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23|回复: 0

[福建] 2022年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0:58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896
    发表于 2023-11-27 21: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11.84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1.3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784.9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1065.58亿元,增长2.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3%,第二产业为35.5%,第三产业为48.2%。

    图1 2018-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2 2018-202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年末常住人口265.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1.2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84%,比上年末提高0.8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9万人,出生率为6.01‰;死亡人口2.09万人,死亡率为7.89‰;自然增长率为-1.88‰。年末户籍人口数为313.6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6.34万人,乡村人口197.34万人。

    表1  2022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常住人口
    265.1
    100.0
       其中:城镇
    161.29
    60.84
             乡村
    103.81
    39.16
       其中:男性
    135.8
    51.23
             女性
    129.3
    48.77
       其中:0-14岁
    43.5
    16.41
             15-64岁
    179.4
    67.67
             65岁及以上
    42.2
    15.92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61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162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256人。

    图3  2018—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0.90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247.98亿元,增长4.6%;林业产值123.05亿元,增长5.2%;牧业产值225.85亿元,增长3.6%;渔业产值21.07亿元,增长2.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81.17万亩,比上年增加0.16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26.23万亩,增加0.15万亩。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2.28万亩,增加7.78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118.49万吨,比上年增加0.19万吨,增长0.2%。其中,秋粮产量109.44万吨,增长0.3%;稻谷产量102.23万吨,增加0.21万吨,增长0.2%。

    图4  2018-2022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表2 202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标
    产量(万吨)
    比增(%)
    粮食
    118.49
    0.2
      春收
    1.51
    -5.9
      夏收
    7.54
    -1.1
      秋收
    109.44
    0.3
    油料
    1.21
    2.3
       其中:花生
    0.96
    1.2
             油菜籽
    0.23
    8.2
    甘蔗
    4.84
    -2.4
    烟叶
    3.54
    23.4
    茶叶
    9.00
    7.4
    水果
    52.38
    2.8
    蔬菜
    158.21
    3.5
    食用菌
    17.62
    5.4
    笋干
    17.98
    5.3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124.02 万吨,比上年增长3.6%。肉类总产量95.87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3.56万吨,增长0.6%;主要禽肉产量81.41万吨,增长2.8%。主要禽蛋产量12.58万吨,增长6.7%;牛奶产量15.57万吨,增长8.5%。年末生猪存栏109.6万头,增长3.1%;生猪出栏162.97万头,增长3.1%。主要家禽出栏5.92亿只,增长2.6%。

    全年水产品产量9.36万吨,比上年增长2.2%。淡水养殖产品产量8.09万吨,增长2.2%,其中池塘产量4.91万吨,下降0.4%;水库产量1.68万吨,增长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03.19亿元,比上年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主要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5.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0.6%,私营企业增长4.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2.2%,重工业增长7.7%。

    图5  2018-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规模以上工业的36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551.4%,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56.1%,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2.4%,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48.3%,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39.2%,其他制造业增长22.3%。

    “3+4+5”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56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0.3%。其中,190家食品工业产业增加值增长6.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4.4%;302家林产工业产业增加值增长2.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3%;108家机电产业增加值增长3.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1%;84家新型轻纺产业增加值增长1.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0%;81家新型建材产业增加值下降6.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1%;57家氟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31.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3%;59家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17.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6%;38家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增加值增长38.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37家新能源产业增加值下降13.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9%。

    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1.7%,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0%。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3%,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6%。

    表3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家具
    582031
    18.0
    饮料酒
    千升
    57808
    -32.7
    精制茶
    60720
    22.7
    10316
    30.4
    万米
    3894
    23.7
    人造板
    立方米
    2551130
    44.3
    机制纸及纸板
    93827
    -65.4
    鲜冻肉
    1271310
    12.5
    塑料人造革、合成革
    155947
    1.5
    氢氧化钠(烧碱)(折100%)
    56162
    2.6
    原铝(电解铝)
    71473
    -1.1
    大米
    237896
    -6.7
    活性炭
    174794
    -20.7
    水泥
    5021992
    4.4
    钢材
    619381
    -34.7
    铝合金
    56406
    -2.7
    原电池及原电池组
    万只
    290517
    -6.6
    铅酸蓄电池
    千伏安时
    556311
    4.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0.9%,提高2.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务收入1612.31 亿元,增长11.3%;税金总额24.43亿元,下降0.8%;亏损企业亏损面为12.6%,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4.08亿元,增长39.5%。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81.94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7.05亿元,增长14.3%。

      

    四、服务业

    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96.60亿元,比上年增长6.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8.29亿元,下降1.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5.79亿元,增长4.5%;金融业增加值153.49亿元,增长5.2%;房地产业增加值110.32亿元,下降3.8%。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0.4%。

    公路通车里程162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42公里。铁路营业里程705.91公里。全年货物运输量5110.74万吨,比上年下降9.7%;货物周转量(不含铁路、民航)122.02亿吨公里,下降2.8%。全年旅客运输量997.63万人,比上年下降20.0%。旅客周转量(不含铁路、民航)4.42亿人公里,下降16.6%。

    表4  2022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情况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运量
    万吨
    5110.74
    -9.7
      铁路
    万吨
    127.26
    -30.6
      公路
    万吨
    4968.11
    -8.6
      水运
    万吨
    15.37
    -67.1
      民航
    万吨
    0.01
    -70.0
    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122.02
    -2.8
      铁路
    亿吨公里
      公路
    亿吨公里
    121.86
    -2.6
      水运
    亿吨公里
    0.16
    -67.4
      民航
    亿吨公里

    表5  2022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情况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客运量
    万人
    997.63
    -20.0
      铁路
    万人
    377.25
    -22.9
      公路
    万人
    612.56
    -16.5
      水运
    万人
    0.65
    -2.4
      民航
    万人
    7.17
    -68.9
    旅客周转量
    万人公里
    44192.15
    -16.6
      铁路
    万人公里
      公路
    万人公里
    44188.10
    -16.6
      水运
    万人公里
    4.05
    -2.1
      民航
    万人公里

    全年全市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8.12亿元, 比上年增长0.3%;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13842.03万件。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79.50万件,报纸杂志期发数27.13万份,快递业务量6419.32万件。年末电话用户总数332.77万户,比上年增加5.94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6.55万户,减少1.1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96.23万户,增加7.14万户,5G终端电话用户91.86万户,增长67.7%。年末汽车保有量37.14万辆,其中载客汽车保有量29.6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69%,载货汽车保有量59978辆,增长6.39%。全市轿车保有量19.41万辆。

    图6  2018-2022年年末电话用户数


     五、国内贸易

    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30.19万户,比上年增加10.06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为107.36%,增加5.36个百分点。其中,光纤宽带用户117.45万户,增加8万户;光纤用户渗透率达90.2%,下降0.9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用户253.46万户,增加7.32万户。4G用户166.14万户,减少21.55万户;4G用户渗透率达56.1%,下降8.8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1.12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图7  2018-2022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全年全市批发业实现销售额63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零售业实现销售额786.04亿元,增长7.3%;住宿业实现营业额25.17亿元,增长9.3%;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11.23亿元,增长7.2%。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9%,饮料类增长19.9%,烟酒类增长8.3%,日用品类增长35.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8.1%,中西药品类增长71.3%,家具类增长6.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6%,汽车类增长18.0%。

    全年限额以上商品网上零售额20.42亿元,比上年增长22.7%。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铁路)比上年增长5.1%。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1.5%。

    图8  2018-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 3%,占比为46.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7%,占比为45.6%。工业投资增长14.3%,占比为46.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4%,占比为17.4%;民间投资增长5.8%,占比为72.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8.1%,占比为4.2%。从资金来源情况看,全年项目投资到位资金比上年增长29.0%。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29.2%,国内贷款增长124.6%,利用外资增长473.6%,自筹资金增长22.4%,其他资金增长11.0%。

    表6  2022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行业
    比上年增长(%)
    农、林、牧、渔业
    -0.9
    采矿业
    -39.1
    制造业
    11.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99.7
    批发和零售业
    16.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含铁路)
    21.3
    住宿和餐饮业
    42.2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5.3
    房地产业
    -23.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6.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81.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6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3.9
    教育
    43.6
    卫生和社会工作
    4.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9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568.5

    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70.17亿元,比上年下降26.6%。其中,住宅投资134.25亿元,下降25.1%。年末房屋施工面积1657.97万平方米,下降18.0%(本年新开工面积144.68万平方米,下降56.1%);房屋竣工面积227.47万平方米,增长15.6%;商品房销售面积337.84万平方米,下降12.0%;商品房待售面积87.3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30.85万平方米。

    表7  2022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本年完成投资
    亿元
    170.17
    -26.6
      住宅
    亿元
    134.25
    -25.1
        90平方米以下
    亿元
    40.03
    -9.4
    房屋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1657.97
    -18.0
      住宅
    万平方米
    1239.13
    -18.7
    新开工面积
    万平方米
    144.68
    -56.1
      住宅
    万平方米
    93.50
    -62.7
    房屋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227.47
    15.6
      住宅
    万平方米
    159.12
    12.7
    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337.84
    -12.0
      住宅
    万平方米
    248.85
    -13.7
    本年资金来源小计
    亿元
    182.91
    -33.1
      国内贷款
    亿元
    21.10
    0.4
      个人按揭贷款
    亿元
    37.86
    -6.5
    本年土地购置面积
    万平方米
    18.46
    -1.4
    土地购置费
    亿元
    25.78
    -31.2


    七、对外经济

    全市全市进出口总额157.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出口额151.14亿元,增长3.0%;进口额5.92亿元,下降9.4%。




    全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64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2.5%。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47.3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比上年增长4.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06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4.31亿元,增长11.6%。

    图9  2018-2022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18.6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075.02亿元,增长10.8%。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707.5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6%;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74.46亿元,增长10.9%。

    表8  2022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标
    年末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部存款余额
    2718.67
    13.5
      其中:住户存款
    1824.67
    18.5
            非金融企业存款
    417.36
    5.8
      其中:人民币存款
    2707.59
    13.6
    各项贷款余额
    2075.02
    10.8
       其中:住户贷款
    1100.32
    5.8
             企(事)业单位贷款
    973.77
    17.2
       其中:人民币贷款
    2074.46
    10.9

    全年全市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62.39亿元,增长5.7%;赔付支出21.35亿元,增长4.44%,其中,人寿保险赔付支出4.99亿元,增长14.92%;保险深度2.8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3个百分点。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94元,比上年增长5.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01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82元,增长6.6%。

    图10  2018-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448元,比上年增长4.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045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606元,增长5.1%。

    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77.4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6.5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54.9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21.99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43.88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7万人。

    全年全市低保、特困供养保障覆盖6.92万人,比上年增长2.45%。全年新增各类救助保障对象2456人。实施临时救助1.52万,摸排困难群众10.70万人次,新增各类救助保障对象2456人。

    全市全年新建、改扩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1所、省级长者食堂示范点49个。全市新增各类养老床位数3170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13640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80.6%,比上年度增加7.8个百分比。街道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乡镇综合功能养老机构服务覆盖率达100%。完成250个三星级农村幸福院创建;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138户。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5所高等学校(含1所成人高校)招生16127人,在校生52695人,毕业生11850人;15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9654人,在校生24401人,毕业生7730人;168所普通中学招生51439人,在校生156755人,毕业生48953人;269所普通小学招生29152人,在校生189703人,毕业生33835人;517所幼儿园在园幼儿78724人;9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911人。

    全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0%,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1.23%。全年新认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省优企业2家,评定市优企业39家。全市建立“知创福建”分平台、工作站4个,商标品牌指导站32个;全市新注册地理标志商标13件,增幅全省第一,规范地理标志商标使用许可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截至年末,有效发明专利1181件,比上年增长12.58%。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所10个、群众文化馆11个、文化站139个、博物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图书馆藏书总量244万册。广播电台10座,广播节目11套,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71%;电视台10个,电视节目11套,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72%。

    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5136.82 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3%。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0.88万人次,下降45.5%;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135.94 万人次,下降8.3%。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中,接待外国游客0.63万人次,下降38.0%;台湾同胞0.09万人次,下降75.1%;香港同胞0.13万人次,下降31.9%;澳门同胞0.02万人次,下降7.1%。

    全市旅游景区(点)接待旅游人数1339万人次,下降6.9%。其中,A级景区接待旅游人数904.90万人次,下降12.2%。旅游总收入489.61 亿元,下降10.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89.17 亿元,下降10.3%;旅游外汇收入0.07亿美元,下降60.3%。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46个,其中医院49个,卫生院115个。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855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626人,注册护士8582人。年末共有医疗机构床位16520 张,其中医院12755 张、卫生院2578 张。

    全年全市新建体育场馆6个,改造提升体育场馆14个,实现10个县(市、区)综合性体育场馆全覆盖。新建骑行慢道1条、健身步道1条、标准田径场1个、笼式足球场20个、11人制足球场1个,全市人均场地面积达2.52平方米,超全省平均水平。参加第十七届省运会获得金牌59枚,总奖牌181枚,金牌榜排名第四,实现参赛成绩新跨越。全年累计举办线上线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300多场次,参与人数超16万人次。恢复举办2022年第七届大武夷超级山径赛等品牌赛事。邵武市成功获评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邵武市云灵山森林康养基地成功入选2022年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名单。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5%,其中工业用电量下降0.6%。

    全年全市完成国土绿化项目67万亩,植树造林17.42万亩,完成松林改造提升面积43.11万亩。全年建成高固碳营造林示范林1.02万亩,纳入碳中和林试点面积26.05万亩。全市有8片古树群上榜“福建最美古树群”,累计12棵古树获评“福建树王”,为全省最多。全市新增省级森林养生城市1个、省级森林康养小镇1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6个,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获评“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称号。新增口袋公园55个、立体绿化56处、公园绿地187.7公顷、停车泊位3385个,新改建城市道路124.38公里、福道154.01公里、雨水管网90.44公里、供水管网85.33公里、污水管网182公里。

    全年全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99.59%,连续8年全省排名第1;主要流域、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小流域等Ⅰ—Ⅲ类优良水质比例均100%,其中小流域Ⅰ—Ⅱ类优质水质比例81.7%,同比上升12.2个百分点;主要湖泊武夷山东溪水库为Ⅱ类水质,水质类别同比上升。光泽县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全年全市建成生物防火林带3832亩。全市发生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0098‰,远低于省规定0.8‰以下。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2起、死亡22人,同比分别减少31起、26人,分别下降58.5%和54.2%,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森林火灾2起,同比下降50%。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部分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不做机械调整。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3+4+5”工业产业集群指食品工业、林产工业、机电制造业、新型轻纺、新型建材、氟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新能源。

    4、本公报卫生机构数不含村卫生室。

    5、铁路营业里程口径调整,不含衢宁线里程。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社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重点项目投资数据来自市发改委;公路里程、公路运输、水运、汽车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铁路数据来自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南平海关;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互联网业务收入、电话用户、电信业务总量等数据来自市通信管理局;旅游、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文化、图书数据来自市文旅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人行南平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南平银保监分局;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数据来自市工信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水产品产量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报纸、期刊数据来自邮政公司南平分公司;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健委;医保数据来自市医保局;低保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市水利局;其他数据来自南平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南平调查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