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78|回复: 0

[安徽] 2024年固镇县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1:21
  • 签到天数: 7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1589
    发表于 2024-5-16 22: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固镇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2月28日在固镇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固镇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政府工作回顾
    2023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焦“七个强县”目标,事不避难、志在求成,知重负重、砥砺前行,经济社会保持回升向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9亿元,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2亿元,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亿元,增长2.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580元,增长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60元,增长10%。
    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经济建设在攻坚克难中提速提质
    我们坚持把项目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聚焦“优质项目+实物工作量”,强化要素保障,增强创新活力,持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招商引资更优。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打造“四位一体”招商机制,组建200人招商队伍,形成6个工作推进组、4个项目落地组、16个驻外分局、36个招商线索组、10名招商顾问“一体联动”格局,精准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成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指挥部,一体推进资金筹措、法律审查、产业尽调等工作,全力推进招大引强,全年预审研判项目102个。新签约中车新能源、大锦科技汽车诊断、新型稀土人工晶体等亿元以上项目77个,增长23.8%,全市第一,其中工业项目占比80%。成功签约总投资52亿元环炬新能源,实现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零突破”。组建5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完成聚慧联等项目基金投资1.7亿元。超六成新签约项目当年开工,其中重振能源、国芯半导体、朗达线束等17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项目支撑更强。坚持“工招园”调度机制,强化穿透式督查和链条式督导,实现重点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全周期服务。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54个,总投资1026亿元。新增入库项目156个,投资220亿元,全市第一。大成食品二期、中广核储能等56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英利二期、聚合新材料等81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宿固高速、五蒙高速等38个项目加快推进,淮宿蚌城际铁路固镇段全线开工,高铁南站片区启动建设。紧盯国家宏观政策和投资导向,抢抓政策机遇“窗口期”,新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2.6亿元、资金占比居全市前列,非标专项债项目12个额度46.5亿元、资金占比全市第一,特别国债项目6个额度7.4亿元、资金占比县区第一。总投资11.3亿元水环境综合整治与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成功纳入省EOD项目库。
    要素保障更实。强化开发区经济主战场作用,实施开发区“五大工程”项目24个,总投资84.1亿元,北城小学、化工园区封闭化管理、智慧园区平台等6个项目竣工,16公里园区路网、20.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619套人才公寓建成投用。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达到D级,两岸(固镇)中小企业产业合作园揭牌成立。省级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全省前列、全市第一。开发区在2022年省考核排名较2021年大幅跃升43个位次。深化甬蚌合作,谋划建设五大产业基地、三个“园中园”,甬蚌发展公司正式运营,新引进长三角地区项目32个,总投资55.2亿元。惠企政策实现直达快享,兑付产业扶持资金3400万元。全面落实“退减缓免”税费政策,减税降费1.3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1.8亿元。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新增政银担贷款5.3亿元,工业类贷款余额38.5亿元增长30.4%。获批土地4924亩,完成“标准地”供地1221.5亩,处置“三类土地”5358亩,盘活“双停企业”6家437亩。工业用电量7.2亿千瓦时,增长25%。新引育高层次创新团队5支,各类人才4000余名。
    改革创新更活。以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全面完成8大领域130项改革任务。在全省率先完成粮食企业改制,实现政企分离。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整合升级,重点打造投资集团、乡村振兴集团、工投集团3家平台公司。加强知识产权培育保护,新增注册商标401件,新授权发明专利53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2件。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46家,培育省市级技术中心3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工业酶与绿色生物制造实验室列入全省首批重点培育名单。在皖北地区率先设立县级科技大市场,获评省级创新型县。
    二、产业结构在转型升级中不断优化
    我们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特色文旅业,实体经济发展韧性持续增强
    工业经济回升向好。聚焦生物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持续延链条、聚集群、兴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关联、横向耦合发展。全力克服开局不利因素,成功抑制下滑态势,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由一季度下降34.3%、50.1%上升至增长4.5%、6%,回升38.8、56.1个百分点。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6家,总数150家。新增入库工业项目6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个全市第一,工业投资增长25%、技改投资增长40%。淮海生物科技多元醇、美鼎环保精密模具等2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全球首条秸秆制糖联产有机肥生产线、全国首条生物基碳酸酯生产线建成投产,丰原集团入围全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百强。英利新能源年产1.3GW光伏组件项目获批省级数字化典型示范项目。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2个。丰原生物获评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实现全市“零突破”。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出台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6家,增加值增长7.8%。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45家,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0.2亿元增长12%。加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新增年网络销售额千万企业2家,培育市级农村电商品牌4个,实现网络零售额3.2亿元增长25%。推动跨境电商发展,新增跨境电商企业4家、进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1家、实绩企业9家,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艾索尔家具被认定为全市首个“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电商产业园评为省级县域电商特色产业园,获评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项目激发文旅市场活力,启动实施垓下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项目,提升改造樱花园。垓下景区成功创建AAAA级景区,实现蚌埠市县域AAAA级景区“零突破”,被列入“安徽非遗主题旅游十大精品线路”。大力发展全季旅游,成功举办春季樱花节、夏季伏羊节、秋季菊花节等各类文旅活动70余场,接待游客3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稳步实施全域旅游,深入推进乡村旅游“421”行动,成功举办第二届红糖文化节、桥口农耕体验园开园等活动。县图书馆获评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一级馆。
    三、乡村振兴在巩固拓展中推深做实
    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定不移走好“六个之路”,全力推进“五个振兴”,加快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全年粮食总产量12.8亿斤,实现“二十连丰”,“粮袋子”更安全,夏收工作获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蔬菜总产量18.9亿斤,畅销长三角,“菜篮子”更充足。肉类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生猪、肉牛、肉羊、肉禽等产业链持续完善,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87家,“肉盘子”更丰富。大成集团投资12.5亿元的智慧饲料加工、屠宰、鲜食及熟食等肉鸡全产业链项目竣工投产,蝉联“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全省首个1000头安格斯肉牛良种繁育基地落地建成,3个千头以上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投用。加强耕地保护,土壤“三普”全面推进,新增耕地1965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1万亩,新开工建设5.8万亩。积极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省级“双认证”,新增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2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
    乡村面貌不断改善。加快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整合资金8900万元用于和美乡村建设,濠城湖东等16个2022年度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全部建成,杨庙姚王等23个2023年度省级和美乡村全面启动,濠城垓下、连城禹庙成功申报全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连续四年获评全省和美乡村建设先进县。S418刘集至九湾段、陈渡至王庄段开工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整体水平达到AAAAA级,任磨路获评全省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改厕6000户,在刘集镇探索实施“积分制”,全面提升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秸秆综合利用率97.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7%以上,村庄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农民生活愈发美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到位各级财政衔接资金1.2亿元,实施项目32个,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4亿元,建成12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350人,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2667个,脱贫人口无一例返贫致贫。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市唯一试点村连城禹庙率先完成土地二轮延包调查摸底。创新集体建设用地审批模式,完成联营单位集体建设用地审批203亩。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和“大托管”试点,完成农业生产“大托管”11.6万亩,300亩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占比46%。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合作社85家、家庭农场105家,新认定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家,入选“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强”3家。多措并举发展集体经济,21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村均超55万元、收益超40万元,分别增长15%、30%。
    四、城市品质在建设管理中显著提升
    我们突出全域统筹,坚持建管并重、内外兼修,集中精力补短板、树样板,城市面貌持续改善。
    城市建设系统化。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启动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皖北第一。获批省级整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试点县,系统谋划城市功能完善等10类88个项目。交通路等4个道路交通工程建设完成,城西公园等4个园林绿化工程加快推进。老县医院、地税局等4处25.6万平方米老旧片区改造完成。朝阳小区、皇龙佳苑等6个安置房项目开工建设,棚改征收750户、新开工安置房2800套、竣工1900套、完成安置4139套。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初步构建“一河两岸三片六单元”总体发展格局,城西片区、开发区、濠城镇列入省级城市更新、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历史文化保护等示范点。“房票+超市”安置模式获评市改革创新奖,8项房屋建筑工程荣获“珍珠杯”“黄山杯”奖项。
    城市功能多元化。浍北路、建设路等4条道路建成通车,创业东路、瓦坊南路等6条市政道路加快推进。蚌固高速连接线二期通车,实现城区10分钟高速圈。建成16万平方米货车停车场、危化品专用停车场,新增城市停车泊位3244个、公共停车泊位1190个、配建充电桩150个。增设流动商贩区8个,改造提升津浍农贸市场等城区菜市场4个。启动体育公园改造提升,15个小区健身点建成使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长34.8%。新建口袋公园3个,新增绿化面积41.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1.7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8公里浍河景观带提标改造完成,浍河两岸焕然一新。
    城市管理精细化。全面开展住宅物业管理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成立业主委员会68个,排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1049个,融昊外滩小区获评省级“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16个社区配备188名网格员,实现网格服务全覆盖,建成智慧社区1个、“十全服务”社区2个。扎实开展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完成24处无水小区整改。发挥数字城管平台作用,快速处置各类市容问题4万余个。持续推进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市场化运作,实现日产日清,日均运送处理生活垃圾300吨,无害化处理率100%。
    五、民计民生在回应期待中持续改善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办好省委10项暖民心行动、省政府50项民生实事、县人代会票选5项民生实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公共服务有效提升。实施许慎中学、蚌埠北城小学、育红路幼儿园等项目11个,新增学位9150个,“大班额”“入园难”问题基本解决。高考万人一本、本科达线人数连续三年全市第一,本科达线率连续六年三县第一。新增老年食堂和助餐点46个、村级养老服务站40个,实施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300户。谷阳等3个乡镇卫生院、唐南等3个社区服务中心、田庄等77个村卫生室竣工。县中医院获批三级医院设置,中医药示范县通过省级验收,成功创建全省健康县、全省卫生县城。
    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创建“三公里”就业社区10个,城镇新增就业1076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723万元,获评全市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先进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7万人,全年发放养老金1.8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持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发放低保、特困供养等各类救助补贴资金1.6亿元,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319户。解决8491户自来水未入户问题,开发区水厂获批省级供水标准化管理工程。全面完成兵员征集任务,大学毕业生占比提高至86%。持续深化双拥工作,全面完成烈士陵园提升改造。成功创建“安徽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退役军人事务协调工作经验做法被退役军人事务部全国推广。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平安固镇建设,11个乡镇创新开办“信访超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3788件,信访总量下降12.9%。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十无”村(社区)创建率全市第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通过省级验收。深入推进根治欠薪工作,获评全市保障农民工工资A类县区。扎实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王庄镇北居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持续抓好道路交通、消防、燃气等隐患排查整改,一般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坚持“四个最严”要求,持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获评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
    生态治理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典型案例完成整改验收销号。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补短板项目建成投用,光大环保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快推进。PM2.5平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74.4%。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工程全面启动,包浍河治理、怀洪新河灌区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推进。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浍河国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顺利通过全省第一批、皖北唯一河长制能效提级建设试点县验收,三八河通过省级幸福河湖验收。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完成人工造林1359.3亩、森林抚育13040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9个,获评省级森林城市。
    六、政府建设在忠诚担当中务实高效
    我们推深做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忠专实”“勤正廉”,以铁锤砸铁钉的精神,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有为政府。
    政治建设坚定有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接受县委领导,坚定不移执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重大事项及时向县委报告。坚决扛起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法治建设规范有序。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40件,合法性审查156件,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实现全覆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各界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综合满意率100%。依法开展统计工作,基层基础持续夯实,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扎实推进。严格落实政府网站暨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三审”制度,政务公开工作考核连续五年全省优秀、全市第一。
    作风建设务实有效。实施营商环境六项调度机制,创新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首次开展“千企万众评干部”,建立三级包保机制,解决企业诉求412件,市场主体增长22%,营商环境考核前三季度全市领先。大力弘扬“三先”精神,广泛开展“四争一学习”,建立重点工作调度推进制度,落实“红黄蓝”晾晒机制。继续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科学合理编制预算,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进基层减负出实招见实效。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奋斗饱含艰辛。过去的一年,我们知重负重、知难克难,始终咬紧牙关、保持战略定力,克服了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韧性、潜力和活力持续增强。与此同时,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工商联开展工作,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红十字、文联、审计、供销、全民科学素质、气象、地震、档案、党史地方志、对台、外事、媒体融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所有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领航定向,于县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监督、大力支持,于全县上下勠力同心、奋斗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的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固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驻固单位,向离退休老同志和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向各人民团体和所有关心支持固镇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居安更应思危,知忧方能克难。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县域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前有标兵、侧有强兵、后有追兵,形势逼人、退无可退、必须向前。一是经济总量不够大,引进优质项目、完善配套服务仍然任重道远,缺少百亿元大项目和标志性项目落地。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三次产业发展不够均衡,工业发展不充分,龙头企业、头部企业较少。三是民生保障有待增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领域还存在短板。四是创新意识不足,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落实“六破六立”不到位,“不破法规破常规”的工作理念不牢,缺少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躬身自省,坚持问题导向、有解思维,直面挑战,迎难而上,持续用力加以解决,尽心竭力改进政府工作。
    2024年政府工作思路及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的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站在继往开来、接续奋斗的现代化美好固镇建设新起点,我们要看到,固镇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积蓄、大有可为、加速崛起的上升期、关键期,长三角一体化、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甬蚌合作等多重战略机遇加持,产业基础稳固、要素支撑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等多种优势凸显,固镇的发展正当其时、恰逢其势。我们更要看到,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考验,全县干部不比条件比实干、不讲困难讲奉献,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勇于斗争的奋进姿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踏平坎坷终成大道,固镇的发展一路承压、一路向前。我们始终坚信,固镇作为皖北重“镇”、蚌埠北“轴”,有条件、有责任也有能力在省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固镇的发展仍将持续向好、延续上行。
    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全力以赴建设“七个强县”,争当“七个强省”建设优等生、皖北全面振兴先锋队、蚌埠跨越发展排头兵。
    综合考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项目、强支撑,以更大力度扩大有效投资
    更高质量抓招商。坚持全员招商,加快充实招商一线力量,积极拓展乡贤圈、商会圈、人才圈等信息网络,推动徽商回归、固人回乡、信息回传、资本回流,促成优质领军型、链主型企业落地。聚焦生物可降解制品等新材料产业项目,异质结电池、储能系统、电池隔膜等新能源产业项目,汽车配件、智能家电、表面处理设备等智能制造产业项目,老任桥牛肉、王庄黑花生等绿色食品深加工产业项目,瞄准上市公司、头部企业、重点企业,多点发力,全力以赴招引大项目、“金种子”项目,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确保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0个,其中制造业项目不低于80%,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个,2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百亿元项目实现突破。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突出制造业项目占比、到位资金占比、项目入库纳统等实绩考核。严格落实“四个一”机制和“五级包保”责任制,推动更多优质项目最快速度落地,并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更大力气推项目。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工作导向,聚焦谋划储备、开工新建、加快建设、竣工投产“四个一批”项目290个以上,总投资1132亿元。深入谋划一批项目,打好项目谋划主动战,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皖北全面振兴等重大机遇,全面摸底筛选、适度超前布局,精心谋划一批强产业、利长远、惠民生的大项目、好项目。组建骨干专班,加强项目要件准备,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特别国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按照“谋划一批、论证一批、成熟一批”的思路,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实施月度“1020”行动,全年谋划大庆路北延等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0个。计划开工一批项目,常态化开展重点项目要素保障会商机制,强化“能评安评环评、供水供电供气、用地用工用钱”等要素保障,常态化调度跟进。新开工建设村落江淮、赢瑞工商业储能系统及储能电芯、电商物流园、张家湖湿地改造、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等亿元以上项目66个。加快推进一批项目,实施项目攻坚专项行动,落实重点项目“五级包保”责任,强化“顶格推进、条块结合、上下协同”工作机制,实行周晾晒、旬分析、月评比,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快建设古原名邸、全液化储能空分装置、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精密磷酸酯等亿元以上项目64个。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工业投资增速不低于10%。力争竣工一批项目,健全项目全周期跟踪服务链条,压实行业部门主管责任,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项目管投资”。持续完善台账管理、调度通报、督查督办、动态管理和评比考核制度,清单化管理、责任化推进,切实提高项目竣工率。建成农药制剂、数控刀具、迈诗丽汽车新材料、恒立羊绒、见诚自行车等亿元以上项目60个。
    更实举措强保障。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按照“一年翻身、两年争先、三年升级”目标,启动开发区高铁东片区扩区,在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前进20位以上,争创国家级开发区。谋划实施污水处理厂五期及钓鱼台湖生态净化湿地等22个园区基建类项目,开工建设投资8亿元北城新区安置房、投资2.3亿元22条“白加黑”路网等10个项目。报批土地2500亩以上,实现“标准地”供地1000亩以上,处置“三类土地”1400亩以上。建成投用谷阳乡村振兴产业园一期1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完善王庄、刘集、任桥等乡镇产业集聚区功能,实现企业“拎包即可入驻、装机便能生产”。加快产业基金建设,推进5亿元战新产业基金组建和投资项目落地,谋划设立3亿元甬蚌产业引导基金。深化政务服务“模拟办件”,常态化开展“访企解题面对面”,“清单+闭环”办理企业诉求,持续创优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全省靠前、全市领先。
    二、坚定不移抓实体、兴产业,以更强作为推动产业升级
    做强制造业。持续壮大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化工、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总产值185亿元以上,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90%。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重点聚焦“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实施预制菜、绿色食品深加工等项目,产值突破70亿元增长10%以上。生物化工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基新材料、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实施年产10万吨农药制剂、年产10万吨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项目,产值达65亿元增长15%以上。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坚持风光储一体,重点发展风光电制造、锂电池、新型节能建材等细分行业,实施县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三期、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工商业储能系统及储能电芯等项目,产值达35亿元增长10%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向智能农牧机械装备、新能源装备、汽车零部件等方向发展,实施电控及智慧储能系统制造、食品工业智能装备、年产30万台汽车诊断设备等项目,产值超15亿元增长50%。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全力支持5G塑料金属化天线项目、高精运动部件和半导体及自动化高端装备项目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形成产业集聚规模。推动企业纳规入库,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以上。持续扩大工业投资,新增入库格拉特有机酸等50个项目,其中新开工入库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个、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个。持续推动企业增资扩产,新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35家以上,其中超5亿元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3家,超20亿元企业2家。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实现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亿元以上在建制造业项目、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12%以上,制造业用电量、纳税增长10%以上。实施技术改造提升行动,推进智能环保输送带、年产10万吨可降解地膜等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5个,实现技改投资增长12%。实施创新转化提升行动,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新增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冠军企业1家以上,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实施智能改造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推广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提升丰原生物基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赋能水平。
    做优服务业。重点聚焦批零住餐业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新增汉兆咨询等规上服务业企业12家以上,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持续发展商贸业,新增恒嘉餐饮等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5家以上。出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意见,紧扣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和物流提质增效降本的总体要求,加快建设电商快递、冷链食品、大宗商品等物流园区,培育壮大现代物流市场主体,着力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切实推动物流业集群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高质量发展。支持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培育网络销售额千万元企业2家,孵化网络销售额超500万元企业4家以上,实现网络零售额3.5亿元。正式运营汉兴开元名都酒店、红星美凯龙商贸综合体,持续推进节庆展会经济,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打造高品质多层级消费场景,组织尚达新天地金街申报“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
    做精文旅业。围绕建设繁荣兴盛的文旅强县目标,持续发挥“汉兴之地、胜利之城”文化特色优势,实施楚汉文化、铁路文化等研究提升工程,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惠民工程免费开放,启动建设特色非遗、农耕文化馆。全面推进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将垓下遗址公园、樱花园等打造成高品质皖北旅游目的地,建成垓下国防教育基地、楚汉战争体验馆等项目,实施津浦铁路固镇站旧址公园提升改造项目,谷阳城遗址公园创建AAA景区。持续实施“旅游+”战略,科学规划建设陈湖生态农庄、老烟库、体育公园等项目,推动旅游与文化、教育、农业、康养等领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做好农商文旅体协同发展的大文章。继续办好樱花季、菊花季、红糖节等系列文旅活动,全年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亿元增长30%以上。
    三、坚定不移谋改革、促创新,以更高质量释放发展能量
    激发改革活力。全面完成政府系统新一轮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成立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从严审核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坚持增收与节支并举,全面实施零基预算,守住“三保”底线。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平台公司职工绩效性工资比例不低于50%。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小田并大田”等改革,土地流转率60%以上,全面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任务。全面推行开发区“标准地”“拿地即开工”“交地即发证”,深化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持续推进医药卫生、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
    抢抓开放先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推动甬蚌产业合作园区共建,开工建设新材料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竣工投用10公里路网。探索“园中园”“飞地”“反向飞地”等合作共建模式,落户亿元以上项目50个,实施一批标志性项目。依托自贸区蚌埠片区,大力发展外向经济,拓展外资利用渠道,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家以上,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00万美元。鼓励传统内贸、制造业等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5家,实现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以上。
    增添科创动能。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分别达到150家、11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规上制造业企业动态“两清零”。优化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环境,创新实施“奖补贷”“中安小贷”等金融产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件。泰格生物科技创建省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产业园创建省级科技型孵化器,三星树脂等科技型企业组建博士后工作站,新认定绿色降解材料等科技成果中试基地。组织产学研对接等活动,实现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15亿元以上。
    四、坚定不移夯基础、促提升,以更高标准统筹城乡发展
    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严防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2.8亿斤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6.8万亩,改造提升6万亩,新增耕地1000亩以上。聚焦打造“亿只肉鸡、千万只肉鸭、百万只肉羊、百万头生猪”等产业链,支持大成、桂柳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二品一标”企业5个。深入推进“秸秆变肉”工程,投用任桥肉牛养殖场二期,建成任桥肉牛养殖场三期,打造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基地。盘活闲置厂房,改建肉牛屠宰项目,着力打造肉牛全产业链。规划建设王庄花生示范区,加快花生种植、精深加工、商贸物流等“三产融合”发展。争创省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3家,新增家庭农场80家、农民合作社70家。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村均达5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占比55%以上。
    加速提升城乡品质。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城市,加大城市更新规划、改造建设、保护传承、服务治理力度,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启动城市外环建设,新建黄园路北延、汉兴大道东延等4条道路,改建立新路、滨河路等8条道路。打通瓦房南路、团结路等3条断头路,彻底解决城区断头路问题。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实施站下广场等4个改造提升项目,全面完成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彻底解决谷阳酒店、二小门前等内涝重灾区积水问题。实施固东片区等2处老旧片区改造,新开工安置房560套,竣工安置2385套。持续整治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创建智慧社区2个,创建省级“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3个。新增公共泊车位1000个,配建充电桩500个,启动建设城区智慧停车泊位。全面完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及“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建设完成23个省级和美乡村,深入推进2个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创建石湖、王庄2个省级卫生乡镇。完成县乡道升级改造30公里以上、安防提升工程100公里以上。
    加强改善生态环境。扎实做好第三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启动实施两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修复与产业发展融合等3个EOD项目,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7.5%、88%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启动建设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推动生活垃圾“收管运处”一体化。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空气优良天数比率79.8%以上。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土壤污染治理,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推深做实林长制,完成森林抚育1万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5个。新建口袋公园4处,新增绿地15.1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50.7%,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创新推动河长制三项机制,县域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通过省级验收,怀洪新河、汉兴河通过省级幸福河湖验收。
    五、坚定不移解民忧、暖民心,以更实举措增进民生福祉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皖北教育强县。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持续优化中小学教育布点,开工建设特教学校、何集路小学等7个项目,竣工投用刘集中心小学、石湖幼儿园等8个项目,新增学位5000个以上。坚持“五育”并举,深入落实“双减”政策,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覆盖率100%,中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支持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启动职业技术学校崇文路校区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托管办学,争创全省B类中等职业学校。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做好人民幸福事业。全力推动民生实事和暖民心行动。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城镇新增就业4600人以上。竣工投用县医院南院区、刘集卫生院等项目,加快推进蚌埠北城医院、县中医院西院区等项目建设。完成谷阳城南、湖沟马楼等12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县医院、中医院三级医院创建,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创建全国中医药示范县。多层次拓展养老服务供给,建成南城区医疗康养中心,运营县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参保覆盖面。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强化城乡低保、残疾人关爱等托底政策。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全面打造青年友好型县域。
    抓好人民安全保障。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打早除小”,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推进危险化学品、市政建设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守牢“三品一特”安全底线。竣工投用县应急指挥中心和物资储备中心,加强基层应急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县“十连冠”。持续发挥“信访超市”作用,确保四个“不发生”,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全国平安建设示范县。
    六、坚定不移转作风、提效能,以更严要求加强政府建设
    坚持忠诚为政。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以实干实绩诠释对党绝对忠诚。
    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程序,统筹推进依法治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开展审计监督、统计监督,顺利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积极办好“民生呼应”,不断提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理质效。
    践行务实勤政。持续增强“八项本领”“七种能力”,坚持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生态理念推动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全面落实基层减负各项举措,激发干部担当精神和争先意识。积极争取省政府督查激励事项,坚持“1%工作法”,在优势领域争创更多第一、唯一,形成更多率先、领先。
    恪守廉洁从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压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习惯过“紧日子”,持续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进一步压减“三公”经费,统筹更多财力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
    各位代表,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铆足干劲,拉高标杆、奋勇争先,加快建设“七个强县”,奋力走好高质量跨越赶超新路,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固镇而团结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