7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量为143.56亿元,下降5.9%;商品房待售面积240.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9%,商品房去化周期为3.1个月,较上年缩短0.7个月。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较上年分别增长21.0%、36.8%、48.4%和65.3%。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全面深化“三个到户、四个到人”扶贫政策,产业扶贫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健康扶贫上建立健康扶贫医疗兜底保障机制、就业扶贫上深入实施产业骨干人才和“雨露计划”“一户一人一技能”培训计划、社会保障上为贫困人口购买精准脱贫保和基本医疗保险。全年脱贫38人,绝对贫困人口全面销号。

        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在OPPO、中光电、传音等智能终端企业的强力拉动下,全年规模以上智能终端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8.9%,智能手机产量2214.62万台,增长130.8%。大力推进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发展,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5.2%。生产新能源汽车产量15013辆,增长60.9%。

        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全区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达#105725户,比上年增长7.8%(其中:各类企业53151户、个体工商户52574户);新增市场主体24243户(其中:各类企业10356户、个体工商户13887户)。

        二、农业

        全区务实精准推进乡村振兴,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智能农业,深入推进农产品绿色行动,取得积极成效,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2.86亿元。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区粮食播种面积31.06万亩,总产量11.06万吨,同比增长0.3%。生猪出栏量有所减少,出栏9.49万头,同比下降4.0%。家禽出栏量为277.59万只,下降3.1%。羊出栏20120头,下降1.7%。

        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强势推进。全年新增特色水果、绿色蔬菜等特色高效农业基地1.5万亩,新引进名特果蔬、中药材品种32个,新培育区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家庭农场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00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16.65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1%,股份合作制企业总产值下降14.3%,股份制企业总产值增长2.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总产值下降26.4%。分支撑行业看,汽车制造业总产值下降38.3%,计算机、通信和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25.2%,仪器仪表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0.9%。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7.40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7.6%。注册地建筑业实现总产值692.93亿元。

        四、国内贸易

        全区商贸服务业转型发展,消费品市场持续向好。新光里、爱融荟城、蘭亭新都汇等项目开业运营;高端消费走廊加快建设,路虎、保时捷等12个知名汽车品牌签约入驻西南国际汽贸城;居然之家智能家居小镇签约落户;三亚湾海鲜市场提档升级有序推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

        从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大类商品零售看,全区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快速增长,服装类商品消费同比增长92.3%;住房相关消费增长较快,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8.9%;与汽车配套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需求表现强劲,增长32.7%。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同比增长21.9%。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31.8%;工业投资增长2.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4.2%,增速较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8.8%。

        全区208个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共完成投资389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达86.8%,开工率达85.1%。机南线东延伸段、金山大道北延伸段、回兴立交完工投用,轨道4号线一期、轨道环线通车运营;黄炎培中学扩建校区建成投用,三峡职业教育龙兴校区新建工程、渝北区市民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开工;中利凯瑞汽车部件项目、朗萨家私生产扩能新厂区、桑德汽车电子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开工建设;两江商务中心启动建设。分类别看:基础设施类项目48个,完成投资131亿元;社会事业类项目80个,完成投资95亿元;产业类项目53个,完成投资44亿元;城市综合体类项目27个,完成投资119亿元。

        六、对外经济

        实际利用内外资实现双增长。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全年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9.2%,其中亿元及以上大项目有81个,数量比上年增加20个,利用内资总额增长44.2%。从行业看,实际利用内资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中,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内资总额增长较快,增长64.7%;服务业实际利用内资增速达33.4%。

        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413.84亿元,同比增长16.5%,连续两年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出口865.29亿元,增长28.4%;进口548.55亿元,增长1.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3647万人次,同比下降0.3%;货物运输量4166万吨,下降13.8%。其中公路客运1165万人次,下降17.7%;公路货运3350万吨,下降14.1%。空港吞吐旅客4159.59万人次、增长7.4%,吞吐货物38.22万吨、增长4.3%。

        邮电业务发展平稳。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4.60亿元,同比增长5.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分别为39.20万户、166.04万户和54.53万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1.09亿元,增长19.6%。

        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山水渝北、临空之城”旅游品牌形象进一步彰显,全区旅游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927.48万人次,同比增长17.0%,实现旅游收入98.07亿元,增长21.7%。其中接待海外游客30.68万人次、过夜游客1189.03万人次,分别增长6.3%、5.3%。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增势较好。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53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税收收入68.6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90.9%,收入质量位居全市前列;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6.31亿元,增长0.4%,公共财政安排民生支出力度持续提高,公共安全支出10.63亿元、增长11.0%,科学技术支出2.39亿元、增长10.2%,医疗卫生支出10.37亿元、增长19.6%。

        传统金融业市场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9925.66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存款余额4521.49亿元、增长8.2%,贷款余额5404.17亿元、增长16.3%。

        全区拥有银行分支机构75家,较上年增加2家,其中一级分行3家,一级支行或二级分行72家;证券机构20家;保险机构18家,其中一级分公司1家,二级支公司17家;累计注册新型金融机构139家,其中小额贷款公司21家,股权投资公司110家#。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狠抓民生实事。全年在城区公园、广场、车站等人流密集区域建设投用直饮水点61个,实施老旧居民区庭院管网改造4295户,新建城市公厕15座,开放社会单位厕所44座,新改建公园游园10个,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36万平方米。

        商品房市场基本平稳。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090.54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住宅销售额973.53亿元,增长19.7%。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927.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86.86万平方米,下降3.4%。商品房施工面积4012.18万平方米,增长4.5%,其中住宅施工2611.49万平方米,增长11.1%。

        全区通过“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验收,稳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年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309天,优良天数比例达84.6%,与上年相比增长21天。空气质量整体向好。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细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年平均浓度分别为57μg/m3、38μg/m3、8μg/m3、44μg/m3、1.3mg/m3、160μg/m3。大中型水库水质总体良好,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6%。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去年有所好转,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9分贝,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44.6分贝,网格达标率为100%。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5.9分贝,夜间为53.7分贝。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57元,同比增长9.5%,增速较去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46元,同比增长8.6%。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5913元,增长7.6%;人均经营净收入2627元,增长14.8%;人均财产净收入3572元,增长11.0%;人均转移净收入7435元,增长8.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48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9%,较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50元,同比增长8.7%。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经营净收入分别为7690元、4301元,分别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2.8%、24.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662元,其中用于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分别占总消费支出的36.7%、5.2%、19.7%、5.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7%,较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

        大力促进城乡居民参保,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63.20万人、39.70万人、38.61万人和33.60万人,同比分别增长17.5%、11.1%、11.4%和10.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5.25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68.60万人,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5%和96%以上。

        全区民政经费支出3.71亿元。城乡低保对象达12454人,较上年减少2111人,其中城镇低保3048人,农村低保9406人,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6711.30万元,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546元/月和410元/月,分别增长9.2%和17.1%。

        十一、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卫生、体育*

        全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96所,较上年增加8所,其中普通中学44所、职业学校8所、小学80所、幼儿园36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年招生人数为4.96万人,其中普通中学招生2.21万人、职业中学招生0.57万人、小学招生2.18万人,在校学生分别为6.26万人、1.67万人、10.70万人、6.51万人和131人。全年投入学前教育专项资金*23373万元,新建及装饰装修幼儿园44所,新增公办园53所,全区公办园增至97所,公办园占比由15%提升到30%;优质教育资源由144所增至218所,占比由51%提高到64%;新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1所,普惠性幼儿园增至215所。完成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仪器设备配备、图书资料及智慧校园、创客项目等设施设备资金6442万元,教育技术装备能力进一步增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4%,联招和指标到校考试上线率50.4%,高考重本裸分上线2051人,比上年增加148人,被北大清华录取29人*。

        全区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新培育科技型企业325家,总数达1083家,占全市的9.8%;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41家、市级高成长性企业达到101家。新增市新型研发机构5家,总数达15家;其中元韩汽车设计院等3家被评为市新型高端研发机构,总数达8家。新建成国家级众创平台2家,示范性众创空间达到19家,其中国家级5家、市级7家,孵化企业在市OTC科创板挂牌27家、成长板32家。支持企业新建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基地11个,总数达194个。

        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服务能力提升。全区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工程,征集文物、艺术品等藏品32件套,发现并整治文物安全隐患20余处,顺利完成嘉州别墅搬迁保护工程,打造特色戏曲学校5所。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推进,提档升级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7个,新建社区文化室10个,22个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全部挂牌成立。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三馆到馆78.5万人次,镇街文服中心到站40余万人次。年末全区图书馆纸质图书总藏量51.87万册,新增9.19万册;全年借还图书51.14万册次;文物藏品16557件,藏品参观71.97万人次,较去年增长133.7%。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全年通过事业发展基金投入2100万元为区人民医院三甲项目购置设备,投入2965万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房屋维修改造,提升就医环境。投入1371万元为基层医疗机构配齐和更新常规、老旧设备,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年末拥有各级卫生机构630家,其中医院、卫生院6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6家。卫生机构床位数7201张,卫生机构人员11453人。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渝北武术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研究院的成立,有效地促进了我区武术项目的良好发展,全年新增公共体育场地面积429480平方米,每万人新增0.26平方米。建设社区健身点15个,其中市级5个,区级10个,共投入资金75万元,用于室外健身场地建设、室内外健身器材购置。新成立户外运动协会等体育组织,使我区体育协会达到18个,并依托体育协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同时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共得金牌102枚,银牌71枚,此外还制订了《渝北区健身休闲产业专项规划》,体育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体育彩票销量达到2.86亿元。

        注:

        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快报数,正式数据以《渝北统计年鉴》为准。

        2.综合中的就业、农业中的特色效益农业、交通、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教育中的专项资金和升学率、文化、体育等用*标注的段落或部分,统计范围未包含两江直属区(原北部新区)。

        3.综合中的市场主体、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重点项目、财政中的财政收支、金融中的金融机构数、城市建设等用标注的段落或部分,统计范围未包含两江新区在渝北区范围内的直管区域。

        4.农、牧、渔业等数据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

        5.公报部分数据的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未作机械调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