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937|回复: 0

[福建] 2022年南平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0:58
  • 签到天数: 7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896
    发表于 2022-4-25 15: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南平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主要工作和过去五年发展成就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南平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平考察,亲自给廖俊波同志母亲季平英同志回信,亲自宣布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为新南平发展导航定向、擘画蓝图,注入了强大动力。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抓紧抓实“五促一保一防一控”重点工作,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117.6亿元、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56.6亿元、增长7.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3亿元、增长4.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去年持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53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31元、增长10.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全面完成。

    这一年,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绿色发展开启新篇章。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南平四个方面的重要指示要求,抢抓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武夷新区建设加快南平全方位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南平市绿色发展机制创新集成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等重大机遇,系统谋划制定一批规划、意见、实施方案等,累计谋划实施739个项目、总投资2573亿元;向上争取资金195.9亿元、增长34.4%。正式启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成功获批全国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等国家级绿色金字招牌;举办“三茶”统筹发展高峰会、中国武夷国际红茶交流活动,中国白茶城、武夷茶世界等茶产业链平台投入运营;开展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三年行动,发布全省首个科技特派员服务规范标准,新增利益共同体119个,实现成果转化515项;传承弘扬闽北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朱子文化“一区五工程”建设,成功举办纪念朱子诞辰891周年和首届考亭论坛等系列活动。中国与东盟四国外长在南平会晤取得圆满成功,南平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这一年,我们大抓项目、大抓基层,绿色发展夯实新支撑。深入开展“三大攻坚行动”,每季举办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南平市和顺昌、建瓯、光泽、松溪获省“五个一批”项目正向激励奖。聚焦“一座山、一片叶、一根竹、一瓶水、一只鸡”等最具优势、最有基础的生态优势产业,深入开展“一把手”小分队招商、产业链以商招商,大亚圣象、华润怡宝、银河水业、爱克太尔、美新科技等164个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链项目签约落地;武夷新区生态食品和水专业园、圣农产业链、建阳闽瑞新合纤医卫产业链以及三爱富氟新材料、熊宝科技、久利食品等163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农夫山泉、茶汤温泉、绿康活性杆菌肽等119个省市重点项目竣工投产,顺丰、申通、圆通南平分拨中心投入运营。出台促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的七条措施以及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编制《惠企政策申报指引》“口袋书”,引导企业绿色转型、增产增效,推动144个增资扩产、技改重点项目加快实施。武夷山机场迁建项目通过预可研报告评审,武沙高速公路列入国高网修编初步方案,温武吉铁路完成预可研报告。武夷山国际货运班列纳入全国铁路运行图并成为固定班列,通江达海的延平新城港区一期主体工程建成。新策划“跟着总书记打卡”金牌线路、世界茶乡体验之旅等6条精品线路,大力开展“全闽乐购”活动,有效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这一年,我们勇于创新、先行先试,绿色发展增添新动能。“圣泽901”白羽肉鸡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打破国外畜禽种源垄断;顺昌“森林生态银行”荣获全国唯一的“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自然守护类别年度大奖,列入全国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全省林改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加快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搭建绿色认证服务平台,全国首创“碳汇+远期回购”融资模式,“绿色转型贷”“林业碳汇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全省推广,绿色贷款余额增长67.4%、居全省第1,新增贷款增长41.5%、居全省第2。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开设“智慧税务云厅”,网上办税率全省第一;大力推行“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全域通办”等不动产登记模式,“入学”“企业招工”等便民利企“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全省推广。

    这一年,我们全域统筹、做美城乡,绿色发展焕发新颜值。坚持“双核驱动”,建阳总体规划全面优化提升,建筑风貌设计导则编制实施,三江六岸水生态修复治理、崇阳溪安全生态水系等项目加快实施,崇阳溪滨江步道全面贯通。武夷新区旅游观光轨道交通开通初期运营,古闽大道南北连通段建成通车,体育中心具备测试赛条件,建平大道景观提升顺利完成。延平城市更新持续推进,工业路二期和一批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成,南福路快速通道、疏港路二期等81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延平新城产城融合步伐加快,一批产业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加快落地实施。坚持城乡统筹,实施城乡建设品质提升五大行动和十大样板工程,南平市综合考评成绩位列全省第四;延平、建阳、浦城率先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全市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3357套、老旧小区7.4万户,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46公里、农村公路424公里、绿道132公里、各类管网629公里,新增公园绿地115公顷、公共停车泊位5365个。坚持农村危旧房、违建房、裸房“三房同治”,整治农村危房、裸房9855栋,打造绿盈乡村205个,提升农村安居宜居水平。

    这一年,我们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绿色发展带来新福祉。2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83.05%。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保就业并举,开展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5.2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5万人。出台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十条措施,54人高考成绩位列全省前500名、同比增加34人,本科上线率65.7%、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武夷学院被列入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实施“健康南平”行动,DRG付费国家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有序推进;留在市域医疗机构诊疗人数增长7.1%,基层诊疗人次占比57.7%、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13所乡镇敬老院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创建三星级以上农村幸福院150处。加快发展文体事业,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系列文艺活动,创作《红军·1343》剧目,社会反响良好;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市第三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我市运动健儿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各位代表,2021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本届政府工作顺利收官。经过5年接续奋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同全省一道提前一年实现脱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五年来,我们突出创新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35.6:48.0,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5.4%、居全省首位。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年均增长10.7%。发明专利授权1039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3家,分别比2016年增长86.5%、157.5%。新增年产值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1家,上市企业2家。新增省级以上循环经济示范园区5个、绿色工厂25家,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5.4%、20.5%。科技特派员制度持续领跑,科技特派员服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三次产业全覆盖。

    五年来,我们突出统筹协调,持续打造美丽南平,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行政中心平稳顺利搬迁,武夷新区、延平新城、建阳西区生态城初具规模,中心城市获批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县域城市更新加快实施,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新增3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0%,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五连创”。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7个县(市、区)、12个乡镇、110个村被列入省级试点,建成美丽乡村645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南三龙铁路、衢宁铁路、顺邵高速等建成通车,“闽北一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农村公路建设与改造里程超过2000公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和“四好”农村路建设里程均居全省第一。

    五年来,我们突出生态优先,坚决守护绿水青山,绿色本底更加厚实。森林覆盖率从77.35%提高到78.89%,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省级森林县城全覆盖。全省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连续四年获优秀等级。率先在全国开展第一笔竹林碳汇交易、碳汇质押贷款和实行认购“碳汇”生态修复方式,武夷品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等创新实践成为样板。空气质量保持全省第一。主要流域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Ⅰ—Ⅲ类优良水质比例均为100%。成立全国首家生态仲裁院。6个县(市)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数量全省第一,武夷山入选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光泽成为全国唯一“无废城市”试点县级城市。

    五年来,我们突出开放发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活力潜力有效激发。完成45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重点改革任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南平做法”上升为全国典型,率先在全国开展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在全省开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出台全国首个“双随机、一公开”地方标准,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7%,行政许可事项“一趟不用跑”占比达98.5%,企业开办实现最多跑一趟、一个工作日、零成本。国企改革稳步推进,林改、河湖长制、预算绩效管理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主动融入海丝核心区、闽东北协同发展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福州都市圈建设。南台融合取得新进展,全国首家台商独资公用型保税仓获批设立;首家省级港澳青年实习实训基地投入使用。与韩国庆州市建立友好交流城市关系,圆满完成亚非拉国家驻华使节团考察南平等服务保障工作。

    五年来,我们突出共建共享,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面“摘帽”,3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0158名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0.4%和51%。学前教育普惠率95.7%,超全省平均水平;“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现全覆盖;本科上线率四连增;武夷学院获批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创历史新高。常住人口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岁,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执业医师人数超全省平均水平。新改建提升体育场馆39个。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全省第一。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运用“枫桥经验”,率先在全省实现县级人民调解员协会全覆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全市社会大局安定稳定。

    各位代表!我们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五年来,我们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强化依法行政,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学习弘扬廖俊波同志优良作风,建立重点工作闭环落实和“双比”推进机制,政府依法执政能力和工作执行力不断提升。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0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156件、政协提案1208件,办结率100%。民族宗教、台港澳侨事务、老区库区、气象水文、防震减灾、人民防空、档案方志等工作和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公益等事业持续推进,军政军民关系融洽和谐,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接续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国家机关、省直驻地机构,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地部队,向关心支持南平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南平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疫情发展存在不确定性;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总量偏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够优;大项目尤其是生产性大项目比较缺乏;龙头企业偏少、带动力不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期盼仍有差距;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素质能力、工作作风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努力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成。

    二、牢记殷切嘱托,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今后五年,是南平全方位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关键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建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奋力谱写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新篇章。

    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是: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力争今后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突破3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 坚持把握新发展阶段。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双碳”战略启动实施的历史新方位,围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加快构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全面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生态环境质量、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全省前列,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在全方位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 坚持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打造绿色产业发展的高地,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把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五个一”等生态优势产业及“3+4+5”重点产业集群全链推进、集聚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构建。围绕打造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总结、完善、巩固、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产业链,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围绕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标杆,保护弘扬闽北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推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全力打造文旅强市。

    —— 坚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建设,立足闽浙赣交界中心城市的节点作用和对接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通道优势,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等方面发力,构建延平港和武夷山陆地港“一南一北”对外开放新格局,更好地融入福州都市圈建设,打造衔接“一带一路”、服务中西部及周边地区的前沿枢纽,构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的前沿平台、闽台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基地、闽东北协同发展区新增长极。

    —— 坚持拓展新发展空间。抓住行政中心搬迁后空间重塑、布局重构、资源重组的有利契机,科学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构建“双核集聚、轴带引领、两翼腾飞”的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激发“双核”驱动力,推动建阳与武夷新区一体化发展,与武夷山同城化发展,加快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名城、省级绿色新兴产业基地,推动延平打造成为福建绿色制造业基地、闽东北综合交通枢纽、南平市域经济中心;引导各县(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大力发展差异化、特色化县域经济,做强县域支柱产业,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三、扎实做好2022年工作,全方位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行职责的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外贸出口增长4%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8%左右;单位GDP能耗控制在省下达目标内。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8万吨以上。围绕实现上述目标,要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发展定位,把握发展目标,锚定发展重点,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树立大抓项目、大抓基层鲜明导向,重点抓好7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进生态建设工程

    加快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制定保护发展带“1+3”规划体系,实行圈层管控,落实分区分类差异化管控措施,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提升、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五大行动,统筹推进保护和发展,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实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交通环线贯通提升等工程,加快推进闽江源头崇阳溪流域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松材线虫病防治、生物防火阻隔带等项目建设。实施一批重点文化遗迹修缮修复项目,提升武夷山朱子文化园、建阳考亭文旅度假区等项目,串珠成链打造环国家公园朱子文化、茶文化研学线路,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带动沿线乡村振兴。

    拓宽“两山”转化新通道。聚焦茶、竹、水等优势特色资源,摸清掌握生态产品资源“家底”,健全价值评价、经营开发、要素保障等机制,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链条。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发改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碳汇项目开发储备和交易,参与国家和省碳排放权交易。完善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有序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项目,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蓝天工程”,加快水泥、钢铁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电力提标改造、集中供热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碧水工程”,落实河湖长制,推进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净土工程”,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扎实开展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调查、风险评估和管控修复工作。推动“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实施,持续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及信访件问题整改落实。

    (二)着力推进产业跃升工程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完善市财政科技投入逐年稳定增长机制,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分领域分地域研究制定人才支持政策,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增幅力争赶上全省平均水平。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交流合作,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茶、水稻种质资源、食品加工等领域打造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以上,推动省级竹木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通过验收,建成氟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力争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推动圣农白羽肉鸡原种向国际市场推广。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聚焦“3+4+5”重点产业集群和“五个一”等生态优势产业,梳理龙头企业、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摸清缺链、弱链、延链环节,完善产业招商地图,整合优势资源,深化“一把手”小分队招商、产业链以商招商,不断补链强链延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产业竞争力,力争新引进总投资超5000万元项目400个、项目开工率超60%。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工程,强化上下游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做大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力争新增产值超10亿元企业5家,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深化“双百”服务和“互联互派互学”机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鼓励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全力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渡过难关。大力发展回归经济,引导更多在外优秀乡贤回乡投资兴业。

    促进园区提质增效。推进标准化园区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南平工业园区、邵武金塘工业园区等省级标准化试点园区和15个工业园区建设,打造集产业发展、科技研发、公共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绿色园区。引导园区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建设标准厂房,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更好地“筑巢引凤”、以投促招。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抓实抓好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处置工作,推进“腾笼换鸟”,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亩产效益。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科技、金融、电商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餐饮、住宿、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武夷新区、建瓯等地物流园区建设,推动恒冰、顺丰、“四通一达”等现代物流企业建设运营。加快跨境电商试验区建设,做大做强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加强和规范建阳、武夷山、政和等地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做好茶、酒、建盏、名菜小吃及“武夷山水”特色优势产品的宣传、推广、促销,推动闽北更多产品走向全国全球。常态化开展“全闽乐购”,扩大汽车、家电等传统商品消费,鼓励发展新型消费,壮大网红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

    (三)着力推进城市聚能工程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坚持市区一体、共同发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海绵示范城市和打造智慧城市为抓手,推进中心城市新城建设提速、老城更新提质,做美城市、做强产业,不断集聚人气商气,唱好新南平“双城记”。建阳启动水东片区建设,加快老城改造提升,推进双龙桥、建平大道以西交通路网等36个城建项目建设,推进医卫产业园闽瑞新合纤、维盛新材料、欧帝姆卫生用品等一批产业项目投产。武夷新区统筹抓好月亮湾、赤岸、新岭等重点片区建设,加快推进商务及金融CBD、月亮湾大桥等35个重点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公检法及垂管单位等一批公建项目,推进医养综合体项目,完善核心区市政路网。加快生态食品产业园、汽车驾训产业园、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延平继续推进城市更新,抓好老城片区规划改造,推进延平新城医院、九年一贯制学校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加快闽江大桥至316国道连接线、滨江东路改扩建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打通南福路快速通道,实施新一轮污水治理提质增效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延平新城产城融合,积极推动小型锂电池上下游配套应用、硅胶制品生产、运动服装、婴幼儿童装织造等一批产业链项目加快落地,打造小型锂电、炭硅新材料、服装织造等精品专业园。加快延平新城港区综合性临港物流园区建设,实现闽江水口至沙溪口航道试通航。

    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继续实施城乡建设品质提升五大行动和十大样板工程,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2279套、老旧小区2.75万户。全面优化道路网络功能,新建改造城市道路80公里、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以上,90%以上乡镇通达三级及以上公路,80%以上乡镇实现半小时上高速。持续改善城市水环境,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新建改造城市供水管网60公里、污水管网70公里、雨水管网60公里、农村供水管网1000公里。完善城乡绿道网络体系,推进环城绿带、生态廊道、大型防护绿地等建设,新建改造城市绿道130公里、新增公园绿地100公顷。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推进7个历史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整治提升,开展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或活化利用40处。推动全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加快重要通道建设。着力构建“公铁水”联运格局,开工建设武沙高速、宁上高速洞宫山互通口及连接线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动延平新城港区投入试运营。加快武夷山机场迁建项目前期,开工建设新机场至国道237线快速通道。继续推进上浦高速、浦松高速前期工作,加快完成温武吉铁路可研审查,推动昌福(厦)高铁、南平至衢州高铁列入新时代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积极融入福州都市圈、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建设,围绕交通、产业、山海、民生等领域共建共享,加强项目策划和对接。

    (四)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工程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快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完善推广“森林生态银行”,联动开发林业碳库,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深化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完善全市绿色企业(项目)库,推进绿色金融产品扩面提质,推动省级绿色产业基金落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三医联动”,完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健全公立医院管理运行机制,扩大DRG付费试点范围,常态化、制度化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国有资本战略性整合重组,推动市属国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便利南平”,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减时限、减环节、减材料,坚决杜绝明减暗不减、明放暗不放等体外循环现象。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实现“一趟不用跑”占比94%以上、180个高频服务事项入驻“e政务”。推广“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等服务模式,巩固拓展“一件事”集成套餐改革,推进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实行套餐式服务。推动数据开放共享,抓好茶、建盏等优势特色产业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把大数据活起来、用起来。

    探索南台融合发展新路。办好海峡两岸茶博会、海峡论坛南平分会场等系列活动,建好邵武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推进27个省级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台湾青年团队参与闽北乡建乡创。实施亲情乡情延续工程,发挥朱子文化等祖地文化优势,全力打造武夷山朱子故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拓展“武夷之友”平台,加强与台港澳青少年的交流交往交融。

    (五)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工程

    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领跑行动。深入推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三年行动,争取上级支持成立中国(南平)科特派学院,推动全国、全省培训交流基地在我市建立,加快推动科技特派员国家服务标准发布。按需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团队400个、1000人以上,推动科技特派员与流通助理、驻村第一书记队伍融合发展。健全市、县、乡、村科技特派员服务机构,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服务管理,健全科技特派员利益共同体、“科特贷”、风险投资等保障机制,推动更多团队和法人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产业链,激励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实施“三茶”统筹发展行动。深入挖掘弘扬茶文化内涵,加强茶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茶旅融合产品,打造茶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推进绿色生态茶园建设三年行动,在茶种质资源保护创新、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茶叶检验检测和数字茶业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积极开发茶深加工及茶产业衍生产品,推动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发挥行业协会组织自律作用,引导茶企规范生产、诚信经营,推动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土地流转,引进培育现代农业企业,促进一产接二连三。发展茶叶、笋竹、食用菌、粮油等重点产业链,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建设特色食品加工园,加快延平蔬菜、政和茶叶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努力打造全域绿色食品,打响“武夷山水”品牌。保障粮食安全,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新改建高标准农田35.5万亩,推行烟稻轮作,推广优质稻种植,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81万亩。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因村制宜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现全市以县域为单位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市场化全覆盖。持续推进农村危旧房、违建房、裸房“三房同治”,确保人民群众安居宜居。推进乡镇供销惠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试点全覆盖。

    (六)着力推进文旅强市工程

    高水平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加快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中的文物资源保护,抓好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文保项目建设,加强革命文物保护,推进“万里茶道”、朱子祭祀典等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深入研究、阐释、弘扬朱子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意义的文化精髓,办好考亭论坛等系列活动,打造以《朱子之歌》为代表的艺术精品和“朱子文化精品课”,推动朱子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加强与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等院校合作,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朱子文化研究成果。深入挖掘建本制作、建窑建盏烧制等传统工艺,弘扬建盏建本文化。推进法治文化教育基地、法医学博物馆建设,提升宋慈法律文化影响力。加强《红军·1343》等原创剧目的宣传推广,精心打造一批红色文艺精品。

    更大力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发挥国家公园和“双世遗”品牌优势,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精准把握需求侧,优化提升供给侧,加快编制以武夷山为龙头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深化衢黄南饶旅游联盟合作。发挥上海到南平“武夷山大红袍”高铁专列、武夷山直通三亚等航线作用,精心策划推出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和适合不同群体的旅游产品,完善文旅服务配套,开发特色旅游伴手礼,加强重点客源地精准营销,吸引更多人来旅游、多消费。加快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公司股权结构优化,推动重组上市,着力打造福建首家旅游上市企业。加强与中青旅等国内旅游龙头企业对接合作,引进更多旅游休闲康养项目落地。

    (七)着力推进生活品质提升工程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拓展创新创业空间,以创业带动就业,持续推动劳务专业服务社建设,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加快推进全民参保。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完善住房公积金保障制度。提高低保救助、特困人员等群体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优抚安置等工作,落实革命“五老”人员与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补助同步增长机制,完成市、区一体儿童福利院修缮并启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创建250个三星级以上农村幸福院,实施不少于1000户困难老年家庭适老化改造。开工建设武夷新区老年大学和老年文体活动中心。继续加强住房保障。坚持“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保障群众合理住房需求。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资源有效供给,推动公办幼儿园及中小学校新开工13所、建成14所,新增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学位5000个、25000个以上。落实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十条措施,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支持邵武、光泽着手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深入推进“双减”“两项督导”、思政德育一体化等教育改革,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加强闽东北四市一区校际交流,推动福州一中与南平一中、福州实验小学与南平实验小学结对共建,推进武夷学院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支持闽职院、林职院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事业。优化全市医疗资源布局,加快武夷新区综合医院和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改造一批县级公立医院。完成健康便民服务、区域影像云共享等信息化平台及120急救医疗调度指挥系统建设。推动市、县设立疾控局,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落实三孩生育及相关配套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全民健身”计划,高标准建成南平市图书馆,体育中心投入使用。精心承办第十七届省运会、第十一届省老健会和第十届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提升武夷山国际马拉松赛、大武夷超级山径赛、中国龙舟公开赛总决赛(南平站)等品牌赛事。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化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实网格化责任,抓好重点行业人群核酸检测适时抽检,提高监测发现、组织动员、专业处置、技术保障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全面推进“八五”普法工作。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全面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持续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领域风险。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推动扫黑除恶斗争长效常治。

    同时,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国家安全、双拥优抚等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继续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港澳事务、老区库区、气象水文、防震减灾、档案方志等事业,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支持工青妇科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成果,努力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打造忠诚政府。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牢记“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创新突破勇争先,打造有为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自觉加强学习和政策研究,借鉴先进地区的理念和经验,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来研究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主动改革,对标先进、争先创优,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良好氛围。

    依法行政守规矩,打造法治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监察监督,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积极发挥审计、统计监督作用。全面落实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实干担当转作风,打造高效政府。大力弘扬廖俊波同志优良作风,践行“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坚持早干晚干早晚都要干的事一定要早干,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完善重点工作闭环落实和“双比”推进机制、点对点通报机制,做到谋事讲政治、干事有激情、遇事敢担当、事结有反馈,全面提升政府执行能力和工作效率。

    全面从严树形象,打造廉洁政府。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续正风肃纪反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过紧日子,把有限财政资金更多用于增强发展后劲、惠及民生百姓。

    各位代表!嘱托指引航向,奋斗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勇担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方位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