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4140|回复: 0

[上海] 201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9-27 10:12
  • 签到天数: 57 天

    [LV.5]常住居民I

    203

    主题

    247

    帖子

    4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05
    发表于 2019-3-6 11: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海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2018年,全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开拓创新,克难奋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发展的韧性、活力和包容性增强,呈现结构更优、效益更好、更趋协调、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32679.87亿元,比上年增长6.6%(见图1),继续处于合理区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37亿元,下降6.9%;第二产业增加值9732.54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22842.96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为13.50万元。

    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5896.97亿元,比上年增长6.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6782.90亿元,增长6.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4%。

    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5461.91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工业增加值2377.60亿元,增长4.2%;服务业增加值3084.31亿元,增长11.3%(见表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39.99万户,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7985户,增长42.4%;外商投资企业8742户,增长9.0%;私营企业31.28万户,增长12.3%;个体工商户6.99万户,增长15.2%。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08.15亿元,比上年增长7.0%;非税收入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11.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51.54亿元,增长10.7%(见表2)。全年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完成13823.77亿元(不含关税及海关代征税),增长7.7%。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7.2%;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7.0%(见表3)。

    以上年价格为100,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6。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指数为102.3,居住类价格指数为100.2,医疗保健类价格指数为102.4(见表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5.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1.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105.2。

    以上年12月价格为100,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100.4,二手住宅价格指数为97.3;以上年价格为100,全年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99.8,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98.2。

    二、农 业

    全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82.48亿元,比上年下降4.4%。其中,种植业147.54亿元,下降2.1%;林业15.26亿元,下降3.6%;牧业46.34亿元,下降17.9%;渔业55.90亿元,下降4.5%;农林牧渔服务业17.44亿元,增长125.4%。

    全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8.5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99万公顷,减少2.5%。粮食产量103.74万吨,比上年增长4.0%;生牛奶产量33.44万吨,下降8.1%;水产品产量30.85万吨,增长4.4%(见表5)。

    至年末,全市有1701家企业、6396个产品获得“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使用企业1342家,产品5824个;绿色食品证书使用企业350家,产品536个;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9家,产品2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4个。

    至年末,全市累计建成设施粮田面积8.65万公顷,市级蔬菜标准园17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78家,具有一定经营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865家,经农业主管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4434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69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6451.84亿元,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841.84亿元,增长1.4%。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13588.42亿元,增长1.1%。

    全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659.91亿元,比上年增长3.8%,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6%。

    全年六个重点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870.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8.5%(见表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8%。全年燃料油产量195909吨,比上年增长50.8%;金属切削机床5990台,增长12.4%;智能手机产量4711.44万台,增长4.5%;3D打印设备产量578台,增长12.5%(见表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50.44亿元,比上年增长4.3%;实现税金总额1972.63亿元,下降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0.4%。

    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07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577.35万平方米,增长15.5%;竣工面积7960.06万平方米,下降1.3%。

    四、批发和零售业

    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581.49亿元,比上年增长3.3%。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1.9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批发销售额10.79万亿元,增长5.3%。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68.69亿元,比上年增长7.9%(见表8)。其中,无店铺零售额1925.99亿元,增长13.8%。网上商店零售额1506.70亿元,增长15.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9%。

    全年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289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B2B交易额18552.6亿元,增长14.1%,占电子商务交易额的64.1%;网络购物交易额(含服务类交易)10385.6亿元,增长29.7%,占35.9%。

    至年末,全市已开业城市商业综合体达256家。其中,商场商业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有63家。全年全市城市商业综合体实现营业额达177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全年全市新集聚商业零售品牌首店835家,其中,国际品牌首店300余家,国际零售商集聚度升至全球城市第二位。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销售额占全国总量的75%。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3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107386.82万吨,比上年增长10.4%。旅客发送量21496.62万人次,增长3.1%(见表9)。

    全年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73047.94万吨,比上年下降2.7%;集装箱吞吐量4201.02万国际标准箱,增长4.4%。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46.8%,其中,国际中转比例为8.8%。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77.16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5%;进出港旅客11763.43万人次,增长5.1%。其中,国内航线进出港旅客7665.00万人次,增长3.7%;国际及地区航线进出港旅客4098.43万人次,增长8.0%。

    全年上海港接待国际邮轮靠泊406艘次。其中,以上海为母港的邮轮378艘次。邮轮旅客吞吐量275.2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7.4%。邮轮母港旅客吞吐量占比97.7%。

    年内轨道交通5号线和13号线延伸段实现开通运行。至年末,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达到704.91公里,运营车站415个。至年末,公交运营车辆1.75万辆,运营线路1543条,线网长度8813.80公里;运营出租车4.13万辆。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58.56亿人次,日均16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37.10亿人次,增长4.9%;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0.65亿人次,下降4.4%。

    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民用汽车393.42万辆,比上年增长9.0%。其中,私人汽车302.17万辆,增长10.1%。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2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电信业务总量1432.00亿元,增长1.1倍。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5.74亿件、包裹业务221.4万件、快递业务34.86亿件;快递业务收入1020.28亿元。

    全年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2078.64亿元,比上年增长8.1%。

    至年末,全市星级宾馆206家,旅行社1639家,A级旅游景区(点)113个,红色旅游基地34个(见表10)。


    全年接待国际旅游入境者893.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见图2)。其中,入境外国人685.9万人次,增长2.2%;港、澳、台同胞207.81万人次,增长3.0%。在国际旅游入境者中,过夜旅游者742.04万人次,增长3.2%。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33976.87万人次,增长6.7%。其中,外省市来沪旅游者16209.12万人次,增长4.4%。全年入境旅游外汇收入73.71亿美元,增长8.2%;国内旅游收入4477.15亿元,增长11.2%。

    六、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781.63亿元,比上年增长5.7%。

    金融业深化改革创新,实现平稳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上海金融法院获批成立,原油期货成功上市,中国人寿上海总部、建信金融科技等总部型功能性机构落户,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进一步拓展。

    至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1112.33亿元,比年初增加8654.40亿元;贷款余额73272.35亿元,比年初增加5736.67亿元(见表11)。

    全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645.7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上海证券交易所总成交额264.62万亿元,比上年下降13.6%。其中,债券成交额216.95万亿元,下降12.3%;股票成交额40.32万亿元,下降21.1%。全年通过上海证券市场股票筹资6113.96亿元,比上年减少19.3%;发行公司债17780.87亿元,增长19.0%。至年末,上海证券市场上市证券14069只,比上年末增加1850只。其中,股票1494只,增加54只。

    全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81.54万亿元,比上年下降9.3%。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26.12万亿元,增长6.2%。银行间市场总成交金额1262.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6.6%。上海黄金交易所总成交金额10.66万亿元,增长9.2%。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405.79亿元,比上年下降11.4%。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82.10亿元,增长20.6%;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823.69亿元,下降25.4%。全年保险赔付支出581.56亿元,增长5.9%。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271.62亿元,增长16.2%;寿险给付207.93亿元,下降12.3%;健康险赔款给付82.20亿元,增长30.8%;意外险赔款支出19.81亿元,增长30.5%。

    七、对外经济

    全年上海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85317.0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进口36403.1亿元,增长8.8%;出口48913.9亿元,增长6.9%。全年上海关区货物进出口总额64064.29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进口26965.19亿元,增长9.2%;出口37099.10亿元,增长6.0%。

    全年上海市货物进出口总额34009.93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进口20343.08亿元,增长6.4%;出口13666.85亿元,增长4.2%(见表1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比重为42.0%。按市场分,对欧盟进口4635.49亿元,增长3.3%;出口2432.99亿元,增长4.5%;对美国进口1935.18亿元,下降6.6%;出口3134.44亿元,下降0.4%;对东盟进口2525.88亿元,下降4.4%;出口1696.06亿元,增长6.3%;对日本进口2377.44亿元,增长6.8%;出口1417.74亿元,增长8.3%(见表13)。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要节点城市建立经贸合作伙伴关系,货物贸易额占全市比重达到20.6%。

    全年新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597项,比上年增长41.7%;合同金额469.37亿美元,增长16.8%;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173亿美元,增长1.7%。全年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17.84亿美元,增长1.2倍,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为10.3%;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154.55亿美元,下降4.3%,占比为89.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沪投资合同金额占全市比重达10.9%。至年末,在上海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182个,在上海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670家。其中,亚太区总部88家;投资性公司360家;外资研发中心441家。年内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5家。其中,亚太区总部18家;投资性公司15家;外资研发中心15家。

    全年备案和核准对外直接投资项目792项,比上年增长30.3%;对外直接投资中方投资额168.7亿美元,增长57.0%。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119亿美元,增长9.6%;实际完成营业额75.4亿美元,下降24.1%;派出人员8764人次,下降37.0%。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员9808人次,下降48.2%。

    全年举办各类展览会项目1032个,总展出面积1879.5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2%。其中,国际展览会项目300个,展出面积1415.30万平方米,增长6.5%;国内展览会项目732个,展出面积464.25万平方米,增长5.3%。

    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有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17家境外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

    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五年来,先后推进实施了1.0版、2.0版、3.0版等三个总体方案,按照“三区一堡”的目标要求,大力推动投资、贸易、金融和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的制度创新,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以改革促发展、促转型,区域经济发展总量规模稳步提升,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投资环境逐步优化。市场准入管理新体制初步建立。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经过多轮修订完善,负面清单由190条缩减到45条,90%左右的国民经济行业对外资实现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并且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已向全国其他自贸试验区和近400个国家级开发区复制推广。服务“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作用逐步发挥。目前,浦东新区企业在新加坡、捷克等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近200个项目,中方投资额达46.8亿美元。

    贸易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目前,上海自贸区保税片区进出境时间较全关水平缩短78.5%和31.7%,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进出口通关无纸化率达95.6%。建成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3.0版,覆盖23个口岸和贸易监管部门,口岸货物申报和船舶申报100%通过单一窗口办理,服务企业超过27万家,企业申报数据项在船舶申报环节缩减65%,在货物申报环节缩减24%,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超过20亿元。

    金融市场体系日益完备。自由贸易账户功能不断拓展,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成为境外融资、结售汇便利化等许多重要金融改革的基础。截至12月底,累计开立FT账户13.6万个,全年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25518.88亿元,比上年增长83.9%,占全市35.3%;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收支总额4826亿元,增长1.8倍。

    政务服务更加高效透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率先开展企业名称登记改革,推出可选用名称库,推进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80%企业名称通过网络申报,企业名称核准时间提速40%。“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已实现全区所有21个监管部门和所有108个行业领域的全覆盖。


    九、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

    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上年增长9.3%。其中,公用事业投资增长51.8%;交通运输投资增长12.3%;电力建设投资增长11.6%(见表15)。


    至年末,全市公交专用道路达到363.70公里。完成黄浦江两岸20公里岸线、4座跨江大桥景观灯光提升改造。完成116公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拆除有安全隐患、违法违规的广告招牌3.9万块。

    全市自来水供水能力为1184万立方米/日,比上年增加32万立方米/日。全年供水总量为31.01亿立方米,下降3.2%;售水总量为24.52亿立方米,下降2.8%。其中,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分别为4.53亿立方米、19.99亿立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6.1%和2.1%。全年全市用电量1566.66亿千瓦时,增长2.6%(见表16)。至年末,全市家庭液化气用户240万户,比上年下降14.7%;家庭天然气用户699.6万户,增长3.6%。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比上年增长4.6%。其中,住宅投资增长3.4%;办公楼投资增长7.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8.9%。商品房施工面积14672.37万平方米,下降4.5%;竣工面积3115.76万平方米,下降8.0%。商品房销售面积1767.01万平方米,增长4.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33.29万平方米,下降0.6%。全年商品房销售额4751.5亿元,增长18.0%。其中,住宅销售额3864.03亿元,增长15.8%。全年存量房买卖登记面积1547.11万平方米,下降1.1%。

    加大租赁房建设力度,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21.2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14.60万套。全年新增供应各类保障房8万套。完成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42.7万平方米、受益居民2.2万户;完成1046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改造、受益居民17万户;完成110万平方米里弄房屋修缮保护。

    十、城市信息化

    全年实现信息产业增加值350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信息服务业增加值2387.87亿元,增长18.5%。

    加快部署新型城域物联专网,至年末,神经元感知节点数量超过35万。全市千兆光纤用户覆盖总量达90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95万户。家庭光纤用户数达64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5万户。家庭宽带用户平均接入带宽达139M,固定宽带用户感知速率达31.86Mbps,移动通信用户感知速率达25.63Mbps。至年末,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用户数达325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863万户。年内完成5G百站规模试验网建设,组建上海5G创新发展联盟。开展i-Shanghai服务优化升级,按新标准新增600处场所,累计开通2600处。至年末,城域网出口带宽16092GB,比上年末增加4780GB;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3565GB,比上年末增加1548GB。IPTV用户数达39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80万户。

    至年末,口岸税费电子支付系统入网企业累计11300家,比上年末增长23.0%。全年税单支付2020万笔,比上年增长12.0%;实现电子支付金额16862亿元,增长24.0%。至年末,已有11.3万家单位持有有效“一证通”33万张。

    健全市公用信用信息服务平台“1+6+N”总体架构,启动二期项目建设,完善信用联合奖惩子系统、政务诚信子平台,输出公共信用产品,加大公共信用信息向社会开放力度。至年末,市信用平台累计对外提供查询5473万次。其中,法人信用信息被查询2310万次;自然人信用信息被查询3163万次。96家单位确认向市信用平台提供39796项信息事项。其中,涉及法人信息事项24798项,涉及自然人信息事项14998项。平台可查询数据3.2亿条。其中,法人数据1130万条;自然人数据3.09亿条。

    至年末,市信用平台已建24个子平台,除市信用平台服务大厅外,已设立19家服务窗口。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至2018学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64所,普通中等学校913所,普通小学721所,特殊教育学校30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有所增加,毕业生数有所减少,中等专业学校的在校生和毕业生数均有所减少(见表17)。全市共有49家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招收全日制研究生5.27万人,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5.85万人,毕业全日制研究生4.31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9%以上,高中阶段新生入学率达99.4%。

    至2018学年末,全市共有民办普通高校19所,在校学生11.03万人;民办普通中学131所,在校学生8.37万人;民办小学111所,在校学生10.66万人。全市共有成人中高等学历教育学校26所,成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631所,老年教育机构290所。全市共有校外教育机构23所。其中,青少年活动中心(含少年宫)19所,少年科技站3所,少年之家1所。

    全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相当于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00%左右(见图3)。


    全市科技小巨人和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共1798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305家(含2018年向国家备案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2家)。年内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653家,全市20162018年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206家,净增长1564家。全年共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额160.97亿元,享受企业数3310家。落实技术先进型企业减免所得税额5.12亿元,享受企业数174家。全年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656项,比上年增长33.1%,认定数量创5年新高。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项目占86.3%。至年末,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2118项。

    全年专利申请量150233件,比上年增长14.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2755件,增长14.9%;实用新型专利申请69564件,增长14.2%;外观设计专利申请17914件,增长10.7%。全年专利授权量92460件,比上年增长27.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1331件,增长3.1%;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55581件,增长39.2%;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15548件,增长27.6%。全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500件,比上年增长19.1%。至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114966件,比上年末增长14.5%,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为78.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5件,比上年增长14.5%。全年经认定登记的各类技术交易合同21630件,比上年增长0.3%;合同金额1303.20亿元,增长50.2%。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内成功举办第三十五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三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第六届市民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全年市民参与文化活动人数3255万人次。继续实施新一轮公共文化从业人员“三年万人培训”项目,年内参训1万余人次。历史博物馆、国际乒联博物馆、中国证券博物馆、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海昌海洋公园等建成开放。至年末,全市有市、区级文化馆、群众艺术馆25个,艺术表演团体329个,市、区级公共图书馆23个,档案馆49个,博物馆131个。全市共有公共广播节目22套,公共电视节目25套。至年末,全市共有有线电视用户804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736万户。全年生产电视剧51部,共2190集;动画电视8388分钟。全年共出版报纸8.17亿份、各类期刊0.85亿册、图书4.80亿册;摄制完成86部影片。

    至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298所,卫生技术人员20.65万人(见表18)。全年全市医疗机构共完成诊疗人次2.76亿人次;上海地区婴儿死亡率3.52‰;孕产妇死亡率1.15/10万,其中,户籍人口孕产妇死亡率1.10/10万;全市常住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7。


    注:卫生机构数中含部队医院、医疗卫生机构的分支机构。

    继续推进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至年末,签约居民666.30万人,常住居民签约率为30%。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签约373.59万人,重点人群签约377.03万人。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就诊率70.58%,签约社区就诊率46.51%。

    全年向7.25万计划生育特殊对象发放特别扶助金5.66亿元,27.68万人领取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4.3亿元。21.83万人领取了年老退休时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费,共计11.19亿元。继续推进“60岁以上老人接种肺炎疫苗”项目,累计接种142万余剂次。持续推进第三轮社区大肠癌筛查工作,截至年底,完成初筛571638人,初筛阳性121417例,初筛阳性率21.2%。

    持续推进儿科医疗联合体建设,年内新增62家签约医疗机构。至年末,全市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增加到234家。儿科联合体五家牵头医院普通儿内科门诊量比2017年下降。加快28家综合医院儿科示范门急诊建设。全年累计抢救危重孕产妇657例、危重新生儿4352例,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9.7%和87.4%。

    年内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8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81家、养老床位7103张、完成1194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44家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改造。继续推进“新建医疗急救分站”市政府实事项目,新建“7个医疗急救分站”,全市急救分站合计164个,平均服务半径缩短为3.5公里,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至14分钟。在全国率先开通“962120”热线,开展非急救转运业务,试运营以来共服务近5万人次。全年招录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400人(含中医全科48人),为历年之最;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249人(含中医全科55人),其中231人到本市基层就业。

    年内成功举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175次。成功举办F1中国大奖赛、ATP1000网球大师赛、环球马术冠军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共开展赛事活动6186个,参与市民近250万人次。成功举办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共有约220万人次参与。共有76名上海体育健儿在雅加达亚运会上共获得19人次金牌。年内全市共新建89条市民健身步道、新建改建72片市民球场、342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

    十三、人口和就业

    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3.78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47.5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76.21万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7.4万人,出生率为7.2‰;死亡13万人,死亡率为5.4‰;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全年户籍常住人口出生9.6万人,出生率为6.6‰;死亡12.2万人,死亡率为8.4‰;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

    全市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3.63岁。其中,男性81.25岁,女性86.08岁。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8.17万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19.37万个)(见图4)。全年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9280人,新消除零就业家庭372户。全年帮扶引领成功创业11583人,其中,青年大学生7029人;帮助8777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全年共完成职业培训105.83万人。其中,农民工职业培训46.26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3.03%。至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7%。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183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034元,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75元,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3351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6015元,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65元,增长10.4%。

    至年末,全市共有1573.37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78.7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上年的每人每月970元提高到1070元,增长10.3%。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300元提高到24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20元提高到21元。

    至年末,全市共有1524.82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342.7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至年末,全市民政部门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收养性社会服务机构830个,床位15.08万张。其中,养老机构712家,床位14.41万张。在全市养老机构中,由社会投资开办的352家,床位6.31万张。全市建有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641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815家。

    全年各级政府支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8.23亿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04亿元,特困供养金0.66亿元,粮油帮困0.83亿元,医疗救助金4.58亿元。

    十五、环境保护

    全年全社会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989.19亿元,相当于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左右。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为81.1%,比上年上升5.8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年日均值1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6.7%;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日均值51微克/立方米,下降7.3%;细颗粒物(PM2.5)年日均值36微克/立方米,下降7.7%;二氧化氮年日均值42微克/立方米,下降4.5%;一氧化碳年日均值0.67毫克/立方米,下降11.8%;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达标率90.1%,上升4.6个百分点。

    至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817.7万立方米,比上年末下降1.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4.7%。全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达28650吨/日,其中,焚烧13300吨/日。全年清运生活垃圾984.31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点3374个,开工建设15个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

    全年完成新建绿地1307公顷,新建林地7.55万亩,新建城市绿道224公里,新建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启动建设市级重点生态廊道17条(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6.9%。至年末,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2平方米,湿地保有量46.46万公顷。继续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成功申办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

    十六、生产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03起、死亡485人,分别比上年上升12.3%和11.2%。其中,工矿商贸事故250起,死亡220人,分别上升23.8%和14.6%;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224起,死亡219人,分别与上年持平和上升1.0%;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13起,死亡10人,分别上升85.7%和25.0%;水上交通事故10起、死亡34人,分别下降9.1%和上升161.5%;铁路事故2起、死亡1人;农业机械事故1起(无死亡);渔业船舶事故3起,死亡1人。全年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14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为1.653/10万,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1.5人/万车。

    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7.8%,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共报告发生10人以上集体性食物中毒2起,中毒人数43人(无死亡),中毒发生率为0.18例/10万人。全年共立案查处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8292件,罚没金额逾1.91亿元;移送食品药品涉嫌犯罪案件127起,侦破食品药品犯罪案件3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03人。促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受理并办理市民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咨询信息12.28万件。

    上海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2019年3月1日


    说明: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上海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018年上海市生产总值数据执行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3.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国有或集体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口径计算。

    4.战略性新兴产业包含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两个部分,是本市根据国家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品目录进行的行业划分。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均为规模以上口径。

    5.城市商业综合体是指以区域为中心、以购物中心为主导,融合了商业零售、餐饮、休闲养生、娱乐、文化、教育等多项城市主要功能活动,面向各类消费人群,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大型建筑综合体。城市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由企业有计划地管理运营,有统一的名称,如XX中心、XX广场、XX城等;(2)涵盖超市、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等商品零售业态,以及餐饮、文化、娱乐、健身、游艺、培训等两项及以上主要服务业态;(3)营业面积一般不少于1万平方米、独立开展经营活动的商户一般不少于50个。

    6.电信业务总量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

    7.旅游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增加值是依据若干行业的有关资料进行跨行业核算的,不能将其与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其他行业的增加值进行简单加总,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8.银行间市场成交额包括银行间本币市场和外汇市场成交额。自2017年起,各市场成交额按单边计算 (2016年公报中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额按双边计算,为17.44万亿元)。

    9.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第一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10.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统一了城乡居民收入名称、分类和统计标准,在上海选取6000宅(户)城乡居民家庭,直接开展调查。2015年起,发布城乡可比的新口径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AQI)是国家发布的新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AQI监测体系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六项污染物指标。

    数据来源:

    本公报中新设企业数据来自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数据来自上海市财政局;农业企业和农产品认证、设施粮田、市级蔬菜标准园、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水产养殖场、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粮食家庭农场数据来自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邮政数据来自上海市邮政公司和上海市邮政管理局;星级宾馆、旅行社、A级旅游景点、红色旅游基地、接待国内外游客和旅游收入、文化活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艺术表演团体、广播电视电影数据来自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证券数据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期货数据来自上海期货交易所;金融期货数据来自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银行间市场数据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黄金数据来自上海黄金交易所;保险数据来自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上海海关;电子商务、城市商业综合体、外商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国际经济合作、对外承包工程、派遣劳务和展览会数据来自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数据来自浦东新区统计局;航运、轨道交通、民用汽车数据来自上海市交通委员会;黄浦江两岸岸线、商品房开发、销售、存量房交易、规范房地产市场、居民居住、旧区改造、燃气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自来水数据来自上海市水务局;城市信息化数据来自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教育数据来自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数据来自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档案馆数据来自上海市档案局;出版数据来自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上海市体育局;就业、养老保险、最低工资数据来自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上海市医疗保障局;收养性社会服务机构、养老机构、低保数据来自上海市民政局;环保投入、空气质量、城市污水处理数据来自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城市绿化建设、市容管理、生活垃圾处理数据来自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生产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数据来自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和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其他数据来自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