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90|回复: 0

[安徽] 2024年合肥市庐阳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2:54
  • 签到天数: 741 天

    [LV.9]以坛为家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865
    发表于 2024-5-15 15: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合肥市庐阳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7日在合肥市庐阳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  长  杨丙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我们稳中求进、难中求成的开拓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向上向好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8.9亿元,同比增长3.5%;服务业增加值1076.4亿元,增长3.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1亿元、增长9.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荣获“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百强区”“赛迪百强区”等8个“全国百强区”称号并实现逐年进位,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升至全国第83位,投资潜力百强区排行全国19强。
    我们将区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明确的2023年度72项任务细化为246个督办节点,全部纳入督查平台跟踪管理。截至目前,51项任务全面完成,21项任务持续推进;201个节点按期完成,达成率81.7%。
    过去的一年,宏观环境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致力于打基础、谋长远,庐阳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兴产业,转型升级实质性推进。我们突出产业为基,坚持善待存量与优待增量并重,以产业能级提升支撑经济稳步增长。
    ——优势产业稳健发展。推动金融业高水平集聚,合肥金融广场二期、徽盐中心等高端楼宇投入使用,太平财险、国正小贷等5家金融机构签约落户,全省绿色食品产业母基金、建信南方基金等10支基金注册入驻。常态化举办“庐阳融创”等品牌活动,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有效互动。不断丰富消费场景、提升质量品质,四牌楼商圈新增一线品牌和首店60余家,淮河路步行街顺利创成“全国示范步行街”、入选“中国美食旅游十街”。全区新增进出口企业57家,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20%以上。成立区建筑行业协会,3家企业上榜全省行业50强,庐阳荣获全省建筑业十强区称号。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聚焦“2+3+X”产业方向,围绕“强链延链”靶向招商,新签约瑞控信、西普科技全国总部等56个新兴产业项目。扶持“有根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国家级智能工厂、工业设计中心“零的突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户、“四上”企业160余家。光电信息产业渐成规模,皓宇芯光、云海微电子等项目签约落地,长庚光学、华创鸿度等企业营收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百亿,庐阳大数据产业园获首批省级大数据产业园认定。
    ——科技创新蓄势赋能。紧密跟踪科学岛创新资源,促成聚能电物理、未来创谷总部基地签约落户。高质量打造科创平台,签约引进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先进科学计算与工业软件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合肥技术创新研究院两家新型研发机构。出台“都市科创”政策,新引入上海麦腾孵化器、浙大校友会安徽创新基地,新认定红专1号、德必庐州WE两家市级孵化器。新增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企业26家、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6家、同比增长35%。
    (二)强项目,发展支撑全方位夯实。我们突出项目为王,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全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一保障两建成”项目扎实推进。高标准服务未来大科学城建设,保障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顺利开工,400米大气环境气象梯度观测塔启动征地,雷俞路、谭岗路等6条配套道路进场施工。稳步推进老城“减法”行动,精雕细琢合肥城市记忆馆展陈方案,加快省工商联老楼改造提升。完成安徽民政大厦等9处省市资产划转。强化服务业核心地位,新落户海螺水泥区域总部等7个现代服务业大项目。合肥国际陆港一期、中外运物流园投入运营,中欧班列全年发运868列,稳居全国前列。
    ——项目储备全面深入。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谋划项目40余个,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到位资金3.2亿元。启动“攻坚大项目、决胜‘十四五’”专项行动,系统布局六大类30个重点项目,计划三年完成投资超1400亿元。坚持资金与项目同步谋划,组建融资工作专班,通过国企盘活存量资产、市场化棚改等多元方式融资53亿元。
    ——项目招引卓有成效。举办庐阳产业发展大会、徽商论坛庐阳专场,组建5个产业链专班、2个离岸招商中心。设立规模50亿元的“庐州壹号”产业母基金,参与组建11支产投、创投基金,通过基金招商撬动6倍投资落地。全年新签约招商项目78个,协议投资额165亿元、同比提升14%,完成外商直接投资1126万美元、同比增长超四成。
    ——项目建设不断提速。举办庐阳区域价值发布会,上市500亩经营性用地,森林公园储备地块等3宗地块“竞品质”出让、拿地当年即开工。编制项目计划“横道图”,围绕131个项目生成439个“红黄牌”督办节点,做到要素紧跟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实现30个亿元项目动“第一锹土”、20个重大项目竣工投用。
    (三)优空间,资源禀赋渐进式激活。我们突出规划为先,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布局,切实发挥有限空间的最大效益。
    ——区域规划前瞻布局。启动庐阳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形成阶段性成果。实体化运转规建治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全区各类规划编制,25项成果通过市土规委会研究。深入落实“多规合一”,有序推进全区12个单元控规、29个街坊控规方案报批,优化教育、卫生等公共配套规划,为项目落地提供先决条件。
    ——城市更新乘势破题。聚焦群众长期反映的环境、安全等“急难愁盼”问题,抢抓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政策窗口,扎实开展4大片区规划研究。先行启动龙高照城市更新片区和四里河左岸片区桃花南项目,释放土地2700亩。同步推进新大郢等7个城中村改造,完成合钢三厂增征等5个项目征迁扫尾。全区完成房屋征迁95万平方米,征迁任务完成率时隔4年重回四城区第一。
    ——产业空间扩容增效。提升楼宇经济,全区超万方商务楼宇突破70栋,合肥金融广场、万科中心分别获评长三角中心城区“示范楼宇”和“新锐楼宇”。推进“工业上楼”,“芯庐州”集成电路产业园顺利开工,工投创智三期、詹记食品产业园竣工交付,新增标准化厂房13万平方米。清理低效闲置用地233亩,庐阳位列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综合效益排行榜全省第11名。
    (四)善治理,和谐关系多元化构建。我们突出共享为要,改进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水平,努力营造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践行“全城园博”理念,新增、提升绿化42.5万平方米,逍遥津公园、杏花公园被列为全国绿地开放共享现场观摩点。董铺湿地公园获评省级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整改各类环保问题303处,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转办信访件全面办结。强化扬尘监测、固废管控,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7%。开展水源地、天河路周边环境治理,深化河湖长制综合监管,河道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城市管理愈益精细。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探索AI巡检、飞行保洁等精细化管理新模式,试点打造8处“席地而坐”区域。优化共享单车投放管理。依法处置违法建设3.6万平方米。抓实586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日常运营,建成20个垃圾分类精准投放示范小区。推进停车泊位“闲时共享”,27个停车场向公众错峰开放。
    ——基层治理守正创新。常态化开展公开接访、“六情”走访,对重点信访事项落实“老案新办”,积案化解率96%以上。将“三所一庭”机制拓展为“3+N+1”联调体系,打造44个“庐州街坊”百姓评理说事点,调解矛盾纠纷万余起。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完成109个业委会组建,创成20个“和美小区”。“四治融合”特色做法入选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全国典型案例。
    (五)惠民生,首善温度细微处彰显。我们突出民生为本,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加充实。
    ——教育卫生优质均衡。落实“双减”政策,坚持“五育”并举,“双区”创建通过省级评估,入选全省首批保教质量提升实验区。新开办2所小学、3所幼儿园,增加学位4500个。新招聘、选调中小学教师267人,推动交流轮岗285人,师资力量进一步配强。新建、改扩建3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建成率80%,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覆盖率100%。成功创建2家全省优质医养结合示范中心。在全市率先探索“医防融合”工作模式,建成2个基层急救站点。
    ——暖心项目精准实施。高标准完成10项暖民心行动、37项民生实事,投入惠民项目补贴4.5亿元。建成交付龙王唐岗、童大郢复建点,结合房票、货币化方式完成6100套房屋安置,是近3年安置最多的一年。开展居河园等40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荣城花园等48个消防无水小区改造、10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实施老楼加装电梯87部,切实改善了4.6万户群众的居住条件。建成丽水路等8条道路,打通固镇路等5条断头路,新增2000多个停车泊位。新建2个口袋公园,改建16处城市阅读空间,增设59处社区健身点、17公里健身步道,便民空间进一步拓展。
    ——文化魅力多彩绽放。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走读老城”成为首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庐阳跻身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全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快乐皮影娃》荣获全国少儿舞蹈展演最高奖“小荷之星”,两部作品获评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高水平承办第五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围棋比赛,荣获“优秀赛区”称号。
    ——民生底线兜准兜牢。坚持稳岗扩岗并举,新增就业2.8万人,吸引大学生就业1.4万人,发放人才安居补贴2164万元,“三公里就业圈”获央视报道。扶持“双创”项目202个,IE果园获评安徽青年创业园。探索“1+4+N”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入选民政部优秀案例。建成2个市级示范托育机构,新增托位1504个。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放低保金、残疾人补贴、医疗救助等各类资金7280万元。新建2处菜市场,按时启动“惠民菜篮子”工程。压实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创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
    ——乡村振兴焕发新机。促进农文旅高水平融合,举办第22届合肥龙虾美食节、三十岗西瓜旅游文化节,建成大隐原乡科普集市,启用刘一盆研学教育实践基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启动桃蹊智慧农业科学实验示范项目。激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14个行政村全部成为集体经济强村,“百万元村”占比近七成。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崔岗村成为省级生态振兴试点村、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
    (六)提效能,内生动力深层次激发。我们突出创新为魂,向改革要效益,以创新激活力,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提振发展信心。
    ——项目保障机制推深做实。建立健全重大项目“五个一”推进机制,为193个招商项目配备“局长服务员、区长店小二”,形成了“大抓项目”热潮。把可用资源优先向项目倾斜,实行重点任务“揭榜挂帅”、产业招商“争星夺旗”等奖惩机制,推行开竣工“容缺办理”“并联审批”等务实举措,项目开工时间平均压缩3个月。
    ——营商服务举措全面提标。坚持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标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项负面清单,营造宽松平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举办23期“庐阳政企有约”恳谈会,办结为企服务平台问题390件。搭建“金色驿站”金融机构服务平台,通过“金色小管家”助力56家小微企业获得融资2.3亿元。加大新型政银担、税融通等财政金融产品投放力度,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超40亿元。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退税超18亿元。上线运行全省首个“云办税平台”,实现90%的业务办理“一次不用跑”。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户数较“四经普”增长超七成。
    ——改革创新实效明显增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区属国企资产规模提高50%以上,融资能力大幅提升,有力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智慧庐阳荣获全省信息化优秀项目。改进政务服务,授聘21名“政务服务体验官”,定期开展“局长接办日”活动。建立“民声响应”工作机制,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12345热线咨询、投诉12万件,办理满意率99.6%。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自觉接受省委巡视监督,扎实推进反馈意见整改。主动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65件、政协委员提案235件。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项制度”,扎实推进“七项攻坚行动”,排查整治问题3665处,全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3年“双下降”。深入开展园林绿化、医疗等领域反腐,扎实推进“四小四大”“四域四化”专项整治。不断提高审计监督、统计监督效能,全面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积极应对财政收支矛盾,着力消化历史滚存资金缺口,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压减。深化县域结对帮扶,临庐产业园建设发展取得新成效。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退役军人工作获得新进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人防民防、防震减灾、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残联等工作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
    这一年,我们经风雨、共奋进、砺艰难、同担当。我们理清发展思路,锚定产业方向,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不断汇聚。我们破解要素制约,夯实项目基础,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更加坚实。我们优化服务机制,严实工作作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日趋强劲。我们汇集多方资源,改善民生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多惠民。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风险挑战,取得这些成绩殊为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勇毅前行、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庐阳建设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一是产业资源外溢、土地要素短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老城通病”难以快速扭转。二是对标“沪苏浙”中心城区,庐阳的营商环境、城市品质、社会治理水平还有差距,经济发展趋缓、财政收支趋紧、资源环境约束等“转型阵痛”仍将持续。三是与庐阳承担的历史使命、面临的发展形势相比,政府系统效能、干部能力作风还有差距。一些干部发展紧迫感不强、产业感知力偏弱,缺少与自己较劲、与他人比拼的勇气与决心。对此,我们将认真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所在,在新的一年里精准施策、切实改进。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坚决扛稳“一保障两建成”使命任务,加快构筑“一核一城一中心”城区发展新格局,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鼓足干劲、乘势而上,坚定不移建设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和长三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首善之区。
    综合各方面因素,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上年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节能减排完成市控目标。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驱动科创引擎上激活新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承载塔尖科技,加快建设基础创新策源地、科创经济先行地、创新主体集聚地。
    ——全力保障“国之重器”建设。服务未来大科学城标志性项目攻坚,保障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建设、大气环境气象梯度观测塔开工,积极参与科学家小镇(南园)规划,开展深空探测、中国科大国际校区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滨湖科学城管委会入驻,配合做好杨岗路、科学岛北路等7条道路建设。谋划国际社区、商业等功能布局,建设集会议、民宿、餐饮于一体的田园CBD,加快南门小学、45中科学城校区建设,实施原二十一中改造、蔡南片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为科学家提供更加完善的生活服务配套。
    ——聚力强化创新平台支撑。推进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先进科学计算与工业软件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合肥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加快太赫兹技术研究院入驻,促进产学研互联互通,力争新型研发机构达3家。启动未来创谷、科学仪器仪表等专业园区建设,谋划推进黄岗片区开发,留足聚变商用、深空探测等“三就地”项目承接和产业化配套空间。实施“都市科创”行动,系统梳理老城资产资源,统筹规划科创空间,建设科创大街二期,完成308巷楼宇改造,积极引进优质孵化机构,新增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以上。推动区人才发展公司实质性运营,搭建人才综合性服务平台,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城市合伙人”来庐阳创新创业。
    ——强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服务“科学岛”与科学家,推动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就地孵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强化与安徽科技大市场、市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对接,持续挖掘省内外高校院所原创性科技成果,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成立企业20家以上、达成技术合同交易额90亿元以上。用好中国科大知识产权研究院平台,建立健全知识创新体系,推动高价值专利技术批量转化。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40家、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600家。依托创新优势,整合科普资源,运营曾岗科普旅游小镇,以“叫好叫座”的科普研学游带动科创庐阳显示度提升。
    (二)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升级上彰显新特色。立足“双循环”格局,聚焦承接国际消费,持续增强优质服务供给能力,推动服务业价值链品质升级,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持续巩固生产性服务业优势。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把握合肥建设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契机,设立科创金融工作站,精准招引类金融法人机构和新兴金融业态。加快合肥金融广场三期建设,招引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等服务机构,启动徽银理财全国总部及徽商银行合肥分行总部建设,打造科创金融中心。实施上市苗圃培育行动,辅导更多企业直接对接资本市场,完成大恒能源上市辅导备案。加快发展临港经济,积极申建综合保税物流中心(B型),以合肥陆港为载体,联动工投创智天地等电商产业园,发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虹吸效应,构建以港兴产、以产促港的良性循环格局,力争全年外贸总额突破15亿美元。
    ——全面增强生活性服务业供给。培育多元消费场景,紧抓合肥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机遇,放大淮河路全国示范步行街品牌效应,持续提振消费信心,全年创新开展促消费活动不少于30场。谋划提升三孝口、四牌楼商圈能级,激发城隍庙、女人街等街区商业活力,培育精品特色小店、积极引进品牌首店、挖掘传承老字号名店,建设高端消费业态集聚区。加快优化长丰路、五河路、新六中商圈品质,塑造特色新经济汇集地。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积极拓展数字消费、体验消费等消费场景,完善社区微商圈,丰富城市便民生活圈,满足群众个性化、特色化生活需求,让老城更具烟火气。
    ——协同提升商业楼宇经济活力。开展老旧楼宇改造提升行动,启动楼宇分类评定工作,建立楼宇监测机制,鼓励商业楼宇向智慧化、绿色化转型,树立楼宇新标杆,着力打造高价值楼宇集群。加大楼宇招商推介力度,实现10家以上龙头、知名企业落户,税收亿元楼宇总量突破10栋。深化C9联盟合作,参与组建联盟楼宇品牌专委会,推进楼宇经济品牌建设,开展“四个一”工程等全周期管理合作项目,全年创建市级示范楼宇运营项目2个,特色商务楼宇5个以上。
    (三)在发展都市工业上寻求新跨越。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强化亩均效益政策导向,坚持转型升级与招新引优并举,持续提升庐阳制造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加快推进存量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庐阳经开区“二次创业”行动,稳步提升亩均效益,全年清退低效用地400亩以上。鼓励“链主”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开工建设长庚光学总部等项目,加速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新产业集群。引导传统产线技改增效,培育服务型制造、工业设计中心、品牌示范企业10家以上,力争创新型中小企业总量突破100家。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印刷、服装、家具制造等传统制造企业向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等新模式转变。
    ——加速促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持续推进“工业上楼”,丰富承接载体,加快建设“芯庐州”集成电路产业园,有序启动仿真设计、传感器产业园建设。坚持边招引、边规划、边建设,以项目“定制化”提高空间“适配度”,充分满足优质企业个性化需求。聚焦传感器、集成电路、医工结合等细分赛道靶向发力,精准招引一批研发、设计总部,形成一批轻制造、微制造基地。力争全年引进先进制造业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区域总部和研发总部10家以上,以“小产业”打造“大生态”,形成“大影响”。
    ——加强打造数智赋能应用场景。力促“数实融合”,发挥志邦家居等企业示范效应,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数字产业发展能级,赋能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引导安信瑞德等企业借助工业仿真软件和数字孪生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支持生命港湾等数字智能技术推广应用,力争全年新增企业技术中心、数字化车间、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加快培育人工智能、数字设计等产业发展,争取全年新落地数字经济产业项目30个以上,省市级大数据企业累计分别达60家、180家。
    (四)在提升功能品质上展示新风貌。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重点片区建设为牵引,持续激发城市活力和发展潜力,提升区域吸引力与竞争力。
    ——精心谋划统筹城市更新。坚持片区开发思维,推动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落地,完成龙高照城市更新片区、桃花南片区征迁,推动蒙城路沿线、板桥河右岸城市更新项目,促进生产、生活、生态高品质融合。注重拆建并举,全面推进12个城中村改造,年内基本完成攻坚任务,持续提升城区面貌。加快庐阳经开区、大杨镇范围内高压廊道改迁,进一步释放发展空间。统筹土地资源,坚决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深化老城“减法”行动,开放运营合肥城市记忆馆,积极承接省市单位闲置资产,利用省委、省政府原办公区谋划打造视觉艺术中心、音乐艺术中心等城市文化新地标。
    ——精准发力推动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攻坚大项目、决胜‘十四五’”专项行动,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完善区内交通体系,建成肥西路上跨北一环、迎松路等5条道路,开工淮北路、古城台路等18条道路,服务保障四里河路涉铁工程、轨道交通8号、S1号线建设。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谋划制气厂、炭素厂等片区整体开发,推动徽商宿舍、大杨产业园五地块等500亩经营性用地上市。强化风险防范,主动服务社会投资类项目建设,推进科研所等地块顺利开工,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
    ——精雕细刻塑造发展环境。深入开展综合执法,推进背街小巷、菜市场等重点区域秩序整治,强化违建治理,改善市容市貌。深化“皖美红色物业”建设,推动社区服务与物业管理有效融合,加快构建党建引领、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新格局。聚力打造“新翡翠项链”,启动庐州公园一期东区等绿地游园项目,提升绿化面积不少于20万平方米。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压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推进湿地及自然保护地保护与修复,不断擦亮生态底色。
    (五)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成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用力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倾力兜住民生保障底线。坚持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建成固镇路中学等5所校园,新增学位5370个,更好满足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期盼。持续提升后疫情时代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推动与市一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改扩建逍遥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切实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深入实施全民医保参保计划,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强化就业优先,新增就业2.8万人以上、吸引大学生就业1.4万人以上。持续推进安置攻坚行动,全面完成五里井等4个项目3000余套房屋安置任务。积极推广“1+4+N”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建成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提升退役军人服务水平,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
    ——致力提升文化惠民实效。积极建设彰显合肥历史文化核心区,加快推动庐州学宫、李鸿章家族当铺保护修缮,努力完成三国新城遗址公园保护提升工程。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庐阳区图书馆。高水平举办第八届中日韩三国围棋赛。完成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编制,深化“走读老城”文商旅融合创意提升项目,提高科普阵地的社会效益,推动科普产业健康发展。推进盐业公司、探矿厂等区域地块开发,策划推出一批科普游、研学游、工业游等精品路线,争创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合力筑牢社会治理根基。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深化信访案件领导包保和重点信访事项专班工作机制,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依法化解,不断提升积案化解率。推广“庐州街坊”社会治理经验,运用“三调联动”“诉源调解”“警民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着力推动网格治理向数字化转型,探索创新务实高效的治理模式。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七项攻坚行动,强化“三品一特”设备安全监管,巩固提升平安庐阳建设。
    (六)在优化体制机制上激发新活力。继续以改革创新打通制约发展的障碍,以流程再造提升服务效能,构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聚势赋能优化营商生态。强化区营商办职责,实施营商环境指标提升专项行动,建立统筹推进、各司其责的营商环境优化新机制。修订完善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强产业政策协同。畅通企业诉求“一口”收办渠道,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负面清单,合力整治破坏营商环境行为。拓展“金色小管家”职能,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融入合肥产业生态,创建为企服务知名品牌。高水平承办C9联盟大会,牵头办好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项目,新增中华老字号3家、安徽老字号5家以上。
    ——统筹推进规建治一体化。高效运转规建治委员会办公室,整合相关资源,总揽全区规划、建设、治理工作。统筹征迁安置、要素保障、规划审批、项目建设等环节,坚持城市设计导引,补齐片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短板,提高城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统筹区域内改造资金安排,建立多元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推动城市更新片区资金综合平衡、动态平衡。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用好“五个一”工作法,强化要素保障,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
    ——深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围绕扩大融资规模、保障项目建设、聚焦产业招引等方向,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国有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力争区属国企取得AA+主体信用评级,资产规模突破300亿元。突出经营属性、强化结果导向,加大薪酬体系改革和绩效考核力度,切实提高国有企业资产运营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推进开发区“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精准实施放权赋能,构建精简高效的运行机制。
    (七)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上展现新作为。忠诚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毫不松懈加强自身建设,全面践行“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持续锤炼政治能力。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三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折不扣完成省委巡视整改任务,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善于运用政治思维,主动识变求变应变,强化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在庐阳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不断增强决策能力。坚持科学决策,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完善民主决策,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纪委监委、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监督。恪守依法决策,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依法履行法定程序,着力保护市场活力,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
    ——着力提升执行能力。狠抓落实,注重实绩,促进政府高效运转。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抓实专项督查督办。围绕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总要求,持续推行“揭榜挂帅”“红黄牌”等制度,在比学赶超中激发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打破部门本位和思维定势,鼓励各级干部跨前一步,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
    ——用心提高服务能力。聚焦服务质效,让群众和企业享受精准贴心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做优“家门口办”品牌。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持续深化“一线为民工作法”,让广大党员干部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持续深化“局长服务员、区长店小二”工作机制,常态化举办“庐阳政企有约”恳谈会、“局长接办日”,全力支持服务辖区企业做大做强。
    各位代表!
    庐阳的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期、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必须披荆斩棘,砥砺奋发。新的一年,我们将持续拉升发展格局,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积极借势合肥都市圈,不断彰显庐阳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标识度。我们将持续抓主抓重,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心,加大双招双引力度,聚力重大项目攻坚,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体制机制,打通堵点痛点,真诚亲商,真心稳商,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夯实经济稳增长的坚实基础。我们将持续团结奋进,主动担当作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真抓实干、务实重效,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汇聚起齐心协力促发展的磅礴力量。
    各位代表!
    积力所举无不胜,众智所为无不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庐阳新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