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60|回复: 0

[安徽] 2022年淮北市杜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2:54
  • 签到天数: 741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861
    发表于 2023-11-21 22: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淮北市杜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积极稳妥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社会大局稳定,为现代化美好杜集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6亿元,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0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0.8亿元,同比下降0.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5.8亿元,同比下降0.1%。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7.2:41.0:51.8调整为6.8:41.5:51.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2650元,同比增长2.1%。

    注:2018年GDP总量按照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度GDP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

    全区居民消费价格(CPI)平均上涨2.5%。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3.3%,衣着类上涨2.6%,居住类上涨0.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5.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2%,医疗保健类上涨1.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同期为100)
    指标名称
    12月份
    1-12月份平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101.7
    102.5
    1、食品烟酒
    103.9
    103.3
    2、衣着
    97.1
    102.6
    3、居住
    100.1
    100.6
    4、生活用品及服务
    101.3
    100.4
    5、交通和通信
    102.7
    105.7
    6、教育文化和娱乐
    101.0
    102.2
    7、医疗保健
    102.4
    101.3
    8、其他用品和服务
    104.1
    102.4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852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

    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0.84万亩,产量8.19万吨,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0.61万亩,产量5.32万吨。油料面积0.68万亩,产量0.13万吨;水果面积2.53万亩,产量5.04万吨;蔬菜面积4.32万亩,产量11.98万吨。

    年末全区猪存栏6.6084万头,比上年增长11.4%,猪出栏5.9308万头,比上年下降34.6%;牛存栏0.5767万头,比上年增长1.5%,牛出栏0.7133万头,比上年下降2.5%;年末家禽存栏38.42万只,比上年下降4.7%,家禽出栏111.2248万只,比上年增长0.7%;肉类总产量0.8158万吨,比上年下降26.1%; 禽蛋产量0.4243万吨,比上年增长9.3%。

    202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粮食
    81904
    1.1
    #夏收谷物
    53189
    0.6
    油料
    1298
    0.1
    #花生
    488
    6.3
    油菜籽
    792
    -3.4
    棉花
    0.16
    -94.7
    蔬菜及食用菌
    119847
    2.6
    禽蛋
    4243
    9.3
    肉类
    8158
    -26.1
    #猪肉
    4775
    -38.8

    全区新增发展设施农业面积171亩。全区注册登记家庭农场合作组织388家,获批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20家。 共有28家生产主体56个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 。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突破93.0%,秸秆产业化利用量已实现5.2万吨。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达18%,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三、工  业

    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7%,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6.6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9.7%,降幅较去年同期扩大0.8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下降5.3%,较去年同期下降14.5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9%。 主要产品产量:商品混凝土产量为1646838立方米,同比下降2.7%;水泥产量为2056791吨,同比增长1.2%;纱产量为10985吨,同比增长25.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其中项目投资占74.3%,同比增长40.8%,房地产投资占25.7%,同比下降39.3%。按构成来看,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同比增长0.4%,占投资的比重为83.0%。工业、工业技改投资平稳增长。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0.9%,环比增长4.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2.2%,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新开工制造业投资高位运行,同比增长372.9%。民间投资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1.2%。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2亿元,同比下降3.3%。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大幅低于全市水平。受疫情影响,全区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下降45%,低于全市24.7个百分点。按企业规模划分,小型与微型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同比下降59.1%、24.1%,分别低于全市39.3、4.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小微型法人企业有待优化。

    六、财  政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6.3亿元,同比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实现18.6亿元,同比增长2.3%。

    2022年全区财政收支情况

    单位:万元

    预算科目
    决算数
    比上年增减(%)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63157 
    7.8%
    #税收收入
    28760 
    -18.1%
    #增值税
    12399 
    -15.5%
    企业所得税
    3773 
    -32.1%
    个人所得税
    922 
    5.5%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185586 
    2.3%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8219 
    -44.9%
    教育支出
    44986 
    3.4%
    卫生健康支出
    12943 
    -6.5%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3444 
    2.3%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有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招生431人,在校生1790人,毕业生430人;普通中学20所,其中高中3所,全年招生1286人,在校生3511人,毕业生1053人;初中17所,全年招生2726人,在校生8141人,毕业生2601人;小学21所,招生2275人,在校生15650人,毕业生2808人;幼儿园36所,招生2709人,在校生8237人,毕业生330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

    2022年全区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单位:人

    指标
    学校数(所)
    毕业生数
    招生数
    在校学生数
    教职工数
    中等职业教育
    2 
    430
    431
    1790
    120
    普通中专
    2 
    430
    431
    1790
    120
    成人中专
    职业高中
    普通教育
    77 
    9769
    8996
    35539
    2836
    普通中学
    20 
    3654
    4012
    11652
    1201
    高中
    3 
    1053
    1286
    3511
    346
    初中
    17 
    2601
    2726
    8141
    855
    小学
    21 
    2808
    2275
    15650
    1140
    幼儿园
    36 
    3307
    2709
    8237
    495

    我区组织推荐23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评价科技中小企业52家。加强产学研合作工作,部分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23.4%。吸收技术合同交易额11.18亿元。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区文旅体局荣获全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并被推荐为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先进单位”。举办喜迎二十大系列活动50余场次,吸引观众近15万人次。开展送戏下乡33场、农村公共电影放映396场。口子窖酒楮纸封坛工艺、口子菊花心曲制作技艺、杜集区三矿板面传统技艺入选淮北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展文物巡查58次。录入安徽省“双招双引”数字创意平台项目有百莲百荷荷花基地、淮北东湖乐园青少年拓展中心等项目19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25亿元。其中,已签约项目5个;已开工项目3个;已投产项目3个。南山景区顺利通过4A级旅游景区景观价值评价。19道杜集美食入选《烟火相城》美食名录。福喜楼青春羊肉馆荣获“游安徽不得不进”的特色美食名店称号。全区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9.5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综合收入5.23亿元。

    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238省道纵楼卡点管控。 卡口核酸检测75.15万人次,抗原检测2.95万人次。摸排上海、徐州、淮南等重点地区来淮人员29002人。全区累计接种第一针196842人,接种率93.46%,接种第二针204068人,接种率97.10%,接种第三针35247人,接种加强针116671人。 在基层乡镇卫生院新建综合性体检中心5处。投入40万元,开展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对20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软件、硬件升级改造。

    年末全区共有公立卫生机构 9 个,其中妇幼保健站1所。卫生机构床位 434张,其中医院床位214张。卫生技术人员 475人,其中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 192人,注册护师、护士220人。

    投资150万元的南山体育公园已建成使用,投资148万元的梧桐体育公园已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完成了梧桐健身步道和12个健身路径建设。10个居住小区健身设施维修改造提升和配建任务已全部完成;6个行政村健身设施维修改造提升完成16个,“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为1000多人进行了健康指导,完成体育项目培训人4400次,完成参加赛事活动人数27000人。人均体育场地2.85平方。举办了杜集区广场舞联赛、村BA篮球联赛等体育活动10场次,有序开展武术操培训、健身气功展演等活动23场次。

    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加快段园省际毗邻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S101淮徐快速通道建设按期推进,石台段2.6公里已完成交工验收并通车,北段(段园段)已完成交工验收,已完成投资3.3亿元。兴国路、袁庄路、袁马路3条道路即将通车,实施里程4.38公里,总投资约1.7亿元。争取市级重点项目4个,总投资3.1亿元。其中,开渠中路提升项目、北外环提升项目已完工,长度15.5公里,投资1.79亿元;淮海东路延伸段项目已完工、青年东路建设项目正在进行建设,长度2.55公里,投资1.31亿元。杜集区2022年度城镇新开工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00%, 2022年新开工建筑中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84.7%。年产值10亿元的安徽绿厦智建公司“板架合一”钢结构装配式项目顺利投产。

    改造老旧小区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250万元,涉及2406户居民,改造面积20.4万平方米。投资1158万元,继续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40.4公里。投100余万元,完成县乡道路安全隐患整治209处。开展建筑施工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安全隐患34条,共下发整改通知书8份。

    全区PM2.5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为70.6%。秸秆禁烧全年全域考核,已连续九年实现“零火点”。无新增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全区34个乡镇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开展“零点行动”和综合执法50余次,检查各类涉气污染源581家次;开展“散乱污”企业、治理散煤污染、规范餐饮油烟排放检查1787家次,扬尘污染检查413家次。布设空气监测国控站1个、自动监控标准站3个、微观站点46个,并选优配齐监控站点大气网格员31名,实现动态、立体、全覆盖监管。组织开展固体废物专项检查32余家次、医疗危废专项排查14家次。无固体废物(危险废物)跨区域倾倒现象。办理审批环评30件,其中,实施告知承诺环评审批2个;41个项目环评直接豁免,涉及投资317.52亿元。

    全区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起,死亡1人,无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持续开展“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全年共检查企业单位3663家次,排查安全隐患2998条,所查隐患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和消除。对违规操作、违章作业、长期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约谈11家25人次,预防性行政处罚10家,罚款14.7万元,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杜集行”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教活动。“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中,全区28家成员单位参加,发放安全生产宣传资料10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00余人次。“淮北市森林火灾处置应急演练”在南山举行。全区未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房屋倒塌、大风、特大暴雨、湖河水情、林业火灾、地质灾害等极端自然灾害事件。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年末总人口(户籍)28.4万人,比上年下降1.3%。其中男性人口14.7万人,女性人口13.8万人; 城镇人口18.7万人,乡村人口9.8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4.36‰,死亡率4.12‰,人口自然增长率0.24‰。

    2022年末全区人口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数(人)
    比重(%)
    全区户籍人口
    284424 
    -
    其中:城镇人口
    186683 
    65.6
    乡村人口
    97741 
    34.4
    其中:男性
    146700 
    51.6
    女性
    137724 
    48.4
    其中:0-17岁
    47865 
    16.8
    18-34岁
    60940 
    21.4
    35-59岁
    110972 
    39.0
    60岁及以上
    64647 
    22.7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19元,同比增长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38元,同比增长5.0%,从四大收入看,工资性收入27763元,增长4.9%;经营净收入1856元,增长2.1%;财产净收入1035元,增长1.9%;转移净收入9585元,增长6.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8488元,增长6.2%,从四大收入看,工资性收入8360元,增长7.5%;经营净收入 6163元,增长5.5%;财产净收入87元,增长7.4%;转移净收入3878元,增长4.8%。

    全区新增城镇就业7843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146个,培训7897人次。走访企业80余家,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题40余件,提供产业技术工人50余名,普工200余名。全区21个社区完成“三公里”就业圈管理平台建设。开发临时性专项岗位230个,安置失业人员23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13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82人;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38个,安置脱贫人员132人。全区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分别为4.27万人、2.01万人、1.54万人。办理社会保险新参保登记单位1397家,新增参保人数2128人。397名企业离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1200余万元,发放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近1.2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累计达到5376人,完成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重新核算61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30777人,基金征缴1480.36万元,发放养老金人数30126人,发放金额5211.3万元,平均缴费水平492.58元,补缴2062人,共补缴2487.38万元,领取待遇水平150.34元。新增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2117人,失地农民总参保人数30260人,领取待遇人员17530人。

    累计发放城市低保30374人次、1797.50万元;农村低保45841人次、2633.47万元;发放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照料护理补贴9090人次、677.22万元;为全区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173.77万元,发放价格临时补贴41.12万元。全区已认定城乡低保对象3986户6178人,特困人员527户543人,低保边缘家庭40户81人,支出型困难家庭5户12人。累计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104.56万元;发放助学保障金6.45万元。为全区符合条件的1896名困难残疾人和3602名重度残疾人累计发放生活补贴147.9万元、护理补贴270.4万元。

    全区养老服务机构14家,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7家。

    全年累计发放80-99周岁老年人高龄津贴462.684万元、百岁老人长寿津贴27.24万元。为养老机构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险2.785万元,为低保、特困、重点优抚对象三类人员购买意外伤害险15.156万元。为1254位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长期医疗护理保险25.08万元,拨付资金23.1万元对符合条件的51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对符合条件的25户中度、重度需长期照护家庭开展家庭床位建设。建设完成老年助餐任务45个,其中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36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9个。发放一次性建设补贴73.787万元,发放就餐老年人补贴14.009万元,日均就餐老年人约1900余人。

    我区登记成立的社会组织共143家。建成6个镇(街道)社工站,全区注册志愿者48569人,依法登记的志愿服务队211个,总记录时长189667.89小时。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4、户籍人口指标取自区公安分局人口年报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