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59|回复: 0

[浙江] 2024年丽水市莲都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0:58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896
    发表于 2024-5-15 15: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丽水市莲都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21日在莲都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莲都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和“双五双十双百双千”行动,紧扣共同富裕先行先发、碧湖新城变大变强、产业生态重构重塑三大任务,以大局之观、大事之进、大干之力,高质量完成区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明确的主要目标任务。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8.46亿元,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全省、全市,为近十年第二高增速;区本级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9%;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6%;进出口总额增长61.5%;区本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3%,连续24个月保持30%以上的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城乡收入倍差为全省山区26县最小。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优政策、促增长,经济运行稳进向好。惠企政策持续升级。创新开展经济政策绩效评估,迭代出台12个经济稳进提质政策,累计兑现助企扶企资金2.94亿元。落实各类减税降费25.91亿元、增长85.1%,惠及6万余家市场主体。制定分类减免保证金政策,减免1.8亿元。强化政银企对接,涉企贷款余额973.81亿元、增长21.5%。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区建成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逐步构建为企服务新生态。积极推行“拿地即开工”等制度,拍地成功后2天内实现“六证齐发”。2个改革事项入选全省营商“微改革”案例库。代表全市参评全国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调查,获地级市层级第一。公布“首违轻微不罚”清单,柔性执法落地落实。市场活力持续迸发。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774户、全市第一;发放消费券4300万元,拉动消费12.9亿元,惠及商家超1.5万家次。扎实推进“地瓜经济”富民产业,携手蚂蚁商联推动“莲都山超”提能升级,域外门店超2万家;实现进出口总额117.2亿元,增速全省第三。

    (二)重科创、助转型,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实现提能增效。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8家,均创历史新高,省“领雁”研发攻关项目、省级众创空间实现破“零”,浙江大学等6家大院名校产业科技服务中心落地莲都,区本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13%,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94%、增幅全省第二。生态工业实现提质扩量。新川新材料、威固特种封装等4个10亿级制造业项目实现开工,区本级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25.2万元。欧意阀门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恒大电气、替科斯科技分别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隐形冠军”企业,莲都经开区入选全省开发区美丽健康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单位。深化低效工业企业整治提升行动,整治高耗低效企业26家,盘活低效闲置工业空间300亩,新增税收超2800万元。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4.2%,区本级20家传统企业完成数字化试点改造,平均产值提高9%,万控科技、沃沃阀门、乾麟缝制获省数字化车间认定、系莲都首次,入围全国首批县域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农业实现提档升级。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创成省级茶叶“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成功举办全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现场推进会。引进全球领先的先正达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打造全国首个山地精作农业科创模式。与浙江工商大学共建绿谷食品健康产业研究院,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全力推进粮食稳产保供,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79万亩,总产量4.5万吨。扎实开展耕地保护,完成耕地流出整改6416亩、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建设2.38万亩,全年实现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现代服务业实现恢复性发展。全力提速服务业疫后回暖,新增上规上限服务业企业117家、创历史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入选省第三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文昌里1950”文创园成为旧城活化经典案例,招引入驻企业45家。古堰画乡通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名单评审,艺术中心、理想艺站等标志性工程顺利完工,国旅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调结构、扩投资,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双招双引”卓有成效。完成招引20亿级项目1个、10亿级项目5个、亿级项目14个,其中,全国500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各1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个,在域外招引“大好高”项目绝对数及质量上走在全市前列。强化“以投带引”,以基金投资2.2亿元撬动社会投资29.6亿元,实现5个产业项目落地。全省首个山海协作“互飞”共建产业园落地莲都并正式开园,“两地双园”物流项目启动运营,义乌莲都大厦项目成功招引企业36家。出台“双招双引”融合推进若干举措,6个产业项目入选“绿谷精英”计划,引进高校毕业生6778人,培育高技能人才2855人。项目建设落地见效。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区本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6亿元,实现两年翻一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1.1亿元、历史性突破百亿量级,年度投资完成率达到89.2%、创近六年新高,7个省“千项万亿”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61.9%,排名全市第一。要素保障精准高效。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5.4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26.15亿元、为历年最高。全面推进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建设用地复垦899亩、垦造耕地1026亩,实现建设用地报批1843亩,均再创历史新高。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区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获“AA+”主体信用评级,国有企业资产规模达439亿元。

    (四)强融合、塑品质,城乡发展协同推进。秀美城市更加宜居。坚决扛起“服务市区第一责”,完成市级重点项目政策处理65个,销号率81.3%、创近五年新高,完成安置房分配面积63.4万平方米、为历史之最,实现5年以上政策处理历史遗留项目、5年以上未安置户、无偿占用安置小区地下车位“三个清零”。全面提速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工程,实施项目17个、惠及居民1.1万户。完成24个城中村撤村建(并)居工作,娄丰堰社区、灵山社区分别创成省级现代社区和未来社区。和美乡村更加靓丽。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发布《莲都区乡村振兴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堰头村、大港头村成为全市唯一的全国现场会考察点位,老竹镇获评省级和美乡村示范镇。扎实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完成供排水管网建设26公里,改造农村供水薄弱点66处、生活污水设施83个。以全省第二的成绩创成省大花园示范县。绿美生态更加优质。市区合力攻坚城市内河治理,岩泉街道、万象街道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环城河口断面水质显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十,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竭力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治,疫情面积和病死株数连续三年实现“双下降”。

    (五)夯基础、提能级,未来新城跃然眼前。重大项目快步推进。一体化推进碧湖新城和“三江口”区块协同发展,全年实施建设项目138个,完成投资84.5亿元、增长25.7%,碧湖大桥改扩建工程、桃碧线改造提升工程等50个项目开工建设,区青少年宫、魏村安置小区等36个项目顺利完工。完成政策处理项目22个,累计拆除房屋面积36.2万平方米、超历年总和。开展田园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和绿色农田项目建设,完成抛荒地整治1500亩,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生活配套稳步完善。碧湖镇便民服务中心获评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区人民医院通过二级乙等医院复评、综合楼投入使用,采桑未来社区基本结顶,海特购生活广场、万洋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开业。管理机制逐步健全。构建“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体系,对标市区建立环卫保洁、市容管理、设施维护等城市管理标准,投入资金超近三年总和,实现城镇管理向城市治理跃升,新城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六)惠民生、保安全,群众福祉日益增进。全力拓宽增收路径。深化“三山”共富协同改革,乡镇强村公司利润增长125.2%,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5%,新增“处州共富工坊”40家,带动7500余名农民人均年增收2.76万元。对外协作持续推进,帮助叙永县销售农产品1700万余元。全心优化公共服务。开展“家门口”幸福养老流动服务60万人次,东港社区创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顺利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省政府督导评估认定,新投入使用中小学2所、幼儿园3所,新增学位3240个。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和“净居亮居”改造108户。全市率先试行育儿补贴政策,完成家庭医生服务签约超20万人,落实“乙类乙管”防控措施,规范开展各项监测和风险评估,按照常驻人口比例做好医疗救治药品采购和储备。承办高水平推进健康浙江行动现场会,健康浙江考核连续四年获优秀等次。成功举办全国“四季村晚”冬季成果展示、城市森林音乐会、八百里瓯江山水诗路桨板赛等一批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文体活动。全面守牢安全防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完成重大隐患整改1116个,遗留30多年的天宁工业园区、花场区块安全隐患问题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亡人火灾事故。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全年破获案件320起,追赃挽损1796万元。全区信访总量同比下降62.9%,创成“省级无信访积案县”,圆满完成亚运会火炬传递丽水站安保任务,实现省平安区创建“十七连冠”。

    一年来,我们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推进政府系统行政效能提升行动,每季晾晒“好差评”案例,完善政府工作规则等制度,从严从实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自觉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高质量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在上一年度压减2.6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及三公经费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亿元。

    同时,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和退役军人事务、审计统计、移民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老干部、侨台外事、史志档案等工作迈出新步伐,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和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莲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关心支持莲都发展的华侨华人、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稳进向好的大盘仍需精准把握;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尚在构建,新兴产业动能释放还需加快;政府、企业、居民三方收入质量仍不够高,公共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仍待夯基挖潜;公共服务精准供给仍有差距,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缺乏标志性成果;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存在,社会治理面临不少新的挑战;少数干部推动工作、破解难题的态度决心、能力水平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要求还不够匹配。这些问题,我们将坚决面对,知难而上、迎难而进、破难而行,以更大力度加以解决。


    二、2024年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紧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总牵引,深入实施“十项重大工程”,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坚毅笃行“丽水之干”,加快服务市区大融合、共同富裕大踏步、碧湖新城大变样、产业能级大跃升,全力推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争当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山区共富先行的开路先锋。

    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和当前经济发展基础,建议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区本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区本级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GDP增速,完成上级下达的能源和环境指标计划目标。

    言出于己,必落于行。做好今年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三大导向。一是抓好“稳增长”第一要务。“稳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和基础。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工作中心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打好“稳、进、立”组合拳,以更加奋斗进取的姿态全力以赴稳经济、稳预期、稳就业、稳外贸、稳社会,不断巩固和扩大2023年以来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二是抓好“积动能”第一重点。“积动能”就是持续积蓄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要始终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实施“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加速推动特色主导产业链培育,充分发挥科创和人才支撑作用,持续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实现发展能级蓄势跃升。三是抓好“强统筹”第一关键。“强统筹”就是统筹好各方面的关系,保障高质量发展。要统筹好扩大需求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统筹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更要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有限的资源精准投放到最迫切、最需要的领域,着力防范地方债务、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我们将一以贯之地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一以贯之强化政策有效供给,全力塑强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

    一是致力提高政策精准度。高标准承接新一轮“8+4”政策体系,持续开展政策绩效评估,不断迭代优化工业、农业、人才、科技、文化等领域政策,形成有力支持经济稳进提质、有效促进投资出口消费的一揽子政策体系。推动惠企资金直达快享,力争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20亿元以上,兑现惠企资金3亿元以上,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民营经济32条”精准落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法治保障,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二是致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主导产业培育,提速“链主型”项目进度,力争环龙新材料、禾迈储能、威固特种封装等项目投产,纳爱斯生态综合园和产业园、高仙机器人、瀚薪半导体等项目开工,推动美丽健康、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阀门、电气等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强链延链补链,提高产业竞争力。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力争新增产值亿元工业企业5家、10亿元工业企业1家,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以上。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力争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低效企业基本出清、5万元以下企业整治50%以上。高水平承办浙江省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打造美丽经济新范式。全力夺取“浙江制造天工鼎”。

    三是致力打造品质化农业。聚力发展山地精作特色农业,全力打造环碧湖新城现代农业产业带,培育畜牧业10亿级全产业链条。完成国家级分子育种创新服务平台(长三角)分中心项目、仙渡乡山地精作农业产业示范园等项目建设,探索农光互补项目光伏板下种植新模式。加快构建“食品产业园+产地加工园+农事服务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体系,争创综合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探索耕地保护常态化机制,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田园风貌整治提升工作,完成碧湖镇绿色农田建设项目,严守耕地保有量19.2万亩,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1万吨以上。

    四是致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创建国家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领跑县,全面提升消费品质和能级,推动万地、银泰、七子楼、处州府城等商圈扩容提质,争创省级夜间经济、高品质步行街等试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打造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力争培育服务业上规上限企业60家以上。紧密对接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

    (二)一以贯之推进创新改革开放,全力激活区域发展核心驱动力

    一是全面加装科技创新引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快实施通用设备制造行业“N+X”轻量级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力争全区规上企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覆盖率达到85%,申报省数字化车间3家以上。深化“16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夺取省“科技创新鼎”,力争R&D经费投入强度突破3.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3亿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家。全力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系统推进碧湖田园智谷建设,白桥双创中心、浙江工商大学绿谷食品健康产业研究院投入运营,高标准推进阀门产业成果转化加速器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

    二是持续增强政务服务能力。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积极落实《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谋划落地莲都企业综合服务分中心,创新打造“企点我帮”“金融计算器”等增值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从“一件事”到“一类事”提升,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打造“最佳在地政府”。加强金融惠企力度,力争全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420亿元。落实常态化政企恳谈机制,打造畅所欲言、氛围轻松的亲清政商沟通平台,让广大企业家投资安心、办事顺心、发展舒心。

    三是强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新一轮国企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大资产规模,做强融资能力,做优运营水平,力争资产规模超480亿元、营收突破16亿元。持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提高赋权事项精准度,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完善执法运行机制。扎实推进机构改革,组建经信局、商务局等部门,优化金融监管、数据管理、政务服务等领域机构职能,推动政府职能更趋完备、高效。

    四是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为牵引,深入开展外贸企业招强引大行动和外贸企业扬帆出海系列行动,培育壮大外贸主体,全年新增外贸出口主体20家以上,争做山区开放经济发展头雁。精心组织和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国际性展会,帮助企业稳固欧美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确保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优化“莲都山超”扶持政策,全面升级服务链、供应链、资金链、数据链、创新链,助推超市产业提能升级,实现本地产品年销售额2亿元以上,域外超市资金回流60亿元以上。

    (三)一以贯之服务市区融合发展,全力塑造城乡品质跃升新面貌

    一是强化市区协同发展。牢固树立“服务市区,成就莲都”理念,持续扛好“服务市区第一责”,以中心城市能级提升带动全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启动实施市区重点项目政策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积案“双攻坚”行动,实现政策处理实施类项目应销尽销、信访积案应化尽化,全力保障市区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在“三江口”协同发展区建设中当先锋、打头阵,启动筹建丽水(国际)美丽健康产业园,全力推进数字健康集成智造产业园、数字农业科创园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确保瓯江十里画廊、白桥双创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完工,力争白桥区块全年完成投资20亿元。坚决打赢城市内河污染整治攻坚战,完成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14个,实现“污水零直排区”镇街全覆盖。持续提升城市面貌,打造风貌样板区2个,推进经常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二是扎实推进新城建设。充分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进一步完善区域控规,持续推动空间布局优化、产业项目集聚、要素高效配置。碧湖新城全年计划实施建设项目110个,包括新川新材料、杭萧钢构等产业项目56个,碧湖新城主要道路提升工程、白口双创园周边路网配套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46个,白桥邻里中心、高溪九年一贯制学校、碧湖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8个,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提质城市管理水平,完成碧湖新城智慧城市规划,升级智慧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常态长效开展城市“体检”,落实“一支队伍管执法”试点工作,实现执法事项赋权实施率50%以上。

    三是打造美丽乡村标杆。不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落实《莲都区乡村振兴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因地制宜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扎实开展2个现代化美丽城镇、3个省级未来乡村和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加快交通强区建设,持续推进衢丽铁路莲都段项目,积极打造“四好农村路”2.0版。不断完善城乡供排水体系,完成市区供水管网延伸项目老竹丽新线、太平污水管网建设,完成农村单村供水站改造提升140个。

    (四)一以贯之攻坚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强劲支撑

    一是不遗余力招引项目。围绕美丽健康、半导体、新能源、数字经济等四大新兴主导产业和阀门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精准梳理产业链图谱,通过以商招商、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导入“链主”项目,打通上下游高关联度环节,基本实现特色主导产业项目组链成群。瞄准人工智能、仿生机器人等前瞻领域,积极在未来产业中引育新项目。全年计划招引10亿级项目6个,其中20亿级项目2个、非工项目1个,力争50亿级项目实现再突破,招引项目实际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力争前两年招引的10亿级以上项目全面投产,力争区本级制造业投资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以上。

    二是开足马力建设项目。不断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全年计划实施建设项目161个,确保石郎线改造提升工程、碧湖平原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一期)等68个项目完工,莲城宾馆迁建工程、高溪数字健康科创中心等84个项目开工,力争完成投资125亿元以上。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大产业类项目投资力度,激发各类民间主体投资活力,力争产业投资占比超65%、民间投资占比超40%。积极向上对接,千方百计推动更多项目进入省、市投资盘子,争取纳入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项目6个。

    三是竭心尽力保障项目。积极用好耕地占补平衡改革政策,全年完成耕地垦造1000亩以上、耕地功能恢复3000亩以上,新增林地1000亩以上。系统谋划国有建设用地收储和供应计划,力争收储1800亩,新增工业供地1000亩。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力争盘活低效工业用地300亩以上。加快实施高溪北扩区矿地综合利用项目,丽新矿业二期矿地项目完成出让。强化资金保障,千方百计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债券和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各类资金支持,深化区属国企投融资改革,提高国企发展质效和服务重大战略能力。做好产业项目用能保障,莲都经开区综合供能项目开工建设,实施白口、金周等6座变电站建设。

    (五)一以贯之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全力打造青年发展型活力城市

    一是坚持以文聚才。厚植处州“人才汇集之地”的文化底蕴,完善青年人才“引育留”全链条工作机制,打造新时代浙西南人才洼地。优化引才政策,擦亮“莲连创”公共创业服务品牌,进一步做大人才总量,全年引进高校毕业生6000人以上。大力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培养新增技能人才2600人、高技能人才1500人。营造渊深鱼聚、林茂鸟栖的留才生态,实施青年人才安居工程,区本级新增青年公寓160套以上,扩大人才生活津贴、购房补贴政策惠及面,帮助解决子女教育、医疗等“关键小事”,让青年人才能够在莲都安下心、扎下根、有未来。

    二是坚持以文兴产。全速推进古堰画乡创国旅项目建设,艺术中心、君澜大酒店投入运营,古堰文化产业园(一期)等3个项目完工,通济堰文化展示中心、山海猩球等9个项目开工。优化古堰画乡文化旅游产业及人才扶持政策,深度培育“六美”新业态,举办全国风景油画双年展等活动,争取列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荐名单。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实现南明湖冰雪大世界、仙渡农旅融合研学营地开工建设,谋划开发峰源山地避暑旅游项目,支持发展高端民宿综合体。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积极推进老街区改造、古村落活化利用,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加快打造具有莲都印记的文旅产业。

    三是坚持以文塑城。深入挖掘瓯江山水文化,举办通济堰庙会、“三月三”畲族歌会、田园马拉松、瓯江水上赛事等一批特色文体活动,以历史眼光扎实做好通济堰文物保护,促进千年古堰文化焕发新活力,打响“水韵瓯江、通济莲都”地域文化标识。进一步做优公共文化服务,新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个、文化驿站2个、城市书房1个。围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创新开发城市时尚元素,打造“潮玩街区”“潮购商圈”等契合青年特征、满足青年需求的消费、文娱、社交场景,积极培育数字经济双创园、澜蓝汇筑梦工厂创客中心、灵山未来社区等一批青年友好型基本单元样板。

    (六)一以贯之拓宽“红绿”融合路径,全力培育革命老区“金色”增长极

    一是擦亮生态环境底色。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重抓好秸秆焚烧、工地扬尘等大气污染源管控,市区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在全国前列;完成全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环城河口断面水质达到Ⅳ类水功能区要求,确保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创建省级“无废细胞”10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达85%以上。全面严格松材线虫病管治措施,力争实现疫点数量、疫情面积和病死株树“三下降”,稳步提升森林覆盖率。

    二是做实“两山”转化文章。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建立生态资产抵质押风险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金制度。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加快建设莲都林场碳汇先行基地。持续实施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完成低产林改造1万亩以上。立足莲都红色基因和生态资源,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专线和研学基地扩容提档。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积极谋划布局太阳能、风能、水能项目,启动建设莲都区万亩千兆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项目。协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经营体制、山塘水库用水权等改革,进一步挖掘盘活农业农村要素资源,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三是加快共同富裕步伐。深入实施“扩中”“提低”行动,扎实做好扩岗就业,强化四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保障,推进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力争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不断完善“大搬快聚”后续帮扶体系,新建和提升“处州共富工坊”30家,持续深化流动供销致富车系列服务,力争农村居民和低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分别达到6.5%、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保持在1.58以内。加快建设环古堰画乡、北乡革命老区两条共同富裕示范带,确保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增幅均达10%以上,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50%以上。深化与义乌、江北山海协作,积极谋划建设一批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援建项目,持续推进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深入推进与叙永东西部协作,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七)一以贯之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全力提升群众美好生活幸福感

    一是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可及。深入实施“七优享”工程,根据常住人口开展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精准布局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优质服务可及性。推行山区“十助”流动服务模式,城乡助餐配送餐服务覆盖率达75%以上,智慧流动医院巡回诊疗服务5万人次以上。创新“颐养在莲”养老服务新模式,持续推进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一体化运营。深化城市医联体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健共体”运行机制,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和职能调整,区疾控中心投入使用。持续做优做强托育体系,新增5家社区“托育角”。加快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力争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国家级评估认定。持续开展引智托管、院校共建、集团化等办学模式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布局优化调整,完成莲都小学示范食堂和灵山未来社区幼儿园建设,新增学前教育公办学位360个,做好师生心理健康工作,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一个孩子。

    二是推动兜底保障提质增效。深入实施低保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专项治理,逐步提升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供养标准,持续开展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工作。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为低收入农户、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公益性岗位100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落实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净居亮居”改造40户。全力保障社保基金稳定运行,稳步提高“浙丽保”“长护险”等补充医疗保险的参保面。

    三是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通过向社会公开征集、多方对接和协商,筛选出聚焦教育助学、医疗保障、养老帮困、就业创业等十二方面32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审议。本次人代会票决后,我们将以群众普遍有感有得为衡量标准,一件一件抓落实,努力让更多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八)一以贯之坚决树立底线意识,全力筑牢社会安全稳定“防护墙”

    一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聚焦消防、燃气、建设施工、道路安全、危化品和工矿领域等12个重点领域,常态化闭环抓实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探索并落实“九小场所”的开设防盗窗逃生出口、经营和生活区硬隔离、畅通消防通道等方面破题举措,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危险房屋动态监测和巡查整治,加速工程措施解危,随清违规经营行为,力争实现能改尽改。

    二是增强防险化险能力。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实现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全覆盖,完成全区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18个。筑牢基层“三保”,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妥善处置企业流动性风险、涉众型经济金融风险,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强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是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完善“141”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加大电信诈骗、养老诈骗打击治理力度。大力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水平,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深入推进村社融合,扎实做好撤村并居“后半篇文章”。适时启动社区优化调整,重点提升社工队伍能力水平,做深做实网格化服务。常态化开展平安莲都建设,力争实现省级平安区“十八连冠”,奋力夺取“二星平安金鼎”。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全面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水平,以实际行动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谋划推动莲都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始终把为民情怀放在心上。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群众期盼作为政府工作的目标,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区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把依法行政抓在手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接受监察、司法、审计、社会和舆论监督,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持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始终把行政效能落在实处。深入实施政府行政效能提升行动,切实增强各级干部敢担当、强执行、重实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落实。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厉行节约,习惯过“紧日子”,压缩非必要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从紧安排重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惠民生、促发展上。

    各位代表,风起括苍,理应扶摇直上;水聚瓯江,自当百舸争流;势成万象,更要奋力图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目标为指引,以问题为抓手,以结果为导向,勇当“发展头雁、创新标兵、实干先锋”,为奋力打造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做出新的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