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563|回复: 0

[湖北] 2022年公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896
    发表于 2023-12-19 20: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公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六中、七中全会精神和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全力冲刺全省县域经济二十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一、综合
      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1.16亿元,可比价格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05亿元,可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47.18亿元,可比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160.93亿元,可比增长2.9%。三次产业结构为23.2:36.7:40.1。
      全县户籍人口95.76万人,比上年减少0.84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30.48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1.83%,比上年提高0.38个百分点。年末常住人口73.13万人,比上年减少0.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7.07%,比上年提高0.6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164人,自然增长率为-3.42‰,比上年下降3.2个千分点。
      全县年末市场主体6.35万户,其中企业1.24万户,比上年增长11.5%;个体工商户4.92万户,比上年增长8.4%;农民专业合作社0.19万户,比上年增长11.4%。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32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211人。
      二、农业经济
      2022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64.25亿元,可比价格增长5.3%。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0.82亿元,可比价格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05亿元,可比价格增长4.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77亿元,可比价格增长14.79%。
      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4.3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1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05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23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7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24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2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4万公顷。园林水果面积0.7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3万公顷。淡水养殖面积1.29万公顷,与上年持平。
      全县粮食产量88.10万吨,比上年减少0.6%;棉花产量0.84万吨,比上年减少28.8%;油料产量11.61万吨,比上年增长9.6%;蔬菜产量49.07万吨,比上年增长3.3%。园林水果22.99万吨,比上年增长5.1%。生猪出栏66.90万头,比上年增长10.3%;牛出栏0.29万头,比上年增长3.6%;羊出栏1.35万只,比上年减少4.3%;家禽出笼573.75万只,比上年减少5.8%;禽蛋产量3.25万吨,比上年增长7.3%。水产品产量14.19万吨,比上年增长3.6%。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2年,全县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30.49亿元,可比价格增长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价格增长13.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9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营业收入36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实现利税总额16.05亿元,比上年增长72.7%,其中利润总额16.49亿元,比上年增长50.5%;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18.4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8%。
      全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6.68亿元,可比增长14.3%。
      四、贸易和投资
      202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41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38.33亿元,比上年增长6.4%;限额以下零售额168.09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3.77亿元,比上年减少15.0%。
      2022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2.9%。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35.6%,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减少17.0%。按投资类型划分,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91.8%,其中工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108.2%;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49.3%;房地产投资比上年减少17.0%。按产业投资划分,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3.8%;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2.5%;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4.5%。
      五、财政和金融
      2022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1.80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税收收入18.70亿元,比上年增长3.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税收收入1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52亿元,比上年减少2.3%。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542.41亿元,比年初增加67.3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479.54亿元,比年初增加72.4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23.43亿元,比年初减少1.44亿元。各项贷款294.00亿元,比年初增加37.17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17.51亿元,比年初增加17.9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76.47亿元,比年初增加19.19亿元。
      六、教育和卫生
      2022年,全县共有学校94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2所,普通中学29所,小学63所。在校学生7.18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在校学生2500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17万人,小学在校学生3.70万人。专任教师5519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61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689人,小学专任教师2669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1%,高中毕业生升学率93.5%,学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和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均为100%。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62个,其中医院9个,乡镇卫生院16个,妇幼保健院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458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40人,注册护士2584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012张,其中医院3567张,乡镇卫生院1445张。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6.8张,每千人拥有医生数2.71人。
      七、交通、邮电和科技
      2022年,全县共有客运车站5个,货运码头1个,公共汽车运营线路7条,停靠站点185处,公共汽车运营车辆100台。全年公路客运量24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4%,旅客周转量1315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0%;完成公路货运量2008.0万吨,比上年增长5.2%,公路货物周转量42168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5.3%;完成水路货物运输吞吐量276.6万吨,比上年减少8.9%,水路货物周转量33192万吨公里,比上年减少8.9%。
    全县实现邮电业务总量6.67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电信业务总量4.94亿元,比上年增长2.0%。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3.54万件,特快专递67万件。全县年末电话用户总数75.72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71.33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7.42万户,比上年增加2.15万户。
      2022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单位65家,比上年增加6家,其中规上高新技术企业56家,比上年增加3家。全县专利授权589件,有效发明专利18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44件。全县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6092件,每万户市场主体注册商标拥有量达到968.52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件,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件。
      八、文化和旅游
      全县以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为总馆,稳步推进乡镇分馆建设和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送戏下乡100场、戏曲进乡村40场,世界读书日活动和“红色文艺轻骑兵”非遗进社区展演7场、进4家景区展演。歌剧《有爱才有家》、2支广场舞队参加楚文化节展演。各乡镇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按规定举办节庆文体活动和乡村村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通过复审。
      全县接待国内游客6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1%。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54.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07%。开工、续建文旅产业重点项目4个,完成投资26.70亿元。打造乡村旅游点30余处,黄山头镇马鞍山村、杨家厂镇长江村、斑竹垱镇关流咀村、麻豪口镇鹅港村获批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新春、踏青、赏花、亲子游等16条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分别通过市文旅之声、县孱陵在线新媒体发布,6条线路被纳入全市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条清廉主题教育线路参加全市网络选评,1条入选全市清廉主题教育精品线路。新建游客服务中心1个,旅游厕所1座,旅游停车场5个。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2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72元,比上年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94元,比上年增长7.9%。
      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73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75万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52万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4.23万人。全县基本医保参保81.65万人,其中职工医保参保 6.16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75.49万人。全县共有3.07万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2.60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末共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7个,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4141张。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全县相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为初步核算数,其中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