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599|回复: 0

[福建] 2023年武夷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3 天前
  • 签到天数: 75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2068
    发表于 2023-6-19 18: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武夷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29日在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谢启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迎来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也是全面落实省、南平市和武夷山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武夷山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目标,全面落实“两稳一保一防”,深入实施“三提三效”行动,创新开展“大学习、大攻坚、大比拼、大夯实”行动和“文旅提效年”活动,扎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初步预测,今年全市生产总值233.22亿元,增长3.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3.09亿元,增长3.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9亿元,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比降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20元,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24元,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一些重要领域、重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武夷山成为唯一“三世遗”城市。
    ——创建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入公示阶段。
    ——燕子窠茶园基地列入国家“三茶”统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无化肥无化学农药”生态茶园建设入选全国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荣获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位列2021年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第3,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全国第14、全省第2。
    ——大力推进城东片区开发,完成拆迁面积13.9万平方米,房票签约面积11.6万平方米,网签面积6.4万平方米。入选省级棚户区改造工作评价优异县。
    ——高考实现录取北大清华十年零的突破,“双一流”高校录取117人,比去年翻番。荣获南平市唯一“两项督导”评估“双优”佳绩县市和南平市2021年度政府教育工作优秀县市。
    ——武夷山公立总医院获评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案例。医疗水平进入全省县级医院前20。
    ——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完成50家国企重组,构建“1+3”国企新体系。扎实推进公交体制改革,改善公交服务,实现“一城一公交”。深化城管体制改革,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下放执法权责。
    ——服务保障中俄第十七轮战略安全磋商和执法安全合作机制第七次会议、太平洋岛国驻华使节团考察等外交活动。
    一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方面重要指示,专班推进、创新突破,取得了积极成效。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列入全省“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省级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修复工作优秀县。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步提升,位列全省前列。实施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项目49项,累计完成投资42.56亿元。整治提升东溪水库水质,拔除违法违规开垦茶山2827.69亩,整改卫片图斑142宗,拆除“两违”建筑20.1万平方米,处置散养生猪1953头、治理水土流失4.56万亩。完成国土绿化1.15万亩、规模化绿化花化彩化改造提升6023亩、松林改造5.15万亩。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比均减少4%。先行先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森林生态银行”示范点3个,试点水稻资源开发农业碳汇,交易林业碳汇3万吨。建成黄龙岩省级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标本馆。“三茶”统筹方面,武夷岩茶连续6年位列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2位。正山小种入选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荣获2022年度茶业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县域、茶业百强县称号。成立茶叶学会,发布《武夷岩茶品质化学与健康养生功能》白皮书,制定《斗茶赛》《武夷岩茶冲泡与品鉴茶具》团体标准。成功举办“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之“福茶香飘”主题活动。正山茶业综合实践区、武夷星智能产品中心、中茶武夷山工厂开业投产;华祥苑茶博城落地开工;中国武夷茶博物馆、“三茶”统筹展示馆、中国茶树种质资源圃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建成绿色生态茶园11万亩,新增“小升规”茶企7家,茶产业税收1.16亿元,增长9.5%。科特派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在首届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数量排名南平第2。完成科技特派员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管理服务数字化。选认省级科技特派员44人、团队科特派16个,实现茶产业链各环节科特派服务全覆盖。创新开展“四百兴村”活动,实现全市115个行政村科技服务全覆盖,促进村财增收900余万元。3名科技特派员获得省级表彰,争取“科特贷”1200万元。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方面,启动武夷岩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当溪、红旗渠入选首批福建省河湖文化遗产,岚谷熏鹅和竹编技艺列入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编撰《我在武夷山——干部读本》,开设武夷文化“师带徒”培训班,揭牌书画艺术院。举办赤石暴动胜利80周年、“我在武夷山”演说比赛、首届“武夷茶舞”大赛、第九届福建文创奖·朱子文创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建成文公山一期,加快推进洋庄红色文化小镇、柳永文化研学基地、瑞岩寺修复等项目。
    一年来,我们还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力稳增长,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出台助企纾困十四条、营商环境十二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兑现留抵退税资金2.01亿元,下达各类直达补助资金6.9亿元,发放助企纾困政策补助资金5409万元,337家企业获“信易贷”平台融资贷款34.86亿元。盘活国有资产,创新林权贷、农地贷、停车场专营权贷等项目,融资9.7亿元。开展企业“下午茶、晚餐会”活动,解决企业困难问题126项。新增市场主体8127户,新增入库企业57家,增长21.3%。工业用电量增长6.52%,公路运输周转量增长2.4%。R&D经费投入1.53亿元,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认定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开展首届电商直播大赛,建设武夷山乡村振兴直播基地及农产品展销中心,孵化电商青创企业50余家,打造筑梦前兰、在园野等一批电商直播示范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7%。中欧班列开行19列,货值4.02亿元。
    (二)聚力增后劲,“三大攻坚”有力推进。一季度获得全省“五个一批”项目正向激励,三季度“三大攻坚”综合排名南平第2。组建4支招商小分队,设立“招商专员”,新引进华瑞洲际酒店、凯溢时代包装智造中心等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50个,总投资80.6亿元,岚境岚悦观景度假酒店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一把手”招商攻坚行动排名南平前列。42个省、南平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7.7亿元,占年度计划109.5%。争取各类政策资金10.22亿元、债券资金21.39亿元。完成土地征收2732亩、报批2697亩、供地3051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81.8亩。
    (三)聚力促发展,文旅经济强劲复苏。创新推出武夷山主景区免门票优惠政策,出台扩大旅游市场消费12条政策措施保市场主体。组建文旅产业发展顾问团、人才库,成立文旅经济研究院。旅游发展股份公司列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引进飞越福建、3D裸眼、星巴克、室内射击场、鹅岛啤酒等新产品新业态,推出武夷茶宴等百道武夷风味特色菜,打造5处露营地、6个网红观景台、6个大众茶馆、60个共享茶空间。设立主题邮局、特色邮筒,推出国家公园纪念币、纪念邮票等文创产品。盘活改造、提档升级13 家民宿酒店,打响武夷山居品牌。开展“网络名人看武夷”“山盟海誓·恋在武夷”“山水连心·大红闽宁”等系列文旅推介活动,中央、省级媒体新闻曝光941条。开展文旅“十佳”系列评选活动,出台《民宿服务六规范》《酒店服务八要点》,建立全域旅游数据指标体系、旅游投诉快处先赔等机制。武夷山入选“2022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2022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省级森林康养城市。武夷宫宋街入选福建省特色步行街,星村镇入选全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五一村获评省级金牌旅游村。“文旅茶融合打造消费新地标”入选全国城市旅游优秀案例。武夷山上榜国内出游地热门前十,日益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优选地”。
    (四)聚力提品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实施城市品质提升项目77个,完成投资40.38亿元,占年度计划109.43%。完成崇安街、大同街、兴山路、水厂路、金盘亭路等道路提级改造,加快推进西快线、崇阳溪生态巡护绿道等项目。崇东大桥建成通车,景区轻轨接驳站、工人文化宫投入使用,完成中山路示范段立面改造。实行闽H牌照9座以下一类客车市内高速路段免费通行政策。改造老旧小区59个,惠及2900户。推进度假区改造提升,实施透绿工程,改造提升大王峰路、三姑旧街、仙凡福第花漾街区,清除沿街店面车位400个、整治广告牌1874处、水箱160处。开展“三沿”品质提升,拆除彩钢瓦820处、广告牌176块、屋顶蓄水箱2003个,房屋立面改造提升159栋。新建停车场6个,新增停车泊位1226个,新建改造城市雨水管网10公里、污水管网18公里、市政燃气管网17.2公里;新建垃圾分类屋(亭)100座。
    (五)聚力夯基础,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落实粮食安全双首长责任制,粮食播种面积22.5万亩、产量9.9万吨。整治撂荒耕地3366.43亩,整改“耕地流出”1712亩,新改建高标准农田3.2万亩。建立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29个、4500亩,水稻新品种试验点18个、3840亩。实施乡村品质提升项目16个,完成投资2.79亿元,占年度计划132.86%。大力推进马城线、西快线、星桐线、五夫翁墩至上梅荷墩公路工程、星村特色小镇等项目建设。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智慧监管试点。编制村庄规划24个,新建改造管网33公里,建设农村公路36.3公里,改造危桥5座,整治裸房200栋。创新全国数字乡村试点“136N”机制。兴田镇入选省级商务特色镇,6个项目列入全省首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桐木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兴贤村上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六)聚力保民生,幸福指数持续攀升。财政累计支出12.13亿元,用于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27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或基本完成18项、在建9项。新增城镇就业1168人,返还企业失业保险费193.77万元,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3553万元。建成11所长者食堂,完成2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73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创建3个农村留守(困境)儿童示范点,建成2个普惠性托育园。加强与上海第一医院、福建省立医院合作,成立8个名医工作室。6所学校投入使用,20所学校通过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省级评估验收。持续推进“双减”落地,武夷山一中、实验小学课后服务特色做法分别入选教育部、省教育厅典型案例。武夷山一中、百花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学校,武夷山华职被确定为福建省(1+X)证书试点校。圆满承办第十七届省运会分会场活动。蝉联福建省双拥模范城(县)“五连冠”。
    (七)聚力防风险,社会大局安定稳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精准有效抓好疫情防控,高效应对国内省内多轮疫情。因时因势动态调整防控重点,全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604名干部下沉酒店民宿等重点行业全天候驻点指导疫情防控。率先完成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第一剂接种任务,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率排名南平前列。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道路交通安全百日会战、文物保护等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圆满完成二十大维稳安保任务,打掉恶势力犯罪组织2个,破获涉恶九类案件32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0起、养老诈骗案件6起,化解中央交办的“治重化积”件101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6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良贷款率、政府债务率均低于警戒线。荣获福建省平安建设示范县(市、区)。黎前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八)聚力转作风,政府效能不断提升。深入开展“三提三效”行动,整治“吃喝风”顽疾、“老好人”思想、“宽松软”执法、“躺平式”干部,党员干部队伍精气神不断提振。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行政许可“一趟不用跑”占比95.34%,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南平前列,政务服务满意率99.97%。法院与工商联沟通联系机制成为全国典型。严格支出管理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与上年基本持平、“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自觉服从市委领导,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全年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25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03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港澳事务、老区库区、档案方志、防汛抗旱、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军政军民关系融洽和谐。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主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化压力为动力,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抓项目、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群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工作者,向在各个岗位上付出智慧、心血和汗水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各驻武机构、驻武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武夷山建设发展的海内外乡贤,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产业层次仍然较低,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项目不多,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拉动作用还不够强;大项目储备不足、转化不多,有效投资增长乏力;民生和社会治理领域还有短板,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尚有差距;市属国有企业发展动能不足,融资能力弱,亟需加快转型发展;一些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专业能力不够过硬,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等问题依然存在,服务效能、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发展目标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学深悟透“五个牢牢把握”的内涵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两个确立”的坚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忠实实践者,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武夷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纵观明年的发展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交织。党的二十大擎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做好“三稳一化解”,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尤其是当前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的持续落实,一揽子稳经济各项政策效应逐步释放,经济增速有望持续回升。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发力,紧紧把握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四大经济”、以竹代塑上升为国家战略、武夷山机场迁建等重要机遇,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方向坚定前行,充分发挥武夷山的品牌、文化、生态、茶旅、交通等比较优势,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
    2023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武夷山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更大”新要求和对武夷山“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南平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和武夷山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的要求,抢抓机遇,创新作为,全力推进好风景、好经济、好生活“三好”建设,以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区。
    围绕上述要求,2023年安排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8.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旅游接待人数增长20%,旅游总收入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单位 GDP 能耗控制在省下达目标内。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致力做美“好风景”,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聚力打造吸引人、留住人的好风景、好环境,让好风景、好环境成为武夷山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
    打造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勾勒全域美景。全面融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扮靓每一条路、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片林、每一方田,加快推进风景小镇、风景街区、风景廊道、风景建筑、风景森林、风景河湖、风景茶园茶庄、风景酒店民宿、风景酒吧夜市,勾勒最美天际线、城际线、山际线,努力描绘“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全域风景美丽画卷。强化污染防治。实施蓝天工程,扎实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深化裸露地和堆场扬尘治理,开展环境空气降尘量监测。实施碧水工程,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打造一批美丽示范河湖,加快推进崇阳溪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和闽江上游防洪工程项目。扎实开展重点流域及其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完成80%溯源和35%整治任务。实施净土工程,稳步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实施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全面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市场化。筑牢生态屏障。全面推进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计划实施项目47个,年度计划投资23.59亿元。加快林长制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整合建立林地林木资源信息空间分析数据库。实施松林改造、补植复绿工程,计划完成植树造林8400亩、森林抚育4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建设国家储备林1000亩,完成松材线虫病防治性采伐5947亩,清理国家公园范围内1.8万株枯死松树,建设环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防火林带500亩。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持续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及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计划完成4个旧村复垦项目。
    打造文明优雅的人文环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继续举办“师带徒”培训班,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着力提高公民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化拓展朱子文化“一区五工程”,着力推动朱子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挂牌中国朱子学会武夷山研究基地,打造国际性朱子文化学术研究交流基地。加快推进洋庄红色文化小镇、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柳永文化研学基地等项目建设,形成一批特色化、标志性的城市文化IP。活化传承武夷茶文化、朱子文化、闽越文化、柳永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从书院、博物馆、茶企茶馆、摩崖石刻中走出来,走进剧院、走进生活,融入旅游各要素,展现人文之美。
    打造活力充沛的发展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对照国家营商环境试点城市创新改革清单,争创省级营商环境改革试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全生命周期,更新迭代推出更多便民利企“一件事”集成套餐,实现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全覆盖。持续深化“互联网+监管”应用,实现监管事项主项覆盖率80%以上。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政银企对接和“企业家下午茶、晚餐会”服务机制,完善提升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打响“武宜商”营商环境品牌。加强人才支撑。深入实施“智在武夷”行动,完善“以才引才”机制,成立智荟人才发展有限公司。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重点人才的工作机制。制定《武夷山市高层次人才(F类)评价认定和支持办法(试行)》,建立更加有效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激励等评价机制,营造更加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和服务重大科技任务的创新环境。推动科技创新。深化科特派制度创新,推进科特派数字化管理。开展“明星科技特派员”评选工作,打造联合国科技特派员南南合作减贫示范基地,完成科技特派员展示馆建设。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争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R&D增长18%以上。积极申报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扎实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做大做强陆地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启动陆地港升级改造,创新开展跨境电商直购进口业务,开创闽北国际贸易新模式。实施中欧班列返程计划,探索培育国际班列返程业务。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基础设施筹建,积极对接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谋划推进综合物流园区项目,将武夷山打造成国际进出口货物集散地。主动融入武夷新区发展大局,推进同城化发展,构筑优势互补、资源互换、协同发展的产业合作新格局。
    (二)致力发展“好经济”,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产业化、规模化、集聚化发展为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做优绿色工业。完善绿色工业发展优惠政策,用好用活工业发展基金,重点提升精制茶加工、食品加工、竹木加工“三大”传统制造业,积极培育新型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科技“三大”新兴产业。围绕现有龙头骨干企业优化服务、完善配套、促进发展,大力支持农夫山泉、八马、武夷星、正山堂、正华竹木、德日环保等产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开展产业链垂直整合和跨领域横向拓展,提高本土化配套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引导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计划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大力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进龙头企业、产业链关键环节、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延伸,打造规模化、集聚化产业集群。
    做活文旅经济。围绕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目标要求,着力打响“双世遗”和国家公园品牌,加快建设“国际范、中国味、武夷风”文旅优选地、国际“会客厅”。实施“国际范”城市形象提升行动,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推进四大领域提升。提升基础配套,持续开展度假区改造提升,加快推进三姑旧街、大王峰路沿街店面改造。积极引进国际一流品牌酒店,改造提升大红袍山庄、悦华、椿泊等一批有外事接待条件的酒店,全面提升外事服务和保障水平,加快湘江古建筑博览园项目建设,打造国际“会客厅”。提升航空口岸,推进武夷山机场航空口岸建设,逐步恢复香港、曼谷航线,适时开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际航线。优化航线航班网络布局,深化与上饶等机场战略合作,推动航空市场发展。提升国际影响,持续扩大海峡两岸茶博会、朱子文化节、国际马拉松等一批活动影响力。积极对接国际性组织,策划举办遗产保护与利用高峰论坛。提升旅游服务,加大国际化服务人才队伍引进与培养,提升国际游客引进和接待水平。完善“一机游武夷”智能化旅游服务功能,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的旅游场景化建设,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持续开展旅游行业大评选、旅游市场秩序大整治,营造良好旅游消费环境。实施“中国味”城市气质提升行动,突出茶文旅深度融合,重点建设三大特色小镇。建设茶文化小镇,加快推进星村镇区、桐木村改造提升、星桐线彩化绿化提升、茶足径等一批项目建设。建设朱子文化小镇,加快推进朱子文化园项目建设,引进一批特色精品民宿、文化博物馆、文创体验、餐饮等休闲项目。建设闽越文化小镇,加快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全力打造集考古、研学、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实施“武夷风”城市场景提升行动,重点打造“一带一区一标”。打造武夷休闲风景带,高标准规划提升旅游公路,重点打造星桐线、马城线、南星公路以及战备路至下梅路口、轻轨快速通道以及崇阳溪武夷山段生态巡护绿道等风景道,在崇阳溪、九曲溪两侧打造中国最美山水远足径示范段。打造武夷体验风情区,丰富度假区崇溪漫步道沿线文旅业态,加快特色酒吧街建设,打造非遗体验馆和国潮茶空间,引进咖啡厅、西餐厅、特色店铺、街头演艺等新业态,激发夜经济活力。改造提升10家“武夷山居”特色文旅主题酒店。打造武夷时尚风向标,聚焦情侣、亲子等年轻群体,创新推出旅拍服务、茶餐服务、剧本杀、夜游露营等体验性、沉浸式产品。开展“月月有活动”,策划举办山盟海誓、户外生活节、红色文化旅游节、抖音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加快推进飞越福建、3D裸眼、水世界、星巴克、鹅岛啤酒屋、跨境电商等新业态项目落地见效。积极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谋划打造室内射击、网游电竞基地等特色体育项目,规划建设森林旅游步道,培育构建古驿道体育运动产业带,让武夷山成为有吸引力的“网红打卡地”。
    做大茶产业。积极创建“三茶”统筹先行区。茶文化方面,充分挖掘武夷茶历史文化,规范茶文化展陈、茶艺展示、茶事活动,加快推进“三茶”统筹展示馆、中国武夷茶博馆等项目建设,筹划举办一批有影响力的茶文化培训活动,积极推动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申报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制定发布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地方标准。茶产业方面,全域推广绿色生态茶园,打造高标准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华祥苑茶博城、八马茶业武夷山生态工业园等项目建设。扶持茶叶加工生产线提升改造,鼓励开发茶食品、茶饮料、茶器具、茶机械、茶包装、茶保健品等衍生产品,延伸产业链。加强线下、线上茶叶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成立政府主导的示范性电商平台。加强武夷茶地理标志管理,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强化品牌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提升武夷茶市场占有率。茶科技方面,加大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力度,打造“1+N”茶树种质资源圃。全力创建全国农作物(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加强与福建省茶科技研究院、武夷学院等科研院校和刘仲华院士、廖红教授等专家合作,深入研究武夷茶品质,并积极推广。完善茶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加工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福州)武夷山基地建设。
    做强园区平台。持续发力推动省级工业园区创建。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新建工业标准厂房5.74万平方米,更好地“筑巢引凤”、以投促招。完善生态创业园区二期基础设施配套,开工建设仙花路、长尾路、仙云路等项目。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研究出台出租企业管理办法,加大力度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支持闲置低效用地“二次”开发,积极处置闲置土地、低效用地,推进企业“腾笼换鸟”,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亩产效益。探索发展“飞地经济”,突破用地瓶颈制约。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小微园区,加快吴屯、上梅竹产业初加工园,五夫、岚谷农副食品加工园和洋庄、旗山工业园区建设,打造“一园多区”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扩大有效投资。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及政策投向,聚焦环带建设、资源优势转化、产业链延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短板、生态安全等方面,谋划一批重大项目。计划实施省、南平市重点项目40项,总投资215.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3亿元。持续深化重点项目周例会、月调度、比拼晾晒等工作机制,全力提速项目建设。着力大招商、招大商,发挥招商小分队作用,聚焦一座山、一片叶、一根竹、一瓶水、一只鹅、一尾鱼“六个一”特色产业以及文旅、“三茶”、康养、会展赛事等重点产业,绘制产业链招商地图,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跟进对接上海湘江实业、豫园股份等重点企业,力争引进一批产业协同配套、区域协同发展重点项目。推动武夷山复星酒店、意欣竹产品跨境电商产业园等20个投资亿元以上在谈“一把手”招商项目早签约、早开工。
    推进重点改革。健全完善“生态银行”、森林碳汇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配套政策,因地制宜推进森林碳汇、农业碳汇、茶园碳汇项目开发,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进城管体制改革,制定《武夷山市违法建筑处置暂行办法》,依法采取拆除、没收、暂缓拆除等形式处置违法建筑。持续深化公交体制改革,理顺公交公司管理机制,加快推进智慧公交建设,计划更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100辆。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科学制定“四大”国企考核办法,完成武投公司、武建集团AA信用评级。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存量资产。创新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方式,持续推进林权贷、农地贷、停车场专营权贷等融资项目。
    (三)致力创造“好生活”,努力实现从共同保护走向共同富裕。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实施城乡品质提升行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突出城市品质提升,全面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县域格局。着力建设清新之城、清爽之城。突出城乡风貌管控,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启动一中新校区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加强城市门户、中心区、滨水地带等重点区域和节点的规划,塑造城市风貌,彰显丹山碧水、多元文化的核心资源特质。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对中心城区行政、企事业单位实施围墙改造、绿化提升。持续开展城市环境微治理,大力整治违章户外广告、空中线缆、占道经营等乱象。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口袋公园”,让群众体验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舒适生活环境。着力建设品质之城、品位之城。积极创建海绵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计划改造老旧小区52个、3000户。加快棚户区改造,计划建设公租房133套。启动桐源、城东片区二期等片区开发,逐步推进城市旧城更新改造。加快水美幸福湾、水美二期、南门畈、北城花桥等4个安置区项目建设。完成平安大厦立面改造。打通文化路、农业路、上洲路、彭祖路(迎宾路-兴山路)等“瓶颈路”“断头路”。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东溪水厂二期工程及管网工程、建筑装修垃圾处理场、建筑渣土处理场等项目。启动城区、度假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城东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计划新改建供水管网20公里、雨污管网19公里,铺设燃气管网12公里,新增250个停车泊位,新建20座生活垃圾分类屋。
    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稳固高质量发展的基层基础。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力抓好“米袋子”,切实拎稳“菜篮子”。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2.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盘活撂荒地7310亩。扎实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有序做好县级储备粮轮换、储备。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巩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果。继续做好补充耕地、耕地“进出平衡”工作,抓好耕地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开展“四百兴村”行动,促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第二轮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数据采集,推进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培植一批自主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的示范村。稳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计划培育县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4个。积极扶持设施农业项目建设,抓好上梅、吴屯蔬菜基地建设。编制白鹅生态养殖发展规划,推动白鹅养殖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组建武夷山北米产业联盟,建设北米产业中心,打造“北米”产业品牌。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计划培育县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2家、示范家庭农场14家、龙头企业4家。全力创建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县。加快推进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建设,改造提升乡村振兴直播基地和农产品展销中心。加快推进武夷茶公共品牌展销中心、生鲜仓储中心、武夷茶智能仓等6个县域商业建设项目,新建基本型乡镇商贸中心1家、村级便民商店5家。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实现村庄规划管控全覆盖。抓好11条乡村振兴示范带、11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加快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两镇六村”建设,推动“251”环线全线通车。加快推进五夫翁墩至上梅荷墩公路工程、国道G322兴田南源岭至星村井水路面和星村井水至星村黎前村路面白改黑改造工程、县道X831建阳回潭至五夫排上路面改造工程。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启动实施星村镇集镇环境整治样板工程、南源岭村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本村工程。持续开展兴田片区“三沿”整治,做好沿线房屋立面改造提升、村容村貌管控。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项目建设,计划完成24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新建污水管网114.8公里、三格化粪池651个。
    突出生活品质改善,持续增进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福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百花幼儿园麒铭都分园、实验幼儿园湖桃分园、度假区幼儿园、武夷学院附属幼儿园等一批公办幼儿园项目,实施一中新校区、湖桃小学提质扩容、武夷中小教学楼等一批基础教育项目,计划新增学位6500个。推进武夷山一中省级示范性高中、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新校区、武夷山华职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建设。巩固提高“双减”成果,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推进“入学一件事”,实现全市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新生报名“掌上办”全覆盖。推进健康武夷建设。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强化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设置。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县域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布局。加快建设市立医院南北院区,推进新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病专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学处置中心等项目落地。扎实推进市立医院三级医院创建,组建肿瘤介入专科组,创建“无陪护”病房试点,拓展名医工作室,建设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提升复查。繁荣发展文体事业。高标准编制《“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建设文化强市。举办“五个一百”“诗词大赛”等优秀文化系列惠民活动。实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创建省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推进数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推动数字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数字乡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打造资源交互共享的数字文化矩阵。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00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聚焦“一老一小”,新建3所乡镇敬老院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打造7所星级农村幸福院,建成5所长者食堂。创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试点和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巩固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加快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建设婚俗改革展示馆、家庭调解中心。加快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规范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发放,强化困难人群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机制,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掉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加快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建立政府应急总调度指挥平台,健全应急指挥联勤联动响应机制,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完善综合治理社区网格,加强社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持续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文物保护“一保一档”标准化建设。开展“八五”普法中期督导,推动“八五”普法规划落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强化初信初访化解力度,完善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深化“雪亮工程”应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武夷,让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同时,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优抚等工作,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继续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港澳事务、老区库区、气象水文、防震减灾、档案方志等事业,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推进新“两纲”实施。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政府必须要有新作为、新业绩。我们要持续深化“三提三效”行动,持之以恒转作风、提效能,始终牢记职责使命,坚持为民、务实、清廉,营造“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干事环境,努力打造“干实事、真干事、干成事”的人民满意政府。
    政治引领,忠诚干事。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决落实党中央、省委、南平市委和武夷山市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步调一致。
    依法行政,规矩干事。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持续加强政务公开,建设更加透明的阳光政府。
    务实高效,担当干事。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倡导“三个马上”,坚决防止“七个有之”,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减一切非必要性财政支出,将有限财力更多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坚持真抓实干,强化责任担当,提高能力本领,切实做到敢抓敢管、敢作敢为、敢闯敢试。
    廉洁从政,干净干事。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充分发挥审计、效能问责等作用,刀刃向内从严整肃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鼓舞人心,时代号角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武夷山新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