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766|回复: 0

[北京] 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3 天前
  • 签到天数: 75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2068
    发表于 2023-4-13 19: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4日在海淀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海淀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俊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海淀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帮助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和对中关村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我们忠诚履职、担当实干,党的二十大、冬奥会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圆满完成,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开展。
      ——我们初心如磐、奋楫笃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科技创新乘势而上,高质量发展强势推进。
      ——我们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城市更美丽、环境更宜居,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精益求精,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彰显新作为
      尽锐出战、全力以赴,保持最佳状态、落实最严要求,在周到服务、精细保障冬奥盛会中生动诠释“海淀担当”。
      组织领导有力度。构建“一办一中心十六组”运行保障指挥体系,建立赛时指挥调度和应急保障机制,一体化统筹、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全面做好住宿、餐饮、安保等赛事服务和城市运行保障,出色完成颐和园和盲人学校火炬接力传递、2个场馆41场赛事服务保障任务。
      服务保障显温度。选派149名干部加入场馆运行团队,24名处级干部带队组建酒店服务保障团队。投入安保、应急力量89万人次,各类风险隐患成功化解。保障期间24小时不间断接驳抵离,日均派发100余车次。实施环境建设项目23个,布置重点景观19处,市容环境秩序井然,喜迎冬奥氛围浓厚。高标准完成志愿服务,热情周到服务的广大志愿者成为冬奥盛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疫情防控讲精度。紧盯住宿、抵离各环节,逐项消除疫情风险。建立隔离场所运行监管体系,实行“医院式管理、酒店式服务”。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应用空间计算平台、生物气溶胶等提高防疫效率。编制各类场景疫情防控方案115个,闭环人员核酸检测每日全覆盖,实现了“病例少输入、环内少传播、社会零外溢”工作目标。
      (二)科学施策,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新成效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统筹调配资源,不断优化措施,有效守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防控机制更加健全。先后成立5+N、涉疫风险人员8小时快速转运、环境消杀、急救转运等专班,坚持“早部署、晚检查”、以快制快,分区分类分级开展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压紧压实“四方责任”,核酸检测、追阳判密、流调管控、转运隔离等工作有序衔接,成功处置多起局部聚集性疫情,稳妥化解奥密克戎BF.7变异株引发的规模性疫情冲击。
      防控基础更加稳固。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构建起“15分钟核酸采样圈”,日检测能力达73.18万管。提升观察救治能力,利用保障性住房闲置资源开设健康驿站3个,先后高效建成凤凰山庄健康驿站和3家方舱医院,将上地医院改造为定点救治医院,推动全区51家二、三级医院和50家社区服务中心开设发热门诊,统筹各方资源保障药品供应和紧急救治。加快构筑防疫屏障,接种新冠疫苗109.9万剂。强化进口货物疫情防控,进口冷链食品首站中转查验库建成投用,全流程可追溯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做好应急物资保障,确定超市发等158家商业企业及105家应急网点为保障实体,日配送能力达600吨。
      科技赋能更加深入。建设智慧化疫情防控集成平台,整合涉疫信息系统,初筛阳性人员落位、管控、复核等效率大幅提升。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开展涉疫科研攻关,协调东软、声智做好常态化核酸检测远程支持;组织应用旷视科技电子哨兵、声智“市场智行”系统,市场、药店等场所疫情防控实现智能管理;助推圆因生物、友康生物加快研发疫苗和核酸采集提取纯化一体管。
      (三)精准调控,经济回稳向好形成新态势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加强统筹调度,狠抓指标任务落实和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经济运行企稳向好。
      “压舱石”地位突显。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4%,全市占比25%,经济总量和增长贡献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0.5亿元,实现正增长,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4.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2750亿元,全市占比19.6%。依靠科技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早谋划、早部署、常调度,经济在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彰显韧性、迸发潜力。
      复工复产保障有力。做好用工、物流等生产要素保障,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制定实施“白名单”企业闭环管理工作指引,成功推荐122家企业进入重点保供工业企业“白名单”,为46家企业办理运输转运证3593张。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及时出台实施支持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相关政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复工,总产值预计2719.8亿元。
      助企纾困成效显著。顶格落实国家和本市各项稳增长政策,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恢复发展22条措施等一揽子区级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近5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12.8亿元。区级财金协同平台向731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4.64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5668.68万元。年末本外币存贷款余额预计5.83万亿元,增长13%。搭建“创融海淀”政金企对接平台,助力1.43万家企业借贷405亿元。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落实“服务包”、服务管家制度,协调解决企业诉求3156项。
      (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全面落实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级,高质量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先行先试改革落地见效。制定实施落实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工作方案,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科技应用场景建设、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等,一批重大项目和改革案例落地。华为、联想等8家领军企业与11家中小微企业签署技术集成采购协议。北京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发布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支持小米牵头组建3C智能制造创新联合体、筹建人形机器人创新联合体。推动人才支持类改革措施落地实施,教育部向12所高校下达与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专项指标173个;外国人出入境服务厅建成投用,实现外籍人才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两证联办”。率先施行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基础研究支出加计扣除、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分期纳税,切实减轻创新主体税收负担。
      原始创新策源功能显著增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预计740件,增长20%;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3400亿元,增长15%。全力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和启元实验室建设,国家实验室起步区实现入驻办公,启元实验室科研条件平台一期建设完成。持续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智源、微芯分别发布智算平台“九鼎”、大规模对等网络通信技术“若水”,量子院量子通信样机直通距离创世界纪录,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4个项目完成立项。以自然科学基金助力企业破解基础科学问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总规模已达7000万元。大力加强底层技术创新,在人工智能等11个前沿领域布局,支持一批底层技术项目。深化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全国首个临床医学概念验证中心——中关村科学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医学概念验证中心揭牌运行。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继续实施研发投入倍增计划,科技企业研发费用预计2751亿元,增长15%。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巩固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15项配套任务扎实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8家,累计265家。高新技术企业收入预计3.8万亿元,增长7.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预计1.6万亿元,增长12%。推动高精尖产业项目落地,动态跟踪重点项目721个,新增签约项目54个。拓展大信息产业集群优势,在互联网3.0、区块链、RISC-V等新兴领域加快布局,提升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基础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建设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和区块链先进算力实验平台,加速研发集成电路IP核,加快推进自主可控软件创新中心和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建设。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物、智能医疗研发,腾盛华创新冠病毒创新药物以及凡知医学、小蝇科技等7家企业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罗森博特、爱霖医疗等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器械创新通道。贝伦产业园实现100%入驻,入驻医药健康企业23家。积极布局氢能领域,依托国际氢能中心建设,支持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依托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前沿技术创新中心,搭建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时空信息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质量强国建设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创新生态优化升级。积极构建科技服务体系,统筹协调、加强调度,职能部门、国有企业、财源专班和各街镇各司其职、协同联动,服务更加专业高效。着力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水平,推广东升科技园“精耕细作”运营模式。不断优化知识产权环境,设立规模1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运营担保基金,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成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首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鼓励支持平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支持字节、快手、百度、小米等头部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积极创新网络市场监管服务模式,获批创建全国首批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以“集群注册”方式为互联网直播服务主播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强化科技金融服务,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揭牌,为科创企业提供并购贷款、科技人才贷、认股权贷款等;支持股权投融资机构发展,获股权投资企业511家次,已披露获投金额490.77亿元。做好企业上市服务,新增上市企业19家,现有上市企业268家,数量稳居全国地级市(区)之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华为等企业引进高水平青年博士后科技人才74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连续6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两区”建设扎实开展。实际利用外资63.7亿美元,增长2.1%,全市占比37.1%。出口额预计1500亿元,增长2.2%,全市占比26%。促进全产业链制度型开放,形成制度创新案例21个。新增项目639个,其中外资项目125个。加快推动中关村综保区报批工作,研究制定规划建设方案。扎实推动数字贸易港建设,全面梳理项目清单和诉求清单。落实外债便利化试点政策,为53家企业办理外债便利化业务,涉及金额42亿美元。推动招商银行海淀支行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试点。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培育。优化商圈布局,7个现有商圈和西北旺、永丰2个待培育商圈纳入全市重点商圈名录。加快推进五棵松商圈数字化建设,华熙LIVE成为多元业态网红打卡地,开创“沉浸式”互动体验商业模式。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引入各类首店31家。麦德龙PLUS店开业。持续优化生活服务业网点布局,新建、升级改造便民商业网点50个。积极促进消费市场恢复发展,举办北京消费季·悦动海淀系列活动等,推动商旅文体等消费融合发展;坚持以有效投资推动结构升级,实施促消费资金支持政策,全方位推动消费层级提升。
      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统筹实施。加快北区开发建设步伐,开复工527万平方米,完工141万平方米。大北农生物农业创新园竣工,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园地下结构施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温泉自来水厂、西埠头及北安河两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稻香湖再生水厂二期、苏家坨中心医院、北部医疗中心主体结构施工。西小营村宅基地腾退完成,7个村庄腾退收尾工作稳步推进。5个“一镇一园”项目进展顺利。加快推进南区建设发展,东升科技园二期集体自持楼宇主体结构封顶;金隅科技园二期幕墙施工;积极挖掘产业空间,中坤广场等5个老旧楼宇、厂房改造项目基本完工。
      (五)规划引领,城市功能优化迈出新步伐
      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全力服务保障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规划编制实施全面开展。北区HD00-0411街区控规编制完成,10个街区控规形成初步成果;一绿地区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即将完成。严格落实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六郎庄、青龙桥古镇规划研究加快推进,三山五园艺术中心主体结构封顶,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项目加快建设,启动挂甲屯腾退,完成福缘门搬迁腾退和园外园生态环境提升四期、五期工程。发挥街镇责任规划师作用,17个小微空间改造提升稳步推进,中关村众享荟等一批亮点项目建设完成。深化“村地区管”,严格农村宅基地和房屋建设管理。用好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一本账”,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问题整改深入开展。
      疏整促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坚定不移疏解一般制造业、推动先进制造业绿色智能化发展,调整退出2家生产企业,6家企业完成绿色化、智能化改造。着力提升城市环境,以拆违腾退为主线,“拆、腾、绿”一体化推进,拆除违法建设214.7万平方米,腾退土地212.9公顷,“基本无违法建设区”成功创建。大力度美化拓展城市空间,清河滨水绿廊建设加快实施,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一期基本完工;坚持“应撤尽撤、安全优先”,全面实施城市道路隔离护栏撤除优化管理,撤除护栏11.3万米,在全市率先完成护栏撤除任务;撤除绿化护栏37.9万米,防盗网、防爬刺13.2万米;桥下空间清理整治122处;拆除围挡59处,规范提升83处;“揭网见绿”597.24公顷,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新增公园绿地14个、绿道7.7公里;完成88条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任务;开墙打洞、占道经营等问题保持“动态清零”。不断提升养老助餐服务管理水平,新建养老助餐点15家。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配合完成第二轮北京市生态环保督察,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推进。持续开展“一微克”行动,细颗粒物年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位居全市中心城区之首;优良天数288天。深入实施“水清岸绿”行动计划,治理河道23.22公里,建成滨水慢行道路34.5公里;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8个市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比例87.5%。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95%以上。新增平原造林2744亩、城区绿化66.3公顷,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任务按期完成。实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行动,东马坊、车耳营完成美丽乡村建设,9个村实现主体完工。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管理精细化水平,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点413个,规范设置装修垃圾投放点1794处,非居民厨余垃圾规范收运率达91%。
      交通综合治理加快推动。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地铁12号线正线、13号线B线拆分工程进场施工,昌平线南延一期完成空载试运行,16号线南段实现通车,新增轨道交通里程11公里。推进道路建设,上庄路北段、巨山路、友谊渠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10条道路建成投用,新增通车里程9.8公里。大力推进城市道路移交接养,移交接养道路100条、65公里,基本实现“应交尽交、应接尽接”。打通“断头路”4条,开工建设疏堵工程6处,完成108万平方米道路大中修,优化63个点位交通组织,103个路口信号灯完成升级改造。强化“学医景商”周边交通综合治理,“一点一策”整治市级挂账点位。加大慢行系统建设力度,长8.6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南展一期工程全线贯通,完成66条、77公里道路慢行系统提升。挖潜新增停车位6579个,重点区域停车难有效缓解。持续开展共享单车秩序治理,加快推动电子围栏设置。
      协同发展任务加快落实。坚持市域、环京、结对地区协作一体推进,推荐5个高精尖项目落地城市副中心,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基本建成,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建设有序实施;支持26家企业使用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鼓励驻区企业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加大海淀-延庆结对协作力度;深化支援合作,支持项目51个,助力6个结对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六)勤政为民,民生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
      紧扣“七有”“五性”,着力解决民生痛点难点问题,办理完成区级重要民生实事31件,民生保障更加精准有力。
      就业社保全面推进。2.2万户籍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连续9年获评“北京市充分就业区”。面向高校毕业生招录乡村振兴协理员,区属国企招聘坚持应届高校毕业生优先。加强社保基金管理,社保基金收缴总额首次居全市首位。新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3007张,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全市领先。着力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扎实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失能和需求评估试点测试。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发放城乡低保金、低收入家庭生活补助和特困人员供养金9660万元。
      群众居住品质稳步改善。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4378套,竣工5707套。做好公租房配租和租金补贴发放,配租公租房3828套,为10038个租房家庭发放补贴1.42亿元。着力解决北区职住不平衡问题,加快推动29万平方米商品房建设。深化老旧小区综合整治,19个小区74.2万平方米整治加快实施, 启动55个小区160.9万平方米整治项目。加快推动交大东路58号院等3处危旧楼房改建和简易楼腾退改造以及功德寺、宝山、双新棚户区改造项目。加装电梯开工304部、完工227部。坚持“房住不炒”,持续加强新房销售市场监管、房屋出租管理、群租房整治和中介行业监管,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
      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持续优化学位供给,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1350个、中小学学位10040个。推进“公参民”学校规范治理,7所学校“民转公”。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翠湖小学等9所学校纳入集团化办学模式,上庄中心小学等3所学校纳入十一教育联盟。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课后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参加师生比例分别达99%、98%。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入学方式以多校划片为主。继续实施“成长中的教育家”工程和教育创新人才培育工程,高质量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健康海淀建设不断深化。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90.2%,新建院前急救工作站13个,院前急救呼叫满足率100%。扎实推动5家区属医院高质量发展,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均衡。不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医联体三级医院全部上线放号,60家基层医疗机构参与预约转诊。严格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食品、药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98.9%、100%,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新增专项活动场地25处,健身路径新增38套、更新273套,在全市率先实现“15分钟健身圈”社区全覆盖。
      文化建设发展守正创新。着力做好文物保护和资源活化工作,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进京赶考第一站——清华园车站拆迁腾退和文物修缮工程加快实施。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度,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入,2730场线上线下文化活动惠及群众2375万人次。深化“书香海淀”建设,举办全民阅读活动670余场。区史志办荣获“全国党史和文献部门先进集体”称号,区文化馆入选全国首批十佳民族音乐普及推广中心。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预计9960亿元,增长6%,全市占比55%。
      社会治理效能大幅提升。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建立“每月一题”责任制,接诉即办机制更加完善,受理群众诉求107.6万件,解决率、满意率分别达92.37%、93.73%。坚持向前一步、主动治理,集中攻坚历史遗留房产证办理难问题,打通7个项目12981套办证通道,发证10170套;持续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整合城市管理等各类应用场景55个;加强物业管理,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党组织覆盖率、物业服务覆盖率分别达98.73%、100%、97.45%;在农村地区继续试点村庄准物业化管理,并探索建立准入、退出动态调整机制。以防范风险为主线,筑牢安全发展底线,扎实开展金融风险防控,网贷机构全部销账,涉嫌非法集资高风险企业“动态清零”;深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群众安全感居全市各区之首;扎实开展“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统筹抓好各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狠抓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安全生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生产安全亡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3.3%、34.2%。
      与此同时,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稳步推进,双拥共建、档案史志、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民防、防震减灾、气象等各方面工作均取得新成效。
      (七)深化改革,区域竞争力跃上新高度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政府服务质效,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
      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巩固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果,修订镇级职责清单,各镇依法依规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制定权力清单动态管理制度,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强化资源整合和统筹调度,严格国企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国资国企监管效能明显提升。健全“过紧日子”长效机制,推进重点领域支出降本增效,规范清理编外用工,强化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一般性支出压减19.6亿元。在全市率先设立稳保投资基金,超转保障资金效益有了保障。着力破解重点项目资金难题,新增政府债券206.82亿元。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圆满完成。
      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化。统筹推进优化营商环境25项重点行动、159项具体任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43个政务服务事项、20个证明类事项实行“告知承诺”,16个集成场景落地实施。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社区(村)政务服务规范化实现全覆盖。推进“数字政务”建设,区级事项全程网办率100%,609个区块链场景落地,在全国率先应用“长安链”基础平台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在全市率先完成企业住所标准化“零材料、免填报”登记改革。深化“6+4”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新设企业3.5万户,增长58.5%,现有企业达25.3万户。营商环境考核连续三年全市第一。
      各位代表!一年来,围绕政府自身建设,我们坚定不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我们巩固拓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建设成果,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97件、政协委员提案257件,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们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开展,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狠抓作风建设,政府系统抓落实能力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掌舵领航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方面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海淀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海淀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经济结构性优势和结构性矛盾交织,针对如何在首都迈上4万亿元台阶上彰显新作为、如何在区域驶入万亿元轨道上拓展新路径,还需深度谋划、持续用力。二是科技创新能级和层次与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的科学城目标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科技创新生态仍需进一步完善。三是高质量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出,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日益增长的品质需求和供给质量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北区“城”的功能亟待完善,南区“产”的功能仍需强化。四是一些干部专业能力、创新意识、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的精气神还需进一步提振。对此,我们将尽心竭力加快解决。
      二、2023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和对中关村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路径,推动“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海淀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空气质量改善任务。
      (一)以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
      对标“三个走在最前头”要求,以优化创新服务体系为主线,全面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建设。
      深化拓展原始创新策源功能。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启元实验室核心任务开展及科技成果落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支持中科院等国家科研机构开展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支持智源、微芯、量子、通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并提升其成果转化能力。支持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地更多前沿重大项目。发挥自然科学基金作用,加强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加大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支持力度。继续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鼓励多元创新主体开展通用底层技术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基础设施和应用生态。加快区块链算力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支持开源芯片研究院研发高性能处理器核。
      不断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以大信息为支柱,以生命健康为突破,以科技服务为基础,持续加强高精尖产业组织。依托北京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和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搭建软硬一体的智能制造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依托中关村壹号、星谷创新园等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打造空天产业集聚区。支持超高清协同中心开展产业链关键技术、产品国产化攻关。做强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医疗机器人创新中心和前孵化创新中心,拓展医药健康产业空间,推动基因和细胞治疗、AI新药研发及高端医疗器械重点品种获批上市。做强“海淀创新基金系”,聚焦大信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等产业,支持硬科技领域高成长项目落地发展。
      大力优化创新生态。坚持项目化、清单化,加快推进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落地见效,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创新主体。研提一揽子改革政策建议,将先行先试改革不断引向深入。继续引入多元创新主体,优化区域创新体系。深化国家级金科新区建设,创新、推广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拓展产业空间供给模式,持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聚焦重点园区,加强政府服务,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完善创新要素。提升区属和镇属企业的服务能力,构建全方位、全链条服务体系。推进PNP、巢生、奇绩创坛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大力引进国际孵化机构,优化孵化载体分级分类服务模式,全面做好企业孵化工作。健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做大做强科技成长基金,扶持领军企业、高成长企业和前沿企业发展。用好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等融资平台,加快推进全球创业投资中心建设,以更大力度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健康发展。建设企业上市发展基地,做好企业上市服务。深入实施升级版“海英计划”,持续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高水准推进“两区”建设。推动中关村综保区建设,探索自贸试验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联动创新。积极推进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和数据跨境流动试点,加快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强化项目签约常态化机制,积极承接重点企业和央企调整业务布局、开设新业务板块等新设项目。进一步推进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发展。深化“产业开放+园区开放”模式,聚焦信息服务、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产业,在跨境数据交易、产业链接与开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持续优化外资外贸发展环境。支持科创企业加强国际创新合作。高水平筹办2023中关村论坛。
      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推进农村地区村庄搬迁腾退,完成10个村庄搬迁腾退。在北区,推进永丰产业基地剩余地块和翠湖科技园土地一级开发及供地工作;推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园、永丰数字先导园、北京协同创新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国际医谷项目落地;优化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快道路、电力、医疗、商业等项目建设。在南区,梳理老旧楼宇、厂房园区等空间资源,与市属国企加强对接,推动整体转型升级;深入推进“马上清(青)西”地区城市更新,加快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和清河滨水绿廊建设,实施中关村广场、鼎好大厦B座等更新改造。
      以高质量供给引领消费新需求。以重点任务清单、项目清单为抓手,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一圈一策”开展传统商圈改造。加快商业综合体建设,推动西北旺万象汇、西三旗万象汇和五棵松万达广场投入运营。继续开展北京消费季·悦动海淀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着力提升便民服务品质,优化区域网点布局,补建、新建、提升便民商业网点40个,加大品牌企业培育引进力度。用好科技园区15%配套设施政策,打造科技园区高品质配套商业。优化投资制度,加大商业设施投资。
      (二)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着力优化城市功能
      聚焦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不断提升“四个服务”水平。
      坚决做好“四个服务”。全力抓好重点地区安全管控,做好各类重大活动服务保障,营造安全优良的政务环境。持续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强化城市运行风险巡查整治,确保社会安定有序。认真落实国家新冠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统筹资源力量,切实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需求,着力保健康、防重症、降病亡,尽最大努力确保防控措施优化转段平稳有序。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大力支持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合作,助力结对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驻区单位服务,扎实开展双拥创建。
      高标准推进规划编制实施。严格落实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启动北区第二批街区控规编制工作,推动11个街区控规落地实施。加快形成京张铁路遗址公园沿线街区控规编制成果。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和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建成投用,努力将三山五园地区融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加快实施11个保留村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五塔寺、明光村、树村等地区规划综合实施方案落地实施。深化“村地区管”,充分发挥土地要素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大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问题整改力度。
      大力优化提升城市环境。落实城市更新条例,探索实施片区融合更新,坚持以人为本,推动资源整合和功能融合,有效提升片区整体品质效益。建立健全环境秩序巡查闭环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营造优美城市环境。以“城市大脑”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便捷化及精细化水平。持续开展疏整促专项行动,统筹做好非首都功能疏解提升、违建治理与腾退土地利用、桥下空间整治及街区环境秩序治理。巩固“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成果,对新生违法建设保持“零容忍”。充分发挥街镇责任规划师、小巷管家作用,完成城市精细化整治提升任务,无证无照经营等问题继续保持“动态清零”。用好腾退土地、“边角地”,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深入推进护栏围网撤除优化管理,强化科技应用,加强巡查执法,严防环境秩序问题反弹。
      统筹实施交通综合治理。加快道路规划实施和路网建设,坚持竣工通车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前期储备一批、攻坚克难一批,实现5条道路通车,推进6条道路开工建设,新增道路通车里程8公里。持续完善轨道交通线网体系,加快推进地铁13号线建设,推动12号线建成通车。完成40万平方米道路大中修和3项疏堵工程,打通“断头路”2条,对15个点位开展交通组织优化。推进辖区五环外通信架空线入地工作。继续推进“错时共享”,挖潜新增停车位5000个,规范共享单车管理。加大慢行系统建设和治理力度,稳步推进改扩建道路安装交通科技设施工程,构建绿色安全智慧的交通出行体系。
      着力破解城乡发展难题。统筹实施解危排险、违建拆除工作,实现五塔寺环境整治等重点项目遗留问题全部解决。加快保留村供排水治理进度,完善供排水管网,补齐污水管网建设短板,彻底解决农村地区雨污合流问题。统筹推进重大投资项目结项,全力攻坚项目决算、交付使用、项目甩项难题,完成遗留尾款项目清理,严格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竣工验收、交付、决算等,杜绝新生欠账。积极推进12条代建道路移交接养,实现全区已建成规划城市道路全部移交,并做好养护管理。
      (三)以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巩固为抓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推动美丽海淀建设,全力打造高品质生产生活空间。
      持续提升环境质量。统筹推进产业、能源、建筑、供热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发挥低碳试点示范引领效应,确保碳排放强度达到市级考核要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协同控制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加强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扬尘等重点领域治理,进一步减少重污染天数。持续加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确保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地下水水质总体稳定。全面实施“水清岸绿”行动计划,持续开展重点河道治理和提升改造,推出一批市民喜爱、亲水宜人的“文化河”“网红河”。在14个小区实施海绵化改造。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三地”共管,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积极拓展绿色空间。大力推动城市慢行系统与滨水道路、园林绿道“三网”融合,打通绿廊断点,串联形成绿色休闲网络。开展“美边丽角”行动,建设7处公园绿地和12处小微绿地,完成中央党校西侧、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周边、一亩园等绿化工程建设,新增林地、绿地60公顷,进一步优化绿色空间体系。强化湿地资源监管,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全面实施“林长制”。持续改善国家植物园外部环境。扎实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深入开展垃圾综合整治。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推进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管理,加快可回收物市场化体系建设。强化建筑垃圾综合治理,建立健全运行闭环管理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运输消纳。强化垃圾处理终端设施建设,完成大工村再生能源发电厂规划验收,推进再生资源预处理中心项目立项,实施六里屯垃圾填埋场风险防控和环境改造及再利用项目,推动大工村废水处理扩建项目开工,加快建设大工村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综合处置项目及其配套项目。
      (四)以人民为中心,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接诉即办为主线,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兜牢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
      扎实做好就业社保工作。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公共就业服务,多渠道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的就业质量。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实施精准救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完善长期护理保险考评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养老机构监管,深化医养结合,新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家、养老助餐点58家。加快推进儿童福利院建设,做好孤残儿童康复救助工作。
      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开工8000套,竣工6100套。加快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共商共享共担共治机制,实施55个小区、160.9万平方米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中关村东区改造等5个危旧楼房改建项目。健全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发挥“社区伙伴行动计划”示范效应,引导业主自治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不断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加快老楼加装电梯进度。加强住房销售和租赁市场管理,规范房地产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进一步提升教育发展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多途径扩大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增加中小学学位5560个。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增加学前教育普惠性学位1000个。坚持“五育”并举,持续深化“双减”工作,全力推动校内提质增效、校外规范管理。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有序推进“双新”示范区建设和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学校创建评估。提高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发展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全面开展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管理,切实提升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稳步推进健康海淀建设。巩固拓展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成果,持续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加快推动区属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三医联动”。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筹建国际医疗服务联合体,加快北部医疗中心、苏家坨中心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优化分级诊疗服务,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巩固拓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不断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建设专项活动场地、更新全民健身路径分别不少于7片、80套,持续打造“10分钟健身圈”,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
      扎实推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配合完成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验收,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迎检。加快推进清华园车站修缮工程,推动“走向新中国的步伐”展陈落地。积极促进文化园区和文化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均衡配置,开工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园海淀第三图书馆。深化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争创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接诉即办机制,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每月一题”为抓手,优化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用好社区工作者队伍,延伸服务触角,强化柔性治理、向前一步,推动未诉先办;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改革,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常态化回访、长效化督办,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严格社区事项工作准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社区减负增效。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地方金融管理和风险防控,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抓好各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五)以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为契机,构筑区域发展新优势
      以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引擎。
      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全面做好世行评价、国务院营商环境督查及本市区级营商环境评价迎检工作。落实本市营商环境新一轮改革任务,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在“一网通办”平台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积极创建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深化财金协同平台建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夯实“服务包”工作体系,吸引央企、重点企业落地新业务、新板块。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树牢“过紧日子”思想,推进财政管理改革,稳妥处理财与政、财与法、财与事、财与人的关系,强化成本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压缩编外用工规模,保障重点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持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街镇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深入推进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用好地方政府债券政策,强化重点任务财力保障,严格政府债务管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治理体系,优化国资布局,强化国企监管,推动区属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切实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区域发展能力。
      各位代表!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将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坚持依法行政,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我们将着力提升政府工作效能,注重工作统筹,强化政策协调,鼓励支持创新探索,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我们将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我们将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打造适应海淀发展要求、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推动海淀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更大成效、创造更大辉煌。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奇迹。”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决扛起“深耕试验田、当好排头兵”的责任使命,高水平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奋力推动海淀高质量发展,为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的科学城而努力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